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說洋務運動是清政府一次失敗的自救運動?

騎蝸牛走高速


洋務運動是鴉片戰爭後國人從天朝上國的美夢中漸漸清醒的表現,清政府和國人自此看到了中國的落後和積貧積弱,迫切想要改變現狀,洋務運動就是這種改變的集中體現,洋務運動的口號“師夷長技以制夷”,目的是通過學習西方先進技術已達到對付洋人的目的,根本上是想改變在對外外交、戰爭上被動挨打的局面。洋務運動雖然搞得風風火火,也為中國近代化發展奠定了基礎,但是隨著甲午戰爭的慘敗,洋務運動幾十年的成果毀於一旦,在檢驗洋務成果的關鍵一戰上一敗塗地,從洋務運動的目的上看並沒做到圖強制夷,也因為洋務運動只是學習西方技術,沒有認識到清朝體制的問題,沒有從根本上解決中國落後的問題,也註定了洋務運動失敗告終的結局!








瑪雅古堡


首先,先了解一下洋務運動及發展歷程:洋務運動又稱自救運動、自強運動,是19世紀60到90年代晚清洋務派進行的一場引進西方軍事裝備、機器生產和科學技術以挽救清朝統治的自救運動。 前期,洋務派以“自強”為旗號,創辦了一批近代軍事工業。後期,以“求富”為旗號,興辦了一批民用工業。甲午中日戰爭中,北洋海軍全軍覆沒,洋務運動宣告破產。洋務運動雖然沒有使中國富強起來,但期間引進了西方先進的科學技術,客觀上促進了民族資本主義的產生和發展。

其次,這次運動的指導思想是中學為體,西學為用,這也決定了這次運動的失敗的命運。

洋務運動失敗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幾點:

1、洋務運動在不觸動腐朽的封建制度前提下,洋務派試圖利用西方資本主義的某些長處來維護封建專制統治,這種手段和目的是相互矛盾的,使得洋務運動註定是不可能成功的。另外,洋務運動處處受到頑固派的阻撓和破壞,增加了洋務運動開展的阻力。

2、洋務派本身階級具有侷限性,決定了他們既是近代工業的創辦者和經營者,也是摧殘者和破壞者。洋務運動開辦的企業採用的是封建衙門和官僚式的管理體制,必定會導致洋務運動的失敗。

3、洋務運動的目的之一就是抵禦外侮,但洋務派在外交活動中,卻對外妥協投降。他們所創辦的近代企業有抵禦外侮和稍分洋人利益的作用,但是卻不能改變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

4、甲午戰爭爆發,洋務派標榜的自強、求富目標並沒有實現,洋務運動基礎上算是失敗。而且當時大多數國人對洋務知之甚少,思想還處於被封建禮教束縛的階段。



山海經之悅


01

自鴉片戰爭後,滿清政府的腐朽無能開始展現在世人面前,同時又因國內矛盾重重,十來年間就爆發了數次影響頗深的農民起義。

這使得原本就處在風雨飄搖中的滿清王朝更加的搖搖欲墜,在平息國內的農民起義後,滿清政府內部一些有識之士開始著手於向西方學習,以求國家得以中興,他們隨後發起的這場運動,

史稱“洋務運動”。只不過遺憾的是,這場運動卻是滿清政府一次失敗的自救運動,為什麼這麼說呢!我們來分析一下。

02

我們來說說洋務運動的根本目的,洋務運動前期以“自強”為主要任務發展軍事工業,其後期的主要任務則是“求富”,發展了一些民用工業,軍事方面創辦的有:安慶內軍械所,江南製造總局,福州船政局。民用工業則有:輪船招商局,漢陽鐵廠、湖北織布局。

洋務運動雖然是封建專制時代的一次較為進步的運動,但說到底,它的發動者作為封建地主階級的洋務派,既然是封建地主階級所發動,那麼其主要目的自然就是維護他們封建統治集團的切身利益。

因此這場運動只不過是封建統治集團和地主階級想要通過學習西方先進生產技術,利用先進技術打造優良武器,強兵富國,從而達到鎮壓人民,擺脫困境,維護清王朝統治的目的。它最終沒有使中國富強起來,也沒有將中國引向資本主義,而腐朽愚昧的封建專制政權已然是不符合時代的需求。

因此如果不從腐朽愚昧的封建體制上徹底改變,是註定無法挽救當時中國所面臨的危機的,所以洋務運動從根本意義上講,它屬於治標不治本的一次運動,因此它註定是滿清政府一次失敗的自救運動。


漁公子讀史


洋務運動是滿清政府在19世紀60年代興起,以軍事自強,求富為目的。洋務運動可以說是一場處於壓迫下無奈的運動,在當時的中國,其失敗的命運是不可避免的。

洋務運動失敗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幾點:

首先洋務運動在不觸動腐朽的封建制度前提下進行的,洋務派試圖利用西方資本主義的某些長處來維護封建專制統治,這種手段和目的本來就是相互矛盾的,使得洋務運動註定不可能成功的。另外,洋務運動處處受到頑固派的阻撓和破壞,增加了洋務運動開展的阻力。

其次,洋務派本身階級具有侷限性,決定了他們即是近代工業的創辦者和經營者,也是摧殘者和破壞者。洋務運動開辦的企業採用的是封建衙門和官僚式的管理體制,必定會導致洋務運動的失敗。

第三,洋務運動的目的之一就是抵禦外敵,但洋務派在外交活動中,卻對外妥協投降。他們所創辦的近代企業有抵禦外敵和稍分洋人利益的作用,但是卻不能改變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

最後,甲午中日戰爭爆發,洋務派標榜的自強、求富目標並沒有實現,洋務運動基本上算是失敗了。而且當時大多數國人對洋務知之甚少,思想還處於被封建禮教束縛的階段。因此這些原因導致洋務運動註定失敗。





小浩學歷史


自救,可以說是救中國,更具體一點就是救清政府。

一、洋務運動的目的實現了麼?

洋務運動,又稱自強運動。是19世紀60年代到90年代晚清洋務派所進行的一場引進西方軍事裝備、機器生產和科學技術以挽救清朝統治的自救運動。

1861年1月11日,愛新覺羅·奕訢會同桂良、文祥上奏《通籌夷務全局酌擬章程六條》,推行了一項以富國強兵為目標的洋務運動。1861年辛酉政變後,慈禧重用洋務派,洋務派大規模引進西方先進的科學技術、興辦近代化軍事工業和民用企業。1895年在甲午中日戰爭中,北洋海軍全軍覆沒,標誌著歷時30餘年的洋務運動破產。

而且甲午戰爭的戰敗,直接引發了戊戌變法,搞得舉國憤慨,比起輸給英法美俄等西方國家的恥辱,中國人居然輸給了自己的千年學生——日本,蕞爾之邦,舉國震驚。改革派呼聲越來越大,革命派的孫中山也在甲午戰敗後開始了活動,最終於1911年推翻了清政府。所以說,洋務運動的主觀目的是沒有實現的。


二、洋務運動為什麼失敗?

我們現在瞭解了洋務運動的基本情況。但是,我們要深入分析,才能更好的理解洋務運動。如何分析呢?為了更好的讓大家理解,我把當時的中國比喻為一個人。由於中國自第一次工業革命(1760前後開始)後,中國開始大幅度落後於西方。全世界相當於一個班級,西方是一個個優等生,中國和其他亞非拉國家無疑就是一個個後進生。但是,在1840年前,中國並不認為自己是後進生,而覺得自己是天朝上國,自己考試都是拿A的,認為其他國家都是學渣。1840年,當時中國人眼中的“學渣”——英國用船堅炮利發動第一次鴉片戰爭,打敗了中國。諸如林則徐、魏延等一批人看到了西方的先進,中國的落後,但是包括慈禧、光緒等掌權者和大部分中國人並不認同這一點,沒有形成共識。

1856年至1860年,當時中國人眼中的又一個“學渣”——法國,看到英國從中國獲利很多,也不安分起來,加上中國還有些不服氣,英國聯合法國又發動了第二次鴉片戰爭,打得清政府滿地找牙,攻佔北京,火燒圓明園,慈禧、光緒居然從首都逃跑,中國顏面盡失。

這個時候,整個中國,有眼光的同志,終於開始認識到自己才是那個學渣,而西方的優等生太多了,形成了一部分人的共識,他們是承認自己不如西方的,這部分有眼光的人就是洋務派。

從直觀的層面上來講,由於第一、二次鴉片戰爭的失敗,我們在軍事上的一敗塗地,眼力所見主要是軍事裝備不如人。中國“學渣”也是這樣認為的,所以提出了“師夷長技以制夷”的口號和目標。學渣就是學渣,沒有明白口號裡面的矛盾關係。中國學西方的先進技術,還要用先進技術來制衡或者打敗西方,你覺得西方的優等生是傻子麼?就像今天一樣,當時的西方也不可能把最先進的軍事技術傳授給你嘛,大概率的是把淘汰的軍事技術傳授給你,所以這也埋下了悲劇的根源。

所以,洋務運動從一定程度上,只是一個模仿學習西方先進軍事技術的運動。洋務派對西方的先進性認識,也是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沒有看到西方先進的政治制度、文化制度,只看到了打敗自己的軍事技術。這一方面是學習規律的制約,學習嘛,最初的學習就是模仿,而且是模仿最表面的東西。另一方面,因為中國在此之前領先了世界三千年,現在我們回顧,說是那個時候的中國人自傲,其實是他們“自信”,覺得中國是好的,是厲害的,就像今天的美國人一樣,只是由於鴉片戰爭的戰敗,覺得軍事技術不行了,學學這一個方面就夠了,不用學習他們其他的了。相反,處於同期的日本,為什麼明治維新能夠取得成功,就是他們從來沒有領先過世界,都是學習引進世界的先進事務,中國先進就引進中國的,西方先進就引進西方的,沒有歷史包袱,所以日本不僅模仿軍事技術,還改革了政治制度,甚至提出了文化上的“脫亞入歐”,一步到位的學習了很多東西,並在此基礎上進行了創新,還有一個關鍵,日本國家小,船小好調頭,所以日本明治維新能夠成功。

而中國的學習,洋務運動學習器物——戊戌變法學習政治——新文化運動學習文化。一項一項的學習,而且還是自學,沒有官方強有力的推動學習,近代學渣的本質暴露無遺,關鍵每一項都沒有學好學徹底,打個分的話,也就是50多分的成績。同時期的日本,明治維新後,由政府大規模的組織學習各項制度、文化、技術,而且由政府扶植企業學習發展,國家資本主義就是來自於當時的日本。這麼一對比,可能大家好理解多了,對比起數據太眼花繚亂了。



三、甲午戰爭為什麼會失敗?

洋務運動以甲午戰敗為標誌,讀到中日甲午戰爭,身為中國人,我們難免捶胸鈍足,恨清政府不爭氣,怨李鴻章保守不圖進,明明由火力優勢,竟然龜縮不戰,導致一敗塗地……我們通過甲午戰爭來分析。海陸軍各種軍事力量數據的對比,我就不在這裡作過多的陳述,有興趣的同學可以自己百度一下。總的情況來說,號稱全球第八大艦隊的北洋艦隊,被海軍排名靠後的日本幹翻,在當時是出乎世界的意料的。要知道,當時北洋艦隊是開到墨西哥震懾,到日本炫耀過武力。

為什麼還是戰敗?為什麼?

原因太多了,我們看看主要的吧。對比一下,後來的蔣介石國民黨軍隊人數多、裝備先進,為什麼還打不贏裝備落後的共產黨?答案是組織情況,國民黨內部四分五裂,統屬混亂,政令不一。共產黨組織嚴密、凝聚力強,依靠群眾。什麼是組織?答案就是政治,說白了,國民黨的政治機構、政治動員、政治制度、指導思想等等是落後的,是混亂的。同樣,甲午戰爭時期的清政府是怎樣的?內部洋務派在推進改革,守舊派全力阻礙,一部分部隊雖然拿著先進的武器,開著先進的軍艦,但是他們的思想、組織,仍然是停留在冷兵器時代的架構上,他們的學習,只學到了看到得西方的皮毛,沒有學習後面的軍事制度、政治制度等等層面的東西。

日本呢?從器物——制度——思想,三位一體,都得到了深度的洗禮,舉全國之力奮力一戰。甚至可以說,日本對中國的開戰,只是和洋務派開戰,因為其他中國人除了罵人,其他什麼也沒有幹。一國與一派的戰鬥,誰勝誰負,結果不用多說了。

在前期同樣是後進生的亞洲兩個國家,日本通過全方位的學習,趕超上來,成為一個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準優等生,清政府嘛,頂多算一個“體育”特長生,有勇無謀,兩個打起架來,特長生塊頭上雖然貌似有優勢,但是日本一用上先進的軍事謀略與執行力這些背後的功夫,清政府這個學渣分分鐘原形畢露。也正是因為這次戰爭,打光了洋務派的軍事資本,歷史上也說甲午戰爭是洋務運動失敗的標誌。


四、洋務運動有沒有可取之處呢?

洋務運動的最終結果雖然是失敗,但是其對中國近代的影響也是巨大的。
(1)對近代軍事的影響:洋務派一致主張師夷長技以富國強兵,抵抗外國侵略,挽救民族危機。洋務運動,是從軍事自強開始的,為實現軍事自強,洋務派主要抓了三個方面的工作:一是建立近代軍事工業;二是建立近代海防海軍,同時改進陸軍的武器裝備和訓練;三是建立近代軍事學堂,培養新式陸海軍人才。在李鴻章等人的主持下,一大批大型近代軍事工業相繼問世。1885年設立的海軍衙門,統領海軍、海防事宜,推進了海軍建設和國防的現代化建設。清軍隊戰鬥力有所提高,對外國的侵略勢力有一定的抵抗力,延緩了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歷史進程。洋務運動的軍事自強,使中國軍隊以近代新式武器裝備投入反對日本侵略的甲午戰爭。開始了中國軍隊的近代化進程。

(2)對近代經濟的影響:洋務運動興辦軍事工業的過程中,最難解決的問題就是資金、原料、交通等方面的問題,於是在“自強”口號興辦軍事工業之後,洋務派又在“求富”口號之後開始興辦民用企業,著重點在於採礦、冶煉、航運、鐵路等一系列配合軍事工業的項目。在洋務派的倡導下,許多達官顯貴以興辦洋務為榮,深深的動搖了從商鞅變法開始的,中國幾千年文明中“重農輕商”的概念,促使中國近代經濟、資本主義的發展,使資本主義經濟成分在社會經濟中明顯增長,對中國近代企業、民族資本主義的誕生、發展具有重大意義。

(3)對近代政治的影響:洋務運動的創辦者自身的封建性和腐朽性導致了洋務運動的失敗,而洋務運動的失敗使中國近代化過程中其他的有志之士看到了洋務運動的缺陷,刺激了中國近代化的進程。
(4)對近代文化的影響:洋務運動是近代教育的開端。要開始洋務運動,興辦洋務就必須要有精通洋務的人才,但是中國傳統的科舉制教育卻遠遠無法滿足洋務運動對人才的需要。因此興辦新式學堂,派遣留學生,就成了洋務運動進行下去的一項總要的舉措。開辦新式學堂,從19世紀60年代到90年代,洋務派共創辦24所新式學堂,主要為翻譯、工程、兵器、通訊、醫務等培養新型人才,雖然學堂規模不大,但是依舊打破了古老的科舉制度,培養了一批不同於傳統的近代科技知識分子,一定程度上打通了社會文化風氣,為後面科舉制的廢除奠定了一定的基礎;派遣留學生,為了更系統的學習西方先進的科學技術,洋務派向西方派遣 200 多位留學生,為洋務事業培養了一大批具有西學知識的新式人才,一方面也對中國的教育近代化起了極大的推動作用,為中國社會邁向近代化準備了最初始的文化條件。

大嘴說貴陽


這樣評價是正確的,它的確是一場失敗的封建統治者的一次自救運動,因為整個洋務運動的核心思想是師夷場技以制夷,李鴻張等洋務運動的領導者派遣了許多留學生到西方國家去學習他們的科學技術,用於強大國家,但是腐朽的封建制度才是真正使國家落後受辱的根本原因,而洋務運動則打的是清政府的旗號,維護的是清統治階級的利益,所以它從根本上是封建統治階級的自救運動,它與中國歷史的發展潮流相悖,所以它註定失敗。


宗雲與菊花


甲午戰爭一役,北洋海軍全軍覆沒,標誌著以“自強”、“求富”為目標的洋務運動的失敗。 洋務運動失敗的原因主要是: ①洋務運動具有封建性。洋務運動的指導思想是“中學為體,西學為用”,即在封建主義思想的指導下,在維持封建的上層建築、經濟基礎的條件下發展一些近代企業,為維護清朝的封建統治服務。但新的生產力是同封建主義的生產關係及其上層建築不相容的,是不可能在封建主義的桎梏下充分地發展起來的。洋務派既要發展近代企業,卻又採取壟斷經營、侵吞商股等手段壓制民族資本;既想培養洋務人才,又不願改變封建科舉制度。這就決定了洋務派企圖通過吸取西方近代生產技術,來達到維護和鞏固中國封建統治的目的必然失敗的命運。 ②洋務運動對西方列強具有依賴性。西方列強並不希望中國真正富強起來,洋務派越是積極引進西方的“船堅炮利”,也就越加深了對西方列強的依賴性。 ③洋務運動具有腐朽性。洋務派所創辦的新式企業仍是封建衙門式的,經營不講效益,企業內部極其腐敗,充斥著徇私舞弊、貪汙盜竊、揮霍浪費等官場惡習。 此外,清朝統治集團中的頑固勢力又多方阻撓,“一聞修建鐵路、電報,痛心疾首,群起阻難”。


澄澄看世界


洋務運動是中國工業化的第一步,生產力的進步一定會讓改變生產關係,工業起步一定會讓民智大開發,先進的工業文明讓大清強大甚至續命,但是終究是失敗的。

但是,功績還是有的。大清太腐敗了,政治制度的落後是致命的,全國上下派系林立,甲午一戰敗在李秉衡見死不救,敗在清流派對李鴻章的種種排擠,那是李鴻章的淮軍和北洋水師乃至少數其他派系大清武裝對抗日本全國。哪裡有不敗的道理?

洋務運動是一場失敗的運動,但是孕育了很多西方文明的種子,它的弊病在於沒有改變國民性,沒有讓中國國民擁有國家意識,沒有消滅國內巨頭的派系。





黑衣浣熊


失敗原因主要是包括傳統封建制度的弊端、缺乏完整的計劃、主事者識見不足、守舊人士的反對、官僚政風的敗壞等。

洋務運動中,洋務派雖然自我標榜“自強新政”,但由於他們都是封建傳統思想的衛道者,根本無意於學習資本主義的政治經濟制度。

洋務派只主張學習西方技術,極力反對對封建思想和封建制度進行任何形式的變革,只是徘徊在封建王國的藩籬中自認為有所新創而洋洋得意,所以最終也沒能在外國侵略者面前表現出“自強”、“中興”。相反,在列強侵略勢力的進攻下,這些封建思想的衛道者們所舉行的“壯舉”迅速歸於失敗。

擴展資料

對洋務運動改革的反思

一、洋務運動並沒有動搖封建統治的根基,它具有一定的封建性。洋務運動的指導思想是”中學西用”,也就是說洋務派想要在不改變中國封建統治的基礎上達到維護自身利益的目的。

二、洋務運動中的“洋務”兩個字主要指的是西方的大機器生產,也就是說它依靠的是外國的技術,這使得洋務運動在技術層面具有很強的依賴性。就自身利益考慮,西方列強也不會希望中國真正的富強起來,所以洋務派的一系列活動只會加劇外國對中國的侵略。


w流浪的石頭


“洋務運動”這次自我救贖的失敗可以說從最開始的萌芽期就是失敗的,因為當權者是錯誤的。

*洋務運動代表人務

為什麼說是當權者的錯誤導致失敗?我們可以從以下幾點先了解。

(1)興起的背景和代表:洋務運動的興起19世紀60年代鎮壓太平天國的過程和結束第二次鴉片戰爭後為了挽救清廷的統治危機由統治階級的部分大員如:奕訢 李鴻章 曾國藩 左宗棠等共同興起的。

*洋務運動的主要代表

(2)洋務運動的內容:①創辦新式學堂,派遣留學生學習外國文化和技術。②創辦近代企業,引進學習西方的科學技術辦立軍用工廠和民用工廠以達到自強求富。③建立新式海陸軍。建成有福建水師、廣東水師、南洋水師和北洋水師。以增強國防。

*洋務運動中創辦的工廠

洋務運動歷時30年之久期間興辦了不少近代企業和海軍。但是卻並沒有使中國自強富有。甲午戰爭中的北洋海軍全軍覆沒,也同時代表喊著“自強” “求富”口號的洋務運動徹底失敗。

*洋務運動紀念雕像

導致失敗的原因就是當權者。

洋務運動的主要指導思想是“中體西用”,就是在封建思想的領導,保證封建當權者的經濟基礎的條件下去創辦興建近代企業,“洋務”是為維護清朝的封建統治而服務的。但近代企業的生產和管理和當權者的封建思想不相容的,是不可能在封建主義的桎梏下充分地發展起來的。洋務派想要發展近代I業的同時又採取壟斷經營、侵吞商股等手段壓制民族資本。想要培養洋務人才卻不想改變封建死板的科舉制度。當權者的這種思想從最開始就決定了通過引進西方近代生產技術,來達到鞏固封建統治的目的是必然失敗的。

另外洋務運動對外國的依賴性太強。洋務運動主要是引進了西方的生產設備和機器,在技術方面主要還依靠西方國家。

其次洋務運動中的管理充斥著腐敗。洋務派所創辦的一些新式企業少部分是官辦和官商同辦,絕大部分是官督商辦這就不可必免其中有人中飽私囊和行賄受賄加上內部極其腐敗,無法維持企業的正常運行。

正因為如此,三十年的洋務運動沒幫中國擺脫貧弱,也沒有避免最終失敗的命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