鹽城十大特產排行,其中這個鮮為人知

這段時間陸陸續續的有關肺炎疫情的最新報道,鋪天蓋地,鹽城張文聰已經待在家裡10多天沒有出門了,出門也是萬人空巷。


鹽城十大特產排行,其中這個鮮為人知

預防冠狀病毒

究其原因,有人說是吃蝙蝠惹的禍!鹽城張文聰暫且稱之為——特產,這不又有傳言說雙黃連治療效果更佳,敬請期待吧。

鹽城十大特產排行,其中這個鮮為人知

小蝙蝠

鹽城十大特產排行,其中這個鮮為人知

丁香醫生髮布雙黃連

無獨有偶,先有湖北,後有湖南邵陽市雙清區某養殖戶飼養的肉雞發生H5N1亞型高致病性禽流感疫情。一南一北,某些地方三個月養大的肉雞,我們也稱之為——特產。

鹽城十大特產排行,其中這個鮮為人知

小雞

那麼重點來了,鹽城都有哪些特產呢?那麼今天鹽城張文聰給大家扒一扒!

第一名、射陽大米


鹽城十大特產排行,其中這個鮮為人知

射陽大米

“射陽大米”是指產於江蘇省射陽縣的大米,該產品具有米粒飽滿,射陽大米成品瑩剔透,香純綿甜,營養豐富,口感獨特的特點。射陽的水稻種植歷史悠久,20世紀90年代前,以種植雜交稻為主。後改良種植粳稻,由於氣候地理條件獨特,所產大米很快馳譽上海、蘇南等地。

射陽大米地理標誌產品保護範圍為江蘇省射陽縣臨海鎮、千秋鎮、通洋鎮、四明鎮、阜餘鎮、海河鎮、陳洋鎮、合德鎮、海通鎮、黃沙港鎮、興橋鎮、新坍鎮現轄行政區域和淮海農場、臨海農場、新洋農場和沿海灘塗。

第二名、東臺西瓜

鹽城十大特產排行,其中這個鮮為人知

天天的西瓜

特定產於江蘇省東臺市境內的西瓜,謂之“東臺西瓜”東臺於2008年通過中國園藝學會西瓜專業委員會組織的評審,成為全國第一個“中國西瓜之鄉”。

“東臺西瓜”商標已經獲准國家商標局註冊,是第一個突破了農產品產地證明商標空白,成為目前國內唯一獲准具有地理標誌的國家註冊的瓜類產品。

“東臺西瓜”已有800多年的種植歷史, 以其獨特的地理位置、優越的土壤條件、豐富的種植經驗形成了自有的風味特色。特小鳳、早春紅玉等品種,從果型大小、色澤到內在品質均適應市場需求,產品十分暢銷,甜透大江南北。

“東臺西瓜”是真正的無公害西瓜、綠色西瓜、有機西瓜。

第三名、東臺發繡

鹽城十大特產排行,其中這個鮮為人知

發繡

發繡又稱墨繡,起源於唐代佛教盛行時期,民間信女們將自己的秀髮剪下,在綢或絹上繡成如來佛或觀音菩薩。焚香膜拜,以示虔誠。用人發代替絲線,是我國勞動婦女的智慧和創造。因發繡不褪色和變形,但技術要求極高,流傳甚少。南宋時發繡《東方塑像》和明代韓希孟所作發繡《彌勒佛》,分別在英國倫敦博物館和日本正倉院作為珍寶收藏。上海博物館收藏的唯一發繡《停琴佇月圖》,也是韓希孟所繡。到清代發繡已瀕臨絕跡。東臺工藝美術廠的刺繡藝人在繼承傳統工藝的基礎上,運用了滾、纏、接、套和虛實等針法,採用黃、灰、赭、白等多種人法,並利用深淺濃淡之發作為"色線",按圖賦色,畫繡結合,創造出"墨中有色,色中有墨"的彩繡。

第四名、洋馬菊花

鹽城十大特產排行,其中這個鮮為人知

菊花花開

洋馬鎮是久負盛名的“中國藥材之鄉”。洋馬藥材基地於1997年創建,佔地近6萬畝,目前種植300多個藥材品種。單菊花一季收穫就達1.5萬噸。

第五名、濱海白首烏

鹽城十大特產排行,其中這個鮮為人知

首烏切片

濱海白首烏,當地俗稱何首烏、白何首烏,簡稱首烏,原植物為蘿摩科鵝絨藤屬耳葉牛皮消,是中國傳統的食、藥、美容兼用植物。全國白首烏耳葉牛皮消95%出產在江蘇省濱海縣,當地農民種植白首烏的歷史悠久,是我國著名的首烏之鄉。

本草考證表明,白首烏始用於晚塘,盛行於宋明,沿用至今,在國內外享有盛譽,被歷代醫家視為攝身防老珍品,具有安神補血、收斂精氣、滋補肝腎、烏須黑髮、抗衰老等功效。唐元和七年(公元81年),李翱作《何首烏錄》,宋《開寶本草》首烏項下載,“有赤、白二種,赤者雄、白者雌”。又說:“春夏秋採其根,雌雄並用”。明李中梓指出:“白者入氣,赤者入血,赤白合用,氣血交培”。

第六名、建湖青蝦

鹽城十大特產排行,其中這個鮮為人知

捕撈青蝦

“建湖青蝦”是在建湖縣特定的地理環境中生長繁衍的一種青蝦優勢種群,具有殼薄肉嫩、營養豐富的特點,是一種高蛋白、低脂肪、低熱量的營養食品。分佈在我縣九龍口鎮、恆濟鎮、建陽鎮、顏單鎮、沿河鎮等5個鎮72個村的河溝、池塘、蕩灘等水域,地理標誌登記保護面積17523.4公頃,年產量2400噸。

“建湖青蝦”獲得國家農產品地理標誌,進一步擴大了產品和地域知名度,提升了產品品牌價值和市場競爭力,將有力地推動青蝦產業發展,促進農民增收。

第七名、大豐東沙紫菜

鹽城十大特產排行,其中這個鮮為人知

包裝紫菜

大豐海上紫菜養殖面積達10多萬畝。隨著紫菜養殖面積逐年擴大,產量年年增加,大豐市建立了亞洲最大的紫菜育苗基地,擁有國際先進水平的紫菜加工生產線,紫菜加工業突飛猛進。為保護“大豐東沙紫菜”因其獨特的生長環境所形成的獨特品質.

第八名、裕華大蒜

鹽城十大特產排行,其中這個鮮為人知

大蒜噴灑農藥

大中鎮原裕華是全國聞名的大蒜之鄉,現有耕地面積16.5萬畝,2011年大蒜種植面積10.5萬畝,實現產值8.86億元,農民人均純收入13800元,佔農村人均純收入的87%以上。目前,全鎮的大蒜已形成產加銷一條龍、貿工農一體化的產業化格局。2000年,“裕華牌”大蒜被國家認定為綠色食品,1999年、2001年“裕華牌”蒜薹被中國國際農業博覽會認定為名牌產品稱號,2005年裕華牌大蒜被省認定為名牌產品,2006年5月通過了國家大蒜標準化生產基地的驗收,在農業部舉辦的邳州大蒜節上被評為“全國大蒜生產十強鎮”。

第九名、鹽城海鹽

鹽城十大特產排行,其中這個鮮為人知

海鹽堆積

鹽城市區美景(15張)鹽城從西漢武帝元狩4年(前119年)建立鹽瀆縣,當時這裡遍地皆為煮鹽亭場,到處是鹽河, “瀆”就是運鹽之河的意思。東晉安帝義熙7年(411年)時更名為鹽城縣,以 “環城皆鹽場”而得名。鹽城歷經了兩千多年的歷史沉澱,處處散發著濃郁的海鹽文化。古代以盛產“淮鹽”而享譽華夏,古稱“淮夷地”。早在戰國時期即“煮海為鹽”,《史記》載“東海有海鹽之饒”

第十名、灶豬

鹽城十大特產排行,其中這個鮮為人知

灶豬

灶豬中心產區在江蘇省的東臺、大豐等縣。產區黃河、淮河、海河常氾濫成災,易旱易澇,土壤瘠薄,糧食產量低而不穩。作物以麥類、甘薯、玉米、豆類、花生、高粱、穀子等旱作為主。由於地廣人稀,閒散土地較多,群眾養豬多采用放牧或放牧與舍飼相結合的方式,豬在較艱苦的條件下培育而成。

灶豬可能知道的人比較少了!下次大家來鹽城旅遊,可以帶點回去,灶豬的瘦肉率比較高!鹽城張文聰也歡迎大家來鹽城旅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