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山有哪里是值得推荐去的地方,离广州又比较近的?

琳听雨


其实佛山不好玩的,想不花钱玩就星期六去禅城松风路的梁园玩,免费的(只有星期六是免费的,其他日子收费),顺德顺风山也是不收费的,只是不好玩,而通济桥就只有正月十五才凑热闹的,平时只是个街边给老人聊天的小公园,而佛山新城那边的人造公园只是大,毫无特色,周边的配套全无,只适合泡妞





LZM诚信为本


其实来了佛山,我不会推荐你们去西樵山、祖庙、顺峰山、南国桃源等地方,这些地方太商业化了,如果你来佛山呆几天,你就可以去转转,证明你来过佛山。

我推荐给你们的是:叠滘水乡。

一听这名字,感觉像是边远小村,但其实它是市区的世外桃源。

关于小桥流水、人家枕河、林木葱郁、古风绵延等等等词汇,第一感觉想到是乌镇或者苏州园林,或者是苏杭那边的景色。你很难想像在广东地区城市里也有这么个地方,而这里就是叠滘水乡。

这片村庄里,古朴的民居和现代建筑特色的宗祠家庙,告诉你这一片历史渊源;宗祠前不时可见的“举人旗杆石”碑刻,上面镌刻着“嘉庆”“道光”“同治”“光绪”诸年间这里众多先贤金榜题名、功成名就给族人带来的荣耀。

那宗祠、牌坊、门楼上随处可见的楹联、题刻、砖雕等,无不彰显出古村人的聪明才智和文化传承。

坐车指南:地铁广佛线到千灯湖,再踩个摩拜单车到叠滘即可;

建议:下午过来,晚餐可以吃下当地美食,晚上还可以一览千灯湖夜景。








豆B哥的理财


三水的几个古村吧,距离广州几十公里,而且它们之间相距较近,一天时间已经足够。

三水长岐古村

长岐村,坐落于广东佛山市三水区中北部的芦苞镇境内。古村始建于明代,现存最古老的建筑建于清朝初年。村庄依山傍水,村前两口大池塘引入北江水,村后背靠文笔山。

在明代就已经建立而成。虽然历经了上百年的风吹雨打,但是仍然保存完好。长岐村是沿着文笔山的山势自然而上的。

长岐古村落荟萃了岭南的古风水文化和宗族文化。全村分卢、黄、何、钟四大姓,各自建祠堂,其所建年代先后次序为钟、黄、何、卢。大多数为一厅四室、一厕一天井的四合院落格局古屋栋栋雕梁画柱,刻檐飘脊,砖雕、石雕、木雕、壁画样样俱全,山水人物、花鸟栩栩如生。

大旗头古村

大旗头镬耳屋

镬耳屋——岭南传统民居典型代表,以广府风格的民居建筑为主要代表,因其在屋的两边墙上筑起两个像镬耳一样的挡风墙而得名。明清时期的广府民居中,一般只有出过高官的村落,才有资格在屋顶竖起镬耳封火山墙。

三水乐平镇大旗头古村,是保存得完好、具代表性的清代广府民居建筑风格的古村落。

光绪十五年,慈禧太后感念广东水师提督郑绍忠的功劳,特意颁旨拨款建造,亲赐匾额,屋顶整体以岭南“镬耳屋”民居为特色,锅耳形封火山墙的青砖大瓦房。屋顶两旁的“锅耳”,象征旧时官帽上对耳,又被称作“鳌鱼墙”,有“独占鳌头”之意。

该村是一个祠堂,家庙兼备,聚族而居的建筑群,内部布局采用广东民居典型的“三间二廊”式。前临半庙方扩,扩基砌以石坎,突出部份状如壶嘴;扩边有一笔形古塔——文塔;塔下有两方石;大者高三尺许,如砚,小者方块状如印,组成一个明显的“文房四宝”齐全的人文景观,寄希望后代“读书做官”之意。

致力打造成广府印象的文化体验胜地的大旗头村,与美国《国家地理》杂志中文版开展为期一年的文化合作计划:从5月18日起,未来一年将会举办四次摄影展览,每次为期三个月。国家地理》杂志中文版摄影活动基地,设在在大旗头古村裕礼郑公祠。


36旅行


祖庙、南海影视城、国艺影视城、李小龙乐园、清晖园(附近有驰名双皮奶)、罗村叶问故居、盈香生态园等等……,我就是比较喜欢到佛山玩的广州人,佛山比广州更有岭南城市的特色,生活节奏比广州稍慢,生活消费一般比广州稍低,建议如想了解岭南文化可以到佛山,自广州出发到佛山任一景点都是1~2小时左右的路程时间[呲牙],另附最近去梁园游玩的图片供题主参考






黄景国律师


呆在家里,不要来佛山。

呆在家里,不要来佛山。

呆在家里,不要来佛山。

呆在家里,不要来佛山。

呆在家里,不要来佛山。

呆在家里,不要来佛山。

呆在家里,不要来佛山。

呆在家里,不要来佛山。


生阿司匹林自己不太妥


佛山祖庙、梁园,南风古灶,亚艺公园(在禅城区),这些地方都值得去。千灯湖(南海区),这些都很近地铁站


自由天空4327


现在修的公园没特色、没有景点。都是花、树和草坪


手机用户4049396340


可惜,本人十一日从三水回茂名,从百度上没有見有这世外桃园,下次光顾


老顽童53390


南风古灶 南海影视城 顺峰山公园 都挺不错


杰杰服饰


吃在顺德,玩的话西樵山吧, 西樵山我觉得景色很不错, 要坐车去,每个季节的景色不一样,有桃花,山茶花,反正挺喜欢的 作为中国南狮发源地与黄飞鸿故乡,有着悠久灿烂的龙狮武术文化,多年前就被国家体育总局授予 中国龙狮名镇”称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