嫁到邯郸农村的第一年,快到年关了,却听老公说过年要给他家所有长辈下跪磕头,太可怕,不愿意怎么办?

程文顺


磕头是当地风俗,应该不会白磕头。每磕一次都会有经济效益。入乡随俗呗。


循环经济齐


提这个问题的人,一看就知道不懂事!“跪天跪地跪父母!”。什么意思?!这里的父母泛指长辈们,过去岁月里父母的兄弟姐妹们都是互相扶持互相照顾,在艰苦的日子里长大。那些亲情可不是现在社会里的亲情能比拟的!让你跪说句不好听的那是不把你当外人,只有自己人才有跪的资格!我从小邯郸市邯山区长大,每年别说自己父母,初一去朋友家拜年,见到叔叔阿姨都会磕头拜年!你要觉得给长辈磕头拜年丢人的话,我建议你还是回你老家去。邯郸一个3000多年的古都,给长辈磕头拜年不丢人!


阿玛施图


我就是邯郸的,说实话小时候经常磕头拜年,村里面都是各自家姓的一帮人,走街串巷的跟老一辈人磕头拜年很热闹,几帮人到一起说话打趣,因为家族大有时候磕的腿疼,那时候听说有的地方就说一句新年好就想着如果不磕头都好,感觉磕头有点太封建,但随着年龄越来越大,现在年味越来越淡,人们过年忙着要账,有的打工很晚才回来,鞭炮不让放了,年货都不自己做了都是买现在成的,小孩现在都娇生惯养的都不出门跑着玩了,我就想如果大年初一连磕头拜年这个习俗都不存在了,那过年就真的没有意义了,作者你是外边嫁过来的,虽说嫁鸡随鸡但是没有要求你必须跟着丈夫去磕头,但是你不能嫌弃一个地方的风俗,因为这不是政府规定,更不是某个人的事情,这是一个地区世世代代老祖宗留下来的规矩,往大的说就像中秋吃月饼,春节贴对联一个性质!


透明的微风


坐标 石家庄地区农村。 我来说一下我们这一带的情况。这里磕头拜年也是祖祖辈辈留下来的传统,不过个别村子已经在村委会的干预下,只是给父母磕,其他关系渐远的亲戚就不磕了。 我们村子以前都是大年初一早起上坟,然后去给长辈磕头,现在改成了大年三十下午把这些事儿全办了,第二天早上可以睡个懒觉,这可以看做是习俗的演变。还有的村子是三十晚上吃过晚饭去磕头拜年,不一样村子略有差别。我们这里是结过婚的人才有磕头拜年的资格,单身的大龄青年不需要磕头。 年三十下午,各个家族的队伍分成男人队伍和女人队伍,会结伴前往长辈家里磕头拜年,村子的大街小巷就会因此而热闹起来,人们三五成群,打着招呼,有时在大街上碰到需要磕头的长辈,也会在大街上磕,有的长辈在胡同里,大门口送着成群的磕头人,大家彼此寒暄着。尽管在现代眼光看来磕头是封建传统,但不可否认,你依旧会在这种氛围下,感受到不一样的年味和农村特有的人情味。有些亲戚关系甚至靠着一年一度的磕头拜年维系着,因为有些辈分关系没有这个磕头拜年,时间长了,年轻一辈已然不知道彼此还是亲戚关系了,也只有过年人们才会不管身在何处,都回到老家拜一拜长辈和乡亲,彼此重新认识着。有时在我们家族的队伍里也经常能听到抱怨,说磕头没什么用,村委会应该牵头取消,但说完又会觉得真的那样更没有年味了。其实像过年禁炮一样,一方面人们舍不得千百年来形成的年俗,另一方面又承受不起现代环境带来的舆论压力。 近些年,总是会听到人们抱怨年味越来越淡了,但仔细想想,我们是不是在传统与现代的选择上,越来越缺少对过年“仪式感”的敬畏呢。


announcer-王磊


就我本人来说,对于给长辈磕头是有抵触情绪的,甚至从根本上就不赞同。

我小的时候比较调皮,挨打就是家常便饭。我的母亲在教训我的时候,首先必须是下跪,然后才是棍棒伺候!后来教训自己的小孩,把孩子罚跪后再出手,确实效率高多了,由此,我知道了母亲当年罚我跪下再来揍,原来是为了提高教训孩子的效率,从而提升教育“质量”!

也许是小时候跪多了,对于下跪比较反感,更不用说磕头了。

不过,我对于在先辈坟墓前跪下磕头是没有抵触情绪的,因为“死者为大”是大家都遵从的基本认知,我本人也认可这样的传统认知。不过,也许是我小时候跪多了,所以现在对于给已经过世的先辈下跪磕头都没有仪式感。在这个时代还要给活人磕头,完全就是陋习,根本不是传统礼仪。那些活着的老人在接受晚辈磕头时,我不知道他们心里是怎么想的。由于我现在也步入老年,家族中,除了我的姐姐,就是我最大,辈分也最高。但是我绝对不能接受晚辈向我磕头!即使儿女向我磕头我也不能接受。我不仅觉得这是陋习,而且感觉这是对于晚辈人格的折辱!听说过跪天跪地跪父母天经地义,从来没有听说跪叔父婶母媳妇姨妈舅舅舅母天经地义的。

对于外来的媳妇,不论是农村,还是城市,我觉得给长辈鞠躬就是非常好也是非常到位的礼仪了,完全无需给没有血缘关系的人磕头!


老牛爱遛弯


我在邢台一个小村子,挨着邯郸。过年的时候也磕头,说是给自己家里长辈磕,其实是个冲着“主干”磕(三十挂在中堂,上面写着一家族里所有逝去的人)。

三十晚上天刚黑的时候出村(一个家族的人集合一起出发),冲着家里墓地的方向上香,烧纸,放炮之类的,请爷爷奶奶回家过年,回程的时候,手里拿几根香边走边丢,嘴里得一直喊着,爷爷奶奶回家过年了(并且得带着一点点调,和正常说话不同[呲牙]),手里的香走一段丢一根,得一直丢到家,而且手里最少得剩个一两根。

把爷爷奶奶请进家门(一起去的人各回各家,家里没有主干的人去自己亲兄弟有主干的后才能回家),把手里的香上进香炉(一进门中堂,现在挂着主干,主干前面有一张桌子放贡品,蜡烛,香炉一类的,桌子两边各有一把椅子,爷爷奶奶请回来后就“坐”这里),然后在大门口放下一根绑好黄纸的棍子,以防放炮吓到爷爷奶奶提前走了,放下以后(同时家里人基本已经煮好饺子准备上贡品了),就开始放炮,烧纸,给家里的神位磕头,给神位磕玩,再给请回来的爷爷奶奶磕。最后吃饺子!

我家比较传统,年夜的时候,家人一起吃年夜饭,守岁。现在有很多年轻人,在三十晚上就一起喝酒去了[捂脸]。现在是吃了饭,一起看春晚,聊聊天,磕瓜子,等过了12点,吃一些饺子,一人一碗,多少得吃一点,喝点汤,但是不能吃完,得剩几个,不够的话再去盛,(意为年年有余),原来的时候我家不是等到12点,是先睡一会儿,凌晨再来![酷拽] 12点之前还得把卫生打扫好,因为明天有很多人来拜年!!

我家是按老规矩来,有点迂腐不化的意思,

初一吃饭不能煎,炸,煮,只能蒸(意为蒸蒸日上),我小的时候还不让买东西,说是初一花钱,花一年的💰[捂脸],初三送爷爷奶奶,有的地方是初五。初五称为破五,从初一开始到破五不许往院子以外出垃圾,(不泄财,院子里都有个小车,或者垃圾桶,到时候一起弄出去)。

初一了,早早的起来,备好瓜子,糖,香烟,和压岁钱!!!!先给请来的爷爷奶奶磕头(一下说的所有磕头,全是冲着写着先人名讳的主干),然后给自己家的,爷爷奶奶,爸爸妈妈磕,冲着主干磕的时候要喊着给谁磕的,磕了以后,小孩子们有压岁钱的。然后和家族的人一起去家族里每家有主干的家里,自己家族里一般都是只给请来的“爷爷奶奶”磕,有辈分大的,上了岁数的老人也会给磕一个(给先人磕三个,在世的人就一个,磕头也不是乱来,还有礼法,这儿就不细说了),自己家族里磕玩,先去家族里“老支”的相处好的,回来后是邻居家(一般一个胡同里都有几家是自己家族的人住)。之后就是年轻人们,这些一起玩的,这一伙里的人,每家都去……

最晚的一次从早上一直到下午两三点,膝盖疼ing……(一般主干前面都会铺点软的东西,但是去的人多,不可能全在垫子上,任务还重,也不能一批批来[捂脸]),那次有个同学,三十晚上玩了一晚上游戏,结果两点左右的时候整个人都快虚脱了,让回家还不回[大笑]

我们这磕头的时候不会向着人磕,而是,冲着写着先人名讳的主干磕。

向着人磕的情况绝大多数只有一种,你们猜猜是啥


繁杂灬淡雅


我也是邯郸的,过年从小到大都磕头啊,没觉得有啥啊,小时候初一早上带着我的弟弟妹妹们一大片给爷爷奶奶磕头,很开心啊。后来爷爷走了,今年奶奶走了,我现在石家庄,今年想磕头也没得磕了啊[流泪],你给别人磕头,别人也给你磕头啊,一般长辈看到孩子磕头,还没磕呢就扶起来了,五六十岁也会给长辈磕头啊,我辈分高,好多岁数大的见了我也磕头,但是我都会扶着不让磕,这就是个礼数,放到古代不都是磕头吗,你自己觉得特别难以接收的话,我建议你就别回去了,或者和家里商量一下,我家拜年一般都是男的去,女的很少去,反正协商好,省的大过年的家里生气闹矛盾!


青春中的一抹蓝


十年前婚后第一个春节回老公农村老家,凌晨四五点开始黑灯瞎火的满村串门,见长辈磕头,收五块钱红包。那时候没预料到,就稀里糊涂照做了,现在想想懊恼的很,都没给我爹妈磕过,磕那些不相干的人,收那5块钱,寒碜啊[打脸]


妞妈09


我是衡水的下面村里的,我们这里现在过年也保留着磕头的习俗,不是磕头,就是跪一下。我老公外地的,他们那里没有这个习俗,但是每年回我家也跟着跪一下,我怕他不习惯,我老公说没关系,入乡随俗。我很感激他,但是不会强迫他磕头,所以就跟他说不用真跪下去,就跟在后面,跪慢一点,做个样子,一般前面的人刚开始跪长辈就会赶紧拦着,他跪慢一点的话也就刚刚弯下腰去,一看长辈拦了就顺势收回就行。他也确实这样做的[捂脸]

入乡随俗是重要,但是不能强迫别人。自己的爱人自己保护,绝不能强迫他/她去做他/她厌恶的事情,哪怕因此得罪了长辈,自己多赔个罪就是了


女主在线


我是邯郸人,特别能理解,我嫁的也是邯郸人,就第一年特别紧张,到了亲戚朋友家,我老公他习惯了,他拜就好,我就是跟在后面,说一句,叔叔阿姨新年好!人家也没有真让你跪下的意思,就不用硬跪,取巧呗!我小时候也没有下跪,我们这好像女人不是一定要跪的。第二年,你不出去拜年,你老公去就行!不用非跟着!都是男人出去拜年的,我是峰峰这块的,别的有没有区域差别就不太清楚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