種植戶銷售困難,有多少人想過“訂單農業”?

十一東北大米


種植戶銷售困難,最主要的原因就是供過於求,還有產品質量略差,沒有人願意要。

訂單農業的優點在於農戶只管種植,並且保證質量,後續工作全部交由企業來做。

對企業來說,直接從種植戶手中購買農產品,既能保證品質,又能降低成本,將雙方的利益都擴的了最大化。所以,抓住訂單農業的機遇對於種植戶和企業是雙贏的決策。但就是這樣,雙贏的政策,目前卻存在著諸多的問題,我牽過訂單農業,很不幸,那一年沒有履行到最後,其中的原因就是採購商銷售出現了困難。

現在訂單農業種植戶要注意,種植的農作物一定要適合當地種植,我有一個朋友,他們是種植水稻的,那年和別人籤的訂單,種植的品種不適合當地種植,到後來由於產量低,出米率低收購商直接就不要了,雖然有保證金,那也是微不足道的。所以訂單農業一定要謹慎。





十一東北大米


訂單農業已經提出很多年了,但是發展的並不理想。

早在2000年的時候,我們這邊就有人接收了一個種植訂單,種植花椰菜。這個模式是這樣的:

起初,有個地方的能人,資源信息比較廣,有個客商找到他,讓他組織農戶種植花椰菜,種子化肥都由客商提供,農戶提供土地和勞動力進行種植。客商統一請技術員進行田間種植指導。

經過幾個月,花椰菜取得了大豐收,而且品質都很高。本來是一個皆大歡喜的結局,但是當年的花椰菜行情很差,客商沒有來回收,不得已,農戶自行進行了銷售,賣的很便宜,由於種子化肥不是自己購買的,基本上也談不上賠錢,但是也沒有賺錢。這個客商應該賠了不少。

這個是客商違約的情況!也有很多種植戶違約的。

之前服務過一個種植大戶,訂單種植200畝蘆筍。由我們提供技術服務,種植出的蘆筍產品由我們進行回收。前面都很順利,第二年開始採收蘆筍的時候,由於行情還不錯,我們每斤的合同保底回收價是5元,但是市場的收購價是7元每斤。所有的人都是趨利的,種植戶就自己把採收的蘆筍運送到市場上,自行銷售了。最終,把種子費用支付給了我們,其他的一概沒有我們什麼事了。

有人提問,合同去哪了?合同不起作用嗎?

是的,在當前的市場環境下,跟農戶打交道是一件很麻煩的事情。本來訂單農業只適合於龍頭企業,如果是一個依靠市場行情來賺取差價的客商發起的訂單,這種訂單是非常不靠譜的。如果行情好,農戶違約,如果行情差,客商違約。依靠法律途徑去維權,既浪費時間經歷,又需要消耗一筆資金,而且中間還有很多麻煩事,最終也是不了了之。這種訂單農業應該算是一種對賭協議,是很危險的,總有一方受損失。

如果是一個加工企業的訂單,才算是比較穩定或者靠譜的訂單農業。在行情差的情況下,最起碼龍頭企業有自我加工的能力,加工的產品進行銷售賺取利潤。企業以薄利多銷的形式進行大量銷售,農戶種出來的產品也可以直接收購,這種模式的抗風險能力較強,相對靠譜。

但是,如果遇到行情好的情況,種植戶也會違約,一毛錢的利潤都是很耀眼的,對於加工企業而言,這是個很大的損失,面對眾多的散戶,維權成本很高。

總之,訂單農業只適合一對一,組織對組織,增加信用互認,降低維權成本。否則,訂單農業只不過是個美好的願景。






農田耕者


“訂單農業”對於我們大西北的農村來說是一個新穎名詞,尤其是像我們這種靠天吃飯的偏遠農村“訂單農業”最起碼是一種有保障的種植方式,對於我們來說是一種奢望

我們縣叫岷縣,隸屬於甘肅省定西市,因境內有岷山而得縣名,位於甘肅省定西市南部。岷縣地處青藏高原邊緣,是甘南草原向黃土高原、隴南山地的過渡地帶,境內海拔2040-3754米,素有“隴原旱碼頭”之稱。氣候為高原性大陸氣候,低溫乾燥,自然災害頻發,是7·22定西地震的重災縣。岷縣有中藥材、畜草、礦產、水電等資源,是國家級扶貧困縣。岷縣盛產當歸、紅芪、黃芪、黨參等中藥材238種,其中以“岷歸”最為聞名,是“中國當歸之鄉”。此外,岷縣的主要景點有狼渡灘溼地草原、雙燕生態景區、岷州會議會址等。2018年12月,農業農村部確定為第二批中國特色農產品優勢區

就這樣聞名全國的當歸之鄉,農民產出來的藥材都是今年產的當歸要等到明年才能買掉,有的甚至要等到兩到三年才能買掉,一方面是二道販子價格壓的太低,另一方面主要就是市場價格不穩定,導致二道販子不來收。還有就是農民不能掌握第一手資料,沒法把控市場需求。農民一年苦下來的成果,如果遇到好天氣,好價格,肯定是皆大歡喜,但是碰到收成不好,價格又走低,你說還有誰願意去種地,這就是農民所面臨問題。要不種地,要不出去打工,打工最起碼沒有地裡苦,在一個國家也越來越重視農民工工資的問題了,所以在沒有訂單農業的情況下,種植戶銷售困難導致的問題就是導致種植戶越來越少,






岷州農民


指農產品訂單合同和協議,又稱合同農業或合同農業。合同當事人一方是企業或中介組織,包括經紀人和經銷戶,另一方是農民或農民群體的代表。訂單農業具有市場性、契約性、預期性和風險性等特徵。訂單規定的農產品採購數量、質量和最低保護價,應當使雙方享有相應的權利、義務和約束力,不得單方違約。因為訂單是在農產品種植前簽訂的,是一種期貨交易,所以也叫期貨農業。








邢師傅電器土貨生活


銷售困難是因為供過於求,種植的時候沒有做規劃。農民種植糧食是都不愁賣的,種植經濟作物容易出現大小年的問題。也就是頭一年某種作物種植的人少賣價高,種植農戶賺錢了,下一年就有好多人人跟風,導致產量過剩,出現銷售困難賣不上價的問題。

訂單農業是趨勢,將來肯定會走那種方式。現在國家在調整種植結構,改變土地使用政策,支持成立合作社可能也是往這方面考慮。


川鄉伍姐


訂單農業,無非是銷售市場提前。看似華麗光鮮,實則並不如想象的美好。首先是由於誠信體系並非完整,市場的波動如果偏大,讓種植者和購買者,都有毀約的風險;其次,總體全國農副產品屬於買方市場,產品過剩是總體趨勢,訂單並不容易簽訂;再次,很多超市和農副產品銷售企業,都在產地周邊構建了大型物流園和冷藏庫,一般在農副產品收穫的時候,也就是農副產品價格最低的時候,直接收購存儲,而農戶沒有冷庫和物流園,也就沒有和銷售企業談判價格的資格。

歸為一句話,生產力的提高,生產品的過剩,是導致農副產品價格持續低迷的原因。如果農副產品產量減少三分之一,即使沒有訂單,農副產品的銷售企業也會主動開始搶購。


昔聞2019


農產品經常滯銷價格便宜爛在地裡都沒人要,中間商說沒利潤風險大,消費者直呼買不起。發展訂單農業是有前題條件的,農民必須組織化成立合作社規範行業標準產品質量標準商標註冊等。





鄉村鄉情


不少人對訂單農業比較好奇,訂單農業是什麼?其實訂單農業並不是一個新的事物,其實早在10年之前,我國部分地區就已經開始了這種農產品產銷模式,只是沒有將其定性為“訂單農業”這一概念而已。目前我國農業部一直在推進訂單農業的發展,預計在未來5-10年內,這種產銷模式將成為一大主力。那麼訂單農業目前面臨哪些問題?

以往,我們在農業生產上,一直是先種值,後銷售的模式,這樣一來,由於種植農戶並沒有掌握市場需求,而是自顧自的生產,就具有較大的盲目性,這也直接導致不少地區“農產品滯銷”的問題。

訂單農業恰恰是為了解決這一問題而做出的改善模式,其最主要的特點就是“以銷定產”,在分析市場需求的前提下,與合作社、公司等簽訂供銷合同,實現一對一種植和銷售,比如最近今年比較火的“農超對接”就是這一模式的代表之一。

這種定向生產模式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農戶的種植積極性,因為不用擔心賣不出去了,而且在國家政策的保護下,銷售價格也比較合理,關鍵是,農戶還可以提前拿到預定金,心裡踏實。

但是,儘管有近10年的發展歷史,訂單農業在我國當前還是沒有建立起比較成熟的運營機制,其中的許多問題依然難以找到合適的解決辦法,比如:

1.訂單雙方的“惡意違約”問題怎麼解決?

2.公司方和農戶方對於農產品品質的理解不一樣,怎麼設定一個合理的農產品質量標準?

3.農產品的質量受自然因素的直接影響,怎麼保證每年的訂單都達到標準?

4.價格差問題,公司方的立場在於量大低價,而農戶方在質量標準的要求下考慮到投入成本,通常要求高價,這一問題怎麼解決?

5.距離較遠,物流配送成本較高

6.公司方把農產品收上來之後,多了怎麼辦?

……

這些問題如今並不是單一的某個訂單農業參與者面臨的問題,而是相當具有普遍性,也正是因為如此,訂單農業才發展地如此緩慢,因此我們還是不能操之過急,需要找到一個合理的過渡方案,比如“訂單終端公司+物流配送公司+批發商分銷+訂單終端種植農戶”的合作模式就值得一試,能夠將各個階段的風險進行逐一分化,保障訂單雙方的利益。


屯裡人267


訂單農業簡單來說就是一種先賣後種的模式,農民說:“手中有訂單,種養心不慌。”

但是訂單農業打造起來並不容易。

第一,因為農產品價格不同年份可能會有較大變動,特別是經濟作物,當市場價格明顯高於訂單價格時,農戶可能就會毀約,賣給價格更高的商販。

第二,種植技術標準化,統一化困難。收購者對於農產品品質一般都會有要求,而農戶種植技術水平不統一,對於新的技術和方法的接受度較低,農業從業人員老齡化,學習能力也降低。

此外,訂單文本不規範,數量、規格、質量條件規定不清,也會給合同履行留下隱患,對風險評估不夠、責任劃分不明等,造成合同存在約定不明之處,特別是違約責任不明確是造成糾紛的主因,那麼,這就需要在事前採取多渠道的規避,確保訂單合同順利履行。


三農洞察


這方面的話目前也有很多人做了,一些大型超市都有自己的合同種養戶,但是這塊我們要走的路還很多,中間很多問題都要雙方探論。無疑定單農業是未來農業發展的最好方向。就目前而言定單農業還不能完美的去實現,主觀原因在於農戶對市場認知不夠充分且容易受一些客觀條件影響執行力,客觀上來說就是缺乏引導。作為農產品經濟人的我來說這方面我們要走的路還很長,一些小農戶分散種植溝通交流情況會比較複雜,做的工作比較多,現在我們要做的就是以合作社的方式形成團體,一帶一的把商品質量把控好。以合作社團體的形式去實現訂單銷售,這樣方便管理的同時提高效率增長收益,。歡迎留言討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