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說楷書不屬於書法,只是寫字,這種說法對嗎?為什麼?

姜佔平


不認同楷書是書法的是自己打自己臉,是中國書法的悲哀。是楷書是基本功,不喜歡楷書是因為最能發現問題,某些名譽書法家領導說老百姓能看懂的書法就不叫書法,這句話純屬在那扯幾把蛋🥚。別自欺欺人了,正視自己,書法不是讓你們賺錢的,不要帶偏後人。



萊茵河畔的故鄉


無論別人怎麼評判楷書的地位,但是楷書所體現的深厚的功力,美學感染力,是不言而喻的。為什麼說楷書是所有書法的基礎,也許很多人不以為然,但我說一個基本事實你就不得不服。我們每一個人讀一年級開始寫字時那一筆一劃寫的就是正楷,當你讀到三年級,三年的正楷已練就便開始轉向行書,進而再過度到草書。再者漢字的書法,她是歷史文化的傳承,藝術與實用的融合,素質素養的體現,而正楷字是各種元素的源頭。中華文化幾千年,從古至今沒有人把書法定義在什麼字體上,只有人們從書法的角度去規範各種字體的正確寫法,此為書法之正解。




康樂堂書法


字和書法是有區別的,正楷書法也是書法,但是有些正楷字的確不是書法。

印刷體、仿宋體、黑體字都是正楷,都是誰都知道不是書法。館閣體自古以來就飽受質疑,絕大多數書法家認為館閣體只是文字工具。不是書法。
書法講究“精氣神”


,講究氣韻生動。這種印刷體字沒有“精氣神”,就只是單純的字。和黑體字一樣。

區別正楷是字還是書法,首先看他每個筆畫是不是活的,是不是有生命力的。其次看看整幅作品是不是活潑有氣韻的。

一切死板的沒有活力的都是隻字而不是書法。哪怕他美如雕欄玉砌,依舊只是死東西。


這幅楷書筆法高古、每一筆有千鈞之力,字形大小錯落、活潑。這種正楷就是書法。


字畫娛樂圈


有人說楷書不是書法,這個觀點有一定的道理,但是,不完全正確,與歷史的時間段有關係。殷商時期的甲骨文、鐘鼎文,秦小篆、漢隸書,直至魏、晉,最早的文字,都是寫字範疇,或者說是以實用書寫為主要標誌的書法形式。

實事求是的說,唐以前,人們用毛筆書寫漢字,多是辦公、私信、書札,或者專門用於碑碣、造像和墓誌銘文書丹。也就是說,那時候書法是日常實用為主的,宋以後,尤其是明朝開始,逐漸的有了以書法作載體,藉以抒發情感的趨向凸起來了,藝術化的書寫特徵開始釋放了,並且實用、藝術一直並駕齊驅。

想把這個問題說清楚,很難。首先,要懂得書法的概念,比如: 書法是以漢字為本體作為主要書法元素,運用科學的、專業的技術方法,表現藝術美感的一種文化現象。我是這樣理解的。

由此及彼,如果想診斷某人寫的字是不是書法,不能單純的光看字體形態,關鍵點是要看書寫技藝方法,也就是所說的書寫一個字或一篇字的過程,重點核心技法是筆法動作,不在於寫什麼書體、字體。

楷書,是一個相對獨立的,又比較龐大的書法系統。從魏朝開始,歷代都有楷書,其中具有代表性的楷書典型有: 魏碑、晉楷、唐楷、宋楷、元楷、明楷、清楷。

從流傳下來的法帖看,歷史上的楷書,主要有兩大系列,一個是毛筆書寫的小楷(也有拓本),另一個是刀刻的碑文體中楷(有少部分小楷)。

小楷字帖、中楷碑帖,是兩個系列。不僅是字體大小規格劃分標準,字體種類及其風格,千姿百態,各具造像,一帖一貌,不勝枚舉。

小楷、中楷,它們的書寫技藝方法、表現形式和適用範圍,以及載體材料與製作過程等方面,蘊含著不同的歷史背景,它們都是時代的產物。

由此可見,楷書所包含的範圍是非常廣博的。

漢字書寫技藝方法發展到今天,由於書寫工具的革新,迫使毛筆退出了日常使用領域,導致毛筆書法的功能性迅速的蛻變,朝著純藝術的方向發展。

可能有人會說,從晉代書聖王羲之起,就已經書法藝術了……的確如此,中國就一個王羲之。即使是《蘭亭序》、《聖教序》,也不是純藝術,只不過是書寫技法相當的嫻熟,有了情感的元素在裡面,寫字、書法的區別也正是在這個焦點上。

王羲之的偉大功勞與卓越貢獻,是他創樹的書法體系,為後人研究古法用筆,探索書法創作提供了極為重要的線索,僅此而已。王羲之,不是書協會員,也不是某大學書法專業科班研究生畢業的,書寫技能是他那個時代當朝執政從業的公務員必備的職業技能之必需。因此,並不是所有古代用毛筆書寫的漢字都是書法藝術。

寫字、書法、書法藝術,只有現代人才這樣的劃分,是歷史發展中留下的時代烙印。不要過份的故弄玄虛渲染書法神秘感,書法原本就是指書寫方法,隨著時代的發展,現如今,已經成為一門獨立的藝術專業學科。

由此引發,按其書體、字體的功能與用途不同,分為藝術化的書寫、實用化的書寫,甚至還有其他表現方式……它們將分道揚鑣,互相借鑑,取長補短,各自安好。這是當代書法愛好者、書法家和專門從事書法教學工作者們,應該深入思考和探研的課題。

實事求是的說,截止到今天這個時點,回望古今用毛筆書寫漢字的文化現象,由於人們審美標準與書法理唸的差異,對寫字、書法兩個概念,理解上是有所不同的。

我認為,不論哪種書體、字體,想辯別它是不是寫字,是不是書法,不能光看字形外貌美與醜,主要看書寫過程,一要看技術性,這是專業化的主要標誌,例如: 書寫姿勢、執筆法、運筆法、筆畫寫法、結字法、紙法、墨法、章法等。二要看藝術性,這是書法家的基本素質,例如: 字裡行間是否有藝術含量,用嫻熟的技法加藝術手法表現高雅唯美的筆墨情趣……

以楷書為例,簡單的說,凡是筆畫起筆、行筆、收筆處,帶有故意做作,附加一些不必要的、多餘的所謂調鋒法,以及描畫式的筆法動作,這樣的寫法不是古法用筆技法,是近似印刷體美術字的寫法。

比如,書寫單個字的時候,寫一畫停一下,琢磨琢磨再寫下一畫,像擺積木似的,筆畫之間沒有筆斷意連、呼應顧盼、相互引帶,一個字不能一氣呵成,整個書寫過程中,行筆沒有明顯的節奏感、速度感的概念在裡面,不管寫什麼風格的書體、字體,全都是一個速度(慢而勻),缺少韻律意識,逆勢、順勢、提按、停駐、轉折、中鋒、側鋒……筆勢變換不符合正常邏輯,這樣的寫法叫寫字、畫字,不屬於真正的書法。

我一直以為,無論是硬筆書法、軟筆書法,或用其它器具模擬書法(寫字),不能以筆畫是否稜角分明為分水嶺,應該以字體結構佈局和建造過程中,所採用的技藝手段是不是具有科學性、合理性,是不是違背藝術倫理。

我們見到的古帖,都是用毛筆書寫的(也有用刀直接刻出來的),筆畫中起止處和轉折的地方,那些稜角特點,是由於筆尖或筆鋒的性能特殊,書寫時筆鋒受方向、角度和距離,以及快慢影響姿態變化而自然形成的,當然了,也有人為主觀故意的因素。這個問題,只需用不同的筆,以相同的筆法動作書寫某一個筆畫,或寫一個字,一個小小的實驗就知道了。

所以,書法實驗很重要,所有的問題只有潛心鑽研,親身體驗,才能知道其中奧妙。對於自己沒有涉及的領域,不熟知的事物本質與屬性特點,千萬不要憑空想象,信口開河妄下斷語。

想了解更多的練字方法問題,請關注我,翻閱之前發佈的相關信息,有小視頻可以看一看,興許對您有所啟發和幫助。謝謝支持!

密切關注書法與寫字教育發展動態,潛心專注書寫技藝方面的課題研究,努力推廣實用型硬筆書寫技法,做有良心的書法家
——潘茂生•寄語

附: 本人書寫練習,如圖:

\n

{!-- PGC_VIDEO:{"thumb_height": 1024, "vposter": "http://p0.pstatp.com/origin/2db040001866334559cfb\

潘茂生書法文化研究


近些年有一種現象,就是學書法不一定從楷書學起。所以在一部分人看來,楷書相當於寫字,不能算是書法,這種觀點是存在的。主要是接受了各種新潮的藝術思想,想以最快的速度接受各種藝術觀念的影響,覺得這才是藝術,才是創新。

關於楷書是不是書法的基本功,這個問題一直存在爭議。但問題在於是不是基本功,並沒有否定楷書就是書法。


從結構技法上說,楷書給人的感覺是筆畫工整、穩,能夠很好地練習書法基本功,行草看起來比較“信馬由韁”,但也不是亂寫,輕重緩急都有其章法和意境。例如孫過庭最有名的草書《書譜》,整篇書稿都是在楷書基礎上寫就的,每一個字,每一個點畫,都有楷書的基本功在裡面。所以這樣來考慮,楷書就不單純是寫字,而是書法了。


如果說,楷書不是篆書、隸書的基本功,這種說法也成立,因為篆書和隸書先於楷書成熟,是先前就已經形成了的、有自己獨特的筆法,而楷書是漢代末期才剛剛萌芽,經歷東西晉、隋到唐代才基本定型。


俊東說畫


如果有人說正楷字不是書法,那是他根本就不懂書法!



近年來,就有一些人對楷書指手畫腳,說三道四,不知道這些人是何居心。說穿了,就是書法界頂尖上的那幾個人,自己不會寫楷書或者寫不好楷書,就找出一個冠冕堂皇的理由,這個理由就是所謂的“書法創新”和“書法是藝術而不是實用文字”。於是乎,各種花樣百出的展覽體和醜書就誕生了,而且已在書法界佔了上風。



什麼是楷書?楷書,字之楷模也!

楷書用筆精道,法度嚴謹,字的間架構搭配科學合理,既莊重,又神韻十足,它怎麼就不是書法啦!

近年來,對楷書(包括“館閣體")到底是不是書法,爭議頗多,對於這些,我們不必去理會他。建議有志於學習楷書的書法愛好者,堅持走自己的路,堅決排除不良風向的干擾,做堂堂正正中國人,寫漂漂亮亮中國字!



另外,有人說楷書作品登不了大雅之堂,這純屬無稽之談!

我認為,楷書不但登得上大雅之堂,而且還會為大雅之堂增輝添彩!


中州耕牛堂主


楷書是五大書體之一,當然是書法。有很多人不拿楷書當書法,但也有很多人把楷書當作書法的試金石,將其作為衡量書法水準的重要標尺。

(鍾繇楷書)

不拿楷書當書法的人,主要的依據是:①楷書是入門基礎,層次太低;②楷書規則很制式,機械呆板沒味道;③體現不出太多的人文特質與藝術氣象。基於以上原因,不少朋友在審美、鑑賞、收藏、玩味書法藝術時,對楷書比較忽略、輕慢甚至是鄙視。這部分朋友對書法多少有較為寬泛的瞭解,往往是隻認行書草書的。

(王羲之楷書)


楷書曾有過無比輝煌燦爛的歷史,鍾繇創立楷書之後,有唐一代,將楷書成法,顏、柳、歐、褚、虞等大師大手橫空出世,後世稱其為唐楷。楷書在唐代已經被深耕細作到極致了。宋朝人玩宋意就不說了,趙孟頫也好,明清兩代的館閣體高手也好,包括民國的沈尹默,與唐楷比就是“小學生”,寫不到唐楷的高度。今人更是。“二田”楷書頗負盛名,論造詣境界或勉可為唐楷提履,小技耳。今人的楷書作品,抱庸認為,目前還無人具備收藏價值,都是仿摩之作,格調更是低俗不堪。

(歐陽詢楷書)


但這只是現狀,將來楷書如何發展賡續,最終能達到什麼境界,這個不好說,但要想達到或超越唐楷的水平,我認為可能性不大。故此,如今的書法家,終生玩楷書的極少,肯花大時間去研究楷書的很少,多少有一點“知難而退”的意味,反而是“規制”較少、“個性”空間大的行書、草書,更受書學者青睞。

(褚遂良楷書)

也正因於此,大賽國展蘭亭杯的入圍作品,楷書很少,收藏家們肯花巨資去收購珍藏的楷書作品也少,“一流”書法家登臺亮相的作品一般也是“非行即草”,這就使得楷書藝術逐漸走進了一個死衚衕。於是乎,很多人便認為楷書已死,不是藝術了。

(柳公權楷書)


楷書當然是藝術,而且,今人對楷書創新的嘗試,也應被理解。抱庸淺談。


抱庸詩書


我是一人。提問者從哪聽來的,我想認識認識。

書法當然不只是寫字,那麼書法的定義是什麼?有些人討厭田英章能夠討厭到,愚蠢的地步令人歎為觀止。

以現在書法圈的種種,這個問題很明顯是針對田英章。

有人說楷書不屬於書法,只是寫字。這種說法對嗎?

我只想問,如果提問者完全不瞭解書法,正好看到興趣上來,隨便問問也就算了。提問者只要瞭解一點書法,那很明顯:楷書不屬於書法,只是寫字。這句話是錯的。

一句很明顯是錯的話,還要經過包裝的問出來。不是帶風向,就是帶風向黑人嘛。

楷書不屬於書法,只是寫字。這句話的對錯,為什麼還要討論。還有人若無其事的,感覺這是一個有爭議的點。太醜陋了,實在是太醜陋了。

你再不喜歡田英章,再討厭田英章,也不能說出:楷書不屬於書法,只是寫字。現在很多“書法家”非常怕寫楷書,你們寫不好沒問題,但是不能顛倒是非。

上圖取自沈鵬楷書《千字文》部分。作為前任中國書法家協會主席,現任名譽主席的沈鵬先生也寫了楷書。那麼沈鵬先生寫得楷書算不算書法。

哎,你們這麼做法,那不是在否定沈鵬先生嗎?連楷書是不是書法都問出來了,這不是讓田英章更加敢說嗎,不要這麼愚蠢好不好?

一人有感

當代任何人寫得楷書都不完美,事實上任何人寫楷書都不能讓所有人都滿意。

楷書四大家的楷書都是有取捨的,其實每個人的字都是取捨的結果。

楷書四大家,他們任何一個人都能寫出其他3家的基礎筆畫,他們的字最終成型,都是取捨的結果。

田英章的字不是楷書的唯一,現在不是以後也不會是。想辦法把楷書練好就行了,不要扯一些謬論。

書法說到底是寫字,字好不好才是關鍵。

以我的知識,儘可能地客觀求真。能力有限,也有一定的取捨。如有補充,歡迎大家一起討論,一起進步。

我是一人,喜歡書畫和藝術相關,關注我。19年11月1日滬。


一人筆記


楷書是第一書法。



用戶3990379055615


楷書是漢字五大書體之一。

漢字從篆書體系演化到隸書體系,產生了草書楷書和行書。

篆書和隸書使用的時代是唐代以前,楷書行書和草書使用的時代是唐代和唐代以後至今。

我們今天仍然在使用楷書,楷書的生命力是非常強大的。楷書也產生了書法藝術大師。例如歐陽詢、虞世南、褚遂良、薛稷、徐浩、顏真卿、柳公權、趙孟頫等等一大批楷書大師。

以上我們還是僅僅從唐代以後算起的。如果把唐代以前的魏碑魏楷加上,那楷書藝術大師就更多了。

不過,我們從唐代開始,就沒有在學習和研究隸書和魏碑,所以,楷書也就在元代以後,再也沒有產生過大師了。

書法是藝術,當然不能沒有楷書,書法是藝術,也不是行書就是藝術,楷書就不是藝術了,中國書法史上沒有這樣的道理。

如果我們從泛楷書的原理來說,篆書、隸書、魏碑都是楷書,這些書法是藝術,為什麼楷書不能算藝術?

那麼,楷書是寫字是怎麼回事呢?楷書是漢字發展到唐代以後的統一書法。

唐代以後都以楷書我標準,尤其是官方文件文案都要用楷書寫出來,這種書法叫做“館閣體”。館閣體確確實實是“寫字”而不是書法。

我們舉一個簡單的例子來說說。比如說,在一份文件中反覆出現同一個字,館閣體的要求是你要寫的一模一樣,筆畫 粗細要勻稱。

但是,書法藝術的楷書就絕對不會這樣寫,雖然沒有嚴格規定和強迫,但是,書法家是不會這樣去寫的。

比如說,歐陽詢的《九成宮》這篇碑銘中就出現33次“之”字,如果用館閣體的書法來寫,這33個“之”字,寫的一模一樣才叫沒毛病呢!

但是歐陽詢是大書法家,他的這33個之子,全部寫的一個和一個不一樣!

這是刻意嗎?不是,這是書法家情感的變化波動,書法家通過對一個一模一樣的字,寫出不一樣的感情,是一種自我的肯定,也是自我情感的抒發,也是戰勝自我的一種挑戰。

你想一想,一個相同的字,是寫得一模一樣容易,還是學的不一樣容易?而且,“之”字只有三筆畫,筆畫越少,越難以調整變化,尤其是楷書,調整變化的空間是更小而不是更大。

我們不是說因為一個相同的字寫的不是一模一樣,就是一種藝術,而是說,藝術是一種自由的抒發,如果沒有一種自由的抒發,大家所見都是一模一樣,還有欣賞的趣味嗎?

藝術就在於有欣賞性,如果一覽無餘,味同嚼蠟,怎麼會有藝術?

館閣體不是書法藝術的原因在於,館閣體書法的字,是用來閱讀文章的,不是用來欣賞書法的。

例如,給你兩本小說,一本是草書抄寫的《紅樓夢》,一本是館閣體抄寫的《紅樓夢》你說你會選擇那一本書作為閱讀《紅樓夢》的本子呢?

楷書能不能成為書法藝術?當然可以,事實上,我們很多楷書也是在生活中作為藝術使用的。

例如,寫對聯經常會用到楷書。藝術重在有情感的成分。

楷書是從隸書脫胎出來的,隸書“一波三折”的基本書法原理,在楷書裡面仍然存在。例如橫、豎、撇、捺這些基本筆畫,都不要齊頭齊尾的筆畫,而是有“一波三折”的起伏提按變化的。

此外,楷書也不是千篇一律。例如,歐陽詢顏真卿寫了那麼多的碑,居然沒有一個碑上的字是一模一樣的,這就是楷書的藝術性。

我們有些人寫的楷書,那真是千篇一律,像這樣寫楷書,真的不是楷書藝術,而是楷書的寫字,因為,藝術與千篇一律永遠有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