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的鸦片战争是无法避免的,还是当时只要采取一些策略方法就不会发生?

洪歌


我认为历史上的鸦片战争是完全可以避免的。

1792年,英国王乔治三世派遣马戛尔尼伯爵出使中国,以实现中英通商。

马戛尔尼提出中国开放贸易口岸,允许英国商人在华居住等条件。对于锁国已久的东方帝国来说,这真是不可理喻。乾隆皇帝对马戛尔尼所提的要求以“皆不可行”断然拒绝。

马戛尔尼只好踏上了回国的路途。马戛尔尼由运河一路向南,他看到了一个颓势尽显的帝国,他大胆断言,外表看似强大无比的清帝国,已经不堪一击了。

时隔23年,英国再度派遣阿美士德出使中国,这一次,阿美士德拒绝向嘉庆皇帝行三跪九叩礼,旋即遭到驱逐。

这就是历史赋予远东和远西的机会。但两个傲慢者互相顶撞,双方都自以为是世界的中心,把对方推到野蛮人的边缘。中国拒绝对世界开放,而英国人则不管别人愿意与否,想让世界对所有的交流开放。

英国人对中国倾销鸦片主要是源于中英之间的贸易顺差。在鸦片进入中国之前,中国处于出超地位,而英国处于入超地位。

这是由于清政府施行闭关锁国的政策,严禁国外产品流入中国,而中国会向英国输出一些像:丝织品·茶叶·瓷器之类的东西,而英国也需要这些商品,所以中国卖得多,所以赚得也多。而英国就赔得多。

简单总结下就是:英国大脸的白银流入中国,他们不能接受,于是想卖工业产品给中国,可是清政府不同意。后来,英国人用鸦片逆转贸易顺差,可是中国依旧不同意,英国人没办法了,才会发动战争。毕竟发动战争也是要钱的,作为资本主义国家的英国不到万不得已不会这么做的。

所以说,如果最开始清政府同意英国通商要求也就没有后续这么多麻烦事了,也许还有可能借通商这股东风来实现本国的工业化呢!


土豆历史解说


鸦片战争不可能避免,这要从东西方文明差异来说起。

以中国传统农业文明为例,农业文明的特点就是自给自足,因为农业文明的经济生产只是在固定的地域内满足自身的需求,所以农业文明的经济体系是封闭的。

这也是为什么乾隆会说天朝物产丰盈,就是因为古典中国的经济生产并不需要外来商品的输入。

而西方文明起家的基础是工商业文明,这可以追溯到古希腊,因为古希腊的地理条件使得古希腊并不适合大规模发展种植业,只能依赖于商品交换从外部获得粮食。再加上古希腊境内港湾众多,海运发达,这可以视为海洋文明的前兆。

继承古希腊的古罗马同样如此,古罗马的崛起以及最后演变为罗马帝国,你可以说古罗马军力强盛,也可以说古罗马战略高明,但是最主要的是罗马控制了地中海的制海权,通过地中海的海洋贸易把地中海变成了罗马帝国的内湖。

后来的英国同样如此,通过发展海洋贸易并实行一系列对应的战略,控制了当时已知的所有海洋航线,进而建立起了海洋霸权,成就了日不落帝国。

所以,以西方文明的特点必然会对商品、市场更加重视,欧洲人大规模开拓殖民地实际上也是在为本国商品寻找倾销的市场。

就以中国来说,中国有1300多万平方公里的国土以及四亿人口,这绝对是一个庞大的市场,洋人没有不眼红的。正如一个卖睡衣的英国人说,如果每个中国人都买一套我的内衣,那我将成为亿万富翁。所以洋人是一定要打开中国市场的,马嘎尔尼访华提的条件就可以看出英国人的狼子野心。

但是中国经济生产自给自足的局面也导致洋人无法打开中国市场,所能进来的只有少量奢侈品以及军火。

所以鸦片战争一定会发生,只不过正好让清朝赶上了而已,然后英国佬为了给他们的侵略行为涂脂抹粉,给中国扣了个闭关锁国的帽子,结果到今天还有人为侵略者张目。

《中国航海史》

另外,鸦片战争在明末就有预演,只不过没人重视,要是当时人能意识到,也不用我今天马后炮了。

全文完


北洋海军炮手


鸦片战争其实是可以避免的。事实上,当时要打的是中方,朝廷以及林则徐的建议都是拒绝与英方谈判,要惩戒对方,道光谕旨说“恩威并施”。鸦片贸易是东印度公司对华输出鸦片,而英国本土则是希望中国开放更多口岸以销售工业品,这两者都被中方拒绝,于是英国决意动动中国这个东方强国,出头的就是东印度公司。而在中国方面,之所以主战,是认为英国太远,必定打不起,所以很高调,觉得对方会屈服。这个错位判断,是双方开战的根源,因为东印度公司根本上就离中国很近,中国人明摆着是不了解对方实际情况。英国的开战,代表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决心打开中国市场的态度,客观上,则试探出这个表面强大的帝国的真正实力,这才是对中国最致命的後果——此后甲午战争又一次检验洋务运动的效果,当时中国也认为自己迈入了近代化强国序列,结果原来是纸老虎。洋务运动以为自己成了强国,新洋务运动亦然。

上面是技术层面上可以避免,但要从全局说,那是迟早要打的。东西方文明的接触,他们要进入这个市场,就必定不可避免碰撞。西方新航路开辟,本来目标也是要寻找这个东方黄金市场(被中东阻拦了陆路才不得已走海路偶然发现新大陆),找到了,哪有不试图进入之理。两种不同的文明,必然一战。


TonyDeng


鸦片战争是大河文明与海洋文明、强国与弱国、资本主义国家与封建主义的冲突,是必然的历史事件。鸦片战争只是以鸦片为耳目,无鸦片,亦会有他物代替。只是鸦片毒害之深,清国虎门销烟手段强烈,而鸦片贸易利息巨大,禁烟严重损害了英商利益,因此英国迅速发动了战争。若无禁烟,可能会推迟战争,但绝不会避免战争。


子衿讲史


鸦片战争是无法避免的,即便是清朝统治者釆取了一些所谓的“策略”!这样的回答并非想当然,也并非武断!乃是因为当时清朝所处的形势,所导致的必然结果!

当时的世界是个什么样子啊?正处于欧洲列强将强未强之际!虽然英国等欧洲国家,尚末强大到足以佂服你大清的地步,但却已经达到了初步的工业化标准!由此带来的则是,以欧洲工业化的,或者是接近工业化的,富有冒险主义以及重商主义传统的英国,在1840年与仍处于传统的小农经济状态之中的,大清帝国的激烈硑撞!

由于这是两种文明和两个处于不同发展阶段的国家之间的利益冲突,所以即便是你大清采取了某种策略,也仍然无法阻止这场早晚要爆发的冲突!

你大清之错有三:其一是你大清自矜自大,不察国际潮流,不辩天下大势!其二是你大清束缚国内思想变革,导致了清朝足足落后于世界至少100年!其三是你大清过份满足于模仿到的中原文明,虽然中原文明比之你大清在关外的半奴隶制文明要先进得多,但是比之洋鬼子却是差之千里!而这却不仅是剃发易服与文字狱之错,更是大陆保守文明与海洋开拓文明之间的,不可调和的矛盾与冲突!

故而即便是清朝能够釆取,妥协退让忍辱求全的策略,或许可以推延鸦片战争爆发的时间,但却没有办法从根本上避免,因文明硑撞而导致的战争!只不过或许其发生的时间会有所推移罢了!

一句话:落后就要挨打!落后国家犹如羊,而先进国家则犹如狼!正如伊索寓言所说“狼要想吃羊,总会找到理由的!”而彼时船坚炮利的英国佬正是狼,而愚昧狂妄的你大清正如羊,而以日不落帝国那贪如豕,狠似狼的欲望,又岂能放过清朝这只香喷喷、胖乎乎的鲜嫩小肥羊呢?

故曰:国强不必霸,落后必挨打!国虽大忘战必危,国虽强好战必亡也!


北疆同心


首先我个人认为,鸦片战争是无法避免的。要解释我是如何总结出来的这个结果,要从鸦片为什么会疯狂流入中国谈起。

工业革命,使欧洲列强迅速崛起。本土的供给与销售都不能满足急速膨胀的市场需求。

18世纪中叶到19世纪出,欧洲大陆发生了跨时代的工业革命,资本主义国家完成了从工场手工业向机器大工业过渡的阶段,以机器取代人力,以大规模工厂化生产取代个体工场手工生产。工业革命创造了巨大生产力,直接结果就是资本主义国家积累物质基础的速度远远超过了封建主义国家,资本主义世界开始拉开了与封建世界的经济与科技的距离。

生产力的迅速发展,也暴露出资本主义国家特别是英国的短板,国土面积小,原材料短缺。虽然英国在17世纪时已经在世界各地发展了自己的殖民地,但由于17世纪北美殖民地的独立给英国造成了巨大的打击,所以,这一次,英国将目光发在了东方。

那时候,东方有两块肥肉,一块叫“印度”,一块叫“中国”,由于东印度公司在1612年击败了在印度的葡萄牙人,获得了贸易特权,并在1757年,击败了印度的孟加拉王公的7万大军,彻底将印度沦为东印度公司的殖民地。所以,当19世纪初叶,英国收回了东印度公司的贸易垄断权后,也就顺理成章的接管了印度殖民地。

作为当时拥有世界上最强大海军的日不落帝国,英国的野心不仅仅满足于印度,当时的英国殖民者把眼光也放在了物产更丰富的中国。

庞大的贸易逆差与“倾销鸦片”的险恶用心

英国虽然进入了工业时代,但在与中国的贸易中,英国发现了一个十分头疼的问题:英国产出的商品,在中国没有任何市场,而中国的瓷器、丝绸、特别是茶叶,却在英国国内十分的抢手,这就造成了英国在于中国的贸易逆差。而且,当时中国是以白银为贸易货币的,而英国及其下的各殖民地都不是白银产出国,而白银产出地北美洲已经脱离了英国的殖民统治,英国要想获取大量的白银,就要通过与北美的贸易来进行,再将白银运到东方,这无形中加大了贸易成本。因此,英国必须快速找到一种能和茶叶对抗的产品,用来抵消贸易逆差,争取达到贸易顺差。


很快,鸦片就进入了英国殖民者的视线。鸦片生产与孟加拉地区,在英国的控制范围内,生产和运输极为方便,且中国是不生产鸦片的。而鸦片使人产生致幻效果,极容易上瘾,如果将鸦片倾销到中国,不但可以扭转贸易逆差的不利局面,还可以通过这种“毁灭人种”的卑劣手段达到兵不血刃的殖民效果。

因此,英国当时通过非法渠道和民间途径,大量的向中国偷运,倾销鸦片。而鸦片带来的直接后果,就是大量的民众吸食鸦片成瘾,兵不能战,民不能耕,其次,清朝大量白银外流,白银匮乏,而当时民间使用的货币是铜币,但上缴赋税需要上缴白银,所以,百姓负担急剧加重,动摇了以白银为本位制的清朝根基,民不聊生。

清政府觉醒,破坏了英国殖民者的利益

“鸦烟流毒,为中国三千年未有之祸”。鸦片大量输入,使中国每年白银外流达600万两,中国国内发生严重的银荒,造成银贵钱贱,财政枯竭,国库空虚。
鸦片输入严重败坏了社会风尚,摧残了人民的身心健康。烟毒泛滥不仅给中国人在精神上、肉体上带来损害,同时也破坏了社会生产力,造成东南沿海地区的工商业萧条和衰落。

鸦片给中国社会带来的严重危害,引起了清政府和民众的警醒与重视。清政府于1821-1834年颁布禁令八次;统治阶级中一部分人目睹社会危机,要求改革弊政,在中国严禁鸦片。1838年,道光皇帝命林则徐为钦差大臣,派往广东禁烟。林则徐到广州后,勒令外国烟贩交出所有鸦片,并承诺不要再贩卖,保证”嗣后来船永不敢夹带鸦片,如有带来,一经查出,货尽没官,人即正法,情甘服罪“,并于6月3日-6月25日将大部分法律上属于英国人的鸦片库存全部销毁。

大清政府强硬的禁烟态度是英国人没有想到的。特别是1840年1月5日,林则徐根据道光帝旨意,宣布正式封港,永远断绝和英国贸易,彻底切断了英国向中国走私鸦片的渠道。

丑陋的英国政府无视鸦片带给中国的危害,竟大言不惭的扭曲事实真相,维多利亚女王在国会演说表示:在中国发生的事件,影响了英国臣民的利益,影响了英国王室的尊严。因此,英国政府向清政府宣战,却对外宣称军事行动只是单纯的报复行为,而非战争。

鸦片战争的直接结果

鸦片战争直接结果,是清政府被迫签署了不平等条约中英《南京条约》,满足了英国大多数的要求。

  1. 割香港岛给英国。(丧失领土主权)
  2. 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为通商口岸,允许英国人在通商口岸设驻领事馆。(丧失贸易主权)
  3. 中国向英国赔款2100万元。2100万元的成分是: 600万赔偿鸦片,300万偿还英商债务,1200万英军军费。(大量白银外流)
  4. 英国在中国的进出口货物纳税,中国与英国共同议定。(丧失关税主权)
  5. 英国商人可以自由地与中国商人交易,不受“公行”的限制。(丧失贸易主权)

从此,中国进入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结语:

鸦片战争的目的,是英国殖民者为了打开并拥有与巨大的中国市场自由贸易的机会,以便从中国获得大量的金钱。即便没有鸦片,英国也会找另一种商品来替代。当然,如果不是鸦片,大清政府也许会通过改革来避免一场战争。但殖民者恰恰使用的是鸦片这种毒品,这就已经不单单是经济上的问题,而是达到了“毁灭人种”的暴行。所以鸦片战争是不可避免的,双方都没有退步的一场战争。


始终先生


鸦片显然只是战争的直接原因而非根本原因。由于中西方对国际关系、贸易和司法管辖的观念大相径庭,即使没有鸦片,双方之间的冲突也照样会爆发。

比鸦片问题远为深刻的是几个概念的冲突:中国自称天下宗主的角色与西方国家主权的 观念之间的不相容;中国的朝贡关系体制与西方的外交往来体制 之间的冲突;以及中国农业的自给自足与英国工业的扩张之间的对抗。

就清王朝的衰败和英国在工业革命后获得的新力量来看,战 争的结果是不可避免的。但在战争的进行中,皇帝在抵抗与妥协、 开战与求和之间游移不定,对伦敦承担海外利益义务的错误估计以及缺乏敌方的准确情报,所有这些都预示了失败。

林则徐深信, 伦敦不会在鸦片贸易这样邪恶堕落且臭名昭著的事件上支持英 国商人,但他却不理解,没有这种非法交易,英国人就无法在不承受巨额逆差的状况下进行正常贸易;他也不知道,扩张主义的维多利亚女王政府非常热中于维护它的海外利益。中国人对其敌 人一方的一些错误观念令人瞠目又滑稽可笑;林则徐相信,英国 人没有茶叶和大黄就活不下去,且认为英国士兵的双腿因打了绷 带而不能伸展。一位御史提出,只要击中他们的脚就能致其死命, 而耆英则报称这些夷人在夜里视力极差!

确实,亚当.斯密的自由贸易思想与中国人对商业的鄙视态度是无法共存的。由工业革命产生的力量与通过变化获得的进 步思想,推动了西方向海外扩张,没有什么东西能阻止这股潮流。 不幸的是,满清宫廷与中国的士大夫对这些事实一无所知,因此, 中国与西方碰撞时便显得极其痛苦。


常棣tandy


没有鸦片战争,还有其他的战争。

有句话说的好,帝国主义亡我之心不死。清朝作为当时世界上数一数二的大国,人口数量是世界第一。拥有着巨大的市场,但是清朝是小农经济,主张的是自给自足,英国的商品在中国卖不出去,而中国的的茶叶、丝绸的商品在欧洲确实十分畅销,为了扭转巨大的贸易逆差,英国人开始向中国倒卖鸦片。

鸦片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并不是林则徐禁烟,而是工业社会和农业社会的碰撞。

由此可见,英国人不能通过正常的手段来扭转贸易逆差,就只能用不法手段,来打开中国的市场,所以,就算没有鸦片战争,还有棉纱战争等等。

[我是小明,正着手历史类的创作,喜欢的话关注一下吧]


爱写作的小明


这个题目很难回答。肯定回答就是书上说的,自己翻翻就完了。

否定回答,现在虽然过去了一百多年,第一次鸦片战争1840年发生,距今180年,但民族心灵平复了吗?最佳的回答时间是跨过了中等收入陷阱,比较有把握地说就是人均GDP20000美元。这时人民恢复了发自内心的自信 ,可以抛开情感因素,复盘那段历史,看看有没有无须开战的办法。

按照国际政治理论和国际经贸合作原则以及外交惯例,摆事实讲道理,按照现在的贸易争端解决机制办法有不少。那时的人,可能没有国际政治学理论、没有国际经贸理论、缺乏外交共识。

人类文明的进步,从国家关系来说恐怕就是逐步减少战争。丛林法则弱肉强食在社会生活中也要取缔。鸦片战争我国是战败方,强势的英、法更要反省吧,只是物是人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