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斗机的飞行全寿命为3000小时,那它都是怎么服役数十年的?

坏孩子的天空23178959


先来好好说一下3000小时的使用寿命究竟指的是什么。这里所谓的3000小时,指的是飞机工作,或者说飞行的时间。在战斗机起飞前,地勤人员就会开始记录起飞时间,战斗机结束该次任务将飞机飞回来之后,地勤人员又会再次记录时间,同时结算本次飞行时间,并记录在册。也就是说,只有飞机起飞了的时间,才被计入飞行寿命中,当飞机停在机库里,进行保养等各种在地面活动的时间,并不计入飞行寿命。飞行寿命虽然只有3000小时,但它并没有时时刻刻在飞,所以服役几个几年十几年甚至二十年都有可能。



飞行寿命的数据是飞机研制方的工程技术人员根据测试数据,材料性能等指标估算出来的。而且,为了保证飞行安全,避免超出飞行寿命的危险飞行,战斗机的研制方都会尽量压低飞机飞行寿命的数据。

而飞行寿命的数据是仅供参考的,战斗机真正的飞行寿命是在天上飞出来的。一般情况下,一架飞行寿命标明为3000小时的战斗机从交付到退役,走完一生需要20年左右,正常情况下真正的飞行时间都会超过标明的飞行寿命。


上个世纪80年代末,我国空军急缺先进的新型战斗机,于是由林虎将军主持“906”工程前往前苏联引进新型战斗机。1992年,我国第一款三代机,苏-27战斗机第一批从俄罗斯(当时前苏联已经解体)飞往我国服役于空军航空兵某团。如果从1992年算起,这批苏-27战斗机已经服役接近27年。当时俄罗斯苏霍伊方面给出的苏-27战斗机飞行寿命是2000小时,这么算来就算是每年只飞100小时,这批苏-27也应该退出现役去博物馆养老了。

但是这批苏-27退役了吗?并没有。今年早些时候,相关官方媒体曾经报道过当年我们进口的第一批20架苏-27SK和6架苏-27UB战斗机的现状。根据官媒当时的报道,当年的这一批苏-27已经退出一线部队,转入二线部队服役。这批苏-27的实际飞行时间早已经超过苏霍伊给出的2000小时,目前虽然不再执行高强度的对抗驱离任务,但是依然可以执行普通的飞行和巡逻任务,依然可以正常飞行!为什么超出飞行寿命依然可以继续服役呢?


原因在于,大修翻新。战斗力在进行大规模修理,翻新之后,飞行寿命可以大幅增加。战斗机在众多武器中,是研制成本和使用最高的武器之一,同时也是最容易损失的武器装备之一,所以各国都在不遗余力的提升战斗机性能,延长战斗机使用寿命,以降低使用成本,提升战斗机生存能力和战斗力。所以各国都有专门的厂家服务于军队或者航空制造企业,当战斗机服役达到一定时间之后,就将战斗机送进车间进行大规模体检,翻新和升级工作。这么一来,出厂的战斗机又生龙活虎,飞行寿命得到延长。

总得来说,战斗机的飞行寿命和服役时间是两个概念,战斗机只有在飞行的时候才会消耗飞行寿命,平时呆在机库并不全在飞行寿命之内。而且,如果进行保养和大修翻新的话,战斗机的飞行寿命还可以得到延长。3000小时基本上是战斗机飞行寿命的最低值了,在经过大修翻新之后,战斗机的飞行寿命可以延长到6000小时以上。按照每年飞行300小时算的话,可以服役20年。而且6000小时也并不是什么出色的数据,美国人的战斗机飞行寿命可以超过10000小时,服役20年就是基本操作。


赤焰哒哒哒


这个问题我想身为专业航修的我,是可以给你大家说明白的!战斗全寿命为3000小时,这个“小时”并不是我们平时坐在那一个小时过去了的那一个小时!此时非彼时,这个“时”是讲的飞行小时和开车的时间。当然这个3000小时的寿命也是有研究所定下来的。

飞机一般在在进行开车和飞行后,地勤会有一个小本子或者卡片进行记录,然后让飞行员签字!当飞行时间和开车时间累计达到一定的时间飞机就将送到修理厂进行大修。所以不管什么飞机并不是我们看到的说3000小时的寿命就会一直飞行完就直接退役,而是需要飞到大修去整体拆卸,对一些关键件进行无损检测、附件送到附件厂去进行检修确定性能无问题在进行装配、调试、试飞最后性能合格,才飞回部队,以此来保证飞机的安全性!



当然一提到这,大家可能会想到印度修理厂!这是全世界一个非常另类的修理厂,甚至是一个传说级的修理厂。因为一但是他修过的飞机都会出现“加持”,总会出现点状况,像这种状态可能是因为掌握的技术等方面不够扎实,或者对修理现场的管理控制不够到位,才会出现后面的各种状态!


当然对于现代最先进的五代机,如美国的F-22、F-35、苏-57的状态可能就不会采取这种大修模式!他们可能会采取检修模式,如发现哪有问题就将哪给换掉,采取模块化的形式结合!当然未来科技发达了,在加上修理成本高可能会趋向于于机同寿的状态!就会达到飞机寿命3000小时!飞行寿命一到就退役!

谢谢阅读!如有认同我的观点请点赞!如有不同意见可到下方评论区进行讨论!谢谢!


墨家荊天明


2018年末,被称为“雾都雄鹰”的西部战区航空兵某旅的最后一架苏27系列转交给兄弟部队,这意味着我国最后一架苏27战机退出一线作战部队,开启晚年退休生活。

我国引进的苏27系列机体寿命只有2500小时,“雾都雄鹰”的这批苏27自上个世纪90年代末交付,至2018年退居二线,使用了约20年。目前该旅已经整建制换装歼16。

需要说明的是,目前战斗机的寿命可不止3000小时。一般来说,苏/俄系战机的结构寿命较低,例如苏27S为2500小时,苏30系列提升至4000小时,到苏35这个型号终于达到6000小时。而美/欧系战机的机体寿命较长,F16为8000小时,F35则高达12000小时。而对于中国目前的国产战机来说,歼10是第一型按照美国军标设计的战斗机,机体寿命超过5000小时,歼20更高。而歼11/15/16系列则为4000小时左右。

机体寿命仅为数千小时的战斗机能在服役生涯中实际使用数十年,源于以下几个原因:

1、机体寿命是指飞行小时,与服役几十年的日历小时不是一回事。而现代战斗机每年的平均飞行小时数一般在200左右。

目前美国、中国等强国空军的战斗机飞行员年均飞行小时数在200-250个小时左右,这还包括在高教机上的技术训练和状态保持积累的小时数。以这样的飞行强度,机体寿命为数千小时的战斗机可以飞20年以上。

2、通过合理控制飞行训练是的过载情况,可以有效保证战机服役年限。

战机的结构寿命与使用过程是的过载情况密切相关,过载越大、越频繁,机体寿命损耗越快,简单的说就是用的越狠,寿命越短。在不发生战争的情况下,各国空军一般都会在训练中限制战机大过载使用频率,保证战机拥有足够的结构强度。

3、在大修时通过延寿来提高战机使用寿命。

现代战机越来越昂贵,各国空军一般在战机服役生涯中对其进行1-2次的大修,通过对机翼大梁等关键结构部件进行维护和更换、更新航电系统等手段,提高战机可用寿命。

由于机体结构冗余度好,美/欧系战机进行延寿的情况更加普遍。F15设计寿命为4000小时,但是通过延寿,目前F15机队的寿命普遍能到8000小时。F16也可以通过延寿将寿命从8000小时提升至12000小时,大大提高了飞机服役年限。


从此萧郎是路人甲


说一架飞机,美国的A-4天鹰式攻击机。这架飞机是在1956年开始服役,在1979年全面停产。但是,生产出来的2960架A-4中还有一部分在继续飞。并且即便是在美国这型攻击机在1998年才全面退役。

注意一下上图机徽,这是在巴西圣保罗号航母上服役的A-4攻击机。累计飞行小时数已经过2万小时。

即便是圣保罗号航空母舰在2017年已经退役,巴西的A-4依旧没有停飞。


其实战机只要保养得当可以飞个100多年的。


那么流传出来的飞机寿命3000小时是啥?很多人说的是俄战机的使用寿命,其实也不对。例如古巴吧,咱们看一下:

古巴革命武装力量(古巴的正规军),是原来苏联在拉美地区的重要盟友,其武器装备大多是苏联时期军援渠道获得,在1991年苏联解体后,古巴的武器装备就停止不前了。

在苏联解体的时候古巴一共拥有122架米格战机。其中包括米格-21、米格-27和米格-29。

古巴的这批米格-29有14架。由于古巴不属于华约组织,因此古巴的米格-29为早期的米格-29B(不带核弹投放设备),这批战机是古巴1978年获取的,目前古巴还有5架米格-29在使用状态。

这也是至今一直飞了快50年的战斗机,其飞行小时数也达到了7000多小时。


再说米格-31:

1982年开始服役,在苏联解体之前一共生产了500多架。这型战机长期执行国土防空和警戒任务,在苏联解体后的一段时期内由于经费问题只有20%能飞。逐步修复后原先生产的80%的米格-31其实都在飞。其中一部分的飞行小时数超过了15000小时。并且以目前米格-31的状况来说再飞个15-20年还是没有问题的。


话说回来了,那么飞机寿命的3000小时是怎么来的?

其实这说的是飞机发动机的使用寿命。

但要注意的一点是,飞机发动机的寿命是设计出来的,设计一个“短命”发动机是有好处的,这是取舍的一部分。通常我们如果希望一个部件坚固,那么最好的方式就是加厚加粗,这样这个部件的寿命就可以延长。但要注意的一点是,飞机发动机如果无限的加厚加粗部件那么就会增加发动机的死重。这样加重的发动机就会影响飞机的综合性能。因此在一定范围内将发动机的部件作薄作细减少了重量这就是一种取舍。


但无论如何,一架飞机3000小时的全寿命就有点臆断了,最好别信。


军武数据库


战斗机飞行寿命3000小时,这个3000小时指的是战斗机发动机,不是整个机身,航电设备,要是整个战斗机寿命只有3000个小时成本大了点,其实一架战斗机的一年训练量,备勤拦截应该也就200个小时左右,3000除以200等于15年。差不多吧,其实一些国家的战机根本不只服役15年,服役几十年的都有,战机会时常维护升级,发动机不行可以更换。


就像我们自己的发动机寿命1000多小时左右,不可能飞完这一1000多小时,如果一年飞200小时算,5年左右难道就把飞机报废了,不可能的,太浪费钱了。这时候只能经过维护升级,换发动机来延长寿命了。

美国的战斗机发动机理论寿命可以达到上8000小时以上,只要平常维护得好,发动机和飞机都可以一起退役了。当然有钱有研发能力的的国家更新换代得快一点,那些被制裁,或者穷的国家,修修补补的二代机还在飞呢。


美军战机飞行员每年进飞行训练250个小时到300个小时,我们的飞行员每年至少飞行200小时达标,俄罗斯就要少一点50到60个小时左右。他们经济情况,军费开支是要少一点了,但这战斗机飞行一个小时的费用确实昂贵。像美国的F16战机飞一小时达30万美元。


牛头马面两鬼


2012年首架F-15E战机在阿富汗完成一万小时飞行,侧面喷涂一万小时飞机纪念图案,到2017年底,美军F-15E机群已经平均飞行时间达到8700小时。

前苏联/俄罗斯之前的武器哲学里面,战斗机不过是易耗品,没必要造的那么耐用。二战时欧洲战场平均一架战斗机战斗寿命只有16小时,西线大轰炸一架轰炸机的使用寿命也不过68个小时。所以前苏联/俄罗斯设计飞机时,将使用寿命定的很低,这样材料用差点,生产工艺可以弄差点,制造成本可以低点。并且飞机结构重量可以节省不少,增强飞机性能。苏-27S设计使用寿命是2500小时,为此减重到16.3吨,结构弱化到加满燃油时会影响结构强度。但是西方国家对于这方面要求一向较高,一方面更重视质量和性能,跟毛子的“灰色牲口“式拼法理念不一样。另一方面战机采购费用越来越贵,要从成本上考虑。也正是这方面原因,现在俄罗斯也抛弃,或者说无力进行苏联时期的隔十年左右就更新代战斗机做法。提高飞机的使用寿命。

一架战斗机进行翻修耗时相当长,一般需要半年左右。因为要把飞机全部拆一边再重新组装,所以结构大修一般与现代化升级同时进行,装回去的时候升级相关子系统就方便多了。美国现在推出的F-16V其实就是这一系列服务,大修维护的同时进行现代化升级,台湾购买了142架升级套餐,总共花53亿美元,平均每架要花3706万美元。

飞机发动机如果无限的加厚加粗部件那么就会增加发动机的死重。这样加重的发动机就会影响飞机的综合性能。因此在一定范围内将发动机的部件作薄作细减少了重量这就是一种取舍。

不同战斗机的飞行寿命差别很大,一般美国和欧洲的战斗机飞行寿命相对更长一些.F16战斗机大约有7000-8000小时,F35的飞行寿命却可以达到上万小时。美国走的是精兵路线,生产成本很高,但是产品寿命要长很多。基于这两种思路的差别,美欧系战斗机与苏俄系战斗机的寿命自然会有所不同。不过,近年来俄罗斯也在逐步提高战斗机的寿命,苏35的飞行寿命也已经达到了6000小时左右

对于战斗机来说,飞行寿命主要指的是飞行小时数,简单说就是战斗机在天空飞行的时间。这很好理解,战斗机在地上停着的时候,因为没有运转,自然也不会消耗机体寿命。一般来说,每年战斗机的平均飞行时间大概在200-300小时左右,那么几千小时的飞行寿命,足够保证战斗机服役十多年。

战斗机在执行飞行训练或飞行任务后,还需要进行维护和保养。这主要是为了对战斗机进行全面的检查,排除安全隐患,对有问题的零部件,进行更换或大修。现代战斗机的价格越来越昂贵,单价动辄上千万,所以战机的维护保养以及定期大修就显得尤为重要。通过排查故障隐患,为战机延寿,可以有效提升战斗机的寿命,提高战机的服役时间。当然,维护保养的水平一定要过关,否则像印度斯坦航空公司那样,还不如不检修。

战斗机飞行寿命反映了战机的使用寿命。战机的飞行寿命与很多因素有关,战机的设计寿命,使用强度,维护保养水平都是关键性因素。合理使用战机,提高维护保养水平,定期大修延寿等,都可以延长战机的使用期限,所以战机服役个几十年并不是什么难事。








经常用了


战斗机上损耗最严重、最需要维护保养的部位就是航空发动机,而今天航发的寿命都不止3000个小时,比如F22上面使用的F-119发动机,设计全使用寿命就超过了8000小时(有种说法是在8000~12000小时左右),所以,不知道题主“战斗机飞行全寿命为3000小时”这个数据是怎么来的(指的是俄制飞机么)?其实对于军用战斗机来说,设计使用寿命一般在7000~8000小时左右(俄制飞机的寿命要短),但这仅仅是理论上的设计寿命,给战斗机延寿太常见了,因为在战斗机的设计之初,其主要结构部件是考虑到了“安全冗余”的,安全冗余可以是设计寿命的2~3倍,所以,经历了延寿的战斗机飞行上万小时应该是没有问题的!

▲F-15E-47-MC

比如在2012年1月13 日,一架编号为89-0487的F-15E-47-MC战斗机,就成为了世界上第一架飞行时间超过10000小时的F-15,直至今天,这架飞机也仍然在美国空军服役。其实战斗机飞几十年是很正常的事情,首先,和平时期的战斗机并不是一年到头每天都需要飞,这种精密武器维护保养的时间就占据了很大一部分;其次,每次飞行时也是有时间限制的,不会飞上一整天,毕竟能携带的燃油就只有这么多,在不进行空中加油、不携带副油箱的情况下,平时训练一架战斗机飞几个小时也就差不多了,至于战争时期,根本就不用考虑飞机的飞行寿命,因为搞不好一架新飞机几个小时后就被打下来了!

然后,再来大概估算一下一架战斗机每年的飞行时间是多少,大家都知道,为了保证飞行员能够熟练驾驶战机,他们是定期需要进行飞行训练的,每个国家飞行员的飞行时间都是不同的,美国空军目前的标准是飞行员平均每个月飞行17.8小时,一年的飞行时间约为213.6小时,当然,这是美国空军的,也有国家的飞行员一年的飞行时间只有150小时,甚至更少,这里肯定不能把飞行员的飞行训练时间直接当成是飞机的飞行时间,同样是不同的国家的空军之间情况不同,像财大气粗的美国空军也许可以做到“一架战机可固定由一个飞行员开”,但是对于其他国家的空军来说,可能一架战机搭配的是2~3个飞行员,所以,这样一来,战机一年里的飞行时间也许会稍微长一点!

因此,一架战机每年的平均飞行时间应该只有几百个小时(根据出勤情况会有所不同),还是以前面提到的那架编号为89-0487的F15为例,这家战机是在1990年11月13日入役美国空军的,到了2012年1月13日刚好飞行了10000小时,也就是说在大概22年的时间里就飞行了10000小时,算下来平均每年飞行454.5小时,这个飞行时间已经算是比较极端的了,对于大部分战机来讲,一年的实际飞行时间可能也就两三百个小时吧,因此,我们平时说的飞机飞行寿命其实指的是发动机寿命,并不是战斗机机体的全使用寿命,航发的使用寿命只有几千小时很正常,寿命到了给战机换个发动机就行了!


哨兵ZH


3000小时是苏俄战机的设计寿命,苏联军事专家认为战机的发动机属于损耗品,虽然设计时候按着3000小时设计,可是大部分是用不到这时间点的,因为很快会因为各种机械故障或者战场受伤不得不更换发动机或者直接报废,按美俄现在的统计数据来看,一架战机从服役到退役平均要更换两次发动机(美国战机的发动机设计使用时间是8000小时,但是往往几百小时就得因伤大修或者更换)。这也是苏联剑走偏锋的理由,苏联认为战机发动机根本不需要那么长的使用时间,苏联才会把发动机的设计使用时间压缩到3000小时,以此换取更大的推力压缩比,所以苏联战机的格斗性能强。

但是3000小时看着不多,实际上非常可怕,现代战机的巡航时速大多是1200公里/小时,更高的时候是2000小时,折衷一下按每小时1600公里计算,3000小时相当于480万公里,相当于绕地球赤道飞行120圈。这空气摩擦也可以把战机机体摩成绣花针。

其次,不管是美国还是苏联,都会给自己的战机提供1比2的配套发动机(故障替换)。也就是说,在和平时代的非故障情况下,战机至少都可以有使用3000小时*3=9000小时的寿命。

现在全球空军战机里训练强度最高的是以色列空军,平均每年的训练时间是220小时,9000小时可以供以色列使用40年;日本第二,大约是200小时每年,可以使用45年;其他国家大部分在120小时/年以下,基本上一套发动机的3000小时寿命都用不完。


优己


现在各国空军部队只要一采购新型高性能战斗机,其相关战机的采购费用就非常的高昂。也因此,空军也成为了小国玩不起的一个军种。


至于,提问之中提到现代战斗机整体只有3000多个小时的机体寿命,却可以在军中服役数十年的现象。其实这样的现象,在实际的空军部队之中是非常常见的现象。因为,用于作战的战斗机并不是像每天民航的客机几乎每天都需要飞行的,也因此相关的损耗要少一些。

而且,战斗机的相关使用寿命也不就一定固定的,也可以通过中期延寿或者是末期大修翻新的方式,尽可能的延长战机在军队之中服役的时间。就拿美国空军部队现在还在服役的美制B-52大型战略轰炸机来说好了,该款大型战略轰炸机距当初定型进入美空军服役已经过去60多年的时间了,理论上说早已是退役的命运。但就是在美国军用航空工业的精心保养和不断的延期下,这款大型战略轰炸机目前还在美国空军中服役,并承担战斗值班的任务。

甚至于三代半或四代战斗机,其相关的使用寿命已经达到了4000-5000个小时左右了,粗略的换算过来就是这些先进战机可以在军中可以服役25-30年。这样看来,虽然这些飞机单价的采购价格足够高昂,但是能够让这么先进的战斗机在部队服役这么长时间,还是非常划算的。

也随着2020年的逐渐临近,美国也即将推出依靠着自己军用航空工业研发设计出来的新一代隐身战斗机的工程样机了。相信,这款跨时代的战斗机相关的使用寿命时间的数字会非常的大,在军中服役的时间也会更加的长。


航空君


当然是每年飞300小时喽…

这不是废话,飞着很贵的,一小时成本得几十万,所以日常训练真飞时间卡的很紧。只要不发生战争,等飞完这寿命,机载设备也落伍了,飞行员也更新一代了,那么换装新飞机完全能取得更高的战斗力。

大家不要被美帝那种动辄上万的寿命骗了,这都是要经过多次彻底翻新,飞机要被打回零部件状态——这样根本不比新造飞机便宜多少,而且中后期的飞机会被各种飞行限制。另外,翻新还常带些什么改造,纯是企业伙同美军骗元老院的钱而已。

有一个数据,陆战队的h-53直升机,超过3000小时后完好率不到50%,超过4000小时只有35%,超过5000小时的低于27%,这还是四等人的日常干苦力活机,那些一等人二等人的高贵战斗机只会更差,这种完好率,寿命更长又有何用?

当然我们不能否定,美帝寿命管理更强更科学,美军的飞机确实好那么一些,不过你说比别人多好几倍寿命,这事就公孙玉龙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