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河流域河南、山東兩大人口經濟強省省會鄭州和濟南成敗主因是什麼?

天佑中華紫氣東來


當前按照經濟總量上來看,河南省排名國內第五,而山東省排名國內第三,或許,第3名和第5名僅從數字上看差距顯得並不是特別高。但是背後所折射的經濟總量還是有差距的,山東省的經濟總量是遠遠超過河南省的,並且山東省的工業基礎也比河南省高太多,河南省也就是近些年通過糧食加工才補齊了工業短板,慢慢經濟有了好的起色。但是像當前很多人往往比較兩個省份的省會城市,鄭州和濟南,鄭州當前已經被國家設立為中心城市,對中部河南的經濟引領作用非常強大,而反觀濟南,雖然是經濟排名第三省份的省會,但是在全國所有省會當中,排名並不是很高,知名度甚至都被省內的青島,高出一頭。對相比於我國大部分省會城市都是有區別的。
其實,雖然省會上面鄭州綜合實力已經勝過了濟南,但是這也是兩個省份的發展模式所致,山東省是我國省內城市發展相對比較均衡的省份,各個城市的經濟總量差距不是特別大,像青島,煙臺,濟南,濰坊,淄博等城市都發展非常不錯,甚至之前的革命老區臨沂近些年的經濟也突飛猛進,但是反觀河南,除了鄭州綜合水平越來越高以外,甚至老牌城市洛陽,都已經顯得有些後勁不足。
不僅僅是鄭州,湖北的武漢,湖南的長沙,陝西的西安,四川的成都,當前基本上都是省會一家獨大的模式,這是因為這些省份相比於沿海省份優勢不是特別明顯,在不能將省內所有城市經濟同時發展的情況下,只有一個辦法,那麼就是將省會城市先率先發展起來,再帶動周邊城市共同發展,這種發展模式,與沿海省份城市相對發展均衡,有很大的區別性。歡迎關注“地理有意思”留言一起探討。

地理有意思


感謝有機會回答這個問題,河南、山東兩座緊鄰的省份,也屬於全國經濟總量比較靠前的兩個省份,作為兩個省份的省會城市鄭州和濟南來說,似乎這些年山東省會濟南沒有什麼新聞,反而鄭州這些年發展的卻風生水起,至於這兩座城市成敗的主因個人覺得有幾點可以參考。

地形因素影響城市建設

鄭州處於秦嶺東段餘脈、中國第二級地貌臺階與第三級地貌臺階的交接過渡地帶。總的地勢為西南高、東北低,呈階梯狀下降;簡單理解就是說鄭州地形除去西南區域有山溝之外其他地方都是適合大型建設的,來過鄭州的朋友應該知道東北方向幾乎就是一片平地。

濟南北部臨黃帶,中部山前平原帶,南部丘陵山區帶;簡單來說濟南就是一個盆地,除去中部可以進行大規模的城市建設外其他要麼跨河,要麼是丘陵山區,地形因素也導致大氣不易擴散,如果是霧霾天真的要命了。本身地形的因素導致了濟南在城市發展到一定階段後很難有再有大的城市規劃出爐,或許這也是為什麼好多國際會議放在青島舉行也不在濟南的原因吧。

個人覺得地形因素的天然形成的,對於城市建設有很大的制約作用,如果說為什麼這些年濟南發展緩慢個人覺得地形因素佔據了一部分因素。

從經濟三大產業佔比來看城市發展方向

截止2017年鄭州經濟總量為9130.2億元,三大產業佔比為:1.7:46.5:51.8;濟南經濟總量為7201.96億元,三大產業佔比為4.4:35.7:59.9;目前來看在經濟總量上鄭州已經超過了濟南,濟南唯一需要解決的就是如何降低第一產業佔比,提升第二產業或者第三產業佔比,進行產業升級。個人覺得兩座城市的發展路徑不一樣或許是導致今天有這麼大差別的重要原因。

從三大產業佔比來看,鄭州明顯是一座製造業城市。從這些年從外省和外資引進的企業來看也是以加工製造業為主,比如:格力、富士康、康師傅等;未來鄭州發展的方向肯定也是以製造業向高新技術行業轉型為主,製造業對於經濟的促進作用是顯而易見的,一年幾個項目上馬立馬經濟指標就會好看很多。而濟南一看就是以第三產業為主的城市,第三產業的特點就是對於經濟持續增長具有拉動作用,但是短期效果不明顯。

兩座城市發展階段不一樣,導致如今的經濟發展效果不同。

第三產業為主的濟南卻沒有絕對優勢

按理說以第三產業為主的濟南市,應該對於交通運輸、倉儲和郵政業應該有更大的投入才對,可是結果卻是,濟南卻丟失了最重要的一塊,交通樞紐。

根據2017年的數據鄭州全年交通運輸業各種運輸方式完成貨物週轉量779.2億噸公里,濟南只有貨運週轉量完成459.5億噸公里;鄭州全年交通運輸業各種運輸方式完成旅客週轉量329.3億人公里,濟南全年旅客週轉量完成52.7億人公里;不得不說,作為以第三產業為主的城市在交通運輸這塊與鄭州相差太遠。

如果說過去以公路、鐵路為主的交通鄭州具有地理優勢,無疑高鐵濟南也沒有優勢;在鄭州米字型高鐵已經建成的時候,濟南高鐵在幹嘛?當然不能說濟南鐵路局不作為,但是起碼是有一定責任的,要知道鄭州鐵路局也是在被拆分之後才奮發圖強的,難道濟南鐵路局也得這樣?

綜上,如果地形因素是無法改變的話,那麼交通地位是實實在在需要自己去建設和爭取的。希望兩座城市能夠加強經濟聯繫,互相扶持共同進步。歡迎各位留言或者關注勇勇雜談壹貳叄參與討論。


勇談房產壹貳叄


很多人都說鄭州佔了鐵路的先發優勢,其實這只是一方面!

關鍵是城市所在地的輻射區域!其實這也是鐵路樞紐選擇鄭州的主要原因。

鄭州的有效輻射區域沿隴海線向西約過西安蘭州直達新疆,新疆的河南人遍地!沿隴海線向東直達沿海連雲港,當然到工業大市徐州時被截流已經很弱了!沿京廣線向北直達河北省會石家莊,因為石家莊的弱勢,無法阻擋鄭州,越過石家莊直達京津唐,石家莊保定北京天津唐山的建築工地到處是河南的民工和建築企業!沿京廣線向南直達省界被武漢截止,但是也輻射了整個河南中南部!向西北太原方向更是輻射了山西整個中南部,山西的煤礦電廠河南企業商人成群,反倒是本地人幾乎沒有!

而濟南呢,本身市區北有黃河,南有群山,被限制在一個狹小區域,向北的冀魯邊界是長期的黃河故道,很難輻射距離京津很近的河北東部,向南有群山和微山湖阻擋,到徐州截止,而且徐州附近的魯蘇皖豫四省邊界犬牙交錯,行政區劃的反覆交叉導致向南輻射很難逾越!向東只能沿著群山北坡淄博濰坊一線向東,可惜卻被具有強大海港優勢的青島給吸引了,東北方向的威海煙臺有自己的出路,根本不鳥濟南,黃河入海口附近長期遷徙搖擺,魯西南遠離沿海,卻更像河南一點,歷史上也多次隸屬於河南!

不過我覺得兩市沒必要攀比規模,反而我很羨慕山東的均衡發展和縣域經濟!我們要的是共同富裕而不是像武漢一樣的省內獨大吸血鬼!

當你體會到鄭州的擁堵和整天挖溝拆建和武漢的浮躁,你就知道濟南的安逸很適合居住生活!生活在高收入但是高房價把華為都嚇跑的發達的深圳的人未必比生活在濟南的人更幸福!


脈脈不吭聲


首先,任何城市發展的前提是有廣闊的土地、豐富的水資源、便捷的交通。有了這些基礎必然彙集大量人口、服務業、工業企業。經濟人口教育服務彙集成為城市,時間給城市沉澱歷史文化。

1、沿海城市,上海、廣州、天津那個不是有廣闊的沖積平原、豐富的水資源、水陸交通便利?

2、沿江城市,成都、武漢、長沙、濟南又那個不是廣闊的平面盆地、豐富的水資源、交通便利成就的?

3、狹谷城市,太原、西安、蘭州,同樣是有較大盆地平原、豐富的水資源、便利交通!

4、有了上述條件,必然彙集人口,發展服務業、工業、商業,經濟繁榮,時間長了又增加了歷史文化。

鄭州和濟南都有廣闊平原、豐富的黃河水資源、眾多人口。兩者不同的是鄭州是大交通樞紐,幾十年前服務、文化、教育、工業、歷史均落後濟南,濟南剛好和鄭州相反。短短几十年副省級城市濟南落後新一線城市鄭州。核心就是濟南丟失了,城市發展三大基礎中交通樞紐這一大環。

1、鄭州在河南與相臨城市洛陽、開封比較,建立省會之初,沒有任何優勢,處劣勢地位,唯一強的就是京廣、隴海兩大鐵路幹線交匯之地,鄭州發展抓住了城市發展的三大根本。



2、濟南則緊抓服務業、工業、商業、教育、文化等城市衍生物,沒能實現大交通樞紐這一城市核心基礎。


山東幾大都市區,濟南除了京滬幹線外,在交通上沒有匯聚功能。膠東青島、煙威有海港之利,北上、南下、西進大多繞開濟南。


太原_石家莊_德州_龍口_煙臺_威海鐵路,青島_隴海鐵路,日照_濟寧_焦作_候馬_西安鐵路將山東南北大量地區運輸繞行濟南,濟南沒有東西幹線鐵路。

濟南東西網狀鐵路主要是煤碳運輸,大多鐵路樞紐對這類運輸也是繞城的。看北京、鄭州、西安主能源鐵路都繞行主城。



鄭東新區向東拓展和濟南東西發展後的北跨黃河新佈局。

1、城市發展,老城區人口、道路擁擠,拓展是必須的。

2、鄭州向東部拓展。


3、濟南向東、向西拓展變東西兩縣為區後,東西狹長,北跨黃河發展提上日程。

鄭州、濟南兩個城市都是城區擴展,但意義完全不一樣!

1、鄭州新區拓展主要沿隴海線東擴,首先是城市發展需要,其次就是向商丘快速推進。商丘鐵路樞紐旁落阜陽是鄭局失誤,堅決聯通鄭州商丘有重大意義!

2、濟南沿膠濟線東拓,還是沿京滬線北跨,只是城市拓展,按目前規劃沒有看到發展濟南大十字交通樞紐規劃。山東可能需要井字型平衡發展。

3、山東井字交通發展,各地發展均衡,則濟南近幾年發展將落後周邊石家莊、天津、鄭州、徐州、青島、煙臺,濟南不能成為區域交通樞紐。

4、青島、煙臺港口向西大通道,和天津、連雲港等在一帶一路競爭中將可能受制,無論走隴海還是走青銀線,對山東交通都是多元、繞行、分裂的。濟南與周邊省會城市競爭中處中心邊緣化局面。


高速客專主通道。


貨運主通道。濟南、青島向西通過新疆大陸橋方向,不在幹線通道,南北競爭城市較多,東西無優勢。

青島、濟南向西聯通歐非大陸的具有競爭的幹線通道在那裡?

1、向西國際通道方向,目前建成幹線鐵路,蘭州是繞不開的。蘭州向西幹線鐵路,蘭新線,蘭青藏線分別聯通新疆歐非、西藏南亞。

2、當前,青島、濟南到蘭州要麼先南下走隴海線再北上至蘭,要麼先北上走青銀線再南下至蘭,均繞行較多。

3、有朋友說走中衛,乾塘線不是更好嗎?這個問題,掃下盲吧!首先,幹武線只是聯絡線,不是主幹線。其次,要繞開西北鐵路樞紐蘭州,要將幹線希望放在支線上,自己看看如何編組,如何編線!


幹線列車優先編組、編線後,才考慮支線列車在空隙中運行,且中衛、武威均是蘭州樞紐的下屬編組站,要受蘭州調度。


還有朋友講,我聯到銀川。銀川向西如何走?多了幾句廢話,言歸正轉!

4、直接聯通蘭州_濟南,再看沿線各省區己建成、規劃、勘探、選線情況,形成膠蘭鐵路幹線。

膠蘭鐵路走向


1、這條線路景泰_蘭州新區_白銀_海源部分是路橋國際幹線部分。海源_環縣_延安是陝甘寧兩省一區規劃、勘探線路。延安以東分為延安_太原,延安_臨汾線路。長治_邯鄲_聊城_濟南_青島有已建成線路,擴能改造後可形成幹線鐵路。中間缺少延安_臨汾北_長治幹線鐵路,需要規劃、勘探、選線。



蘭州、濟南中間紫色線路就是膠蘭幹線鐵路走向示意圖,如果建成,濟南將成為大十字交通樞紐,青島、濟南改變無東西幹線、無腹地發展局面。

地理位置不能改變,改變的是思路!


天佑中華紫氣東來


沒有成敗之說,只能說法無定法,存在即合理。

河南山東都是農業大省,意思就是農業人口多,產值比重高,這是兩個省的共同點。作為省會,鄭州濟南都要承擔本省經濟欠發達地區人口的溢出容納功能。

山東佔有沿海優勢,以青島為中心形成的產業鏈條都是國際化水平,競爭力很強,濟南以傳統國企為主,能容納的就業人口有限,機會也少,山東各地區整體平均,濟南的房價相對不高,都是表現。

河南作為內陸省份,集聚全省之力打造經濟中心的方式應當會促進鄭州的發展,而且鄭州的交通樞紐地位更重要,與南方的連接更便利。

兩個城市都有自己的宿命和道路要走,就看做事的人能不能做好了。


Seth13


我是磚頭哥,我來答題。

經濟數據對比

2017年鄭州GDP為9003億,濟南為7285億,鄭州為濟南的1.24倍。



在2000年的時候鄭州為728.4,濟南為952.18億,鄭州為濟南的76.5%。



當然由於人口數量鄭州的人均GDP還低於濟南。

由此可見在這些年的發展中,鄭州在發展速度上是領先於濟南的,從城市的聲勢上來看,鄭州也是生機勃勃,是中原城市群的核心,反觀濟南有點暮氣沉沉。

原因主要在於:省內經濟的馬太效應、依據稟賦的城市發展戰略。

經濟馬太效應

鄭州是河南省會城市,在經濟規模和人口吸引力方面在河南是首屈一指的,其他河南城市和他就不是一個量級的,鄭州是河南唯一一個人口淨流入的城市,經濟規模是省內第二的洛陽2倍以上。這種情況導致河南的優勢生產要素會進一步流向鄭州,鄭州的發展在要素聚集方面更有優勢。

反觀濟南目前在山東省內的經濟規模除了被青島遠遠拋離之外,也已經被省內的煙臺超過,甚至濰坊都開始謀求第三的位置

。濟南在山東省內要素吸引力根本比不上青島,甚至對於煙臺和濰坊也沒什麼優勢,在優勢要素聚集方面處於不利地位。

按照強者恆強,弱者更弱的馬太效應,對濟南很不利。

依據稟賦的城市發展戰略

鄭州一開始作為落後城市充分發揮了自己農業大省、廉價勞動力充足、鐵路交通便利的優勢,在農業深加工、招商引資方面下了很大功夫,有很多著名農產品品牌都是河南,日產,和富士康也先後入駐鄭州,為鄭州乃至河南的工業化做了很大助力。

濟南原來有很多很厲害的工業企業,包括小鴨、輕騎、重汽等等但是現在除了重汽之外其他都不行了,感覺這麼多年以來濟南對於自己的稟賦一直找不到,然後發展戰略和途徑也不清晰,不知道自己該幹什麼。這是濟南很大的問題。

當然兩個城市都是大城市,發展都不錯,只是之間對比時從目前來看鄭州更勝一籌。

有不同意見可以在評論區批評指正,也可以關注我進行討論


磚頭哥有話說


我們可以比較一下濟南和鄭州的發展規劃。

鄭州,古稱商都,地處中原腹地,九州之中,是中國古代製陶、制瓷、冶銅、冶鐵、紡織的主要發祥地。

現代鄭州,則是一座工業驅動的城市,“一五”“二五”時期,國家就在這裡建設了幾大棉紡廠,鄭紡機、二砂、水工機械廠等更是全國聞名。

近年來,鄭州加快產業轉型升級步伐,現代產業體系輪廓逐漸清晰,產業結構調整實現歷史性突破:三次產業結構由2010年的3.1 54.5 42.4調整為2016年上半年的2.1 46.5 51.4,實現了第三產業超過第二產業、工業戰略新興產業超過傳統資源型高耗能產業兩大標誌性轉型。


濟南,又稱“泉城”,是中國東部沿海經濟強省—山東省的省會,是全省政治、經濟、文化、科技、教育、旅遊、金融中心,也是國家批准的沿海開放城市和副省級城市。濟南下轄六個區、三個縣、一個縣級市,總面積8227平方公里,人口681.4萬,其中市區人口260萬。濟南是“全國城市綜合實力10強”和“全國投資硬環境10優”的城市之一。

濟南地處中國知識人才密集的齊魯大地,人力資源齊備,高等院校眾多,科研機構密集。現有高校18所,在校大學生超過20萬人,科研機構200多個,其中53個省級科研院所,20個國家級實驗室,和45個省級重點實驗室,科技人員35萬人,能夠滿足各類企業、不同層次的人才需求。電子信息、交通設備、家用電器、機械製造、生物工程、紡織服裝等六大主導產業在國內外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具備承接國際產業特別是製造。


薄荷說


鄭州:

全市總面積7446.2平方公里,現轄6區5市1縣和2個國家級開發區、1個國家級出口加工區。全市建成區面積328.6平方公里(含上街區26.6平方公里)。

全市總人口743.6萬人,其中市區人口326.5萬人,城鎮人口463.5萬人,非農業人口307.7萬人。

全市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5732元,;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7548元。

濟南:

下轄六個區、三個縣、一個縣級市,總面積達8227平方公里。

2008年,年末戶籍總人口603.99萬人,年末常住人口662.69萬人。

總體來說,濟南比鄭州大,經濟實力雄厚。但鄭州近幾年發展很快,大力打造“商城”和發展會展事業。

濟南是華東重鎮,在華東地區的政治、戰略地位僅次於上海、南京,而在中原地區的河南鄭州,恐怕比濟南稍遜一籌。大軍區、大銀行均設在濟南,此外鄭州的高等教育也遜於濟南,沒有國立大學,這制約了鄭州科技、人才的增長。濟南的民風比鄭州要淳樸得多。 鄭州要帶動整個河南經濟、文化的發展,而濟南似乎把經濟拉動的任務交給了青島,更注重文化優勢。

同飲黃河水,濟南、鄭州應加強交流,共同探索省城建設發展的新思路


空姐成長日記


首先要講,上述兩省只是經濟大省而不屬於經濟強省。GDP量值雖然在國內一個排第三、一個排第五,但整體的含金量不高,大而不精不能謂之強。河南省在國內的一直是一個農業省,雖然最近些年,尤其是鄭州引入了一些工業企業,但給人的感覺,這些企業帶來的只是GDP量值的變化,而大多數老百姓從中並沒有帶來生活水平的提高,近年了,鄭州為了提升自己的表面形象,拚命的大搞大建設,整個城市彷彿是一個大工地,但這也使得有限的財力並沒有用於民生的提高。其實,筆者認為發展是個穩步推進的過程,可持續性反映一個地區發展的韌性。當其他地區都在搞工業化的時候,地區的農業化就顯彌足珍貴與眾不同,這裡談的農業,應一改以往的粗放低附加值,而應走向精細深度拓展性農業綜合化發展,留有一片清山綠水這也是一項高的產值,完全沒有必要步別人後塵。沒有前瞻,缺乏特色是地區發展落後之源。再說山東省,省內國企較多,當然也就貢獻了大量的GDP,但老百姓的收,很低,與高大的GDP不成比例。說明儘管GDP大,但收益率很低,這與國企的作風相一致的,投入幾個億,收益幾百萬基至負收益很正常。它目前的處境可以用左右為難來形容,向北不能溶入京津經濟圈,向南無法走進長三角經濟圈。新型經濟不能引入,舊型經濟捨不得捨去。筆者認為,應儘快打通南北通道,使自己儘快溶入長三角經濟圈,引入南方開明、激進、創新的思維方式,培育發展做強民營經濟,提高政府辦事效率,以及政府、企業的誠信度。少喊些沒用的口號及花架子,多辦實事,這是筆者對山東的諫言。


手機用戶50650962699



樓主 是河南人,河南差山東20年。



樓主 你服不服,有種別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