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您身邊,一胎和二胎相處友好的比率大概多大?怎麼教他們友好相處?

逸風小學快速作文


二胎友好相處的前提是家長不偏心,有時候甚至要“偏愛”老大更多一些;二娃歲數離的近,當老二出來的時候,老大也只是個寶寶,也是需要呵護的時候,這時候如果你把原本給予他的關注力全給了小 baby,老大一定會不開心,覺得媽媽被人搶了,如此這般怎麼會對老二好呢?怎麼能友好相處呢,能和平相處就不錯了;二胎歲數離的遠,老二出生的時候老大已經懂事了,更要關注他的心理活動,不能讓他覺得自己被冷落了,我們的家長尤其是老人,最喜歡說“爸爸媽媽喜歡弟弟妹妹了喏!”,或者兩個娃一有紛爭,就怪老大不懂事……一直這樣說的結果就是老大非但不會謙讓,還把老二當成了假想敵,“都是因為你,大家都來說我”等偏激的想法。如果有了已經懂事的大娃,更應該放手讓大娃多做點,兩個娃在一起的時候記得多表揚下老大,一來可以在老二面前樹立姐姐哥哥的“威信”,而來讓老大覺得自己真的是哥哥姐姐,可以保護好老二,可以幫著家長做點力所能及的事。

我家兩個娃相差兩歲8個月,一起玩一起歡樂有時候也會打架哭鬧。一般在保證安全的情況下,我不參與其中。兩個人娃感情好著呢


混世ivy小姐


說說我家和以前同事家的吧。我家的兩個寶寶相差21個月,小寶剛從醫院回來大寶就要抱著她。那會對大寶來說,她可能以為多了個玩具。現在兩個寶貝都大點了,開始顯露出自己的個性了,大寶膽小愛哭,二寶膽大敢下手,她們兩個每天為了玩具啊車子啊打打鬧鬧,我一般情況下不干涉她們,誰來找我告狀都是哄兩句,然後告訴她去跟姐姐(妹妹)好好商量,一人玩一會兒好不好,或者拿別的玩具換著玩好不好,差不多每次都可以互相換過來玩。我會告訴她們,你們是最親最親的好姐妹,這個家的玩具都是你們兩個人的,是共同擁有的。現在,兩個寶貝看到別的小朋友隨便拿家裡的玩具會告訴他,那是我姐姐(妹妹)的不許拿。

自從生了二寶,每次帶大寶出去,大都有人逗她,你媽媽不喜歡你了,或者說我去要了你妹妹吧,每次大寶都會很著急,我會告訴她,你和妹妹都是媽媽的寶貝,媽媽都喜歡你們,不會把你們給別人的,有人再說你,你就告訴他們,媽媽最喜歡大寶二寶了。當然現在大寶還會追問,媽媽最喜歡我嗎,如果二寶不在我會告訴她最喜歡她,但妹妹也是媽媽的寶貝呀,跟你是一樣的;如果二寶在我就會說,我最喜歡大寶呀,也最喜歡二寶呀,難道你們不是最喜歡爸爸媽媽嗎?這是我家寶寶的日常。

再說我前同事家的,他家大的是女兒,已經高中了,結果不知道為啥又生了二寶是個兒子,這下可壞了,大女兒說她奶奶:奶奶,咱們分家吧,家裡的東西是我的,咱們一起住,讓我弟弟去住老房子吧,那個給他。她的爺爺奶奶爸爸媽媽都懵了,老房子根本不能住人的,再說誰讓他分家的啊,當然不能同意了。這下高潮來了,家裡有人的時候,姐姐就不怎麼理弟弟,家裡只有姐弟倆的時候,姐姐就開始各種擰啊掐啊,虐待弟弟,家人發現了說姐姐也不行,只好把他們倆人分開,到姐姐上大學的時候還這樣,他的老父親每次提起都想不通。我個人認為,她們生二胎前沒有告知老大,沒有讓老大做好準備。

個人認為生二胎不只是父母的事兒,最好生之前跟大寶打好招呼,孕期也要讓大寶多參與進來。


甜田杉杉的媽媽


我身邊的二胎相處友好的還真不少,反正如果是兩個女孩或一個男孩一個女孩還好些,兩個男孩的有時候也是相愛相殺,相愛更多些,畢竟,手足在那裡,血緣關係在那裡。

我家大寶6歲,二寶還不到10個月,目前相處看來還是比較和諧,大定比我還要細心,很會疼弟弟,可能也有些我們家長給他洗腦的原因:你要愛弟弟啊,弟弟是你的手足,你的親人,如果爸媽老了不在人世,弟弟是你唯一的親人……不說了,馬上就眼淚汪汪了。

友好相處要從小培養,不要以為孩子小不懂,其實他們啥都懂。父母在合適的機會通過言傳身教,一起幫助孩子們培養感情,給老大培養灌輸要保護疼愛弟弟(妹妹)的責任和義務,讓他有一種責任感,給老二培養灌輸和哥哥(姐姐)一起團結生活學習的信念,要持續的。



旭予東昇


哥哥要讓著弟弟?世界可不承認弟弟這角色 關乎孩子未來的兩件事

媽媽修心齋

2018年10月12日 · 育兒自媒體

韓劇《請回答1988》裡,成家的兩姐妹表現得非常“熱鬧”,幾乎從第一集打到了劇終時。而更為戲劇性的是,當姐妹倆開撕的時候,弟弟只能悄悄躲開,媽媽相勸無用,也只能默默離開現場,爸爸大聲斥責制止也無濟於事,只得咆哮著宣洩自己滿腔的無奈與憤懣:“你們能不能讓我安靜地過一天,成東日的夙願啊!”奶奶來家裡,爸爸怕姐妹之爭驚擾了奶奶,只要聽到兩姐妹的有點風吹草動,便抄著傢伙來威脅兩姐妹再鬧要弄死她倆,才能鎮得住。想想一家子如果有這樣的一對姐妹,父母都得少活十年。

家裡有兩個孩子的,再和睦的兄弟姐妹,也難免有爭執。那些爭執看起來都是雞毛蒜皮、雞零狗碎的小事件,一團亂麻似的,但無外乎兩個原因:一個是為物權爭;一個是因關係爭。

一、 關係之爭

我們來看看《請回答1988》裡,德善因為每年都與姐姐一起過生日而發彪。她因為不能參加奧運會開幕式本來就心情沮喪,加之父母總是無視她的存在,便在又又又一次與姐姐合併過生日的日子裡爆發了。她哭著例數父母的所有不公:只有她吃醃豆子,姐姐弟弟吃荷包蛋;只給她吃雞翅,姐姐弟弟吃雞腿;就連名字聽起來也與姐姐弟弟的有本質差別。她責問父母:為什麼這麼對待她,她是可以隨便對待也無所謂的人嗎?

還有姐妹倆因為言語不和而衝突也不在少數。第一集開場十幾分鍾,姐妹倆便在飯桌上打了起來,姐姐嫌妹妹插話,妹妹反擊說姐姐可笑。言來語去,誰都不服氣,最後扭打在一起。

這些看來瑣碎的小事裡,其實都透露出人際關係問題。

德善真的在乎一個荷包蛋嗎?真的在乎生日派對嗎?她真正在乎的是父母對她的關注,她想感到不公的是父母的偏心,她想要爭的是父母的愛。

而姐妹的言語衝突裡所體現的是姐妹之間不能彼此尊重,不能就事論事,總是互相攻擊,最終上升到了大戰的份兒上。

二、物權之爭

德善總愛偷用姐姐的化妝品,偷穿姐姐的衣服,姐姐則會偷看德善的日記,偷翻德善的錢包。而因為侵犯對方物權導致的各種糾紛也是她們姐妹倆的主旋律。

三、安定團結之道

想要兄弟姐妹相安無事,似乎不太可能,只要是兩個人,就會有分歧。但如何在矛盾中讓孩子學會相處,互相尊重,卻是有方法的。作為父母,只要做到以下這兩點,家裡就能太平了,同時也對兩個孩子未來走向社會、發展自我有極大的好處!

1. 擺平人際關係

《請回答1988》裡,成家姐妹的諸多矛盾是父母的偏心一手造成的。姐姐因為學習好,在家裡稱王稱霸,父母都不敢惹。德善偷穿了姐姐的衣服,媽媽誠惶誠恐,藉口去鄰居家打電話讓德善的弟弟跑到德善的學校叫她回家還衣服;而後面姐姐穿走了德善的新衣服,又穿走了要與德善交換的裙子,失信的姐姐讓德善憤怒以及,媽媽的態度卻是事不關己。

父母的差別對待,讓德善心存怨恨,所幸德善“心大”,所幸德善能時不時地跟姐姐打一架來釋放心中的憤恨。

即便“心大”的德善,也在第一集裡有一段沉重的獨白,“我以為我如此崇高的犧牲精神,爸爸媽媽是知道的,原來不是……”父母看不到的孩子,只能通過打來爭取嘍。

父母要做到中正無私,不以老大因為是老大或者老小因為是老小,這個文靜或者那個活潑,男孩子是頂樑柱或者女兒是小公主,姐姐學習好或者妹妹身體弱,等等藉口偏袒其中一個。說到底,無論個體差異有多大,他們無法選擇成為父母喜歡或不喜歡的那個,父母也無法否認不管喜不喜歡他們一樣是你們的孩子,沒有差別。

特別是在孩子出現矛盾的時候,中正無私、就事論事更應當是父母解決問題的首要原則。最忌諱父母講這樣的話:“你是哥哥,你讓著弟弟”“妹妹不懂事,打你一下又不疼,沒關係的”“妹妹哭了,你怎麼這麼不懂事”諸如此類和稀泥的話不僅解決不了現在的問題,還會導致兄弟姐妹之間的隔閡怨恨更深,無異於在孩子之間埋下了定時炸彈,總會在某個時刻讓心有嫌隙的孩子們鬧翻。最糟糕的是,對兩個孩子的性格養成和人際關係的建立都是有害無利的。可以說,父母的偏袒是把雙刃劍,既傷了一個孩子的心,讓他心生怨氣;也害了另一個孩子的前程,讓他誤以為自己就應當佔便宜,而社會總有讓他還的時候。畢竟,在家裡父母可以袒護你的心頭肉,外面的世界可不會認可“弟弟”“妹妹”“爹孃的心肝寶貝”之類的標籤。

2. 分清物權界限

德善姐妹兩個打來打去,爭來爭去,除了爭父母的關注之外,大部分便是物權不清,不尊重對方的物權,不經對方許可隨便使用或打開對方的物品。

在東方家庭關係裡,最怕的就是分清你我,好像一旦分得太清楚了便顯得不夠親密,不算一家人似的。尤其是孩子之間,我們很容易因為是小物品就忽略了物權,覺得那太小兒科了。但我們忘了,一個小玩具、一件衣服,可能對孩子來說就是自己的重要財產,所以分清界限,尊重物權也一樣重要。而實際上,當分清你我的界限時,反而減少了許多說不清楚的矛盾,彼此更真實、坦誠,更為親密,沒有隔閡。

最好的辦法是確立家庭規則:別人的東西不經許可不能拿,自己的東西可以自己做主,公共物品誰先拿到誰先使用。需要明確的是,“別人”指除了自己之外的所有人,包括家人!

當用規則來裁定的時候是公平合理的,不會讓其中的任何一方覺得父母偏心而怨恨。即使有一方此刻難以接受,也是一個學習的過程,畢竟到了大環境裡,並不會因為你是學習好的孩子、你是弟弟、你是女孩、你哭了就可以獲得什麼特權。

而建立規則的另一個好處是,當孩子們(其實整個家庭都應該以這個規則來運行)之間發生衝突時,他們可以學會自己去處理問題。即便到了外面,與其他孩子發生了問題,自己也有能力、有方法去面對那個衝突,捍衛自己的權利。

可以說,這是一個雙贏的結果,兩個孩子都從中獲得了成長。

我家兩個孩子,一個七歲半,一個一歲半,當發生問題時,現在基本可以自己解決了。今天中午,妹妹拿了姐姐的水彩筆,未經許可。姐姐放學回家來,沒有發脾氣,也沒有跟我告狀,而是直接跟妹妹說:“這是我的筆,請你還給我。”妹妹不願意還,但她很清楚應該還,所以大聲跟姐姐說:“分享!”姐姐立刻回敬她:“我不願意!請還給我!”妹妹把筆緊緊抱在懷裡不肯給。姐姐堅持說:“這是我的,對我很重要,請還給我!”妹妹把筆又藏在腦後,也說:“這是我的!”就這樣來來去去幾個回合,姐姐一直很溫和地堅持讓妹妹還給她;妹妹不肯還,也不停地說:“這是我的!”但最終姐姐成功地讓妹妹還給了她,而妹妹也在最後很釋懷地將筆還給了姐姐。

有一句話流傳很久了:你不教育你的孩子,外面的世界會教育。但等到外面的世界來教育時,孩子會摔大跟頭、吃大虧的。

在家庭中就先做好這兩件事吧,與其讓偏袒毀掉兩個孩子的人生,不如此刻我們一起與孩子學會在規則中和諧相處!

這裡是“媽媽修心齋",育兒的路上沒有現成的答案,讓我們和孩子一起學習、成長!


全職媽媽加油站


一胎和二胎的年齡差距大的話,和睦相處的可能性大很多,我家兩個孩子相差8歲,一個已經非常懂事,他也非常溺愛他的妹妹,但家長還是不能以這個為標準,畢竟也還是孩子,都需要一視同的對待,這樣老大才不會覺得我們只愛老二,而不愛他了!年齡差距大有一點好處就是:老大覺得委屈的時候,你和他講道理他會聽得近去。

但如果一胎和二胎年齡相差不多的話,那真的是一門高級學問😃如果不是原則性問題,爸媽就應該當是生了個雙胞胎,吃的,用的,玩的,都必須每人一份,千萬不能獨一份。😪遇到原則性問題,比如打架:誰先動手就應該要批評誰!

另外我個人覺得最好的友好相處,就是父母放下手機多多的陪陪他們,陪他們玩,陪他們做遊戲,陪他們一起學習,多帶他們郊外遊玩,讓他們快樂一點的成長!在孩子的成長路上我們父母真的陪不了幾年......


柴卜頭


都相處的挺友好的,本來孩子本身都願意在一起呀。只要是愛他們,孩子都能感覺的到。如果一定要有方法,就是對老大好一點,老二無所謂一點,兩個孩子有衝突,家長佛系一點,不插手,他們自己能解決,插手就會被埋怨偏心,事情的對錯並不重要,他們自己能夠協調,多說無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