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間天堂”緣何匯聚眾多名勝

“蘇杭”風水輪流轉

江南山清水秀,是美麗、繁榮、富庶之地。在中華歷史文明進程中,江南文化具有較高的地位。舊有“吳有姑蘇,越有會稽”之說就表明,蘇州是蘇南經濟文化中心,紹興為浙江經濟文化中心。

杭州西湖約在漢代才成為內陸湖。由於長期受到海潮的侵襲,當地經濟早期並不算髮達,人口也不多。唐以前,浙江的經濟文化中心在紹興。隨著大運河的開鑿與政治資源的轉移,杭州才慢慢發展起來。

特別是,五代吳越國武肅王錢鏐在杭州建都,重民生、修水利、築海堤、興教育、勸農桑,並三次擴城,造雷峰、保俶、六和三塔,疏浚西湖,使湖山增光、湖水盪漾、荷香飄溢。由此,杭州成為江南大都會,百姓隨之過上了安定的小康生活,令文人雅士吟唱不絕。

當時,吳越國還規定“募民能墾荒者,勿收其稅”,於是“境內無棄田”。農耕時代,這些措施極大地調動了農民的生產積極性,為江南經濟發展增添了強勁動力。

歐陽修曾這樣描述當時的杭州:“錢塘自五代時,不煩干戈,其人民幸福富庶安樂。”錢鏐之孫錢弘俶遵循祖訓“納土歸宋”,使政權平穩過渡,避免了生靈塗炭,實現了祖國統一,也為宋高宗趙構南渡建都臨安打下了基礎。

最早將蘇杭相提並論並將其一起讚美的是白居易。白居易於唐長慶二年任杭州刺史,爾後升任蘇州刺史。他對蘇杭兩地都十分熟悉、喜愛,在任期間寫下了不少盛讚兩地的詩篇。

比如,有誇杭州的“知君暗數江南郡,除卻餘杭盡不如”;又如,稱讚蘇州“甲郡標天下,環封極海濱”。白居易回到北方後,還時常懷念江南,《憶江南》成為傳世經典。

最早用文字記錄“上有天堂,下有蘇杭”的,是南宋早期田園詩人范成大。他在《吳郡志》中寫道——諺曰:“天上天堂,地下蘇杭。”

元初詩人奧敦周卿又把這個諺語變換了一下,寫進了自己的《蟾宮曲》:“春暖花香,歲稔時康,真乃上有天堂、下有蘇杭。”從此,“上有天堂,下有蘇杭”廣為流傳。

不過,人們雖然常常將蘇杭放在一起稱讚,但它們的實力其實也存在互為消長的情況。

蘇州很早就進入人們的視野。相傳,蘇州城是吳王闔閭時伍子胥所造的闔閭大城。《史記正義》記載:“壽夢(吳興王)卒,諸樊(吳順王)南徒吳,至二十一代光(吳道王闔閭),使子胥築闔閭城都之,今蘇州也。”唐大曆十三年,白居易記載,蘇州“版圖十萬戶,兵籍五千人”。陸放翁《常州奔牛閘記》還直言:“蘇常熟,天下足。”

在隋唐之前,杭州的人煙相對稀少。唐朝時,杭州是“上州”,蘇州則是江南地區唯一的“雄州”;至於戶口,蘇州於中唐以後一直保持十萬戶,在江南諸州中也是突出的,而且橋多、水多、廟多。由此,明人郎瑛就認為,“上說天堂,下說蘇杭”的諺語不是唐朝人的話。他的理由是:“杭在唐時尚僻在一隅,何可相併?”

杭州雖然相對偏遠,但吳越國時期抓住了空前發展時機。金兵入侵、宋室偏安臨安後,杭州成為政治中心,經濟得到急速發展,開始領先於古老的蘇州。

不過,風水輪流轉。到明清時代,蘇杭的地位再次出現逆轉。蘇州又開始上升,一舉超過杭州。其標誌有:蘇州貢獻的稅賦佔比超過杭州;科舉考試中,蘇州出的狀元人數遠遠超過杭州,位居全國第一。

當然,杭州比起當時別的州郡還是要好的,故文人依舊並稱“蘇杭”,但不叫“杭蘇”是有一定道理的。

吳越國“狂熱”建造園林

蘇州是江南地區著名的歷史文化名城。13世紀,《馬可·波羅遊記》還將蘇州譽為“東方威尼斯”。

蘇州園林自古有名,南園、滄浪亭等名勝為“上有天堂,下有蘇杭”奠定了堅實的基礎。自從陳從周教授應邀將蘇州網師園以“明軒”的形式,移建到美國紐約大都會博物館,蘇州園林更是成為全世界矚目的經典園林藝術。

蘇州私家園林始於西晉。陸羽、陸龜蒙、皮日休等人的多首詩篇,都有關於西晉闢疆園的記載。如茶聖陸羽詩云:“闢疆舊林園,怪石紛相向。”

到了吳越國時期,蘇州園林得到空前發展。錢鏐十分重視蘇州地區,派遣六子元璙鎮守蘇州。元璙大力發展經濟生產,重視教育文化,使蘇州人民安居樂業,頗有政聲。《吳越備史》中說他“儀態瑰傑,風神俊邁,性儉約恭靖,便弓馬”,可謂風度瀟灑、人中豪傑。

元璙擔任蘇州刺史30年,組織營田軍,人數達七八千人,專為田事導河築堤。因此,當時蘇州的水田是全國最好的,甚至受到了宋人范仲淹的誇獎。

蘇州城本為春秋時吳王闔閭所築,系土城,時已殘破。元璙發明用夯土牆外包磚建城牆,改造後顯得雄偉挺拔、美觀典雅。

元璙特別喜歡建造園林,算得上是狂熱的園林建築愛好者。他建起了蘇州歷史上最大的園林——南園。

《吳郡志》載:“南園,吳越廣陵王元璙之舊圃也。老木皆有抱,流水奇石,參差其間。”《吳郡圖經續記》作者朱長文說,元璙“頗以園池草木為意,建南園、東圃及諸別第”。

北宋文學家王禹偁賦詩云:“天子伏賢是有唐,鏡湖恩賜賀知章。他年我若功成後,乞與南園作醉鄉。”北宋還有詩人在遊覽南園之後寫下詩歌:“西施臺下見名園,百草千花特地繁。欲問吳王當日事,後來桃李若為言。”

元璙之後,其子文奉襲父職,繼續任蘇州刺史。父子二人經營蘇州整整一個甲子。文奉習書史、愛弓馬、精騎射,又治軍有方、禮賢才士,有儒將之風。同時,他也是一個狂熱的園林建造者,在蘇州擴築南園、建造東墅(又名東莊),均為吳中名勝。

錢文奉情趣高雅、興趣廣泛,喜歡收藏書畫珍玩古物,其品質之精、數量之多,令人讚賞。這些寶器多被存放於美麗的園林之中,可謂適得其所;文人墨客雲集園林,談古論今、鑑賞寶物,又可謂其樂無窮。

虎丘塔經歷千年風雨

蘇州的一個標誌性建築是虎丘塔。蘇東坡就說過:“到蘇州不遊虎丘者,乃憾事也。”

蘇州虎丘塔比意大利比薩斜塔早建200多年,經歷一千多年風吹雨打,仍然雄踞山巔。1961年,虎丘塔被國務院確定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相傳春秋時,吳王夫差葬其父闔閭於此。葬後3日,便有白虎踞於其上,故名虎丘山。雲巖寺塔矗立在虎丘山上,因而又稱虎丘塔。虎丘塔始建於隋文帝仁壽元年,初建成木塔,後毀。

唐末藩鎮割據及至五代政權頻繁更替,導致社會動盪、蒼生蒙難。這一時期,少有建築大型佛塔的情況。不過,五代十國之一的吳越國是一個例外。

當時,吳越國守有一方、安定富庶。1954年,南京工學院教授劉敦楨在《文物參考資料》上刊發《蘇州虎丘雲巖寺塔》等文,推斷“雲巖寺塔應建於錢弘俶十三年己未,也就是五代最末一年,而全部完成可能在北宋初期”。

當年負責維修虎丘塔的文物專家錢玉成介紹:“盛世建塔,無論小型精美的金塗塔,還是宏偉壯觀的虎丘塔本身,都需要耗費大量財力、物力和時間。虎丘塔高47.7米,塔身全磚砌,重6000多噸。如果沒有一個安定、文明、富裕的社會環境,是絕不可能做到的。”

他還認為,虎丘塔內最後一個標誌年代的文物是“宋元通寶”銅錢,這是宋太祖登基後發行的錢幣,其在位年限至976年止,由此推斷:虎丘塔的建設時間應該在900年到976年。

1957年虎丘塔修繕時,還發現了不少文物。文物證明,不少錢家人曾向地宮捐贈物品。時任國家文物局副局長的王冶秋在報紙上發表《虎丘塔發現北宋經卷等文物目擊記》,記載經卷中有包絹上寫有“彭城縣君錢氏三十八娘舍”等信息。

在虎丘塔的保護修繕過程中,已故文物專家羅哲文起過較大作用。1957年,十三陵殿堂發生雷電事件,羅哲文提出為古塔安裝避雷針。羅哲文也認為,虎丘塔建造時間為吳越國時期應該是沒有問題的。

總之,今日蘇州成為天下園林之冠,同吳越時期奠定的基礎密不可分,也從一個側面彰顯了錢氏政權治理江南的功績。

(作者為中國作家協會會員、中國散文學會理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