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社區學院何以保持學生數的穩步增長

多年來,美國社區學院的學生數保持穩步增長,其主要原因在於學生入學註冊便捷和靈活的教學安排;增設具有吸引力的課程,吸引不同學生群體入學;設立大範圍的獎助學金,資助不同的學生群體;同時降低留學生入學門檻。值得警惕的是,美國社區學院的學生大多來自學習能力較弱、社會經濟地位較低的群體,具有不同背景學生的公平發展遭質疑;與此同時社區學院學生中半工半讀比重大,如何提供優質的教育服務是挑戰。

當前我國高職院校的發展模式與美國社區學院有一定的相似之處,而美國社區學院的學生數近年來是呈現穩步增長趨勢的。針對以上問題,我們可以考察美國社區學院的做法,以資借鑑。

一、社區學院的學生數穩步增長的因素分析

美國社區學院實行普職成滲透、職前職後溝通、學歷與非學歷教育並舉的人才培養。多年來,社區學院最顯著的特點是學生人數的穩步增長,高峰時達到每年15%的增長速度。據不完全統計,社區學院的入學人數1960年為50多萬,1970年增加到200多萬,1980年400多萬,20世紀末達到近600萬,2010年達到750萬(圖1)。

美國社區學院何以保持學生數的穩步增長


1900—2010年美國高等學校學生入學人數與18~24歲人口總數佔比表(表1)也呈現了高校學生數穩步增長的情況。表1的上半部分呈現的是從1900年到1970年每十年間,各類大學學生人數與美國應上學人口總數的對比情況。從數據可以看出,這些年來處於該年齡段的大學生的入學比例呈直線上升趨勢。考慮到一段時間以來,近一半社區學院學生年齡超過25歲,因此從1980年後,表格以“18~24歲入學大學生人口”作為統計對象,這個比例在2010年達到了41%。與此同時,數據統計顯示,從20世紀60年代初期到80年代中期,45%~55%的中學畢業生在畢業一年後進入高等學校就讀;在2000年,這一數據上升到63%,而2010年這一數據接近70%。可見,近50年來,社區學院的入學人數是穩步增長的。

美國社區學院的學生數何以保持穩步增長,筆者認為除了人口總數的逐步增長外,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因素:

(一)入學門檻較低,註冊手續便捷

社區學院常常以自己開放的入學模式而自豪,即入學簡單、門檻低。總的來說,美國社區學院學生入學前幾乎可以不做任何學習準備,達到高中畢業能力水平即具有申請入學的資格,社區學院的錄取一般按照註冊時間先後確定,其中退伍軍人優先錄取。也就是說,只要是高中畢業或是具有相當於高中文化程度的社區居民,只要個人願意都可申請到社區學院學習。學生的註冊主要有三種方式:到社區學院現場註冊、通過電話註冊和網絡在線註冊。註冊完畢的學生在入學後通過社區學院專門設置的考試,學院會根據考試成績和文化程度分班。

以北弗吉利亞社區學院為例,學生可以選擇網上、現場或電話註冊。以網上註冊為例:在該校網站進行用戶註冊——提交申請——申請經濟資助——提交郵箱賬號——參加分班測試——搜索學習課程——聯繫指導教授——班級註冊——付費——領取學生證——購書或獲取支持服務——辦理停車證。入學門檻低、註冊入學簡單方便成為吸引學生的重要因素之一。

(二)增設具有吸引力的課程,滿足不同群體入學需求

社區學院學生穩步增長,是由於社區學院把周圍社區內的每個人都當成了潛在的學生,從課程體系和課程內容兩方面提升吸引力。2009年4月,美國社區學院協會召開了第 89屆年會,此次會議的核心命題是“多樣性,我們的形象、我們的價值”。會議宣言指出:“美國社區學院的使命被定義為一種承諾,這個承諾就是使每一個個體都能邁進高等教育的大門,獲得公平的學習機會。這個使命推動了我們的發展,讓我們獨一無二,使我們成為國家的民主原則和全世界不斷革新的學習機構的代表。它也創造了一種在其他地方、其他機構很難找到的豐富的多樣性。”這既是對美國社區學院的辦學宗旨、辦學特色的高度概括,也揭示了其課程建設理念的核心所在:多樣性和人本性。

美國社區學院的課程根據教育功能不同分為五類:基礎教育(增強讀寫能力和基本技能)、升學教育(為本科學習做準備)、綜合教育(加強通識教育)、職業教育(為就業和升職服務)和社區教育(拓展訓練和服務社區,包括繼續教育,成人基礎教育和社區服務)。根據這五大功能,社區學院通常開設的專業從10多種到100餘種,而開設的課程數量則更多。社區學院的專業設置非常廣泛,涉及文、理、工、農、經、商、管、法、醫、家政、服務、環境、交通、通訊、食品、保健、維修等諸多方面,其中大部分為實用性專業,包括最新科技成果:從航空航天、石油化工、信息技術、機械加工到後勤服務、消防安全、木工、再到音樂、攝影、服裝等應有盡有。

基礎教育吸引大批中學生前往社區學院學習英語、數學、社會學、科學等以提高自己的讀寫能力和基本技能。

升學教育為獲取學位或去本科院校繼續讀書的學生提供早期的古典語言、哲學、數學到後來的自然科學,課程越來越豐富、越來越細緻,包括美國曆史、美國政府、文學、現代外語、人類學、藝術史、西方文明、宗教研究、人類學、民俗學、戲劇史、音樂史與欣賞、跨學科科學(文化地理、文化人類學、心理學、生態學、海洋環境、社會學)等。

綜合教育與升學教育和職業教育密切相關,致力於提高學習者的四大技能:溝通技能、批判思維、生存技能和社會責任,常以課程包的形式出現,包括人類學、數學、自然科學、社會科學、英語、外語、美術等,所有學生皆可學習。

職業教育提供學習者進入某一工作崗位的技能和個人職業能力提升的課程,提供農業、工業、商業、機械、手工訓練、家政、健康、工程、電子技術、計算機與信息技術、消防、汽車製造、汽車修理、建築、銀行、服裝製造、航空航天、自動化、生物科技等課程。

社區教育主要給成年人或其他願意繼續接受教育的人提供不同於傳統大學課程的服務(常稱為終身教育),可以修學分也可以不修學分,時間長短不一,可以短至一小時、一週、幾天也可以長至一個學期,課程豐富,與其他功能的教育常有交叉,包括給正常教育被中斷的人或已完成正式教育的人提供發展潛能或解決他們具體問題的課程、給沒能完成中學教育的成人提供基本技能和讀寫能力的培訓、進行某種崗位的技能培訓或提供技術技能的升級為職業提升做準備、給準備創業的人提供創業培訓、給社區居民提供各種休閒娛樂活動、給囚犯提供學分或非學分的教育或培訓等(表2)。

美國社區學院何以保持學生數的穩步增長


(三)獎助學金種類多,資助的學生面廣

各種慈善基金、各州政府、聯邦政府從不同層面,以不同形式對各種群體進行資助。美國政府、各州以及慈善基金為不同的學生群體提供經濟資助,全額付費、助學貸款、工讀助學金等不一而足。從20世紀40年代到20世紀70年代,幾乎所有類型的經濟資助都是分門別類的,用來幫助不同的學生群體,並且從法律層面加以制度化。1963年的高等教育設施法案,以及1965年通過的高等教育法案,聯邦政府直接資助社區學院及學院學生,為學生提供一系列的直接獎助學金和貸款。受益最大的群體是退伍老兵,1973年在加利福尼亞州,退伍士兵佔比超過入學人數總數的13%。經濟困難學生和少數民族群體也是經濟資助政策的較大受益群體。1974年,伊利諾伊州有3萬多這樣的學生獲得了州政府和當地政府的資助。

為吸引高素質學生,還創立各種榮譽學院和諸多獎學金項目,吸引了大批原本不想或不能花費四年時間在本科學校獲取學士學位的學生,因學習成本變低,他們也紛紛註冊入讀社區學院。

例如,1979年邁阿密戴德社區學院給當地高中排名前10%的畢業生全額免除學費,並在1991年擴大到前20%的學生。這些學生還可以申請學術成就獎,提供3200美元的獎金用於支付兩年在本州社區學院的學費。排名前5%的高中生畢業兩年可以獲得5000美元,不僅基本覆蓋了學費也能覆蓋了課本費用。學術成就獎此後發展成了優等生學院,不久這一理念傳播到了其他州。新澤西的NJ STARS(學生助學金獎學金)項目始於2004年,給本州排名前15%的高中畢業生提供獎學金。只要學生進行全日制學習並GPA(總平均成績)達到3.0以上,就可以在新澤西的19個社區學院申請多達5個學期的全部學費的獎學金。2006年,新澤西學生助學獎學金項目拓展了,已獲得該獎學金的學生如果獲得副學士學位並且GPA成績達到3.25以上,並符合要求可以升級至該獎學金的二段,即申請美國各州的公立四年制大學可以獲得總計7000美元的學費減免。2008—2009年,4300名學生接受該獎學金資助,申請了新澤西的社區學院,1400多名學生升入四年制大學就讀,他們總計收到近1 800萬美元的獎學金。

獎學金的增加和優等生項目表明,大學歡迎那些學業準備更充分的學生。White調查了中北部225所學院,發現10%的學院已經正式確定了優等生項目。20年後,《1995年彼得森兩年制大學報考指南》(1994)中列出了25%以上的社區學院的優等生項目,2011年,1/3以上的學院有優等生項目。Outcalt and Kisker(2003)發現9%以上的老師聲稱在過去的兩年裡至少教過一個優等生項目的課程。常青藤大學也參與進來,UCLA(加利福尼亞大學洛杉磯分校)一直協助整個加州南部的學院建立優等生項目並且將它們與升學機會連接起來。享受優等生項目的學生常常享有優先註冊的權利,有專門的學習導師,學費減免,還有強化課程。蒙哥馬利學院(馬里蘭州)的3個校區都有優等生項目。蒙哥馬利學者學院直接從高中招生,支付學生兩年的學費,還包括在英國學習一個夏天的費用。80%多的學生順利畢業,絕大多數學生畢業後升入本科。大二商業榮譽計劃項目對二年級學生開放。另外兩個項目專門資助半工半讀的學生,即在該學院分校就讀的職場成年人。

自20世紀70年代中期以來,已經有更多的經濟資助面向學生。總的來說,在2007—2008學年,65%的全日制學生和45%的半工半讀學生接受過不同形式的經濟資助。每個接受經濟資助的全日制學生平均收到總計達5650美元的資助。值得一提的是,2015年初美國總統奧巴馬提出“美國學院承諾”計劃,擬對符合一定條件的社區學院學生提供兩年免費教育,重振美國高等教育強國地位,重塑美國的中產階級,實現國家繁榮及公民更好生活的美國夢。

(四)教學安排便捷,契合半工半讀人群需要

隨著學生年齡的增長,半工半讀的學生入學率也在增長。在20世紀70年代初,一半的學生是全日制學生,到20世紀80年代中期,只有1/3是全日制學生(表3)。


美國社區學院何以保持學生數的穩步增長


今天全日制學生只佔40%多,這些數據還不包括社區學院和繼續教育的非學分學生、雙學籍課程和短期的就業培訓課程的學生。這一特徵在全國基本是一致的,社區學院半工半讀學生人數遠超全日制學生,有時候達到3∶1。

由於半工半讀學生人數的增加,設計符合學生需求的教學安排迫在眉睫。明尼蘇達州的明尼阿波利斯社區與技術學院在學校的教學文件中關於課程教學方式做了明確說明:“除了傳統的課堂教學方式之外,還有很多其他學習方式可供選擇。”在線學習、電視學習、廣播學習、報紙學習、服務學習、定向指導學習、實習和現場(臨床)學習等都是美國社區學院廣為採用的課程學習方式,而其中具有突出影響力的是在線學習和服務學習。社區學院從課程目標、課程體系、課程模式、學習方式等方面給學生提供多樣化的選擇,以吸引和留住半工半讀的學生:無校園大學、在校外培訓中心、工作場所、社區周圍租借或捐贈的校舍提供教學;日校班、夜校班、週末大學、非週末班、老年大學。課程採用循環制,每天從早到晚,開設同一門課程,學生可自由選擇上課時間,體現了教學方式的靈活性。在2011年,亞利桑那州社區學院59%的學分是那些機動時間、機動地方或用機動方式提供的課程中獲得的。

(五)降低留學生入學門檻,方便留學生就讀

社區學院還扮演著招收外國留學生的角色。相對於四年制本科院校而言,社區學院招收留學生的學費和入學條件相對更低。在美國高校的70餘萬留學生中,有14%在社區學院。其中,聖莫尼卡大學(加州)和休斯敦社區學院(德州)招收的國際留學生數量在美國公立兩年制社區學院中是屬於偏多的。而休斯敦社區學院招收的學生更多,僅低於五所綜合性大學。大多數留學生在想要學習大學課程前都要學習英語,而社區學院就是最好的選擇。在社區學院,儘管每年學費平均要6500美元,但與其他高等學院相比,英語作為第二語言課程的學習費用還是更低的。而且在他們掌握好英語之前,也不大可能被其他高等學院錄取。超過3/4的國際留學生年齡在20~34歲之間,通常由於護照的限制,大多數留學生是全日制入學,而且他們平均註冊超過6個學期。留學生主要來自亞洲,來自中國的學生位居榜首。

除了招收國際留學生,社區學院也招收那些居住在美國但尚未取得永久居住權的大多數中學畢業生,主要是因為社區學院的費用遠遠低於其他類型的大學。儘管12個州允許滿足一定條件(比如在本州的中學讀書一定年限並畢業或取得GED普通教育水平證書)的無證學生在本州的社區學院和大學申請入學,但在大多數州這些學生是無法申請州和聯邦的財政補助的。而且對這類學生來說,可以獲得的私人獎學金數量很少,因此上大學的人數量相對較少。

二、社區學院學生的主要特徵

美國社區學院是美國教育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主要提供兩年制的初級高等教育,服務面向廣泛,學生組成複雜。

(一)社區學院的學生大多來自學習能力較弱、社會經濟地位較低的群體

需要首先探討的是,誰應該上大學,誰應該上什麼樣的大學。

對此問題,主要有三大理念一直主宰著美國高等教育的歷史:貴族階層認為,來自社會經濟上層的白人男子應該上大學;精英主義者認為,有能力者應該上大學;而平等主義者認為,“人人都應該有公平教育的機會,不分社會經濟背景、種族、性別和能力”。從現有的各種數據來看,社區學院學生的學習技能水平與四年制本科院校相比一般更低。大學委員會的SAT測試成績顯示,美國社區學院學生的成績一直明顯低於所有大學生的標準,而且這些年還呈現下降趨勢。2012年,申請副學位學生SAT綜合成績的平均分是1226分(批判性閱讀411分,數學416分,寫作399分);而申請學士學位學生的平均分是1433分(批判性閱讀477分,數學490分,寫作466分)(美國大學委員會,2012)。而由於SAT成績與家庭年收入有著密切關係,這些標準不僅反映了社區學院入學要求更低,也反映出學生的社會經濟地位。也就是說,社區學院學生與在四年制本科大學學生相比,社會經濟地位更低:2003—2004年,26%的社區學院學生來自最低收入家庭,而20%的四年制本科大學學生來自於最低收入家庭。[24]可以說,學習能力稍低或學業準備更加不充分的學生在社區學院入學學生中所佔的比重明顯高於四年制本科學院。

(二)社區學院的學生來自不同群體,公平發展遭質疑

其次需要探討的是,社區學院不同背景的學生能夠得到公平發展嗎?

數據顯示,入讀社區學院的學生來自不同群體,包括不同的種族和社會的不同階層。平等主義者認為,社區學院應該保證不同群體在以下目標方面擁有平等的百分比:入學、持續學完任何課程、獲取副學位、從高級技術課程中結業並且升入本科院校。但實際上,這種程度的公平是不可能獲得的,因為每一個階段都沒有嚴格的定額。對少數民族學生和任何其他同等的群體來說,這個問題應該更廣泛一點:“社區學院還是別的選擇?”對於大多數在兩年制社區學院就讀的學生來說,不是在社區學院和更高級的可全日制就讀的本科院校之間進行選擇,而是在社區學院和哪兒都讀不了之間進行選擇。問題不在於少數民族學生是否更關注兩年制大學,他們也確實更關注兩年制大學;也不在於他們是否更傾向於通過獲得副學位然後升入本科,從整體來看,與白人和亞裔學生相比,這樣做的少數民族學生更少;儘管在升學比例遠遠高於全國水平的學院裡,非洲裔和西班牙裔學生的升學比例高於全國所有學生。換言之,社區學院是否對少數民族學生有益,這個問題一直沒有定論。如果社區學院不給他們就讀的機會,那麼大量的少數民族學生就沒有機會接受高等教育;如果讀大學即使是讀一些課程也是有益的,那麼社區學院無疑是有益的。但如果社區學院的便捷使得學生不去讀本科院校,因而降低了他們獲取學士學位的機會,那麼對這些想要學位的學生來說,社區學院就是不利的了。然而,這一觀點也受到了挑戰:本科院校是不可能直接接受他們註冊入學的;大批學生正是通過入讀社區學院,然後升入他們自己精心挑選的本科院校。

(三)社區學院學生半工半讀比重大,提供優質教育服務是挑戰

最後需要探討的是,如何為學生提供更為優質的服務?

與四年制大學相比,社區學院的學生中半工半讀學生數量眾多。可以說,四年全日制住校大學生的生活可能主要圍繞著上課、同學和社會活動。與他們不同的是,因為兼職或全職工作,多數社區學院的學生在學習的同時,需要考慮履行家庭責任,包括養育孩子的責任、長距離交通和其他責任等。這些責任使得自身的學業進步變得極其複雜,因為即使是最勤奮的學生也不大可能像四年制大學的學生那樣去堅持獲得學位或證書;這些責任也是他們無法堅持下去的主要原因。美國教育部對2003—2004年開始高等教育的學生所做的調查(美國國家教育統計中心,2012)揭示了這些挑戰。1/4的社區學院學生有一個或更多的子女要撫養,這當中幾乎有一半是單親家庭。12%的學生有某種殘疾。在這些有子女要撫養的學生中,28%的學生來自低收入家庭;21%的學生收入位於貧困線或貧困線以下。初次就讀時,45%的學生同時做著兼職工作,另外有33%的學生做著全職工作。鑑於以上原因,社區學院開發了多種課程幫助學生戰勝挑戰,但是影響學生能否進大學和能否順利完成學業的社會現實和經濟現實不可能消失。只要社區學院的大門繼續向想要深造的半工半讀的群體敞開,他們將一直面臨著挑戰,即如何在適應半工半讀學生生活的同時更好地為他們提供教育和服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