嚴禁以任何方式公佈學生成績和排名,有什麼實際意義嗎?

引經據典


教育部關於《義務教育學校管理標準》中要求:義務教育階段,學校考試成績不進行公開排名,不以分數作為評價學生的唯一標準。

教育部出臺這個標準的初衷,就是不以分數為唯一評價學生的標準,抑制一些學校根據學生的分數來篩選學生,避免過度看分數而忽視學生其他方面的發展,不給學生無形中分等次,有利於學生的身心健康成長。

所以,嚴禁以任何方式公佈學生成績和排名,符合法規的。

但是,我認為,這卻沒有任何實際意義!作為一線教師,我認為,嚴禁以任何形式公佈學生排名,反而有礙教育教學水的提高和學生的健康成長。

主要表現在:

1.家長不能瞭解孩子的真實水平。現在學校發放給家長的,就是自己孩子的成績,但是不發排名。家長就無法知道自己孩子的排名情況,也就是不能橫向比較。家長不可能人人都是老師,哪一個學科在哪一個分數段,處於什麼樣的狀況,家長心中是沒有數的。

比如,初中的語文上120分就是非常優秀的了;但是,數學和英語上120分算是差的了。不排名,家長怎麼知道自己的孩子優到什麼程度,差到什麼程度呢?教育引導自然就缺乏針對性了。

而且,家長看不到孩子真實的水平,又沒有一個衡量的標準,反而加重了家長的心理焦慮,家長心中沒有底兒了,就會給孩子報各種補習班,從而曲線加重了孩子的學業負擔。

2.老師不能及時取得與家長的配合。老師對學生的名次是欲說還休。如果發名次呢,又不符合教育部的規定;如果不發名次呢,從教學和孩子的成長來說,多麼想及時地告知家長,孩子學習的現狀,特別是成績下降的孩子和成績處於中下的孩子。很多家長忙碌、或者拍打擾老師,一般沒有過問自己孩子成績的排名名次,導致家校配合不及時。

3.不利於激發中下成績學生的學習動力。以前看過一篇文章,這篇文章認為,不給學生排名,即便學生考了倒數,家長也不知道,學生就可能產生一種麻痺的心理,努力的動力就減少了。其實,不公佈名次,對家長也是一種麻痺。記得我上一屆一個學生,初一第一次月考語文69分,家長還認為考及格了。但她知道初中90分為及格時才著急,那已經是過去一個多月時間的半期考試了。

何為學生的全面發展?

  • 有健全的人格
  • 有高尚的道德
  • 有堅強的意志
  • 有豐富的情感
  • 有豐富的知識

既然全面發展的要求有這麼多,為什麼就把學生的自尊心、自信心受損,怪罪於學業成績排名呢?有人甚至認為,排名是暴露了學生的隱私,簡直是太誇張了。如果真是因為考差而排名靠後,導致一些學生走極端,本質上也不是成績排名次的錯哇。這點承受力都沒有,以後還怎麼在這競爭激烈的社會中立足啊!

所以,在還是以分數錄取人才為最終標準的國情之下,中小學為什麼又不允許學生的成績排名呢?不允許學生成績排名,最終考試的結果還不是以分數來一錘定音?

要讓學生全面發展,一方面,要改變錄取人才的制度。另一方面要真正把道德教育、情感教育、意志力教育、抗挫教育等等,都提到議事日程上來,而不要僅僅揪住成績是否排名次這一點上不放。真正做到這麼一點,還有好長的路要走哇!

最後,讓我們來概括談談給學生成績排名有哪些好處吧:

  • 能讓學生充分認識自己的不足。
  • 能讓學生積極地參與競爭。
  • 能讓學生受挫能力提升。
  • 能讓學生從小接受公平教育。

所以,請學校、家長、社會、政府,都能夠理性地對待學生的成績排名,和學生的全面健康發展吧!


語文思維


不公佈孩子的學習成績就是所謂的自尊教育,實際上這種做法是很失敗的,它的副作用也是很明顯的。

我家孩子今年去上大學了,今年恰是不準學校發高考喜報的第一年,所以孩子們不太清楚彼此去了什麼大學,只有少數同學經過多方打聽才有了確切消息。這樣做就能讓孩子們很有尊嚴嗎?

孩子初中上的是私立學校,不知道那時是政策允許,還是私立學校不受排名限制,學校逢考必有排名,孩子總是衝著排名不斷努力,直到從年段80幾名衝到第1第2名。我也覺得孩子在激烈競爭中努力是好事,因而我也很關注學校做的成績排名。

自從三年前孩子上高中開始,因為高中是公立學校,不公開成績不做排名,但學校有個成績分數段表,學生會知道自己排名情況,只是別人不不知道你的成績好壞。說的直接一點,成績好的學生會怕被人知道嗎?會因為被表揚而傷自尊嗎?顯然不會!只有那些成績差的人可能會因為不被人發現而沒有壓力,因而自尊教育也是保護學渣的教育。

那麼,成績差的人是讓他去找個學霸做榜樣好呢?還是讓他心安理得地不被人發現落後好呢?作為義務教育的平等,是不是不公開成績就平等了?後面要面對的中考、高考,就算讓學渣很體面地落後下去,但終究人是要長大的,是要面對社會去謀求生存的,讓孩子從小就回避競爭的現實,對將來走進社會有什麼好處?

假如我家孩子是學渣,我一定不會為他尋找不被發現的尊嚴,而是找個學霸給孩子做榜樣,讓孩子努力去模仿學霸,哪怕孩子努力了也仍然是學渣,我也要讓孩子把臉皮練厚起來,因為將來的自尊比學校裡的自尊更重要,經不起失敗的人生是可怕的。


陪讀十二哥


前段時間還有家長因為學校不公佈成績而投訴了,我想這是80%家長想幹的事,只是有的沒膽。

我覺得沒什麼意義,反而更增加了家長的焦慮,孩子自己也為難。

我朋友的孩子考完試去領成績了。朋友問孩子考了多少分,孩子說不知道,好像是A。又問排名多少呢,孩子是不知道。家長又問,是不是老師說了,你不告訴我啊。孩子說我真不知道啊。。。朋友又去問孩子的老師,老師只是說還不錯,我們現在不排名了。朋友問考A的多嗎?老師說還可以。。然後朋友開始坐不住了,不知道自己的孩子到底什麼水平啊。又在想那麼多孩子成績很好,他是不是應該突出才行,所以三四年級就開始給孩子報輔導班了啊。

其實對於學生和家長本人來說,就想知道我具體考了多少分,我在班級甚至整個學校是個什麼排名,我該往哪方面努力。有些說是為了給差生面子,不打擊學習積極性。但是面子是自己掙的,你想要面子那就好好學習。再說了,我國的學生從幼兒園就開始受摧殘,還怕這點啊,你也太小看適應能力了。實在沒必要因為小部分人而犧牲大部分人的利益。

有的人說,這樣可以讓大家不會唯分數論。但是這種情況在中國不適用啊,只要還是現在的這種應試教育的高考,只看各科分數決定你能不能考上,那大家當然只會盯著考試的分數。

其實這種不公佈分數,只公佈等級的事情是國外才乾的。但是我們只學習了人家的初級階段無法學習高級階段並且貫徹始終。畢竟我們不是國外的高考模式,高考成績只是一個參考,甚至不是最重要的指標。平時你有哪些特長或者是成就,學習之外有什麼東西。甚至面試溝通也是非常重要的。


煮酒論高考


掩耳盜鈴而已,沒有任何意義!

我是家長。也是曾經的學生。

我贊成學校就應該像我們小時候那樣,期末考試全年組所有人按考試分數排大榜(從第一名到最後一名),然後貼走廊牆上公佈!

開家長會讓所有人都能看到。


FiFiFox


作為一名教師,本人認為,沒有任何意義。

其實,不公開,不排名,也僅僅是一種掩耳盜鈴,自欺欺人的行為。你想,同在一個班,每個人學得怎樣,己是知己知彼,一次考試下來,每個人的成績根本無法在同學中成為秘密,所有學生又不是老死不相往來,哪有互不打聽的?

有人總認為成績差的會造成心理影響,這又是杞人憂天,違背常理。人與人之間從先天開始產生差異,身材有高矮,體形有胖瘦,顏值有美醜,如果一個人內心如此脆弱,這叫不均衡者何以立足立世?

再說,小考不公開,重點與一般校招生時,成績即使不公開,但成績高低不也不明擺著嗎?一般校的孩子又怎處置?

這本就是一個處處充滿競爭的時代,從小樹立競爭意識也是一項必備的教育,處處迴避,時時躲閃,有益嗎?

如果一位家長,對自已孩子成績較差都無法接受,日後又怎能接受一個可能不怎麼爭氣的成年孩子?

如果一個學生對自已在校考試分數較低,都無法面對,不敢承認,讓他什麼時候去認識和接受中考,高考,直至社會分工,地位待遇等各方面產生的不均衡,甚至是巨太差異的這些人生境遇呢?

有人總是反對什麼應試教育,提倡素質教育。我個人認為,文化考試考的就是文化素質,比如語文中的寫作,沒有一定的文字語言素養,沒有一定的思想認知,能寫出好文章嗎?

即使你推行的是素質教育,但素質教育的結果總得通過一定的手段來檢測,檢測的過程就是一種應試的過程,所以,考試就是對素質教育的一種界定,是落實素質教育的一種手段。

其實,要在考試裡做一個優勝者,學生和教師都必須付諸相當多的智力,體力,且還得有一種堅守的精神,實屬不易,直觀的,公正的,透明的考試分數,明擺在那裡,糊弄不得。

如果撇開分數,你說你素質高。憑什麼證明?那些鼓吹所渭素質教育的人,如果是教師,你得首先證明你在所謂應試教育中是一位有成就,有實力的教師,而當務之急還得先制定出一套對素質教育進行檢測,評估,並具有可行性,可信度的手段,方法,制度來。

否則。我懷疑,有人在應試教育中,因為技不如人,於是想以一種似是而非,根本無法量化,優劣模糊不清,理論上高大上,實際上飄渺無著的所謂素質教育來代替直觀的,真實可信的所謂應試教育,來粉飾自已,糊弄大眾。


飛鳥留痕2O16


這個問題我們用實驗說話。

希臘曾經對全國高中做過這樣的實驗,發現:排前55%的學生,若知道自己大考的全國名次,對最終高考成績提升4%;排後45%學生,知道名次反而導致高考成績下降5%。

更有意思的是另一組實驗。

男生排名前40%往上,瞭解排名才會有正面效應。

女生排名前60%就開始出現正面效應。

說明女生比男生更看重排名及善於正向激勵自己。

男生無論最好最差,瞭解排名後成績改變率平均大概4%。女生正負效應最高都超過了8%。

再次說明女生對成績排名的進退關注度更高,影響更大。但排名40%之後的女生還是不知道成績結果的好。

這個實驗結論你看懂了嗎?

孩子是優生,知道排名有利於進步,孩子是差生,知道排名會讓其退步。其中女孩又比男孩更看重排名,要麼進步巨大,要麼打擊巨大。

關注我,北大畢業專注高中教育十五年的振宇老師。


北大振宇數學


不公佈學生考試成績,排名,我認為有害無益。對老師來說,學生成績不排名了,老師也認為不用花更大的精力去教學生知識,學生成績好壞於老師沒有多大關係。

對學生和家長來說,辛辛苦苦讀了一個學期,到了期末考試正是檢驗學習成績的時候,對自己的分數沒有知情權,家長也無法瞭解孩子的學習狀況,是不是很糾結?而且很氣憤!

在毫無競爭,毫無壓力的環境裡教學和學習,能陪養出優秀的教師和學生?只能陪養懶惰的教師,庸俗的學生!

什麼保護學生的人格尊嚴,扯蛋!恐怕只能讓教師學生不懂得什麼叫尊嚴了。


琛174208246


不少地區教育行政部門嚴禁學校以任何方式公佈學生成績和排名,

其主要目的和意義有以下幾方面:

第一、防止唯成績論的單一評價導向。好多地區用學生的學業成績來評價學校,評價教師,導致了學校之間,教師之間,班級之間,學生之間的惡性競爭,成績成為學校、老師、家長和學生追求的唯一目標。

第二、不少學校用學生的考試成績進行掐尖招生,班級分層,學生分類,導致教育不公平的現象發生。

第三、以成績論成敗,導致了學生課業負擔加重,家長教育投資加大,教育惡性競爭加劇等一系列連鎖反應。



第四、對學生的成績進行公佈排名,嚴重影響了其中一部分學困生及家長的自尊心,對一部分孩子的自信心和心理產生負面影響。

第五、唯成績論,導致教師教育方式的極端功利主義,削弱了教育的育人功能,加劇了應試教育的強度和節奏。

任何一件事情都有利弊兩面性,儘管說從教育行政部門的角度上來講,嚴令禁止公佈學生的成績和排名有其積極的意義。

但是從家長和學生升學的角度上來講,如果孩子從小學開始,就不公佈成績,家長根本就不知道孩子學的怎麼樣,在班級,在年級,在學校處於什麼樣的名次,到底學習是一個什麼樣子,處在什麼樣的水平層次上,哪裡學的比較好,哪裡還比較薄弱,家長是兩眼一抹黑什麼都不知道,孩子自己也糊里糊塗,這樣迷迷茫茫的學習到底是好事還是壞事?



社會競爭和教育競爭如此激烈,孩子到底學得怎麼樣,家長不知道,孩子自己也很迷茫,將來到中考高考的時候該怎麼辦?

如果孩子在小學階段不公佈成績,初中階段不公佈成績,那麼到中考的時候再公佈成績能來得及嗎?

如果中考的時候,家長才真正知道孩子的成績,而孩子的成績則考得一塌糊塗,

那麼家長該如何面對?該如何彌補?

因此上說,凡事都應利弊兩方面去看待,禁止用成績掐尖招生,禁止用成績考核學校和老師,禁止用成績進行分班和學生分類,這些都是應該支持和肯定的。但是純粹不公佈學生的學業成績這也是不太科學的,並不利於促進學生的學業發展,也不利於家校之間的教育配合。


教育探微


努力培養新一代駝鳥人。

意義就在於,讓孩子從小就學做駝鳥,反正管他外面風雨雷電,當什麼也沒發生,如此就可以“心理健康”了。

但問題是,躲得了初一,躲不過十五。

孩子終有一天會走出社會,面對激烈的競爭。除非他們修身養性到了與世無爭的境地,成了得道高僧(是真高僧,不是假高僧)或山人天尊什麼的,否則這一生走下去,無數道坎,無數個競爭對手像靜靜一樣在等著他們。

想靜靜?門都沒有。

我們不能假裝這世上沒有競爭,就如同不能假裝那個排名不存在。自欺欺人肯定不是好手段。

健康的心理一定是在競爭中煉成的,而不是溫室裡栽培出來的。在溫室裡培養出來的玻璃心,一旦面對突如其來的競爭,只會碎成一地。

駝鳥人類是無法面對激烈的競爭的…找工作、找媳婦…找死都得競爭,否則供不起一個好靈位。那會沒人護著了,也沒人管你是不是心理健康了。HR冷冷的把你的履歷表扔回去,小姐姐冷冷的斜著眼晴瞟你一眼屁股的都懶得拍就走人了,駝鳥不能假裝說我不屑找工作、不屑找媳婦,否則就真的只能啃老一輩子了。

現在造出很多宅其一生的人,恐怕這是原因之一吧。

還是學學哪吒好,聽說最近這哥們很火的樣子。


灰太狼44967765


不以任何形式公佈學生的成績,是讓人不以成績的好處來評論孩子,為了照顧後面孩子的自尊心,避免孩子受到打擊。從實際來看,這種完全不排名的方式也是不圓滿的。

任何事情總是從一個極端走向另一個極端。

記得我們上小學時,老師不僅當作全班面前報分數,還要在學校的牆上張貼光榮榜。那時候最開心的就是能在榜上看見自己的名字。一直到上高中都是如此。公佈分數公佈排名。

到自己上班成了老師,漸漸開始不能公佈分數和排名。甚至這幾年的要求更加嚴格了。不準在班級群裡說任何和分數有關的事情,成長手冊上也不能填寫分數,不能告訴家長班級的平均分,也不能在班級說誰考的好,誰考得差。甚至連試卷都不讓帶回家……

原因是個別家長覺得自己孩子考的不好,排名傷了家長的自尊心和麵子,所以對這種情況要說法。

另外小學和初中屬於義務教育,義務教育不能按成績論資質。

事情還是弊大於利的

雖然現在是素質教育,但更多還是看孩子的考試成績,尤其是中考和高考。你能讓這不公佈分數麼?

再說任何事情都過猶不及。從家長角度來說就是兩眼一抹黑,完全對孩子的學習情況沒數。這樣既起不到激勵先進和督促後勁的作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