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文帝削藩為什麼不採取“推恩令”的方式? 歷史沒有你想的簡單

建文帝削藩為什麼不採取“推恩令”的方式? 歷史沒有你想的簡單

關於這個建文削藩的事情,向來爭論還是比較大,推恩令是漢代比較成功的一個削藩政策,在明朝時建文帝準備削藩的時候,也有大臣向建文帝提出過利用推恩令這個經驗來進行削藩。當時這群大明朝臣們還進行一番爭論。廢藩還是削藩當時的建文朝廷上實際有兩種種針對削藩的不同聲音,以黃子澄、齊泰為首的帝師們堅持廢藩:比即位,命子澄兼翰林學士,與齊泰同參國政。謂曰:“先生憶昔東角門之言乎?”子澄頓首曰:“不敢忘。”退而與泰謀,泰欲先圖燕。子澄曰:“不然,周、齊、湘、代、岷諸王,在先帝時,尚多不法,削之有名。今欲問罪,宜先周。周王,燕之母弟,削周是剪燕手足也。”謀定,明日入白帝——《明史》

建文帝削藩為什麼不採取“推恩令”的方式? 歷史沒有你想的簡單


第二種聲音就是以前軍都督府左斷事高巍和戶部侍郎卓敬為首的以“推恩”的方式進行削藩:“高皇帝分封諸王,此之古制。既皆過當,諸王又率多驕逸不法,違犯朝制。不削,朝廷綱紀不立;削之,則傷親親之恩。賈誼曰:‘欲天下治安,莫如眾建諸侯而少其力。’今盍師其意,勿行晁錯削奪之謀,而效主父偃推恩之策。在北諸王,子弟分封於南;在南,子弟分封於北。如此則籓王之權,不削而自削矣——《明史》我們先不談建文帝支持那一種,先來談談“廢藩”和“削藩”的不同點。實際上明朝的藩王和漢代的藩王是有區別的,簡單來說漢代的藩王有封國之實,如賈誼在《治安策》中說:高皇帝以明聖威武即天子位,割膏腴之地以王諸公,多者百餘城,少者乃三四十縣。正因為漢代的藩王有自己的土地、軍隊以及高度獨立的權力,所以漢代的藩王有多削的實體。但是明代的藩王不同,簡單來說明代的削藩只有封國之名,卻沒有封國之實,很多藩王僅僅只是具有一個名頭,但是沒有統治封地的權力。除了個別藩王,如沐英、朱棣和寧王朱權因為承擔著駐防邊境的需要,所以手底下掌握有兵權以外,其它的藩王實際上都沒有什麼實力,換句話說叫“分封而不錫土,列爵而不臨民,食祿而不治事。”

建文帝削藩為什麼不採取“推恩令”的方式? 歷史沒有你想的簡單


也就是說分封的王侯不給他土地,雖然有爵位但是不能管理百姓,有俸祿但是不用管理事務。所以這就是和漢代藩王的不同,漢代削藩主要削的就是藩王們的土地,讓他們的子孫都參與到瓜分土地中來,最後越分越小,諸侯們的勢力自然就會嚴重下降。但是明朝的藩王們並沒有土地,也沒有管理地方的權力,所以削的其實主要還是他們的地位。明朝的藩王們地位很高,尤其是在明初的時候,由於國家才剛剛步入正軌,很多制度還沒有完善。拿明仁宗朱高熾的弟弟朱高煦來說,這是一位在造反路上蹦躂得很厲害的王侯。當年跟著朱棣打天下,按理來說應該掌握著很大的兵權,但是偏偏沒有。那麼他的兵源從哪裡來呢?就是王府護衛和私募軍隊,當時朱高煦密謀造反的時候,給自己增添了很多超過規格的護衛士兵,而且還私下悄悄的招募軍隊,由此可見這些藩王本身是無法直接掌控朝廷軍隊的,都得自己去招人。請得天策衛為護衛,輒以唐太宗自比。己,復乘間請益兩護衛,所為益恣。私選各衛健士,又募兵三千人,不隸籍兵部,縱使劫掠——《明史·朱高煦傳》

建文帝削藩為什麼不採取“推恩令”的方式? 歷史沒有你想的簡單


而當時建文帝面臨的形勢時整個明朝才建國幾十年,很多藩王手裡還掌握著兵權,譬如朱棣,以及“帶甲八萬”的朱權,對於朝廷來說都是巨大的威脅。由於這些藩王都沒有土地,所以削藩怎麼削?沒辦法削。按照高巍他們的思路“在北諸王,子弟分封於南;在南,子弟分封於北”,把這些藩王都調離他們的大本營,但是這並不妥善,到了新的地方他依然有辦法培養自己的勢力,只要他手中有權力,只要他還是王爺,手中有錢,他總是有辦法的。只不過說這種方法相對溫和一些,所以當時建文帝採取的壓根不是削藩,而是廢藩,就是直接把你藩王的爵位和權力一起剝奪了,沒有了爵位和權力,這些藩王自然再也沒有能力翻起什麼風浪了。所以像建文帝最初處理的那五位藩王,都是直接廢為庶人,要麼就是軟禁,要麼就是流放。應該說這是由於當時建文帝面臨的形勢不同,所以採取的方式也不同,因為這些藩王都沒有土地,只有手中的權力,所以只能選擇剝奪他們的權力,廢除他們的爵位,這樣才能一勞永逸。因此當時建文帝針對朱棣拿出的方案就是先奪權,再廢藩。

建文帝削藩為什麼不採取“推恩令”的方式? 歷史沒有你想的簡單


於是命都督宋忠調緣邊官軍屯開平,選燕府護衛精壯隸忠麾下,召護衛胡騎指揮關童等入京,以弱燕。復調北平永清左、右衛官軍分駐彰德、順德,都督徐凱練兵臨清,耿瓛練兵山海關,以控制北平——《明史》最初事情進展得非常順利,當時建文帝命令北平都指揮使謝貴和張信秘密逮捕朱棣,但是因為張信的背叛,導致這一計謀被朱棣知曉,最終功虧一簣,導致靖難之役的爆發。可以說如果不是這個環節出現問題的話,朱棣早就被廢藩咔擦了。所以這就是影響歷史進展的細節啊,就是因為這個人的背叛,最終改寫了明朝的歷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