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面上光鮮亮麗的觀音,為何在他面前,丟了面子?


表面上光鮮亮麗的觀音,為何在他面前,丟了面子?

表面上光鮮亮麗的觀音,為何在他面前,丟了面子?

過年走親訪友,如果你手裡有點權力的話,“相親相愛一家人”的群裡的親友,難免會找到你,先拉家常再說事情,宗旨就四個字:有事相求。

既然託你辦一件事,表明已經打聽到,你所在的領域,跟他們要辦的事情搭邊,比如你是當地教育部門的某個主任,他們的子女又恰好面臨升學問題,成績差了點或者不在片區。

怎麼辦呢?

婉拒吧!好像不行,如今是人情社會,而且在這麼濃重的場合提出來,一旦搖頭,關係就走到頭了。

點頭吧!確實,這件事情你可以做到,但遠遠不是想象中的那麼簡單,一兩個電話絕對搞不定,過程極其繁瑣,甚至需要親自去“求人”。

很糾結,對不對?

讀《西遊記》的時候,也發現有此類現象,糾結的對象是觀音,我們暫且稱之為“觀音式糾結”。

觀音式糾結,近乎無解!

不管答應與否,都得自個兒打落牙齒往裡吞。

表面上光鮮亮麗的觀音,為何在他面前,丟了面子?

表面上光鮮亮麗的觀音,為何在他面前,丟了面子?

什麼是觀音式糾結呢?就是明明聚個會,原先想法時只需打打醬油湊人數,然後吃好喝好,悶頭享受難得的悠閒時光,突然,天上掉下個不太好吃的餡餅。

觀音那次去靈山參加‘孟蘭盆會’,如來話鋒一轉,表示取經工程缺個負責人,誰願意主動擔任?

說是主動,其實早已內定。

不然也不會等觀音剛站出來,如來就說出‘別個是也去不得,須是觀音尊者、神通廣大,方可去得’這樣的話。

這就跟語文課上,老師點名答題一樣,哪怕坐得筆直低頭沉思,就算前面有十多個人舉手回答,反正到最後,點兵點將,終歸會點到你。

其實觀音同樣糾結,但是她很快想明白,知道自己逃不掉,索性踴躍承擔責任。

所以,遇到同樣的事情,可以學一學觀音,看看觀音是怎麼做的!

表面上光鮮亮麗的觀音,為何在他面前,丟了面子?

表面上光鮮亮麗的觀音,為何在他面前,丟了面子?

觀音給人的感覺,是高高在上、法力無邊,幾乎沒有她辦不到的事情。

她第一次出場,便以佛門的身份,參加蟠桃會,恰逢孫悟空大鬧天宮,遂獻計奏請玉帝,舉薦二郎神。天庭之亂,她一個西方佛門之人,竟能參與其中,不得不說她的身份地位,著實比較特殊。

根據後來的情況分析,觀音還是兜率宮的常客,三次上門拜訪,才從老君處借得金角銀角二童子;並且,有次來了興致,兩人以八卦爐能否煅燒楊柳枝對賭;另外,他們私交甚好,老君特意為觀音的坐騎金毛犼,打造項上飾物紫金鈴。

唐僧的西天取經路,觀音更是直接負責人,而她的表現也非常搶眼,多次幫助取經團隊渡過難關。

可以這麼說,觀音自帶鎂光燈,無論走到哪,都是光鮮靚麗。

那麼她為什麼會糾結呢?原因在於,靈山下有位“大仙”,非常不給觀音面子,能讓她撕下無所不能的標籤,感受到什麼叫做無奈!

表面上光鮮亮麗的觀音,為何在他面前,丟了面子?

表面上光鮮亮麗的觀音,為何在他面前,丟了面子?

這位大仙,名為金頂大仙,住在靈山腳下的玉真觀。

觀音自從接受如來的法旨,去東土大唐尋找取經人,她做的第一件事,便是去到玉真觀,喝了一杯茶。

這很奇怪。

觀音絕不是專程來喝茶的,她和金頂大仙,只是閒聊了兩句,才按照如來的意思,‘半雲半霧’,踩點去了。

他們兩個,口頭上的確沒有多少言語,但是有個細節,證明了觀音在此期間,付出了很大的代價。

萬里相尋自不言,卻雲誰得意難全?求人忽若渾如此,是我平生豈偶然?——《西遊記》第八回

觀音何曾受過這種待遇?她一生順風順水,到天庭,玉帝接待,去靈山,如來尊敬。

可觀音在金頂大仙這裡,面子不管用了,竟然‘求人’求到‘渾如此’,難怪感嘆‘平生豈偶然’。

我們知道,當某個人有了特殊地位的時候,他們的人際網同樣會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一旦遇到難題,就不會‘求人’,只需賣人情即可。

就像孫悟空,他去聚仙庵討要落胎泉水,信心滿滿,搬出了“人情”的大道理:人情大似聖旨,你去說我老孫的名字,他必然做個人情,或者連井都送我也。

倘若如意真仙跟紅孩兒毫無關係,定當如孫悟空所言,做了這個“人情”。

表面上光鮮亮麗的觀音,為何在他面前,丟了面子?

表面上光鮮亮麗的觀音,為何在他面前,丟了面子?

觀音在玉真觀碰壁,一切的謎團,指向了金頂大仙!

金頂大仙是誰?金頂大仙是誰的人?金頂大仙有啥能耐?金頂大仙幹什麼的?如果不理睬金頂大仙,西天取經會有怎樣的變故?

從字面上來看,“大仙”二字屬於道門,比如鎮元大仙、虎力大仙等,“觀”同樣是道門特有。則金頂大仙,板上釘釘的道家一派。

當唐僧來到玉真觀,對金頂大仙又有一番細微介紹,說他是蟠桃會的常客,‘寶閣瑤池常赴宴’。

道士守著靈山,佛門睜一隻眼閉一隻眼,只能說明金頂大仙的背後,是一股超級強大的勢力,而西遊世界中,這股勢力,唯有天庭。

所以推論出:金頂大仙奉玉帝命令,駐紮靈山腳下。

由此可見,金頂大仙的實力,不容小覷。

不過,這一切都不是觀音放下身段“求”金頂大仙的原因。大家還記得唐僧上靈山前,接引佛祖助他過凌雲渡嗎?

去靈山,有兩條路可選。

一是“雲路”,顧名思義,會騰雲駕霧,方可去得;二是走“本路”,直通凌雲渡。

唐僧想要步行上山,只能選擇後者,那麼“本路”在哪呢?

原來這條路不出山門,就自觀宇中堂穿出後門便是。——《西遊記》第九十八回

就在玉真觀的後面。

這就是為什麼,觀音‘求人’的根本所在。

假如金頂大仙不放行,代表著天庭不同意取經工程,唐僧的所有努力,都是白費。

表面上光鮮亮麗的觀音,為何在他面前,丟了面子?

表面上光鮮亮麗的觀音,為何在他面前,丟了面子?

十萬八千里西天路,難嗎?做做樣子,給個交代罷了。最難的一段路,其實只是在玉真觀裡面,唐僧走不過玉真觀,八十一難就是虛妄。

這一點,觀音心知肚明。

因此,觀音去往玉真觀,是故意為之。

在玉真觀裡頭,觀音終於正確認識到了,關係到原則的問題上,她的面子還是不夠大,不能以“欠個人情”走天下。

觀音是佛門的高層、交際花、發言人,混得風生水起,哪怕已經押到剮龍臺上的死刑犯小白龍,她都能求玉帝赦免。

但是面對金頂大仙,依舊要陪著笑臉,開口求人,只為金頂大仙能開一條方便之門,放唐僧上山,讓她觀音擔得起如來‘神通廣大’的評價。

這很現實,不是嗎?

表面上光鮮亮麗的觀音,為何在他面前,丟了面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