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提議將農村沒有生源的一些學校改成養老院,你認為可行嗎?

耕耘樹藝


提議不錯,落實很難,若真施行起來,這其中還有很多困難。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隨著老齡化社會的到來,養老院空缺成了亟待解決的問題,尤其在一些鄉鎮農村,根本沒有合適的養老院。與此同時,一些學校因為沒有生源漸漸空置,也有一些學校裡只有幾個學生,老師的幹勁也不大,偌大的校園在很多時候顯得空蕩蕩的。有人提議,可以“廢物利用”、“變廢為寶”,將這些閒置的學校改成養老院,豈不是兩全其美?



不得不說,這個建議真的不錯,只是在現階段可行性不大。還有一些關鍵性的問題需要解決:

1,把學校改成養老院需要一筆不菲的資金,資金籌措也是個問題。學校教室肯定不能直接住人,需要經過改造,而且養老院還得配備廚房、醫務室等基礎設施,這些都需要錢。再加上學校規模不同,位置不同,年代不同,改造費用自然也會千差萬別,這還需要專業人士來計算和監督。



2,有些學校還有學生,雖然學生不多,但也不能盲目地改成養老院。畢竟,不是誰家都有條件讓子女去縣城,去大城市讀書,對於那些家庭困難,沒辦法讓孩子出去讀書的家庭來講,鄉鎮裡的學校就是不二之選。所以,現在有些學校只要還有學生就得有老師教,這是對教育的負責。有人會說了,籌資幫助這些孩子去外面上學呀,畢竟是少數人。可是,有些孩子的父母是殘疾人或者重病患者,就算有人資助,讓他們小小年紀就遠離家人,恐怕也不現實。



3,養老院的硬件改造還是可以解決的問題,養老院的日常運作離不開人,這些專業人才的缺口是巨大的,短時間內很難補齊。就算把學校改成養老院,如果沒有專業人士來維護,養老院該怎樣運轉呢?養老問題不是簡單讓老人找個地方睡覺,找個地方吃飯,還得有相關的安全保障、醫療護理保障、心理健康保障等等。可以說,這些都需要配套跟進,目前來講,很難實現。

此外,真正操作起來,還會有很多意想不到的問題,在這裡就不再一一闡述了。

總而言之,這個建議的初衷是好的,但目前的可行性很低。當然,養老問題不是個人問題,需要整個社會來共同想辦法。


夜雨如書


可行,相當可行,而且我們老家若干年之前就已經這樣做了。

隨著城鎮化的不斷深入,農村外出就業落戶的越來越多,他們在走向城市的同時,也把孩子帶到了城市,從而導致農村生源數量急劇下降,很多學校難以為繼,合併的合併,關門的關門,很多校舍也被閒置,常年雜草從生,無一用處。

我小的時候,幾乎每個村子裡都有小學,而且一個鄉鎮裡會有好幾所初中,那時候孩子多,學校也多,我讀小學的時候班裡30多個同齡的小夥伴,而且都是一個村子裡的。我們村當年最鼎盛的時候,有一所小學和初中,但現在孩子們都到鎮上去讀書了。

我們村子裡的初中現在就是一個養老院,村子裡把老學校賣給了鎮民政,民政把學校簡單裝修了一下辦了一個養老院,專門接納周圍村莊的孤寡老人,幸虧舊學校利用起來,不然估計早就塌掉了。小學校舍現在被人承包了,裡面搞了一個養殖場。

我認為現在把農村的舊校舍、舊百貨店等一些公共場所重新利用起來非常有必要,一來可以節省資源,二來可以降低行政成本。以前的建築質量都很好,簡單修繕一下都能使用,這要比重新批地蓋樓要節約很大的成本。而且以前多是平房建築,對老人進進出出也很方便,而且絕大多數的老人是不習慣住樓房,他們更喜歡住在平房裡。


元芳有看法


這是一個好建議!

鄉村學校合併後,很多校園閒置,修葺後辦養老院,資源再利用,節約社會成本,這是一個好想法。問題是如何管理,養老費的來源渠道。

鄉村學校,多為當年集資辦學。即使校園還有少量學生,可搞一牆之隔,老少互做義工,能量互補,也不錯呀!老有所養,幼有所教,老幼近距離接觸,增添了老人樂趣,增加少兒閱歷,相得益彰,其樂融融,促進少兒精神成長髮育,鼓勵學習文化知識。

請看故鄉過去的關中民謠:

《碎娃念》

一道坡,二道梁,

讀書兒郎村前過。

三里亭,四里歌,

唱來關中春雨多。

五經讀,六藝精,

科舉考試得功名。

七層塔,八條河,

自古長安盛景多。

九重天,十萬雲,

皇天后土育百物。

十才金,九才禍,

楊堅難料江山敗。

八座城,七處破,

杜甫哭作秋風歌。

六張弓,五張錯,

韓信焉知飛鳥落。

四朝興,三朝臥,

馮唐易老西山閣。

二盅酒,一杯茶,

白髮老翁嘆蹉跎。

五千年文明的國度裡,我們不要懷疑老一輩的智慧,古典詩詞歌賦,從《詩經》一路走來,源遠流長。傳揚於神州大地的歌謠,是民間社會育兒智慧的外延。老少居於一處,相互關注,相互作用,有利於傳統文化精神的修復。












有人提議將農村沒有生源的一些學校改成養老院,你認為可行嗎?

這個辦法比較可行,也符合當前農村的一些實際情況。

一者,農村現在不少學校已經出現空置現象。

主要原因在於農村生源大幅減少,一方面是人口出生率下降,農村的孩子也明顯減少;另一方面是不少農村父母開始重視教育,都將孩子送到縣城以上去讀書,或者是外出打工時,帶到身邊一起讀書,畢竟進城務工子女讀書的問題已經在逐步解決。

當下在不少農村,除了集鎮還有一些學校有生源之外,不少村裡的學校基本上已經沒有生源。像我當年讀書的小學,如今已經成了村委會的辦公地點。

二者,農村養老已經成為一個現實而緊迫的問題。

雖說是養兒防老,但是不少兒女都為了自己的事業、孩子在外地奔波,一年到頭,也沒有多少時間回到鄉里陪伴父母,更多的只是給一點錢,買一點東西,父母的日間照料、娛樂生活、情感交流等,往往還存在問題。

還有就是有些老人,沒有兒女,或者兒女不在了的,他們的晚年生活,也需要充分考慮。

三者,如何盤活學校這個公共資源,還得從公共服務這個領域來入手。

那麼養老就是一個重要的領域,這也是基層治理需要解決的重要問題。一方面要加大公共方面的投入,由財政來保障農村養老院的運行;另一方面可引進社會資本,充分調動企業、市場、社會組織的積極性,鼓勵支持他們來辦養老事業。


碧翰烽


絕對可行,也有利於農村的公共資源進一步得到充分利用,關健的問題是,村中有了養老院後,誰去入住,誰來入住,等等一系列的各種問題。我想說的原因是,有兒子的農村老年人,也不可能入住養老院,一是兒子丟不起那個面子,二是怕左鄰右舍背後指指點點,三是根本付不出老人的養老花費用錢,因為,是農村的老年人,大多數沒有社保開資和工資,即便是在豪華和溫馨的村中養老院,他們也不敢有那怕是半點期望和乞求,是的,好吃的,好穿的,好住處,大人小孩人人都愛,問題是你手裡有沒有多餘的金錢,本身,現在農村老年人,和大多數城市中的下崗群體,他(她)們,一無社保和退休工資,二無社會醫療保險,就是在自己家中養老,都得不到有效的經濟來源,況且,家中兒女還少,至於說能進社區和村子裡的養老院,簡直痴人說夢話,而且為農村建養老院,這還是一個沉重的話題,就是真能建立起來,那裡面入住的小部分群體,也多為孤殘和五保戶老年人,否則,𣎴現實!


李德才21


『目前農村的人口大量流出,不少學校出現生源稀缺的現象,對於這樣的學校,是不是可以停止辦學,而轉作開辦農村需要的養老院呢?』

「點擊右上角“關注”按鈕可以獲取頭條號原生態鄉村的更多優質內容!」



在目前人口老年化加快的趨勢下,增加養老院的辦理是必須的。如果農村中有一些已經廢棄的學校,當然可以由政府部門調整這樣閒置的校區資產權屬,交由民政部門根據需要來開設養老院。

但是,對一些生源出現問題的學校進行主動關停再轉為開辦養老院合適嗎?

老人是社會的貢獻者,讓老人老有所養,安享晚年是社會的責任,也是中華民族尊老敬老的優良傳統!但是,另一個方面,學生是祖國的未來,是需要全社會悉心呵護的花朵。



所以,這是兩個不可偏廢的社會層面!沒必要強拿在一起進行取捨比較!

農村生源越來越少,教育師資流失嚴重,使農村學校陷入系列問題,特別是辦不出特色和優質教育時,就更造成惡性循環!但辦教育的初衷是不讓一個適齡學生輟學、落下!農村中總有沒有條件外遷的,總有一些實際情況不可能到更遠學校就學的,一旦對應的學校停止辦學,就可能讓一些學生輟學!那這樣的學校能撤掉嗎?



養老院的辦理完全可以根據民政部門的統籌安排,在需要的鄉鎮進行佈局,偌大的一個鄉鎮,肯定還有諸如舊村部、廢棄廠房等固定資產,即使沒有,還可以因地制宜開闢地方來開辦養老院!

有益的社會事業一定能發揮各自充分的社會價值,履行好各自的社會責任的!


原生態鄉村


我認為這個辦法可行,學校和養老院都是國家重視並出資建設的,有的鄉鎮因合併到城市,生源越來越少,學生基本都進城市讀書,可能把這樣的學校改為養老院,一是,國家對九年義務教育階段的校址重建,要求遠離城鄉鬧市區,一般都是建在鄉鎮的邊緣地帶,很適合老人安靜的生活,而且對建築質量要求很高,都必須是標準化的,統一要求高度是四、五層樓。而且學校的設置部局。二是改造成養老院也很合理,校園一般都是按規定設置,場地寬敞,園內都有綠化區,也適應老年人活動。對於這種利用,國家可以節省資源的浪費。又增加了養老院,解決了老有所養的問題。


北斗LJP


這個建議好!

現在農村根本就沒有幾個孩子,適齡兒童更是少得可憐,一個班才三五個人,被迫並班轉校。

因此一些很不錯的學校就閒置了,就像我們村的小學,蓋了不到十年,校舍非常新,閒置幾年了,實在是一種浪費!

隨著農村老人的變老,能去城市的基本就去了,剩下的不是去不了就是有原因不能去,特別是有些去養老院還打怵的人群,如果就地就近他熟悉的環境中能有一個合適的安身之地,那是求之不得的事情,即使需要一定的花費他也會優先考慮,總比人生地不熟的城市令人神往!

況且,農村一些手腳利落的待老人群或許可以藉此謀生,守家待地,工資少點也比到外地打工工資還不知道能否及時開到手好!因此費用相比城裡應該低不少!

我時常在想,我們家在村中央,要是能變成一個小型養老院,經濟實惠型,知根知底將來肯定能有市場,但是身體原因,力不從心,只能想想而已,特別是一些前期工作還是需要費不少神的。

如果能夠利用學校這個閒置資源,繼續發揮他的價值,比重複建設好多了,現在國家又重點扶持農村,抓民生工程,有識之士若能抓住機會,很可能受益匪淺!


陳庚子


在內蒙東部盟市看,不是沒生源,而是強制性的並校,低年級孩子都離開父母,離開家庭教育,到很遠的鎮或者旗所在地上學,原來的老師只好在家領空晌!孩子缺乏家庭教育,父母的經濟負擔加重,這主意不知出於何人之手?過去成功的做法是,三四年級或整個小學應該在村裡上學,初中開始可以去條件好的中學,這對各方都有利!農村教師也都是正規師範畢業生,教小學還是富富有餘的,缺乏的是音體美教師,補充到位就能很好的完成義務小學階段的任務!


滿都拉圖46242307


把閒置的農村學校,改建成養老院是可行的,但是也要考慮實際問題,比如說,改建由誰出錢,又由誰去管理等等。

1、由於很多人搬到了城市,所以現在很多學校,特別是農村裡的村小,已經沒有老師和學生上課了,這些學校就是閒置了下來,有些作為村黨委的辦公室,有些就荒廢遺棄了。

在這種情況下,農民建議把遺棄的村小學改建成養老院,是可行的,這樣做可以最大限度的實現房屋的價值,不至於讓這些學校房子荒廢掉。

2、我瞭解到,現在在農村,很少有養老院的,就連有的縣上都沒有幾家,就不要說村上面了,因為條件有限,沒有錢。所以為了解決農村農民的養老問題,可以適當的,根據當地情況,對校舍進行改造。

3、對校舍進行改造,建設村養老院,也要考慮當地的實際情況,要考慮國家的政策法規允不允許,要考慮當地的政府的規劃情況。不能說幹就幹,要考慮大局。

4、把學校改造成養老院,還要考慮,資金問題,沒有資金,一切想法都不切實際。是政府出面撥款修建,建成公立性養老院。還是由引進資金和企業,讓他們建設改造,成立私人養老院,這些問題也必須要考慮周全。

5、養老院建設好了,由誰來管理運作,這也是一個問題。

6、改造之前,一定要對當地農村有個調查,比如老年人的情況,他們是一個怎樣的現狀,他們願意去養老院嗎?他們願意支付費用嗎?這些問題要提前做好調查研究。不然等改造完畢,沒有老人願意入住,那就非常尷尬了,這樣得不償失。

總結:農民建議把農村的學校改造成養老院,這樣在理論上是可行的,但是也要考慮實際問題,考慮當地的相關情況等等。你覺得可行嗎?為什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