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疫鏡頭」@第二批援鄂醫護隊:此去“疫”散,歸來便是春天

2月4日,立春。枕冬而眠的萬物在此時悄然勃發生機。

就在這天,一支特殊的隊伍在蘭州集結,沒有軍號催促,但每個隊員都在爭分奪秒——請戰、準備、出征,向著武漢出發。

他們是甘肅省第二批援鄂醫療隊員;他們是100名專業護理人員;他們是從全省13個市州、省腫瘤醫院、省第二人民醫院、省中醫醫院、省人民醫院、慶陽市中醫醫院等53家醫療機構選調而來的白衣天使;他們大多是“90後”,年齡最小的25歲。

“今天早上接到選調醫護人員的通知,我和同事第一時間就向醫院請戰到一線去。”年輕的臉龐,堅定的眼神,來自慶陽的安麗麗牢記自己作為醫護人員的職責使命,“關鍵時刻,我們不能當逃兵!”

幾乎每一位援鄂醫療隊員都鄭重地寫下請戰書、志願書,一筆一劃認真地簽上自己的名字,堅定地摁下自己的手印。

“我在單位是護士長,無論是在業務上還是在做人上,都要給同事做個好榜樣,單位選派第一批援鄂醫護人員時,我沒有爭取到,這次我必須去。”第二批援鄂醫護隊副隊長陳靜斬釘截鐵地說。

這是一種勇敢,一份擔當,一份信念!

「战疫镜头」@第二批援鄂医护队:此去“疫”散,归来便是春天

出診隊員的請戰書。新甘肅·甘肅日報記者 崔亞明攝

“立春了,我們都是隴之驕子,趁著春風而去,和著春風歸來。”是誰在隊伍中喊了這麼一句。言語中充滿了詩意,語氣中透露著堅定。

——此去“疫”散春來,歸來還是“少年”!

——此程全是愛,願有歲月可回首,且以深情共白頭!

……

大家用各自的方式回應著。這些回應既是對武漢、對自己戰勝疫情的祝願,也是對家人、親友的慰藉。

“疫情就是命令,我們醫護人員就是受命出征的戰士;疫區就是我們的戰場,援助武漢,是我們義不容辭的使命。”第二批援鄂醫療隊隊長宋霞深知自己肩頭的責任。這份責任,不但要支援武漢,同時要確保100名隊員安全、平安歸來。

“這是一群生龍活虎的年輕人,他們都是我們醫療戰線上的好戰士,他們不畏風險,為了廣大患者的舒心微笑而戰。”甘肅腫瘤醫院護理科的湯君護士長特意趕來送自己的同事,面對同事,臉上保持著微笑,可眼眶裡已充滿淚水。

“雖然我只有25歲,但我已經是醫療戰線上的一名‘老兵’,一到武漢,就能立即全身心投入戰鬥。”孫屹程青春的臉龐上一直保持著微笑,眼眶淚光爍閃。

“你問我怕嗎?怕!怕就能不來嗎?我們也是普通人,但我們更是戰士,救死扶傷是我們的使命,再怕也要衝到一線!”王愛珍語氣堅定,眼眶泛紅,微笑始終。

微笑掛在臉上,眼淚充滿眼眶——這是每個人共同的姿態。

微笑,保持微笑。每一位出征的醫護人員竭力把最美的一面留給大家,儘管他們心底也有擔憂和害怕;

堅強,繼續堅強。每一位年輕醫護人員竭力把最堅強的形象展現給大家,儘管他們的心裡還縈繞著萬千柔情。

一方有難、八方支援,此刻,他們用堅定而自信的姿態,讓人們對打贏這場疫情防控阻擊戰更加充滿信心。

「战疫镜头」@第二批援鄂医护队:此去“疫”散,归来便是春天

拍一張合影。 新甘肅·甘肅日報記者 崔亞明攝

“咔嚓”,在現場留下一張合影,定格這特殊的瞬間。

再一次整整衣領,這是父母的關愛;

再一次親吻臉頰,這是戀人最深的牽掛;

再一次深深擁抱,這是孩子心中的不捨……

醫療隊隊員們利用出發前的最後一點時間,跟家人、跟同事、跟朋友一一道別。

“爺爺,快看,媽媽在那兒!”12歲的褚思炎在人群中看到媽媽,忍不住高聲喊道。“噓,別讓媽媽分心!”王黎諍拍拍外孫的小腦袋,悄聲說。“孩子的爸爸也來了,這會估計心裡有些難受,不知道躲哪兒去了。”

前方,是使命在召喚;後方,有堅定的支持。

“保重,要保重,我和孩子等著你歸來!”張富強一個勁地拍著妻子的肩膀,這句話不知對妻子蔡小娟說了多少遍。

擁抱、叮囑、祝福。

2月4日21時,集結完畢的隊員們出發,2月5日凌晨1時,他們將乘坐專機奔赴武漢。

致敬,最美“逆行”者!致敬,最美的英雄!

期盼,此去“疫”散,歸來便是春天!

來源丨新甘肅(甘肅日報記者 崔亞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