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時代的發展,在農村越來越多的古老職業消失了,在你們當地都消失了哪些職業呢?

鄉村春法


隨著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一些跟不上社會發展的職業已經消失。一、傳統的純手工的木工師傅。上世紀的七八十年代,那時的農村家庭都不富裕,誰家要是想添個桌椅板凳之類的傢俱,都是請村裡會木工的老師傅到家裡幹個幾天,那時是不要工錢的,主人會買瓶酒,準備幾個小菜,算是對老師傅的勞動報酬了,感覺那時的人雖然都過的不太好,但人情味特濃。二、手工織布。由於中國製造業的落後,以前布料全部是手工織布機加工出來。當時製作出來的布料既耐用又透氣舒服。三、閹牲畜的。四、郵遞員。五、接生婆。





鄉村老曹


根據我兒時的記憶,有這幾個

1-農村接生婆

以前所有的女人生小孩都是接生婆接生的。因為農村的醫療水平差,農村的女人都是在自己家裡生孩子,當時也沒有手錶,對時間也沒什麼觀念,大家都是看日頭算時間,一般的多是九個月零十天半個月,快到時間準備好開水和剪刀以及乾淨的白布就開始接生了,那時候女人生孩子可真是九死一生。

2-農村的打井人

以前的農村都沒有自來水,大家喝水都是用的井水,每個村多會集體出錢打幾口井,有條件的自己家裡院子裡打口井。打井可不是隨便一個人就能打的,必須要找專門幹這個的人。但是現在,自來水通到了家家戶戶,因此農村的打井這個行當也消失了。

3-農村老式的打耳洞

這個可能很多90後都不知道,以前農村也有很多人穿耳洞的,方法就時用一個綠豆在耳垂哪裡搓啊搓,等搓得很薄的時候就用縫衣服的針一下戳進去,現在想起來都覺得恐怖。很多小姑娘打過耳洞之後,耳朵都會流膿。一般在農村打過耳洞之後,都會戴上銀質的耳環,這樣打出的耳洞就不會長住。

4-收辮子的人

小時候經常聽到路上有吆喝收辮子的人。這時家裡有婦女女孩的,都會跑出去問他價格。如果價格合適,就忍痛把自己的辮子剪下來賣給他補貼一些家用。很多小姑娘們,為了能得到這種零花錢,就把自己的辮子養起來,等著收辮子的人來。但是當買辮子的人來了後,讓她剪剪辮子的時候,她卻心疼的直掉眼淚。想想為了零花錢把自己又長又漂亮的辮子剪了,也確實讓人心疼。

5-打鐵匠

以前農村好多農用工具都是打鐵匠打的。如果誰家有什麼農用工具壞了,或者不好用想換新的,都可以讓他給你重新打製。一般打鐵匠是整個村子裡力氣最大的人,他打的很開心,其實那活又熱又累。現在這種打鐵匠,在農村也幾乎消失不見了。忘記講了一般菜刀剪刀鐮刀等等多是打鐵匠的功勞




尋找優質土特產


我是鄉村淇譯,一個在農村種植水稻和養殖河蟹的八零後農民,很高興來回答這個問題。

隨著時代的在進步,農村也是有不少的以前在農村常見的職業現在在農村看不到了。其實這也是時代進步的一個表現,但是換位思考一下也可能是我們人類的一種悲哀吧。畢竟有的職業是流傳了好久的,只是有點不適應現在的社會了而已。那我來說說我們這裡農村消失的一些農村古老的職業吧。

第一 賒刀匠

不知道大家還記不記得,在我們小的時候會經常在農村看到所謂的賒刀匠的。我記得在我十歲左右的時候我在我們村子裡就看到過,他們會免費的給村民賒菜刀的,不用提前給錢的,他們會說“如果水稻達到多少多少錢”,還有“今年的收成達到什麼樣子”他們才會來收取這個菜刀的錢。這個在以前農村還是比較常見的。可是在我現在已經是很少能看到這樣的人了。

第二 修鞋匠

這個也是我們小時候經常看到的,我們在小的時候,不管是大人的鞋還是小孩的鞋壞了不能穿了,我們佔時會給他放到一邊,等到農村的街道上面來了修鞋匠的時候,我們就會把鞋拿出去讓他們幫忙修理一下子的,這樣一來我們的鞋就能接著穿了。我在小時候也是沒少了修鞋。可是現在不能說鞋壞了還留著修吧。有的人家鞋沒有壞都不會要了。這樣一來修鞋匠也就是沒有了用武之地,久而久之這個職業也就是慢慢消失了。

第三 修補鍋碗瓢盆的手藝人

這個在農村也是很少能看到了。以前在農村大家都是會把家裡鋁質的東西留著,留著街上又來修補匠來的時候拿出來讓幫忙修補家裡壞了的鍋和一些農具的,留著的一些鋁製品還可以讓他們幫忙做成鋁盆或者鍋蓋來用。可是隨著現在生活的提高,大部分人都是不會在這樣了,壞了就不要了,沒有了就上市場上面買,誰也不會在為了這個專門找人去修補了。這樣慢慢一來有這樣手藝的人也是掙不到錢,慢慢的這樣的手藝人也就消失了。

其實現在也是有不少的古老手藝人在慢慢的消失。我們應該多關注點我們以前的老手藝人,可以讓我們的古老職業不至於消失在慢慢的歷史長河中。


鄉村淇譯


謝謝提問,

隨著時代的發展,在農村越來越多的古老職業消失了,在我們農村消失了好些傳統手藝,比如說挨家挨戶彈棉花的,還有做蚊帳的,紡紗的,做竹藝的。

記得我很小的時候媽媽把我放在外婆家裡,外婆那時沒事就在做竹篾東西,那時喜歡坐在那兒看著外婆手中的竹篾在她手上靈龍活現。

隨著大家生活水平的提高,對物需的要求越來越高,農村的手工藝者越來越保持不了生活的開支,很多的農村人都去外面打工求財,讓很多的傳統手工藝慢慢消失。

並不是大家不喜歡那種傳統手工藝,而是沒有人去學了。


農家姐妹


隨著時代的發展,現在農村失去的太多了!在我們村光我親身經歷的就知道很多。1,說書的藝人,記得小時候,每到閒暇時間農村晚上都會有說書的,在我們這邊叫唱咕嚕哼的,2,糊獅子的,我們老家祖傳舞獅,小時候有幾個專門糊獅子,到後來沒人玩了,這些手藝人去世之後就沒人會了,3,銀匠,我們自家近門一個長者在我們小時候會打各種各樣的銀飾,後來沒人學,最後手藝也失傳了,4,補鍋的,等等好多職業都失傳了!


市井布衣帥大叔


大家好,我來回答一下這個問題,希望能喜歡。

隨著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的經濟得到了突飛猛進的發展,各行各業都得到了質的飛躍。農村也不例外,隨著時代的發展,科學技術的進步,很多農村人賴以生存的職業逐漸被社會淘汰。我是一名生活在河南農村80後,在我的記憶中下面幾種職業基本上是消失了。

1,電影放映員。對於我們70,80後這一代農村的小孩來說,看電影是最期待的事了吧。那個時候物資匱乏,誰家有個電視機都是個稀罕物,一場電影能把方圓三里五村的鄉親們吸引過來看。在我們這裡農村舉辦紅白喜事都會放電影助興。得知誰家將要放電影后,早早的吃過晚飯,三五成群的小夥伴們搬著凳子去佔一個好位置,基本上全村的人都會來看,別提多熱鬧了。那時的夢想就是能當一個電影播放員,能夠騎著摩托車走村串巷,很是神氣,李連杰,成龍就是在那個時候成為心中偶像的。隨著發展,現在基本上已經消失了,偶爾政府也會放一些公益性的影片,可是基本上沒有人看了。

2,唱說書戲人。以前除了看電影,聽說書戲也是農村人的一項娛樂。在印象中很多都是盲人,自編自唱一些悲情的故事,小孩子是去看熱鬧,大人們往往都是聽的跟著掉淚。一齣戲往往要連唱好幾天才能唱完,這些說書人好像也不要錢,管吃管住就行了。現在我奶奶還經常唸叨什麼時候能再聽聽誰誰唱的說書戲,只可惜現在基本上已經沒有了。

3,要飯的。小時候在農村經常能見到一些破衣爛衫、蓬頭汙面的乞丐,揹著麻袋,我們小孩子總是跟在後面起鬨。農村人善良,到誰家門口都會給上幾個饅頭或者盛碗熱飯,他們吃了就走,也不要錢。隨著時代發展,這些乞丐也都跟著農民工打工的潮流進城了,有些年輕力壯的隨便找個活幹幹也能養活自己,剩下那些好吃懶做的也越來越物質化了,給吃的不稀罕只要錢,甚至都有二維碼了。

4,賣水缸和補水缸的。就是司馬光砸缸的缸,以前農村人吃水都是家裡打的水井,抽出來之後盛在一個大水缸裡,抽一次能吃好幾天,家家都有一兩個水缸。所以有些人趕著馬車,開著拖拉機來農村賣缸,一個缸能用好多年,有時候哪裡漏水了還有人修。只不過隨著發展,現在農村都吃上自來水了,水龍頭一擰就出水,方便又衛生,水缸也逐漸被淘汰了。

除了這些,還有一些其他朋友提到的像編竹籃、木匠、修鋼筆、剃頭匠等等也是越來越少,消失的不僅是職業,也代表著我們的童年。有的職業雖然消失了,但是換了一種方式依然存在著。今天的美好幸福生活讓人感嘆,但也不會忘記那個質樸年代的美好記憶!

純手打,喜歡的話點下關注!


精彩尉氏


哈哈,說到這讓我想起了很多!現在時代發展這麼快,一些原先的職業消失了很多!有時候也是懷念過去的,那時在大街小巷穿梭在十字街頭的手藝和職業都一個個的遠去,真的心裡有點酸酸的!想到這不由得心中的那片記憶猶新!

一聲“磨剪子嘞,戧菜刀”吆喝的聲音響徹耳邊,那時一到春節臨近時,總有一個老漢推著自行車後面綁著一個小板凳,吆喝著!很多人都拿著菜刀出來讓老鄉磨刀,一邊說一邊笑,很是溫馨!現在再也看不到了!老人們都逝去了,這門手藝也就斷了!

還有那修理風箱,修灶臺的也隨著時間的流逝社會的發展走出時代的更替!因為現在農村風箱灶臺都沒有了,取而代之就是天然氣!

再有就是修理洗臉盆補鍋的!在舊時的農村,很多東西壞了,第一反應並不是買新的,而是去找補東西的師傅將其補好,以前許多小孩都喜歡看補鍋,現在大家的鍋壞了也不補了,一般是買個新的。現在補鍋在農村幾乎已經看不到了。

隨著時代的發展,各行各業都收到了時代的衝擊,老的行業被新興行業更替,360行,行行都在革新,農村這些即將消失的職業雖然會被新的產業替代,淘汰,但是依然會留在我們的心裡,成為過去的一部分回憶


棗鄉紀事


農村裡,過去一些能讓人養家餬口的老行當,在時代的大潮和科技進步的洪流中逐漸被時光所淹沒。現今社會里僅存的一些還能依靠手藝賺錢的行當也寥寥無幾,有些老行當,已經徹底失傳消失,如今,只能用童年的印記去追憶了。就拿我們廣西農村來說,我小時候知道的許多職業都慢慢看不到了。

1、宰把子。這個是我們當地對從事屠宰的俗稱,從字面意思可以猜到是殺豬、殺羊、殺牛的好手,農戶散養的模式被集約化養殖慢慢取締,養殖的動物被拉走進了屠宰場,宰把子沒活可幹,接班人都沒有。

2、打鐵匠。我上小學的時候,村裡打鐵爐仍紅紅火火,我經常跑去看他們打鐵。尤其是通紅的鐵器往冷水裡一放,哧啦一聲,水滾燙出一溜白煙。很驚險很有刺激感。在農村,砍柴刀、菜刀、鍘刀、钁頭等基本的農具都是在鐵匠鋪打的。可是,現在打鐵匠沒有活幹了,機械行業現在這麼發達,去鐵匠鋪打一把刀的錢夠在市場買幾把了,當然鐵匠就沒什麼生意了。

3、木匠。在八九十年代,農村裡木匠手藝可吃香了。東家請,西家敬,基本到了一個村就挪不動地方。那個時候農村人結婚,流行什麼三轉一響,外加多少條腿(指傢俱的腿兒)。五斗櫥,大立櫃,高低櫃,床頭櫃,床,碗櫃,椅子,沙發(那幾年沙發也是木匠手工打製)……一般的木匠,手裡都有幹不完的活兒。若是木匠手藝好,那簡直,也許受邀請提前預約要做的活兒,要排到一兩年後了。現在傢俱製作都進了流水線工廠了,隨著鋁合金、塑鋼門窗的廣泛應用。木匠在農村吃不開,大都進城改行做裝修去了。那些農村老木匠後繼無人,沒有人肯學這手藝了。

4、劁豬匠。

這個職業跟宰把子差不多,過去農村家家養豬,劁豬匠生意老好了,東村走,西村串的,等著劁豬的人家要排隊。現在都是養豬場,大型養殖,人家都有更專業的獸醫,所以這工作自然歇菜了。

5、瞎子說書的。以前,沒有娛樂活動,很少有電影,戲劇下鄉。所以瞎子說書的就特別多。他們白天算卦,晚上說書。說書不要錢,只要派一天三頓飯就行了。現在拿個手機什麼都能看,哪裡還有聽人說書的,所以這個行業也就沒有了。

6、編垮簍、編筐編竹籃子的。以前由於生產生活需要,搞荊編、柳編的人很多,現在這些工具沒用了,這些職業也絕跡了。

7、石匠。過去的成年農村男子差不多都會石匠活。高手石匠能打牛槽豬食槽,打石磨等。有的還能在石頭上雕刻花草文字。後來,興起磚房和平板房,石匠就都改行了。

焗碗匠

8、焗鍋焗盆焗大缸的焗碗匠。在舊時的農村,很多東西壞了,第一反應並不是買新的,而是去找補東西的師傅將其補好,以前許多小孩都喜歡看補鍋,現在大家的鍋壞了也不補了,一般是買個新的。現在補鍋在農村幾乎已經看不到了。

刮頭

9、剃頭擔子。剃頭擔子一頭熱。過去剃頭匠挑著剃頭擔子,一頭理髮工具,一頭是煤火燒水,人們冬天理髮,也可以洗個熱水頭。現在理髮都進了理髮店,所以剃頭擔子消失了。

現代的貨郎挑

10、貨郎挑。貨郎挑在過去農村比較常見,只是隨著現在商業的繁榮發展,貨郎挑不能滿足人們的生活需求而退出歷史舞臺。

接生婆

11、接生婆。其實,俺們80後左右的農村娃,基本都是靠接生婆,在家裡出生的,那時候連鐘錶都沒有吧,都是靠村裡的廣播確定時間。現在農村的醫療條件好了,基本都上醫院上生孩子了,誰還在家裡生娃?上一代接生婆都老了,現在也沒人做這個了!

崩爆米花

12、崩爆米花的。相信在農村長大的孩子最不能忘懷的應該還是這爆米花吧,這種老式的爆米花機對於農村娃來說,那可是又愛又恨呀!愛的是,它能炸出香噴噴好吃的爆米花,恨的是每次炸爆米花的時候它都會發出一聲巨響,怪嚇人的。如今這一“危險職業”也被西式的先進爆米花機所替代。如今,在農村也很少再看到炸爆米花的師傅了。

其它還有很多的行當,消失的比較早,如,蔑匠、釘稱的,耍猴的等,他們都給我們留下很多美好的回憶。在那個時代生活過的人們,誰不感嘆今天的美好幸福生活,但我相信他們也不會忘記那些成為歷史的過去歲月!











山裡阿弟


經濟的發展促使許多農民都從農村“走”了出去,人丁的稀少也導致農村裡的職業特別單一,大部分只有種地的農民。記得小時候,村裡資歷深的教師特別受村民的尊敬,家裡有點什麼事,村民都會搶著去幫忙。其實在過去的農村,除了老師之外,還有好些個很火的非務農職業,可惜現在都已沒落。

一、木匠

在上個世紀八九十年代,木匠絕對是鄉村最火的職業之一。依稀記得小時候家裡的床、衣櫃、桌椅、門窗都是村裡的老木匠親手打造的,儘管不夠細膩精緻,但質量絕對有保障,非常經久耐用。

二、磨刀匠

“磨剪子來~戧~菜~刀~”

小時候經常聽到他們在街上吆喝的聲音,粗獷而悠長,而今行走於杭州,即使是在街巷裡,也很難再看見走街串巷磨剪子戧菜刀的老手藝人,很難見到老師傅推著自行車走街串巷,也很難聽見那聲親切熟悉的吆喝。

在刀刃與磨刀石的來回摩擦間,一把把鈍刀剪刀煥然一新,也讓生活煥然一新。這分行當也許很不起眼,卻是如此貼近我們的日常生活。

三、鄉村貨郎。對於農村娃來說,最期盼最渴望和最高興的事,就是聽見貨郎搖著撥浪鼓由遠及近的吶喊聲。貨郎來了,大人們可以買些日常用品,而小孩總會纏著大人買吃的和玩的。別看小小貨郎,貨品可不少,諸如老鼠藥、針線、胭脂水粉、糖果,小玩偶等小商品琳琅滿目。貨郎挑著滿滿兩擔子,行走在坑窪的小路上,不過那時候是體會不到貨郎的艱辛的。如今別說挑著貨賣貨賺錢,給你兩百塊錢一天讓你挑著滿鄉村轉,你都不一定幹。所以鄉村貨郎現在基本消失的無影無蹤。

四、裁縫鋪。裁縫鋪在70年代,80年代的農村是非常火爆的,那個時候想穿套新衣服,就指望裁縫鋪了。而那時,最高興和激動的事莫過於爸媽領著我們去裁縫鋪,意味著有新衣服穿。但這種好事並不常有,也就逢年過節有機會。帶好布料,裁縫師傅拿著皮尺在身上四處丈量一番,再過幾天,就等著穿新衣服了。還記得,我們好多小時候的玩伴,因家裡窮或不不願讀書了,就被家長送到裁縫鋪跟著裁縫師傅學手藝。如今在農村,雖還能見到裁縫鋪的影子,但大多已經不再量體裁衣,改做窗簾或其它。

五、鐘錶修理鋪。鐘錶修理是我記憶最深刻的,因為初二那年,我在姨父的鐘表修理鋪裡呆了差不多一個暑假。90年代初,姨夫開在鎮上的鋪子養活著一家四口,每次姨夫修理鐘錶的時候,我就在旁邊目不轉睛的看著,看到機械錶裡的各種小零件,覺得十分有趣。八九十年代,農村結婚,彩禮流行“三轉一響”,其中有一轉指的就是手錶,所以那個時候,農村人要是帶著手錶,定招來許多人的羨慕。姨夫見我對修理鐘錶這麼感興趣,開玩笑說,“別讀書了,免費跟我一起學修理鐘錶,將來也開個鋪子。”我頭搖得撥浪鼓似的,“我才不呢,我要讀書。”話說當年很多輟學的同學,還真的從事了這個行業,不過現在基本都失業了。




魯西二姐


在我們農村,已經消失了的職業很多。

在我小時候,大街上天天有操著各地方言吆喝的手藝人。

“扎古簸箕笎子”!(修簸箕笎子的)

“扎古風先吧”!(修風箱的)

“扎古手燈配鑰匙”!(修手電筒配鑰匙的)

“打錫壺嗷”!(化了廢錫加工成酒壺的)

“有接犁鏵的嗎”!(化了生鐵汁子接舊犁鏵的)

“拿了廢鋁來鑄鍋鑄炒勺”!

“鋦盆鋦碗鋦大缸了”!

還有搖著撥浪鼓的貨郎。敲著小噹噹的算命先生。

再就是在家等人上門的織布匠,染匠,編匠等。

隨著社會的進步,科技的發展,生產工藝的提高,這些行業已經逐步的消失了,退出了歷史舞臺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