假如曹昂没死,他会继承曹操的大业吗?

枯林古道


要说三国里谁死的最冤,我首推曹昂。在曹操进入宛城前,曹昂的人生可谓一片光明。父亲是个马上要大展宏图,大有一统天下之势的枭雄,自己是他的长子并且已经成年而且尽忠尽职,只要以后父亲打下基业然后顺势嗝屁,这偌大的江山就是自己的了。

但是曹操进入宛城后,面对那所谓倾国倾城的邹氏,他沦陷了。好人妻还不求甚解的曹丞相当即欲火焚身对张绣的圈套都浑然不觉。可怜这曹昂和典韦尚未来得及建功立业就为因为父亲(老板)的好色欲望而葬送于此。

那么,如果曹昂小兄弟不死,他的子桓弟弟还是魏文帝吗?当皇帝的是不是就应该是曹昂了呢?

是。肯定是。这是不可争辩的事实。

首先,曹昂是曹操的原配刘夫人的长子。在最重要的环节上曹昂已经达成了嫡长子继承者的最重要的限制:嫡长子。

其次,他在曹操以及他的养母-丁夫人心里的地位是无人可替的。由于生母早亡,所以他便有丁夫人抚养成人。后来,等着曹昂回家吃饭的丁夫人得知自己灌注心血抚养成人的养子因为自己丈夫的寻花问柳而战死后,她怒而回乡。接下来的剧情是曹操这一声中最温情的地方:曹操去丁夫人的故乡找她并向她道歉,抚摸着她的后背请求她一起跟自己回家。

第一次,丁夫人没同意。曹操起身走到门口,又回头问丁夫人能不能和自己回去。丁夫人默然不语。从这,丁夫人在史书中的记录消失了,丁夫人与曹操关系彻底断绝。这能看出曹昂在丁夫人心里是什么地位吧。

那么曹昂在我们这位心狠手辣的曹丞相心里是什么地位呢?很高。后来曹操病重的时候,自认为时日无多,叹息说:“我一生做事,没有什么后悔的。倘若死后有在天之灵的话,子脩如果问我他的母亲在哪,我将怎么回答啊!”这清楚的能看到曹操对于曹昂的死以及曹昂的死导致的丁夫人离去,实际上一直是心中的一个坎。(或许这也是是曹丞相偏头痛的原因也说不定)如果说曹操对曹冲的死是悲伤、哀痛、极度的遗憾,那他对曹昂的死的无法原谅自己的懊悔。

最后,我们看看曹昂的人生轨迹,二十岁那年他被举为孝廉,入京城洛阳为官,如果不死,那么在他那挟天子以令诸侯的老爹手下他会一直成长并接管大魏江山。而且,二十岁。曹操当年就是二十岁那年被举为孝廉,曹操也是被推举到洛阳做官。

不得不说曹昂的人生轨迹与他父亲当年的人生轨迹真的是太像了。这不排除是曹操直接为他安排的。那么如果曹操是为他安排出来的这样的人生,我们则更有理由相信曹昂绝对是当之无愧的大魏江山第一顺位继承人。

首先,他是嫡长子。其次,父母对他感情极深,尤其是那个说出“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的曹操居然能说自己对这件事情感到后悔,这也能看出曹昂在曹操心中的地位。更别说他的人生轨迹是被曹操按照自己安排的,这完全就是按照接班人在打造。

相比小他十岁的三弟曹丕(二弟曹铄早甍),虽然曹丕的确很适合做皇帝,心狠手辣好色(划死)都很像他父亲,但是这也可能只是因为曹昂死后没有继承人,曹操被逼无奈才培养曹丕。而且曹昂比曹丕大十岁,如果他不死,他一定是大魏皇帝。


无笔


干脆将范围再扩大一点,假如曹昂不死,曹冲不死,曹操会立谁为继承人?

曹操的儿子很多,有25个,比较有名的有徐夫人生的长子曹昂,卞夫人生的曹丕、曹彰曹植三兄弟,环夫人生的神童曹冲,不出名的暂时就不说了,有继承权的也就是这几个儿子了。

曹操不仅儿子多,夫人也很很多,曹操早期的正室是丁夫人,但丁夫人没有生儿子,但丁夫人很喜欢长子曹昂,曹昂的母亲徐夫人去世后,丁夫人将曹昂当成自已的儿子,只要丁夫人收养曹昂,以丁夫人正室的身份,曹昂就是嫡长子。

卞夫人和环夫人都是曹操的小妾,也是曹操早期的小妾,她们生的儿子在曹操的25个儿子中,年龄较长,排名靠前,而且能力比其他儿子强太多。

以曹操的一贯作用来看,他不是遵守祖制的人,比如选拔人才,曹操用的是“唯才是举”,要知道在东汉时期,人才最重要的不是能力,而是道德和出身,没有道德和出身,哪怕你再有能力,在当时的社会气氛中,也不可能选你当官。曹操的行为无异于打破成规,另出心裁。

再比如曹操娶的老婆,从来不看身份,只要曹操喜欢,就娶过来当小妾,曹操尤其喜欢寡妇和有夫之妇,比如曹操的小妾卞夫人出身娼家,地位很低,曹操没有看不起,喜欢就娶过来,还把卞夫人扶为正室,堂堂魏王之正妻出身娼家,包括后来曹丕称帝,尊卞夫人为皇太后,这在当时完全是不可思议的。

但曹操不在乎,曹操还有很多夫人是寡妇和有夫之妇,比如曹冲之母,环夫人是有前夫的,比如杜夫人,曹操娶过来时,其前夫秦宜䘵还在世。

之所以说了这么多,是为了想说明一个问题,说明了曹操的性格是非常务实,不守常规,不遵旧制,只做自已喜欢和正确的事。同样,对于曹操选拔继承人的唯一标准是才能,而不是出身,也不是因为是否是嫡长子。

换句话说,曹操如果选择继承人,看是哪个儿子的才能最好,如果仅仅看出身,曹冲、曹植什么的,根本就不可能机会竞争了,他们之所以有机会,就是因为曹操看中的不是出身,而是才能。

历史上的曹操之所以选择曹丕当继承人,是因为在他的儿子中,曹丕的综合才能是最好的,远远强于曹植。

记住,曹操是选继承人,是选一个可以治理国家的一国之君,不是选择一个优秀的文学家,也不是选一个非常聪明的神童,同样不是选一个作战勇猛的武将。

曹操靠武力和智力打下了一个诺大的帝国,是需要一个综合能力极强的继承人来控制整个帝国的,任何一个偏科或者只有一技之长的儿子显然不能胜任,曹昂、曹丕、曹彰、曹植、曹冲谁的综合能力最强呢?

首先曹彰排除,曹彰这个人作战勇猛,毕生的心愿也只是当个将军,驰骋疆场,那么就让曹彰作个将军好了,首先排除继承人之位。

接着曹植排除,曹植是一个标准的文人,建安三曹之一,写文章非常好,但是作风问题非常差,经常彻夜饮酒,连第二天与曹操约好一起出兵远征也会睡过头,而且还敢擅闯只有皇帝才能走的司马门,这样的人能当继承人吗?不能。

曹植除了文学才能,在其它方面似乎找不到亮光点,而且做事又没有规矩,第二个被排除继承人地位,既然曹植文章写的好,就安心当个文学家吧!

第三个被排除的是曹冲。曹冲从小是个神童,很聪明,从曹冲称象和智救库吏两事能看出曹冲很聪明,但曹冲很早就去世了,在政治上的才能并没有显示出来。

曹冲即使不死,他的身体一定是不好的,自幼多病,曹操再喜欢曹冲,也不可能将一个病怏怏的儿子推上继承人吧,再说了,小时候聪明,长大了是否一样聪明是说不定的,比如王安石的《伤永仲》这篇文章中记载了一个叫方仲永的神童,也是十二三岁的时候很聪明,长大了就是一普通人,这谁也说不准。

现在就只剩下曹昂和曹丕对比了。

曹昂20岁时被举为孝廉,孝廉是两汉入官考核的项目之一,是"孝顺亲长、廉能正直"的意思,说明曹昂一是个孝子,二是个廉洁正直的人。

另外从曹昂在宛城之战中将马让给曹操,自已奋战救曹操而死来看,曹昂都是个大孝子,同样在这场战争中,年仅11岁的曹丕也在场,但是曹丕却能逃走,说明曹丕狡猾,曹昂正直。

史书没有记载曹昂的才能如何,但肯定是不出众的,在两汉时期,如果有才能的人一般会被举为茂才,曹昂如果真有才能,史书会记载的,个人觉得曹昂的性格应该孝顺、正直,才能一般,老成持重,他能把活的希望让给曹操,而自已宁愿战死,就说明了一切。

再来看曹丕,曹丕六岁会射箭,八岁会骑马,这是曹丕武的一面,曹丕从十岁开始就随曹操南征北战,而且在曹操被张绣围攻时,年仅11岁的曹丕还能毫发无损的逃出来,说明曹丕心眼比较多。

曹丕自小熟读诸子百家作品,他的文学素质也比较高,身为建安三曹之一,文学作品存世的也不少,曹丕的《典论·论文》是中国历史上现存的第一部文学评论作品,曹丕一生存世的作品有辞赋30篇,诗40多首,《黄览》100卷,《列异转》3卷,这是曹丕文的一面。

另外曹丕的性格沉郁稳定,喜怒不形于色,在处理政治事务也显示出独特的手腕,比如曹丕在镇守邺城时平定魏讽的谋反案,毫不留情,心狠心辣,不仅诛杀魏讽三族,而且连带政治清洗了一大批暗中支持汉室的大臣,连坐死者数千人,这是曹丕的政治能力。

并不是说曹丕杀人对,而是在特定的时期,进行特定的政治手腕有助于稳定政局,哪个有作为的皇帝不是双手沾满了鲜血,秦始皇、汉武帝、唐太宗等等有为之君,为了政治稳定、开疆拓土,杀的人比任何人都多,因为那是特定时代。

依我看,曹丕文武双全,性格沉稳,又有政治手段,如果是选继承人,个人认为曹丕比曹昂合适。

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曹魏不是大一统帝国,而是三国鼎立,除了南方的蜀汉和东吴,还有北方的公孙氏、西北的胡族都是威肋,不适合选一个正直的大孝子做继承人,就是不适合选曹昂做继承人,而是曹丕比曹昂更合适!

除非曹昂的政治才能更高,否则凭现有的孝顺和正真,不足于支持选曹昂为继承人,虽然他是长子,而且曹操也从来不按常理出牌。一个正直的人,是不合适当一国之君的,政治要的是手腕和圆滑,这一点曹丕比曹昂强。

这么说吧,曹丕的文采比曹彰强,武功比曹植强,性格比曹昂好,身体比曹冲好,不选曹丕又能是谁呢?他可是综合能力最接近一国之君的继承人。


一国之君历史研究


我是向日葵,我来回答这个问题,

曹昂作为曹操的长子,合法的继承者,这是无可厚非的,但曹昂的父亲曹操因为纳了张济的遗孀的邹氏,致使张济的侄子张绣恼羞成怒,起兵反叛曹操,曹昂就是在场动乱中而死,这次动乱中曹操不仅仅失去了自己的儿子,还失去了自己的合法继承者,造成自己家族中后续为争夺世子之位而发生的一切骨肉相残事件。

《三国志·张绣传》:太祖纳济妻,绣恨之。

笔者将通过自己的阐述来解析笔者提出的的这个问题。

曹操的大儿子曹昂,是曹操爵位的合法继承人


第一,曹昂因为生母早死,由曹操正室丁夫人所养,因为曹操对于自己的这个正室是言听计从,丁夫人对曹昂视为己出,让曹操立曹昂为世子。

曹昂是曹操的长子,除了曹昂,曹操还有几个比较优秀的儿子,曹丕、曹植、曹彰、曹冲,但是因为自古王位,爵位的继承者所立规矩是立长不立幼,单从这规矩上来说,曹昂没有一点争议,就是合法的继承者。

再加上曹昂是曹操的庶妻刘氏所生,但由于生母早死,所以由曹操的正室丁夫人所养,丁夫人视曹昂为己出,疼爱有加,在立世子的问题上,曹操的这位正室丁夫人,自然而然是站在自己养育的曹昂这边。而且曹操的生母刘氏早早就去世了,曹操自然而然有点愧疚之意,所以这两点一叠加,曹昂必然是曹操的继承者。

其中有一则故事更能反映丁夫人对于曹昂的态度,当养母丁夫人得知曹昂在宛城被张绣所杀后而痛哭,所以她便大骂曹操:“你害死了我的儿子,从此我没什么可留恋的!曹操这个时候默不作声,丁夫人一怒之下,便回了自己娘家,曹操后续几次去请,丁夫人都不回来了,就因为曹昂之死,曹操和正室丁夫人的婚姻走到尽头,所以说曹昂在他的这位养母心中位置是举足轻重的,这位养母不惜因为自己与这位当时枭雄犯了脸。更加说明了曹昂有自己的这位养母撑腰,自己的世子之位是很稳固的。

《魏略》:太祖始有丁夫人,又刘夫人生子脩及清河长公主。刘早终,丁养子脩。子脩亡於穰,丁常言:“将我儿杀之,都不复念!”

(上图)曹操的大儿子曹昂,(下图)曹操正室丁夫人因为曹昂的死与曹操决裂。


第二,曹操不想看到自己的儿子们为了世子之位而骨肉相残,有了曹昂当世子,就会断了其他几个儿子的争位的心,所以,曹昂的位置是不可撼动的。

曹操从东汉末年的乱世中,脱颖而出,经历了宦官与外戚势力的斗争时期,也看到过董卓和吕布因为一点小事后的火拼事件,曹操深知,这些所有的事件,都是围绕了一个出发点“权利”,而每一个人都想成为权利的拥有者。


曹操的家里人中,先排除一个曹昂,剩下想做世子的,而且有这个能力的,就有三个,一个曹丕,一个曹植,一个曹彰,他们身后都有大势力,也有幕僚团,所以说,曹操不处理好自己的继承人问题,将来必定会出一个大乱子, 况且,曹操还有一个小儿子曹冲,天生聪慧,有洞察人心之能,曹操对自己这个儿子有点溺爱之心,有点想立为世子之心,但一考虑年纪太小,不能服众,第二点是害怕引起几个儿子的不满之心。

《三国会要》:邓哀王冲,年十三,太祖爱之,赠骑都尉

因此,曹操考虑再三,还是让老大曹昂继承世子之位,断了其他儿子的争夺世子之位的念头。毕竟权利会上瘾。这样做了以后不仅仅是保护了几位儿子,也平和了几位儿子之间的纷争。

但是事宜愿违,曹昂之死,很快就引发了世子之位的争夺战,年纪小的曹冲离奇而死,曹丕和曹植因为世子相互攻击,至此,曹操前面所做的努力,全部付之东流。

从上到下,(上图)曹丕和曹植,(中图)曹彰,这三人都是世子之位的有力争夺者,(图三)少年曹植,他是曹操心中最佳的继承者


第三,曹昂为人,礼贤下士,与人为善,是众望所归的继承者。

曹昂作为世子的继承者,性格温和,礼贤下士,和父亲走的是两种路线的人,曹操多疑,好杀戮,而曹昂恰恰相反,能识人用人,这也就是为什么曹操在出兵打仗的时候每次都会带这曹昂,而不是让让他在后方守家。

通过不断的历练,曹昂身上具备了成为一个治世能臣所拥有的大才,曹昂的弟弟,也就是曹魏的第一个皇帝曹丕在称帝的时候,对群臣说到,如果自己的这位哥哥还在,自己绝没有机会当上世子的机会,这个位置最应该由我的这位长兄来做,一个弟弟对自己的哥哥的夸奖,更能说明了曹昂的能力,只是曹昂之死,使的这一切都都成了幻想。

而曹昂不仅有才,而且是个孝顺之人,张绣偷袭曹操的时候,曹操已经身临绝境,儿子曹昂只有一匹马了,他把这匹马让给了自己的父亲,自己步行保护父亲脱身于宛城, 把生的机会给了自己的父亲,自己则死于张绣军的乱刀之下。常言道:打江山,要靠狠,守江山,要靠仁,而曹昂这种大孝,体现了他自己的仁义一面,说明了他有能力可以成为一名好的君主。但是造化弄人,张绣起兵造反,断送了曹昂这一位治世之才,如果曹昂不死,曹魏的开国皇帝换成是他,或许曹魏会有一个不一样的结局。

《世语》:昂不能骑,进马于公,公故免,而昂遇害。

曹操曾经希望曹昂能够继承自己的衣钵,完成自己的心愿,但是因为的不良举止,风流行为,致使自己的继承者,无辜死于宛城,在回城的路上,曹操静坐哀思,哀的是自己的风流行为导致的恶果,思的是自己的大儿子曹昂,毕竟曹昂之死,是曹操一生的痛。

在曹操幻想下,自己大儿子曹昂继承大位的时候的场景(上图),(中图)为曹丕称帝的时候对自己的这位大哥曹昂高度评级,(下图)为曹操在回师的时候,在故地宛城哀思自己的大儿子曹昂


向日葵爱历史


馆主来了,我是無月,我来回答这个问题。

在無月看来,如果曹昂没死,是很可能继承曹操的大业的。

曹昂

可能很多人对曹昂不熟悉,無月来简单介绍下,曹昂是曹操的长子,生母刘氏早亡,曹昂由正室丁氏抚养长大,丁氏视曹昂如己出,曹昂二十岁时被举为孝廉。

后来因为曹操看上张济遗孀,结果导致张绣怀恨在心,偷袭了曹操,混乱中,曹昂将自己的坐骑让给了曹操,自己和典韦一起殿后,最后死在了宛城。

而曹昂的养母丁氏因此事与曹操决裂,从此离开了曹操。

这就是曹昂。

曹昂是嫡长子

曹昂是曹操的嫡长子,在古代,嫡长子有天经地义的继承权。

因此,曹昂本身的身份和地位决定了他是曹操的第一继承人。

而且,曹操临终时,还说起自己到了地下,如果曹昂问起来丁氏去了哪里,曹操不知道该如何回答。

从这里可以看出,曹操对曹昂非常思念,而曹昂和丁氏的母子之情也是非常深。

从曹昂舍身救父以及与丁氏的关系可以看出,曹昂是个孝顺的孩子,必定很得长辈的喜爱。

曹昂能征善战

曹昂很早就跟随着曹操南征北战,他投身军旅很早,这也是曹昂会死在宛城的原因之一。

如果曹昂没死,按曹昂的发展,曹昂在曹操军中会获得越来越高的威信和支持度,这是后来的曹丕和曹植等弟弟们无法超越的一个环节。

而且曹昂个人能力也不弱,按此发展下去,必定会建立不少的军功,这都有助于曹昂继承曹操的大业。


综上,曹昂如果没死,很大可能会继承曹操的大业,以上为無月个人观点,欢迎评论交流。


無月文化,品读经典,品味文化


無月文化馆


有资格做曹操的继承人有五个,分别是曹昂,曹冲,曹丕,曹植,曹彰。

曹昂是长子,虽然是庶出,但是因为生母早死,所以曹昂自小就由曹操的嫡妻丁夫人抚养的,所以曹昂是事实上的嫡长子,这个就是曹昂最大的优势,另外从曹昂舍身献马,助曹操逃脱来看,可以看出曹昂很有勇气。

曹冲的优势就是足够聪明,三国志的曹冲传的几个小事足够说明曹冲的聪明才智,而且还宅心仁厚,曹操多次在群臣面前称赞曹冲,大有传位之意,而曹丕继位的时候,曾经经群臣说过,如果曹昂和曹冲在的话,是没有他机会的。

当曹冲死的时候,曹操哭得很伤心,曹丕来安慰,曹操也说了:这是我的不幸(失去最优秀的儿子),但是你的幸运。

而曹丕的优势就是曹操的嫡长子,曹昂死后,视如已出的丁夫人怪罪曹操,完全是因为曹操的个人问题导致的,一气之下,就离开了曹操,回到自己的娘家,而曹操上门去找丁夫人,丁夫人依然不肯原谅曹操。

丁夫人不在,曹操就将卞夫人扶正了,那么曹丕是卞夫人的长子,自然就成为了嫡长子。在东汉末年,刘表,袁绍就因为这个问题而埋下了隐患,而朝中的老臣也比较支持嫡长子,他们认为嫡长子继承是理所当然的,当然曹丕的能力也不差,不管是在军事,还是文学,治理上面。

而曹植的优势就是在文学上面,虽然曹丕、曹植、曹操合称为三曹,但显然文学成就最高的是曹植,而曹操特别欣赏曹植这一点,所以一直很犹豫,只是曹植自身过于感性,所以曹操也失望了,所以最终立曹丕为世子。

至于曹彰,他同样也是曹操与卞夫人的嫡子,而且军事能力突出,被称为虎须儿,曹操病重之时,召的就是曹彰。

我们回过来再看,如果曹昂在的话,那么曹昂是当之无愧的嫡长子,而做为庶子的曹丕、曹植自然无法与曹昂相提并论,恐怕只有聪明的曹冲,才有点机会。


历史简单说


简单来说,会。

史书是关于曹昂的记载很少,但我们也可以从中窥探出曹昂的一些性格。

孝顺

这是显露最多的,二十岁时举孝廉,当然,这个孝廉比较水,不能证明他就是孝子,但他的结局可以证明。

众所周知,曹昂是为了救曹操而死,张绣逆袭曹操时,曹操的坐骑绝影中箭,曹昂把马给曹操,自己步行护卫,战死。

武略过人

这个没有直观体现,因为曹昂第一次唯一一次出战是从征,结果战死了,没有独当一面。

宛城之战前曹操刚把汉献帝接到许都,势力不算太大,这时候不是给儿子刷政治威望的好时机,而且之后大局已定后,曹操出征带的最多的既不是曹丕,也不是曹植,而是曹彰。

可见曹操对儿子们还是有足够了解的,武功太废的一般不带去打仗,反推一下,曹昂从征,则曹操对他的武略是认可的,以曹操的识人之明,曹昂的武略自然不会太差。

另外,曹昂跟父亲和养母的关系很好,曹昂的生母是刘夫人,虽为长子,却是庶长子,不过刘夫人早逝,而曹操的原配丁夫人无子,曹昂就交由丁夫人抚养。

丁夫人可不是乖弱女子,曹昂死后,她非常生气,而且埋怨曹操:“将我儿杀之,都不复念”。显然丁夫人是知道曹操因为跟邹氏乱搞激起张绣反叛,这才导致曹昂战死,丁夫人对曹操态度能好才怪。

因为曹昂的死,丁夫人跟曹操就掰了,离婚!

丁夫人身为正妻,为了养子之死跟丈夫离婚,可见她跟养子的关系是非常好的,如果她一直没有儿子,曹昂基本就能够以嫡长子的身份现世,再算上他的资历和能力,大位非他莫属。

当然还有一点最重要,曹操对曹昂也很愧疚,曹操临终前曾言:“我前后行事,于心未曾有所亏欠。但是如果死后有灵,子脩若问‘我母所在’,我将何辞以答!”

子脩是曹昂的字,曹操一世奸雄,做过无数事,都觉得不亏欠,甚至在那个鬼神盛行的年代,他也不相信灵魂,在作品中直言“腾蛇乘雾,终为土灰”,可临终前却考虑死后会不会有灵,被曹昂追问母亲(指丁夫人)的事。

甚至曹丕自己也常言:“家兄孝廉,自其分也。若使仓舒在,我亦无天下。”家兄指曹昂,仓舒指曹冲,称象的那个,早逝。可见曹丕对自己是有充分认知的,跟曹植他可以抢一抢,跟曹昂和曹冲,还是算了吧。


平沙趣说历史


曹操曾经为究竟立谁为接班人的问题上,操碎了心。无论是曹丕,还是曹植,他其实都有些不太满意。曹植虽然文采非凡,但是文人习气浓厚,举止孟浪,作风轻浮,不太适合从政。曹丕性格要沉静一点,但为人不大气,心智不够,而且能力也不足。所以,曹操在很长一段时间,摇摆不定。最后才按照接班的顺序,确定让曹丕成为世子。

有人可能会说,曹操之所以不想立曹丕和曹植,是因为他想立的人是曹冲。

(曹冲剧照)

这话一点儿也不错,曹操确实很想把世子之位传给曹冲。

曹冲有两个很好的品质:聪明和仁爱。

“曹冲称象”的故事,就是他绝顶聪明的表现。要知道,曹冲这里利用的是“阿基米德定律”。曹冲并不知道这条定律,但他仅凭直观的感觉,便敏锐地捕捉到了这条定律。聪明的人,在复杂的政治斗争中,就能理得清楚各种事情。这一点,肯定是政治家的基本品质。

还有一个曹冲救库吏的故事。曹操的一件衣服被老鼠咬坏了,非常害怕。曹冲为了帮助他,先把自己的衣服剪坏,冒充是老鼠咬坏的样子,去对曹操说,听说老鼠咬坏衣服不吉利,我心里好悲痛。曹操安慰他说,这是瞎说的,没这回事。然后库吏再拿衣服去找曹操,曹操便没有责备库吏了。这一点,说的又是曹冲的“仁爱”。

因为曹冲聪明又仁爱,所以,《三国志》评论说:“(曹操)有欲传后意。”

可惜,曹冲13岁就去世了,这也使得曹操不得不在曹丕和曹植中选择。

当然了,曹操确实很想立曹冲为世子。但是,这其实是在曹昂战死以后。如果曹昂没有战死,曹操首先考虑的,肯定是曹昂。

(曹昂剧照)

为什么说曹操会首先考虑曹昂呢?

其一,曹昂勇敢受拥戴。

曹昂早年随曹操南征北战,打仗常常冲锋在前,不惧生死。要知道,动乱年代,往往是武人的天下。武人如果勇敢,他就会得到大家的尊敬和拥戴。而他勇敢,因而就可能立下很大的战功。从功劳来说,他也适合被立为接班人。

其二,曹昂随和团结人。

曹昂和身边的人,关系都很好。最有说服力的,就是他和养母丁夫人的关系。曹昂是曹操的庶妻刘夫人生的孩子,但刘夫人早死,因此,曹昂就过继给曹操正妻丁夫人养。

我们知道,一般来说,养子和养母之间,关系都不会很好。但是曹昂和丁夫人的关系却非常好。曹昂在宛城之战中战死后,丁夫人伤心欲绝,对曹操说:“将我儿杀之,都不复念!”意思是你杀了我儿子,我没什么可留恋的了。于是毅然离开曹操,回到故乡。后来曹操专门去丁夫人故乡请她回来,她都坚决不回来。

由此可见,她和自己这个养子的感情有多深。

(曹操剧照)

当然了,感情都是双向的。也由此我们可以知道,曹昂有多么会处理关系。

其三,曹昂孝道获夸奖。

曹昂非常的孝道,20岁的时候,就被“举孝廉”。要知道,那时候举荐人才,沿用的还是“察举制”。而“举孝廉”,无疑是最高奖赏。

而且,我们都知道,宛城之战,当张绣突袭打进来的时候,正是曹昂把自己的战马让给了曹操,曹操才得以脱险。而曹昂和典韦等人在后面死战御敌,给曹操赢得逃脱的时间。但是曹昂和典韦却都不幸战死,这一点,就是曹昂用实际的表现,证明了他的“举孝廉”,并非浪得虚名。

其四,曹昂形同嫡长子。

曹昂是庶长子。但是,他是曹操正室丁夫人养大的。而丁夫人没有儿女,这使得曹昂形同嫡长子。如果曹昂还活着的话,丁夫人也不会离开曹操。丁夫人不离开,卞夫人就没有当正室的机会。因此,曹昂就是天然的嫡长子。

由此可见,曹昂要是不死,他就是天然的世子的人选。


张生全精彩历史


这是必然。

因为曹昂的身份和地位摆在那里。

曹操第一个正室是丁夫人,丁夫人本无子,但是曹昂的生母刘氏死的早,所以曹昂被过继给丁氏抚养。从此,曹昂名义上就成了曹操的嫡长子。



在汉代,嫡长子继承制是一种传统,一种习惯,如果君主试图废长立幼,势必引起社会上士人的谴责和阻挠。想想袁绍和刘表,就是因为立幼子,而导致内部出现分裂。

而且从曹昂的生平也可以发现,曹操也是非常喜爱和重视曹昂的。从征讨徐州开始,曹操就一直带着曹昂出征,试图培养他的能力。


在197年曹操征讨张绣的时候,曹昂就是随父出征。结果曹操飘了,睡了张绣的婶婶,还打算杀了张绣。结果张绣按照贾诩的计谋,夜间袭击了曹操大营。曹昂为了让曹操逃走,把自己的马让给了曹操,最后自己死在乱军之中。

后来因为曹昂的死,曹操和丁夫人发生了决裂。再后来曹操弥留之际,叹息说:“我一生做事,没有什么后悔的。假如死后还有灵的话,子脩如果问我他的母亲在哪,我将怎么回答啊!”由此可见,曹操到死都是非常重视自己的长子的。

而后来曹丕登基称帝之后当众在朝臣面前常说:“孝廉长兄,自然应当继承这个位置。如果仓舒还在的话,我也当不了皇帝。”


而且从曹丕的种种行为来看,曹昂和众兄弟之间的感情很好。黄初二年,曹丕哀悼曹昂,追谥为丰悼公。黄初五年,又进一步追封曹昂为丰悼王。


火器工坊


曹昂是曹操的长子,原本是曹操的庶妻刘氏所生,但由于其生母早死,所以他从小便由正室丁氏抚养长大。虽然史书上并没有记载曹昂的出生时间,但从他的生平事迹来看,曹昂在去世时,年龄至少应该在二十五岁以上。

因为,据史书上记载,曹昂在二十岁时被举为孝廉,当时曹操还在东汉政府担任典军校尉,董卓之乱也才刚开始拉开序幕,此后又过了将近五年时间,曹昂才跟随曹操出征张绣。

从这层意义上说,当时的曹昂,不仅早已经成年,而且已经开始跟随曹操南征北战,在军中担任要职。 反观当时的曹丕和曹植,一个才刚满10岁,另一个还不过5岁而已。

在这种背景下,如果曹昂不死,等到他们两个成年时,曹昂至少已经跟随曹操在军中历练了十年以上时间。这样的资历和履历,足已经曹昂在军中的威望,足以和曹仁、夏侯渊、夏侯惇等人分庭抗礼。



另外,曹昂又是曹操的长子,拥有得天独厚的法礼优势,再配合他的这番资历和履历,如果他能力再强一点的话,最起码不能是饭桶,那他在军中实际所拥有的权力和地位,绝对是仅次于曹操的第二号人物。

换句话说,等到曹丕和曹植成年后,曹昂已经不仅是曹操的长子,他还是曹操最重要的助手,也是曹氏集团名正言顺的二把手,更是曹氏和夏侯氏家族中二代人物中的领衔人物。

这样的曹昂,不要说是曹丕和曹植,就是曹操本人,都已经无法再撼动他的地位。

毫不夸张的说,等到那个时候的曹昂,比司马懿的长子司马师、孙坚的长子孙策,都更具有法礼上继承大业的优势。如果曹操想换掉曹昂,就算曹昂愿意退让,以曹昂为核心的利益集团,也未必会愿意。到时,曹氏集团内部只能通过一场大规模的流血冲突来解决。



甚至而言,如果曹操一意孤行想换掉曹昂,那本人能不能善终,都是个未知数。

别的不说,就说刘封,他仅仅只是刘备的养子,结果就因为很早就开始跟随刘备南征北战,以至于最后刘备都害怕将来刘禅会驾驭不住他,甚至诸葛亮也害怕自己不好管束他,于是刘备只好亲自出面将他赐死。

如果,此时刘封是刘备亲生的儿子,刘备和诸葛亮敢轻易动他吗?刘禅等人面对这样的刘封,还敢奢求和他争夺王位吗?

从这层意义上说,如果曹昂不死,那曹操的大业,毫无疑问将会由他来继承,不会存在任何竞争的对手,更不会出现类似曹丕、曹植争斗的现象。


我是赵帅锅


假如曹昂不死,他继承曹操大业的可能性是很大的。

首先看他的身份。

曹昂尽管是刘氏所生,但刘氏早亡,他是由正室丁夫人抚养长大。

曹操妻妾众多,但作为正室,丁夫人地位是很高的,在曹操心目中是很难被替代的。

丁夫人自己没有孩子,把曹昂视为己出,非常看重。

同时,丁夫人性格倔强,甚至有些霸道,她会为曹昂力争储子之位的。

有资料记载,丁夫人就曾经对卞夫人及曹丕兄弟们很有友善,经常打压。

这不能说与曹昂将来上位没有关系。

曹昂死后,丁夫人彻底绝望,这是她与曹操彻底闹僵的原因。

丁夫人为此回了娘家,曹操亲自去请也没有请回来。

这之后,卞夫人才上位,曹丕才成为嫡长子。

如果曹昂不死,丁夫人的正室地位就很难改变,曹丕也是侧室所生,就不会存在嫡长子的身份。

这一点,与曹昂相比,曹丕也就没有优势可言。

其次,年龄差距。

尽管没有史料记载曹昂出生年份,但说曹昂二十岁举孝廉。

这就说明曹昂是二十岁以后死去的。

曹丕是187年冬出生,197年曹昂被张绣乱军杀死时,曹丕当时才十一岁。

从年龄看,曹丕比曹昂小了十岁左右,这个年龄对于立储之争还是有很大的优势。

第三,长子地位

曹丕之所以被立为继承人,除了政治能力之外,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嫡长子的身份。

这是曹丕战胜曹植的重要原因之一。

曹昂不死,在没有嫡长子的情况下,正室丁夫人的养子,又是曹操长子的曹昂,在大臣们心目中的地位就会很重要。

曹操就曾经问贾诩改立谁为继承人,贾诩不回答。

曹操追问,贾诩才说,他在考虑袁绍、刘表的事情。

袁绍和刘表就是在立继承人的问题上,犯了废长立幼的错误,导致了兄弟相残,被曹操从中获益。

废长立幼是很忌讳的事,特别是在天下还没有稳固的时期,曹操更不敢轻易自己制造混乱。

第四,能力和品行

曹操已经“挟天子以令诸侯”,大权在握。曹昂被举孝廉并不能说明曹昂多么优秀。

但由于曹昂死得太早,也没表现出特别突出的能力。

但曹昂的品行是没有问题的。

在危机时刻,他把自己的坐骑让给曹操,就因为这个原因才战死。

为此,曹操在临死前还念叨起曹昂。

如果曹昂能够侥幸活下来,在曹操心目中会增加很大的分量。

曹丕也称赞曹昂孝廉,是天生的本性。

建安二十二年(217年),曹丕被立为嗣,时年三十一岁。

如果曹昂活着,时年四十多岁。

作为政治家,这个年龄是很合适的。

就一般情况而言,曹昂不死,继承曹操大业的可能性最大。

但也不是绝对的,没有一点变数。

丁夫人的强势,会为曹昂力争其地位,但也可能适得其反。

尽管曹昂早已成年,但丁夫人的性格过于任性,也会存在干预朝政的可能。

这也是曹操考虑的因素之一。

另一方面,曹昂性格温顺谦和,作为政治家似乎是性格偏软。

在曹操尚未一统天下的情况下,继承人的选择,恐怕还是需要更强势、更有手段的人。

作为政治家的曹操,更在意曹魏基业的传承,不会过于顾忌废长立幼,也不会过于考虑是否救过自己的性命这些事。

但这些,仅仅都是些可能,因为曹昂早就死了。

假如的问题,只能说一切皆有可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