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改良鹽鹼地?

土豆老師說三農


你好,這裡是安徽土淘金科技官方賬號,歡迎關注。由於土地含鹽量較高,鹽鹼地一般不適合種植農作物,對此很多農農民朋友頭疼,對於如何改良鹽鹼地,給出以下幾點建議,希望能對你有幫助。

1、泡田法

將田地四周用泥土圍起來,灌水,泡田。時間一般持續兩天,兩天後排出蓄水,如此反覆3-4次,待田地曬乾後查看地表是否有鹽分結晶,如果沒有就繼續泡田,如果有,便可將結晶剷除。

2、客土法

客土的前提是使用泡田法,尋找優質的土壤轉移過來,對鹽鹼地土壤進行改造,不需要太多土壤,大概18-20cm就行,優質的土壤能稀釋鹽鹼地中剩下多餘的碳酸鹽。

3、種植耐鹽植物法

經過泡田後的土地,碳酸鹽成分會減少,這時候可以選擇種植一些耐鹽鹼的植物,比如垂柳、月季、枸杞等,種植這些植物也能改善鹽鹼地土壤,當然,這還需要配合農家肥等來使用。

4、秸稈還田法

經過泡田等處理過鹽鹼地,在碳酸鹽減少後可以適當種植一些作物和植物,比如花生、玉米,也可改善土壤,待秋收過後,可以將玉米等秸稈粉碎後還田,這些秸稈能夠有效改良土壤。


以上就是整理出來的幾種治理鹽鹼地的方法,要提示大家的是,鹽鹼地種植作物後要經常澆水,而且一次性不可能澆水太多,最好使用獨立排水口。希望我的回答能幫助到你,純手打,謝謝大家觀看,大家還有什麼好的方法可以留言。


想知道更多三農資訊,歡迎關注安徽土淘金官方賬號,謝謝大家。


安徽土淘金


問:鹽鹼地如何治理?

鹽鹼地的土壤本身原先是不含鹽鹼的,鹽鹼地的土壤含鹽鹼是因為這片土地以下的地下水溶解著鹽鹼,在水份蒸發時,水份變成水蒸汽飛走了,留下了鹽鹼成分在土壤裡,地下的水份繼續上升帶出鹽分,繼續蒸發後留下鹽分在土壤裡,這樣越聚越多,土壤鹽分含量過多就成了鹽鹼地了。

我們在生產隊時期就治理過鹽鹼地,而且很成功,我們隊裡的幾百畝鹽鹼地讓我們治理成良田,至今都是肥沃的。

治理鹽鹼地首先是在鹽鹼地上挖條田溝,就是每隔五十米挖一條上寬一米五下寬六十釐米深一米的四五百米長溝,這樣就減少了水蒸發把鹽分帶到地面的含量。在條田裡用拖拉機拉著開溝犁深翻,深翻要超過四十釐米,疏鬆土壤,切斷土壤中水份上升的毛細管道,深耕時最好要配合秸稈還田,把植物和草的秸稈切碎翻入土層下,越多越好,這些秸稈就能攔截鹽分的上升,秸稈腐爛後變成腐植質,即能攔截鹽鹼,又能改良土壤肥沃土地。



這樣每年開春多加秸稈深翻一次,鹽鹼地就能逐漸好轉,在改良鹽鹼地時最好多施農家肥不要施化肥,如澆水要澆河水坑塘水,不要澆地下水,幾年之後,鹽鹼地就會徹底改變。


改良後的鹽鹼地變成良田,也要堅持深耕深翻加施秸稈農家肥,土壤就不會蛻變回鹽鹼地。

我和我的社員們就是這樣治理鹽鹼地的。

我是老楊,曾經的生產隊隊長。


生產隊長老楊


中國鹽鹼地多分佈於西北地區,其它地區有少量分佈。

而鹽鹼地的改良新疆兵團較於其它地區更系統更規範,成效也更顯著,做為新疆軍墾二代給大家講一下,新老軍墾人如何改良鹽鹼地的。

措施是開挖排鹼渠,道路地塊林網化,以種植沙棗、胡楊、榆樹、紅柳等抗鹼樹木為主,抽取地下水降低水位、種植水稻衝鹼壓鹼,此辦法適合於改良較重鹽鹼地。

而輕鹽鹼地除開挖排鹼渠,還種植苜蓿、甜菜收益性農作物逐步改良,種植玉米、小麥、綠肥、棉花(確保深翻深耕)等秸稈還田作物增加腐質物等措施來實現快速改良。

特重鹽鹼地因成本效益等原因,多以開挖大排鹼渠放置,利用雪水雨水雜草來實現自然改良,但過程很漫長,如今還有大面積的重鹽鹼地在棄荒中。

總之改良鹽鹼地一定要降低地下水位,這是重點。

另外必需明白改良不是一朝一夕能完成的,沒有必要幻想著走捷徑用化學制劑的方法去解決,包括石膏,那會得不償失。

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西非華農


↑ 點擊上方免費訂閱

本文2000 字,閱讀需要 5 分鐘,陸俊吉原創第1116篇

很多農戶對於鹽鹼地很愁,在沒有合理的處理方案的那幾年,我們在精河縣五臺鎮,很多農民和鹽鹼地鬥爭了十幾年,年年都在200多公斤,那個時候,五臺鎮是高手的禁地。

在五臺種地的顏良兄說的非常明確:都太不好意思了,以前我們那嘎達都是種地年年450公斤,跑到這裡,同樣肥料,同樣的管理,簡直就提不成,200多公斤,賠錢啊。

呼圖壁的徐總,從來沒有遇到這個問題,說,無論什麼地,他都沒有遇到別人鹽鹼地的問題。這個從理論上來說,是不可能的。後來我到了他那裡實地考察才發現,他的方法簡單粗暴高效:呼圖壁的牛場的牛糞,他是有多少上多少,一畝地超過了10方。這個每畝數量,別說是鹽鹼地了,就算火星上那種毫無有機質的土壤,他都可以改良過來。

普通農戶是沒有這種手段和機遇的。

後來做農機的老徐給了我們一個新的思路。他正在給一個人做拋肥機,這個人第一年壓鹼,就產400多棉花,我問了問,是農家肥吧,他搖搖頭:風化煤。

經驗其實這樣就大體明朗了。鹽鹼地,其實難度不大,因為以前都是經過水洗鹽,所以鹽鹼會越來越少,而現在大水漫灌這種方式肯定是不行了。水資源費都太高了。三步方法就比較簡單:

第一、增加有機質,這個很關鍵。

我們不一定是農家肥,風化煤也可以。

當然,如果這些都不好找,那麼你上一個100公斤左右的有機肥也是可以的。這個成本相對來說不高。

這個經驗在呼圖壁徐總和精河縣五臺鎮老徐的客戶那裡都得到了極大的驗證。

第二、如果你是幹播溼出的方案,滴入酸性物質護根。

比如酸酸氮、禾康、黃腐酸等等都可以,不建議腐殖酸,別看腐殖酸是寫的酸,親,這個是鹼性的。

或者用通用的方案:酸酸氮+黃腐酸各半公斤,這樣出苗水開始護根。酸酸氮裡面有根系刺激物質和生物菌。有效的可以改良根系周邊的生態環境。

實際上就是在根系周圍形成一個酸性梯度的狙擊鹽鹼的陣地,讓滲透壓可以相對平和一點。

很多農戶問,只用這種行不行,不上有機質的東西。

我們實際上很明確:不行,因為,按照一般土壤的耕作層來進行計算,667平方米,0.3米,相當來說,會有200噸~400噸的土壤,親,你就用1公斤就想搞定,這個要求有點大了。

這個護護根系還可以,想整個改良,用一公斤東西說的天花亂墜,那不是騙子就是扯淡。

第三、葉片處理很關鍵

我們理解一下,根系是嘴巴,葉片實際上是植物的胃,我們在根系弄好了之後,重點是把胃打開,這個一般我們採用的是鹽鹼三寶。

大家知道,在鹽鹼地,很多葉片都是皺縮、小、紅雲類似脫水狀。在我們對根系迅速解決後,我們需要迅速的進行葉片處理。

這樣的處理之下,在精河縣五臺很多農戶已經形成了非常通用的標準方法了,很多農戶都有450公斤的產量(今年有點特殊,大體上5月份的風吹的太厲害了)

記住了嗎?

1、增加有機質(農家肥、風化煤、有機肥都可以)

2、滴入護根的(酸酸氮+黃腐酸)

3、噴施鹽鹼三寶(調節劑+葉綠素促進成份+缺素補充成份)

我們也會在最近,全面開始農業高產的科普工作,讓我們一起。對了,想說一下,柯員之家農多收之家的第一篇未來都是原創,我們不封鎖,只要對農民有利的,都建議分享。技術只有在交流中才會得到成長。讓我們一起共同為農民的增收致富而努力。

柯員之家農多收之家

大家可以下載農多收之家,查找到陸俊吉 @陸俊吉交流

未來,那裡有更多的專家老師入駐。我們正在全力打造農民的高產增收平臺。


十萬朵棉花農多收


所以鹽鹼地的改良方法如下:

洗鹽:洗鹽就是把水灌溉到鹽鹼地裡,使土壤鹽份溶解,通過下滲把表土層中的可溶性鹽鹼排到深層土中或者淋洗出去,側滲入到排水溝排除。

平整土地:土地可以使水份均勻的下滲,提高降雨淋鹽和灌溉洗鹽的效果,防止土壤斑狀鹽漬化。

深耕深翻:鹽份在土壤中的分佈情況為土地表層多,下層少,經過翻耕,可以把表層土壤中鹽份翻扣到耕層下邊,把下層含鹽份較少的土地翻到表面。減弱土壤水份蒸發,有效控制土壤返鹽。

適時耕地:耕地疏鬆表層土地,截斷土壤毛細水管向地表輸送鹽份,起到防止返鹽的作用。耕地一定要適時,淺春耕,搶伏耕,早秋耕,幹耕溼不耕。

增加有機肥:合理使用化肥,鹽鹼地一般低溫、土瘦、結構差。有機肥經過微生物分解,轉化形成腐殖質,從而提高土壤緩衝能力,並且可以和碳酸鈉作用形成腐殖酸鈉,降低土壤鹼性。

當然,鹽鹼地使用化肥時候要避免使用鹼性肥料,如氨水、碳酸氫鈉、石灰氮、鈣鎂麟肥等。以中性和酸性肥料為好。硫酸鉀複合肥是微酸性肥料,適合在鹽鹼地使用,並且有改良酸鹼地的作用。

以上為本人結合他人觀點,如有不足,感謝補充!


本性king


我們是生產土壤調理劑的廠家,主要是用微生物有機肥改良鹽鹼地和溫室大棚土壤,速效,顯著。

鹽鹼地的特點就是鹽分高,鹼性大,有機質含量極低或沒有,菌酶含量低,作物生長困難或根本不能生長。

改良鹽鹼地主要是補充有機質(酸性),補菌酶,補酸水。

根據我們的經驗,推薦三種低成本的改良方式:

一、就近挖露天蓄水池,多蓄雨水,雨水是酸性的,多用雨水澆地,一般鹽鹼地的淺層地下水為滷水,千萬不要用它。用就用雨水或300米以下的深井水。

二、牛糞、豬糞經沼氣發酵後得到的沼液沼渣系酸性有機肥,施入鹽鹼地中,成本低,效果好。切忌鮮糞還田,鮮糞未經發酵腐熟,是鹼性的,用了會加重鹽鹼化。

三、鹽鹼化程度輕的土地,可以輪作小麥、玉米,收穫後秸稈還田,特別是秋季玉米採摘後,馬上把玉米秸打碎青儲,半月二十天即可,此時青儲不是為了讓你喂牛餵羊的,是用來還田降低鹼性的,青儲料酸性極大,大概ph值為3。

此外,還可施用微生物有機肥,這個見效快,但成本高,一般用於改良大棚土壤。

前兩個小圖說明土壤鹽鹼化的嚴重程度,後一個小圖是經微生物有機肥改良後的土壤,當季西紅柿生長正常。





酶菌肽


鹽鹼地治理要標本兼治,綜合施策。一是工程措施,開挖排水溝,降低地下水位。二是灌溉措施,利用淡水灌溉壓鹽,採用滴灌滲灌技術,避免大水漫灌。三是農業措施。起壟種植,地面覆草,育苗移栽,培育種植耐鹽鹼作物和作物品種。四是改良土壤,夏季深翻曬垡,摻土改土,漫淤壓鹼,秸稈還田,增施有機肥。


將相故里草木深


鹽鹼地的主要特點是含有較多的水溶性鹽或鹼性物質。改良鹽鹼地的原則是要在排鹽、隔鹽、防鹽的同時。積極培肥土壤,主要措施有:

1、排水 對地勢低窪的鹽鹼地塊。通過挖排水溝,排出地面水可以帶走部分土壤鹽分。

2、灌水洗鹽 根據“鹽隨水來,鹽隨水去”的規律,把水灌到地裡,在地面形成一定深度的水層,使土壤中的鹽分充分溶解,再從排水溝把溶解的鹽分排走。從而降低土壤的含鹽量。

3、種植水稻 在水源充足的鹽鹼地種水稻也是一項有效的改良措施,因為種植水稻後。通過長時間淹灌和。排水換,土壤中的鹽分就可以被淋洗和排出。

4、增施有機肥 有機肥能增加土壤的腐殖質,有利於團粒結構的形成,改良鹽鹼地的通氣、透水和養分狀況,有機質分解後產生的有機酸還能中和。土壤的鹼性。種植綠肥效果更好。

5、深耕深松 對鹽鹼深耕深松。加深耕層,能加速淋鹽,防止返鹽,增強保墒抗旱能力,改良土壤的養分狀況,深耕應注意不要把暗鹼翻到地表。

6、客土壓鹼 客土就是換土,客土能改善鹽鹼地的物理性質。有抑鹽、淋鹽、壓鹼和增力。土壤肥力的作用。可使土壤含鹽量降低到不致危害作物生長的程度。

7、合理種植在鹽鹼地上種植作物,要根據作物對鹽鹼、旱、澇的適應能力,因地種植.合理佈局,充分發揮農業增產潛力,向日葵、谷糜類、甜菜、大麥等為耐鹽鹼地如何改良 ?

nianqiu617091

LV.8 2010-07-14

鹽鹼地的主要特點是含有較多的水溶性鹽或鹼性物質。改良鹽鹼地的原則是要在排鹽、隔鹽、防鹽的同時。積極培肥土壤,主要措施有:

1、排水 對地勢低窪的鹽鹼地塊。通過挖排水溝,排出地面水可以帶走部分土壤鹽分。

2、灌水洗鹽 根據“鹽隨水來,鹽隨水去”的規律,把水灌到地裡,在地面形成一定深度的水層,使土壤中的鹽分充分溶解,再從排水溝把溶解的鹽分排走。從而降低土壤的含鹽量。

3、種植水稻 在水源充足的鹽鹼地種水稻也是一項有效的改良措施,因為種植水稻後。通過長時間淹灌和。排水換,土壤中的鹽分就可以被淋洗和排出。

4、增施有機肥 有機肥能增加土壤的腐殖質,有利於團粒結構的形成,改良鹽鹼地的通氣、透水和養分狀況,有機質分解後產生的有機酸還能中和。土壤的鹼性。種植綠肥效果更好。

5、深耕深松 對鹽鹼深耕深松。加深耕層,能加速淋鹽,防止返鹽,增強保墒抗旱能力,改良土壤的養分狀況,深耕應注意不要把暗鹼翻到地表。

6、客土壓鹼 客土就是換土,客土能改善鹽鹼地的物理性質。有抑鹽、淋鹽、壓鹼和增力。土壤肥力的作用。可使土壤含鹽量降低到不致危害作物生長的程度。

7、合理種植在鹽鹼地上種植作物,要根據作物對鹽鹼、旱、澇的適應能力,因地種植.合理佈局,充分發揮農業增產潛力,向日葵、谷糜類、甜菜、大麥等為耐鹽鹼性較強的作物。鹽鹼性較強的作物。






老石的美好生活1


鹽鹼土形成的根本原因在於水分狀況不良,所以在改良初期,重點應放在改善土壤的水分狀況上面。一般分幾步進行,首先排鹽、洗鹽、降低土壤鹽分含量;再種植耐鹽鹼的植物,培肥土壤;最後種植作物。具體的治理方法是:

1、洗鹽。洗鹽就是把水灌到鹽鹼地裡,使土壤鹽分溶解,通過下滲把表土層中的可溶性鹽鹼排到深層土中或淋洗出去,側滲入排水溝加以排除。

2、平整土地。平整土地可使水分均勻下滲,提高降雨淋鹽和灌溉洗鹽的效果,防止土壤斑狀鹽漬化。

3、適時耙地。耙地可疏鬆表土,截斷土壤毛細管水向地表輸送鹽分,起到防止返鹽的作用。耙地要適時,要淺春耕,搶伏耕,早秋耕,耕幹不耕溼。

4、增施有機肥,合理施用化肥

東北鹽鹼地鹽鹼地是鹽類集積的一個種類,是指土壤裡面所含的鹽分影響到作物的正常生長,根據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和糧農組織不完全統計,全世界鹽鹼地的面積為9.5438億公頃,其中我國為9913萬公頃。我國鹼土和鹼化土壤的形成,大部分與土壤中碳酸鹽的累計有關,因而鹼化度普遍較高,嚴重的鹽鹼土壤地區植物幾乎不能生存。那麼該如何治理呢?東北鹽鹼地怎麼治理?

首先水利改良,建立完善的排灌系統,做到灌、排分開,加強用水管理,嚴格控制地下水水位,通過灌水沖洗、引洪放淤等,不斷淋洗和排除土壤中的鹽分。

其次改良農業技術改良通過深耕、平整土地、加填客土、蓋草、翻淤、蓋沙、增施有機肥等改善土壤成分和結構,增強土壤滲透性能,加速鹽分淋洗。

還可以生物改良,種植和翻壓綠肥牧草、秸稈還田、施用菌肥、種植耐鹽植物、植樹造林等,提高土壤肥力,改良土壤結構,並改善農田小氣候,減少地表水分蒸發,抑制返鹽。

最後化學改良對鹼土、鹼化土、蘇打鹽土施加石膏、黑礬等改良劑,降低或消除土壤鹼分,改良土壤理化性質。各種措施既要注意綜合使用,更要因地制宜,才能取得預期效果。

新疆鹽鹼地鹽鹼地是鹽類集積的一個種類,是指土壤裡面所含的鹽分影響到作物的正常生長,根據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和糧農組織不完全統計,全世界鹽鹼地的面積為9.5438億公頃,其中我國為9913萬公頃。我國鹼土和鹼化土壤的形成,大部分與土壤中碳酸鹽的累計有關,因而鹼化度普遍較高,嚴重的鹽鹼土壤地區植物幾乎不能生存。土地鹽鹼化是造成土地生產能力下降,土地流失的主要危害之一,治理鹽鹼化,改良土壤是整個農、林、牧、水關心的問題。新疆地區是我國鹽鹼地危害較嚴重的地區,那麼,大家是否瞭解新疆鹽鹼地怎麼治理呢?

治理方法大概有水利措施,農業措施,生物措施,化學措施。增肥、合理耕作等農業改良措施。合理灌溉、渠道防滲等水利改良措施。化學改良措施。種植牧草、植樹造林等生物改良措施。只有做到各種措施的相互配合、相互扶助,才能獲得最佳的改良效果。水利措施次鹽鹼化問題的誘因較多,其中,不合理的排水與灌溉是最為主要的誘導因素。不過,水既可以促進鹽分積累,但若能合理規劃,也可以變成土壤脫鹽的媒介,能否合理控制土壤中的水鹽運動就是問題的關鍵。

化學治理鹽鹼地的辦法有哪些鹽鹼地是鹽類集積的一個種類,是指土壤裡面所含的鹽分影響到作物的正常生長,根據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和糧農組織不完全統計,全世界鹽鹼地的面積為9.5438億公頃,其中我國為9913萬公頃。我國鹼土和鹼化土壤的形成,大部分與土壤中碳酸鹽的累計有關,因而鹼化度普遍較高,嚴重的鹽鹼土壤地區植物幾乎不能生存。那麼,鹽鹼地如何治理呢?化學治理鹽鹼地的辦法有哪些呢?

增施有機肥,合理施用化肥。鹽鹼地一般有低溫、土瘦、結構差的特點。有機肥經微生物分解、轉化形成腐殖質,能提高土壤的緩衝能力,並可和碳酸鈉作用形成腐殖酸鈉,降低土壤鹼性。腐殖酸鈉還能刺激作物生長,增強抗鹽能力。腐殖質可以促進團粒結構形成,從而使孔度增加,透水性增強,有利於鹽分淋洗,抑制返鹽。有機質在分解過程中產生大量有機酸,一方面可以中和土壤鹼性,另一方面可加速養分分解,促進遲效養分轉化,提高磷的有效性。因此,增施有機肥料是改良鹽鹼地,提高土壤肥力的重要措施。此外,化肥對改良鹽鹼的作用也受到人們重視,化肥給土壤中增加氮磷鉀,促進作物生長,提高了作物的耐鹽力。施用化肥可以改變土壤鹽分組成,抑制鹽類對植物的不良影響。無機肥可增加作物產量,多出秸稈,擴大有機肥源,以無機促有機。當然,鹽鹼地施用化肥時要避免施用鹼性肥料,如氨水、碳酸氫銨、石灰氮、鈣鎂磷肥等,而應以中性和酸性肥料為好。硫酸鉀複合肥是微酸性肥料,適合在鹽鹼地上施用,且有改良鹽鹼地的良好作用。





大興安嶺小俊


鹽鹼土形成的根本原因在於水分狀況不良,所以在改良初期,重點應放在改善土壤的水分狀況上面。

傳統改良方式一般分幾步進行:首先排鹽、洗鹽、降低土壤鹽分含量;再種植耐鹽鹼的植物,培肥土壤;最後種植作物。

中文名\t鹽鹼地改良

英文名\tsaline-alkali soil reclamation

其他外文名\tsaline-alkali soil reclamation

學科\t自然災害與防治

釋義\t鹼土和鹽漬化土地的改造和利用

釋義

學科:自然災害與防治

詞目:鹽鹼地改良

英文:saline-alkali soil reclamation

釋文:又稱治鹼、改鹼對鹽土、鹼土和鹽漬化土地的改造和利用。

改良措施

水利改良

建立完善的排灌系統,做到灌、排分開,加強用水管理,嚴格控制地下水水位,通過灌水沖洗、引洪放淤等,不斷淋洗和排除土壤中的鹽分。

農業技術改良

通過深耕、平整土地、加填客土、蓋草、翻淤、蓋沙、增施有機肥等改善土壤成分和結構,增強土壤滲透性能,加速鹽分淋洗。

生物改良

種植和翻壓綠肥牧草、秸稈還田、施用菌肥、種植耐鹽植物、植樹造林等,提高土壤肥力,改良土壤結構,並改善農田小氣候,減少地表水分蒸發,抑制返鹽。

化學改良

對鹼土、鹼化土、蘇打鹽土施加石膏、黑礬等改良劑,降低或消除土壤鹼分,改良土壤理化性質。各種措施既要注意綜合使用,更要因地制宜,才能取得預期效果。

新型改良劑,水解據馬來酸苷HPMA,原工業用途,先證明能夠改良鹽鹼土物理性質,提高植物生長。

技術成果

2017年12月7日在第二屆國際海水稻論壇上,青島海水稻研發中心公佈了海水稻種植新技術“土壤四維改良法”。該技術整合了要素物聯網系統、土壤定向調節劑、植物生長調節素、抗逆性水稻這四大要素。

除改良沿海及內陸鹽鹼地外,還可對重金屬汙染及農殘土地進行修復,可根據土地汙染情況將四大要素自由搭配,因地制宜,量身定做針對目標土壤的最優解決方案。青島海水稻研發中心經過多地區試驗,已經掌握了成熟的四維改良技術。“土壤四維改良法”的應用,不僅可解決土地利用率低下、土壤質量惡化等問題,更將為農業信息化的實現提供便利。[1]

示範項目

青島萬畝濱海鹽鹼地稻作改良示範基地

2018年3月7日青島萬畝國家級濱海鹽鹼地稻作改良示範基地暨國家級濱海鹽鹼地稻作改良研究所項目已正式實施,改良面積約10000畝,分兩期進行,第一期目標為1500畝,第二期目標約為8500畝。青島海水稻研究發展中心探索出了一套鹽鹼地改良的綜合配套技術“四維改良法”,整合要素物聯網系統、土壤定向調節劑、植物生長調節素及抗逆性水稻四大要素技術,可配套應用於鹽鹼地改良。

項目建成將徹底改變社區土地的鹽鹼化現狀,把原先的鹽鹼荒地改造為可種植主要糧食作物或蔬菜的良田。

鹽鹼地利用

我國現狀

我國有9900多萬公頃鹽鹼地,由於找不到合適的樹種,鹽鹼地作為一種很寶貴的土地資源被浪費了。

改良意義

在鹽鹼地上種植適應鹽鹼的樹木,既可以改良土壤,又可以增加農民的收入。推薦幾種能種植的樹木:沙棗、白柳、胡楊、楊樹、側柏等。具體可以參照百科中鹽鹼地內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