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國藏書家,都是一群什麼人?

一種文質彬彬的瘋狂

古人造字,從戔者都有小意。

水小為淺,金小為錢,果小為餞。

信札古稱簡牘,又稱箋簡。箋、簡都是長條形的小竹片,指供題詩、寫信等用的精美的小幅紙張,也就是書信的前身了。

而小的竹片、木塊、紙張,就是古人信札的主要載體。

民國藏書家,都是一群什麼人?

邵章致周肇祥札

小小的尺牘,和承命應酬的屏條楹聯相比,更像文人們可以無拘無束自由發揮的私密花園。因為是書信,不會被公開,所以書寫時不需要特別正襟危坐。尤其是寫給親近的人時,心情放鬆,落筆自然,意隨筆走,筆隨意轉,寫字人的心思都在這墨點和筆勁中被劇透了,說是見字如面並不誇大。

其實書法史上那些赫赫有名的真跡,許多充滿著人間煙火的地氣兒:

楊凝式白天睡了一大覺醒來後飢餓無比,得了韭花配上羊肉而食,覺得滋味美妙無比,因此寫下《韭花帖》以示感激。

民國藏書家,都是一群什麼人?

韭花帖

王羲之的《奉橘帖》裡寫著“奉橘三百枚,霜未降,未可多得。”短短十二字。

送給友人三百個橘子,未被霜打過也許還不夠甜,一次三百顆也是大手筆了還要慚愧不夠多。

民國藏書家,都是一群什麼人?

奉橘帖

王羲之的兒子王獻之給朋友送梨子時,附上的一張小便條《送梨帖》裡,也寫著類似的話“今送梨三百顆,晚雪,殊不能佳。”

民國藏書家,都是一群什麼人?

送梨帖

簡牘書法的審美哲學,由“書聖”王羲之創立。以顏真卿為代表的唐代書法家,開始使書法向社會各階層普及。

趙孟頫則全面研究、總結了前代文人簡牘書法的基本範式,將高高在上的簡牘書法審美進行平民化改造,使簡牘書法的社會性、實用性得到極大地擴展。

明清兩代的士大夫和文人們始終遵循著王羲之開創、趙孟頫確立的簡牘書法傳統,延續至新舊文化衝擊碰撞的民國,也到了傳統信札文化的絕響。

民國藏書家,都是一群什麼人?

1912年1月1日宣告成立的中華民國,在經歷了十幾年的軍閥混戰後,於1928年12月才完成形式上的國家統一。有意思的是,“民國書風”也在這個時候形成了。

儘管存在的時間不長,但是,作為傳統中國書法史上最後的一種時代性書法風貌,經過一千多年錘鍊,以帖學和碑學的完全融合為根本基礎,體現著包容、開放精神的“民國書風”,不是因傳統書法沒落而出現的最後的貴族,而是傳統的浴火重生。

民國藏書家,都是一群什麼人?

葛昌楣致王晉卿札

民國書法又具有強烈的世俗性。這既是千百年以來文化、書法逐漸普及所結的碩果,又是社會參與程度空前的“現代書法”得以開啟的前提。

學者、官僚,商人、買辦,達官顯貴,升斗小民,民國時期書法家“樣本”多樣性及其豐富。他們證明了,一種時代書法風貌的形成、穩定,需要有多麼廣泛的參與群體。而這其中的民國藏書家們,還用自己的信札作為“民國書風”的研究標本表明:統一的時代書法風貌並不是固化的一潭死水。

民國藏書家,都是一群什麼人?

劉承幹致周肇祥札

藏書是文人的浪漫。

遇到好書像遇到真愛。而藏書也感受到藏書家們的珍愛之情,回饋以報恩,古今中外都有過書籍是硬通貨的時期,隨著流轉,價值水漲船高,在藏書家落魄時成為最後的救命稻草。

民國藏書家,都是一群什麼人?

尹石公致王晉卿札

歐洲中世紀一本手抄本可以換一個葡萄酒莊;唐朝詩人杜牧的家族京兆杜氏有“舊第開朱門,長安城中央。第中無一物,萬卷書滿堂”之說;司馬光愛好藏書,他告訴自己的孩子:做生意的商人要多積蓄本錢,讀書人就應當儘量多地收集書籍。

民國藏書家,都是一群什麼人?

中世紀手抄本《風車詩篇》;1270-1280

民國也仍舊是藏書風氣蔚為大觀的時代。用“痴”來形容藏書家最合適不過。

倫明嗜書如命,兒時就常將賞賜錢託人代購書籍。在京師大學堂時,每日必到琉璃廠、隆福寺訪書,日暮時,載書滿車而歸,使京都珍本、孤本皆能羅致門下。囊中羞澀時,不惜將夫人的妝奩典當出去,為此有了“卅年贏得妻拏恕,辛苦儲書典笥裳”的詩句。遇到中意的書卻無法購買時,就僱人抄錄。他常年僱有三四名抄手,隨時準備抄書,抄後必親子勘校。

民國藏書家,都是一群什麼人?

蔡哲夫致周肇祥札

他們出手闊綽,購買力驚人。

當時的教育總長、故宮博物院圖書館館長傅增湘一生所藏書總計有二十餘萬卷。他出手也豪邁,為獲臨清徐氏藏宋監本《周易正義》,舉債一萬三千元購之。

民國藏書家,都是一群什麼人?

徐乃昌致王晉卿第一札

藏書的價值也不容小覷。

馬官和作為山東工商銀行總經理,張宗昌禍魯期間濫發紙幣,導致銀行信用不存。山東工商銀行在1925年倒閉,欠下公款十二萬元。馬官和遂以家藏古籍二百八十六種六千八百七十五冊作為抵押。

民國藏書家,都是一群什麼人?

傅嶽棻致周肇祥札

絕大多數能大量收藏珍善本的藏書家要麼有祖產,要麼有經商的收入,要麼是給公家或公司當差,有較為穩定和豐厚的俸祿、薪水;學者型的藏書家沒有那麼高的俸祿,藏書就多走實用性的路子。財力,學力,眼力缺一不可,因而能成為藏書家的人絕非等閒之輩。而民國人物之間的關係網,也可謂層層相套圈圈相繞了。

溥儀的師傅梁鼎芬,曾因彈劾李鴻章,名震朝野。他是嶺南大儒陳澧的弟子,母親是廣東大詩人張維屏的孫女,夫人龔氏是湖南巨儒王先謙的外甥女,表弟馮啟鈞是魯迅夫人許廣平的姑父,義妹陳氏是曾國藩長孫曾廣鈞的側室。

民國藏書家,都是一群什麼人?

樂嘉藻致嚴修札

官府菜“譚家菜”名氣之大,在清末民初時北京就有“無腔不學譚(名伶譚鑫培)”、“無口不誇譚(譚家菜)”之說。“譚家菜”創始人譚祖任和祖上也都是藏書痴和古物迷,父親譚宗浚的希古堂中所收藏書目達十二萬卷。

民國人物層出不窮,大浪淘沙最終留在歷史上為人津津樂道的還是那些名家。無論是知名學者、巨賈富商、達官顯貴,還是普通讀書人、升斗小民,都對讀書、藏書滿懷著同樣炙熱的愛。

民國藏書家,都是一群什麼人?

張國淦致容庚札

遠去了的默默無籍的那些藏書家像信札一般,雖輕薄不起眼,但也是“以小明大,見一葉落而知歲之將暮,睹瓶中之冰而知天下之寒”的小小一環,在大人物們的一葉障目中仍能保持獨立、超然的地位,乃至擔起篳路藍縷的重任,正因為他們肩負著知微見著的重任,他們是我們回顧歷史不可或缺的視角。

民國藏書家,都是一群什麼人?

藏書家今後還會有,藏書家的信札難乎為繼了。翻看藏書和這些信件,想起在別的書中看過的一段話:

“致力消弭空間、時間的距離純屬不智亦無益。就在那些自以為省下來的時、空縫隙裡,美好的事物大量流失。我指的不僅僅是親筆書寫時遺下的手澤無法取代;更重要的是:一旦交流變得太有效率,不再需要翹首引頸、兩兩相望,某些情意也將因而迅速貶值而不被察覺。我喜歡因不能立即傳達而必須沉靜耐心,句句尋思、字字落筆的過程。”

要試一試給此刻第一個浮現在眼前的那個人寫一張手札嗎?也許這本《民國藏書家手札圖鑑》能給你帶來一些靈感。

民國藏書家,都是一群什麼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