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文帝削藩为什么不采取“推恩令”的方式? 历史没有你想的简单

建文帝削藩为什么不采取“推恩令”的方式? 历史没有你想的简单

关于这个建文削藩的事情,向来争论还是比较大,推恩令是汉代比较成功的一个削藩政策,在明朝时建文帝准备削藩的时候,也有大臣向建文帝提出过利用推恩令这个经验来进行削藩。当时这群大明朝臣们还进行一番争论。废藩还是削藩当时的建文朝廷上实际有两种种针对削藩的不同声音,以黄子澄、齐泰为首的帝师们坚持废藩:比即位,命子澄兼翰林学士,与齐泰同参国政。谓曰:“先生忆昔东角门之言乎?”子澄顿首曰:“不敢忘。”退而与泰谋,泰欲先图燕。子澄曰:“不然,周、齐、湘、代、岷诸王,在先帝时,尚多不法,削之有名。今欲问罪,宜先周。周王,燕之母弟,削周是剪燕手足也。”谋定,明日入白帝——《明史》

建文帝削藩为什么不采取“推恩令”的方式? 历史没有你想的简单


第二种声音就是以前军都督府左断事高巍和户部侍郎卓敬为首的以“推恩”的方式进行削藩:“高皇帝分封诸王,此之古制。既皆过当,诸王又率多骄逸不法,违犯朝制。不削,朝廷纲纪不立;削之,则伤亲亲之恩。贾谊曰:‘欲天下治安,莫如众建诸侯而少其力。’今盍师其意,勿行晁错削夺之谋,而效主父偃推恩之策。在北诸王,子弟分封于南;在南,子弟分封于北。如此则籓王之权,不削而自削矣——《明史》我们先不谈建文帝支持那一种,先来谈谈“废藩”和“削藩”的不同点。实际上明朝的藩王和汉代的藩王是有区别的,简单来说汉代的藩王有封国之实,如贾谊在《治安策》中说:高皇帝以明圣威武即天子位,割膏腴之地以王诸公,多者百余城,少者乃三四十县。正因为汉代的藩王有自己的土地、军队以及高度独立的权力,所以汉代的藩王有多削的实体。但是明代的藩王不同,简单来说明代的削藩只有封国之名,却没有封国之实,很多藩王仅仅只是具有一个名头,但是没有统治封地的权力。除了个别藩王,如沐英、朱棣和宁王朱权因为承担着驻防边境的需要,所以手底下掌握有兵权以外,其它的藩王实际上都没有什么实力,换句话说叫“分封而不锡土,列爵而不临民,食禄而不治事。”

建文帝削藩为什么不采取“推恩令”的方式? 历史没有你想的简单


也就是说分封的王侯不给他土地,虽然有爵位但是不能管理百姓,有俸禄但是不用管理事务。所以这就是和汉代藩王的不同,汉代削藩主要削的就是藩王们的土地,让他们的子孙都参与到瓜分土地中来,最后越分越小,诸侯们的势力自然就会严重下降。但是明朝的藩王们并没有土地,也没有管理地方的权力,所以削的其实主要还是他们的地位。明朝的藩王们地位很高,尤其是在明初的时候,由于国家才刚刚步入正轨,很多制度还没有完善。拿明仁宗朱高炽的弟弟朱高煦来说,这是一位在造反路上蹦跶得很厉害的王侯。当年跟着朱棣打天下,按理来说应该掌握着很大的兵权,但是偏偏没有。那么他的兵源从哪里来呢?就是王府护卫和私募军队,当时朱高煦密谋造反的时候,给自己增添了很多超过规格的护卫士兵,而且还私下悄悄的招募军队,由此可见这些藩王本身是无法直接掌控朝廷军队的,都得自己去招人。请得天策卫为护卫,辄以唐太宗自比。己,复乘间请益两护卫,所为益恣。私选各卫健士,又募兵三千人,不隶籍兵部,纵使劫掠——《明史·朱高煦传》

建文帝削藩为什么不采取“推恩令”的方式? 历史没有你想的简单


而当时建文帝面临的形势时整个明朝才建国几十年,很多藩王手里还掌握着兵权,譬如朱棣,以及“带甲八万”的朱权,对于朝廷来说都是巨大的威胁。由于这些藩王都没有土地,所以削藩怎么削?没办法削。按照高巍他们的思路“在北诸王,子弟分封于南;在南,子弟分封于北”,把这些藩王都调离他们的大本营,但是这并不妥善,到了新的地方他依然有办法培养自己的势力,只要他手中有权力,只要他还是王爷,手中有钱,他总是有办法的。只不过说这种方法相对温和一些,所以当时建文帝采取的压根不是削藩,而是废藩,就是直接把你藩王的爵位和权力一起剥夺了,没有了爵位和权力,这些藩王自然再也没有能力翻起什么风浪了。所以像建文帝最初处理的那五位藩王,都是直接废为庶人,要么就是软禁,要么就是流放。应该说这是由于当时建文帝面临的形势不同,所以采取的方式也不同,因为这些藩王都没有土地,只有手中的权力,所以只能选择剥夺他们的权力,废除他们的爵位,这样才能一劳永逸。因此当时建文帝针对朱棣拿出的方案就是先夺权,再废藩。

建文帝削藩为什么不采取“推恩令”的方式? 历史没有你想的简单


于是命都督宋忠调缘边官军屯开平,选燕府护卫精壮隶忠麾下,召护卫胡骑指挥关童等入京,以弱燕。复调北平永清左、右卫官军分驻彰德、顺德,都督徐凯练兵临清,耿瓛练兵山海关,以控制北平——《明史》最初事情进展得非常顺利,当时建文帝命令北平都指挥使谢贵和张信秘密逮捕朱棣,但是因为张信的背叛,导致这一计谋被朱棣知晓,最终功亏一篑,导致靖难之役的爆发。可以说如果不是这个环节出现问题的话,朱棣早就被废藩咔擦了。所以这就是影响历史进展的细节啊,就是因为这个人的背叛,最终改写了明朝的历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