荀彧既然忠心向汉,为何曾多次劝曹操杀掉皇叔刘备以绝后患?

袁小猿


方圆论坛在线

所谓的皇叔之名就不需要再提了。刘备是汉室宗亲不假,但刘备绝对不是汉献帝的叔叔辈。这个是得到证实的。所谓大汉皇叔之名不过是罗贯中杜撰的产物罢了。荀彧这个人算是三国历史时期最为纠结的一个人了。荀彧心向汉室但又处处限制汉室。荀彧支持曹操甚至帮助他成为了天下最强大的诸侯。但在后来曹操想要僭越称公的时候,荀彧又是第一个站出来反对曹操的人。原本亲密的君臣组合最后弄的关系非常僵硬。以至于后来有野史留言杜撰出了荀彧被曹操所杀的虚假消息。


事实上荀彧对于汉献帝刘协的感情也十分的纠结。相对于汉献帝刘协,荀彧更加忠于少帝刘辩。荀彧与叔父荀爽都是正儿八经的汉朝忠臣。荀彧从永汉年间举孝廉担任了皇帝的守宫令之后一直兢兢业业的辅助皇帝。但后来董卓入宫为了立威废掉了少帝刘辩,尊陈留王刘协为皇帝,也就是之后的汉献帝。荀彧实际上对于刘协并不是那么的忠诚。相比起刘协荀彧更忠于刘辩。因为荀彧认为刘协是董卓立起来的傀儡罢了。所以后来荀彧不满董卓嚣张跋扈辞官回乡。

虽然荀彧对于汉献帝刘协并不是那么满意。但他更加不满董卓祸乱汉朝。所以之后想要投奔一路诸侯剿灭董卓这个乱臣贼子。荀彧因为全家去冀州避难,所以率先投靠的是袁绍。起初他认为袁家四世三公肯定势力强劲有能力复兴汉室。但后来荀彧看出袁绍不是明主,所以荀彧弃袁绍而投奔曹操。曹操得知荀彧来投靠自己大喜过望称荀彧是自己的子房。由此可见曹操拿荀彧比作张良,可见荀彧名气之大。

荀彧投靠曹操之后立刻就成为了曹操的首席智囊。在荀彧的策划之下曹操取得了兖州这块地盘,使得曹操结束了无根浮萍的状态,真正意义上使曹操登上了诸侯争霸对舞台。后来汉献帝落难,荀彧又力主迎奉汉献帝。事实上荀彧向曹操献策并不是要囚禁汉献帝,荀彧以晋文公与周襄王和项羽与义帝来举例子。意思就是说曹操可以凭借皇帝的支持称霸于诸侯之间。荀彧从来都没有表示过“要挟”汉献帝的意思。之所以会把迎奉汉献帝变成要挟汉献帝这都是曹操一手操作的。所以说荀彧对于汉室的忠心是毋庸置疑的。


而从荀彧数次劝谏曹操除掉刘备就可以看出刘备事实上并不像许多人认为的那样是一个忠君爱国之人。在荀彧看来曹操是唯一一个可以匡扶汉室的人。且不说荀彧的眼光如何以及曹操心态的变化如何。但从立场角度来看,荀彧认为忠于汉室之人就应该像刘晔一样效力于曹操。而不是自己招兵买马割据一方。而且别说刘备这个不知道从哪冒出来的汉室宗亲了。就连益州牧刘焉和荆州牧刘表在荀彧看来都是不稳定因素。历史上刘焉也确实准备造反了。不过被刘表给告密后没敢真正实行。通过刘焉的所作所为,荀彧自然对于割据一方的汉室宗亲没什么好感。而且到了董卓祸乱长安,汉献帝落难之后根本没有任何一个汉室宗亲来救援。关东联军讨伐董卓的时候刘表都没有参加。狼子野心昭然若揭了。


更别说刘备了。在没有投靠曹操之前,刘备也曾为徐州之主。但从刘备的所作所为来看,他和其他想要谋夺汉室江山的乱臣贼子一般无二。除了抢地盘就是抢人口组建军队。而组建军队之后又没有任何勤王的意思。所以荀彧很清楚刘备是如何嘴脸。对于身为汉室一份子却想要图谋汉室江山的刘备,荀彧自然就没什么好感了。而且在铲除吕布之后刘备名义上投靠了曹操。但私下里完全还是完全独立的个体。手下有文臣有武将。刘备如此做法只能说明他心中有鬼。本着对曹操负责的态度,荀彧也得劝谏曹操除掉刘备。更何况一直以来荀彧都把曹操当成复兴汉室的希望。自然不会看见他出现任何闪失。

感谢阅读。喜欢的朋友请多多关注支持一下。


方圆论坛


这个问题问得好。

荀彧是曹操帐下最厉害的谋士之一,眼光之远,智谋之深,看问题之深刻,很少有人可比。

而刘备呢,历来以正统自居,凭着一个八杆子打不着的皇室后裔的身份,竟然以“刘皇叔”的名号行走江湖。

世人都敬仰刘备,其实是被刘备骗了,只有荀彧一阵见血地看到了刘备的本质:他只不过是借着正统的身份,为自己谋取利益罢了,和其他那些争夺地盘的军阀并无区别。

在荀彧看来,和袁绍等人一样,刘备也是大汉乱贼之一。

这是其一。

其二,和曹操对刘备的看法一样,荀彧也觉得刘备是个能够成事的英雄,日后必将成为曹操的大患。因此,趁着刘备寄于曹操篱下的时候,他劝曹操杀了他,以绝后患。

可以说,荀彧看人是很准的。可是,曹操不听,他过于自信了,觉得自己有能力使用刘备三兄弟,因此没杀刘备。

后面的事实证明,曹操的自信是盲目的。不用说刘备,连关羽他都没能力降服。

最后再谈一点:荀彧既然忠心向汉,而曹操名为汉臣实为汉贼,那他为何效忠于曹操呢?

荀彧也是没的选择。当时汉室太弱了,要控制曹操是不可能的。

相对于其他叛汉的军阀,曹操至少名义上是汉臣。

相对来说,荀彧只能是效忠曹操,才是效忠于汉室。一旦曹操越了界,触及了荀彧心中的那条底线,他就不会继续效忠曹操了。

后来的事实果然如此。看到曹操有了自立的苗头后,荀彧只能与曹操划清界线了。曹操无奈,只能给他送了一个空食盒,意思是没有汉禄了,要想吃饭,只能吃他曹操的饭;要想继续食汉禄,那就没饭吃了。

荀彧自尽。

以荀彧的智慧,肯定能够猜到,曹操叛汉是早晚的事情,但只要曹操不叛汉,他就为曹操效力;一旦曹操叛汉,他就立即叛曹操。即便是死,也在所不惜。

尽管是以卵击石,仍然以此表明心志。这就是古代士子的情怀和骨气。


趣谈国史


荀彧是曹操集团统一北方的首席谋士与功臣,荀彧辅佐曹操二十年,为曹操集团发展壮大呕心沥血,荀彧的一生可以说都是为曹操服务的,而不是为汉朝或者汉献帝服务的,说荀彧忠于汉朝不如说荀彧忠于曹操。


因此荀彧出谋划策都是有利于曹操集团的,可以说没有荀彧就没有挟天子令诸侯统一北方的曹丞相。比如在曹操集团被吕布集团抄了兖州老巢的情况下,是荀彧力挽狂澜为曹操集团保留甄城等三县根据地。是荀彧力排众议建议曹操迎汉献帝去许昌挟天子令诸侯,是荀彧为曹操制定先灭吕布再抗袁绍的战略,官渡决战是荀彧反对曹操因为缺乏军粮退守许昌,为曹操集团打垮袁绍集团制定坚守待变的正确战略。

综上所述,荀彧的谋略并不是为汉朝或者汉献帝的利益考虑,荀彧谋略的出发点都是为了帮助曹操一统天下,因此荀彧建议曹操除掉刘备也是为了曹操集团的利益考虑。

荀彧看出刘备胸怀大志各方面能力远强于袁绍等群雄,刘备是曹操一统天下的主要对手,因此荀彧建议曹操除掉刘备是为了免除后患,为曹操一统天下扫清障碍。

至于很多人认为荀彧忠于汉朝或者忠于汉献帝超过忠于曹操完全是一种误解。荀彧反对曹操称魏国公加九锡主要是认为曹操篡汉称帝的时机还不成熟 ,希望为曹操树立更加“忠贞”“退让”的大公无私形象而赢得人心,为曹操集团消灭刘备集团孙权集团等一统天下而考虑。

可惜曹操与后世很多人都误解了荀彧的真正用心,认为荀彧忠于汉朝超过忠于曹操,最终曹操痛下杀手逼荀彧自杀。


厚德载物49847


为了回答题主这个问题,我专门查阅了《三国志·荀彧传》,但没有找到任何荀彧建议曹操杀掉刘备的蛛丝马迹。

根据我的理解,我认为荀彧不仅不会建议曹操杀掉刘备,而且希望维护刘备的存在。

理由就是,荀彧忠心向汉,想利用刘备牵制曹操。

01

荀彧忠心汉室

永汉元年(189年),荀彧被举孝廉,任守宫令。

荀彧看到汉室式微,朝政混乱,于是弃官返乡。

当时冀州牧韩馥是他的同郡乡亲,派人来迎接荀彧。

等他到达冀州后,冀州已经为袁绍所得。

袁绍见荀彧到来,非常器重,待之为上宾。

此时,荀彧的弟弟荀谌、同郡辛评、郭图都在袁绍手下做事。

但荀彧认为袁绍难成大事。

于是,在初平二年(191年),荀彧离开袁绍投奔了曹操。

建安元年(196年),汉献帝从长安回到洛阳。

在要不要奉迎天子这件事上,曹操部属臣僚发生了激烈地争论。

最终曹操力排众议,采纳荀彧的建议,奉迎天子建都许县。

从这件事上,可以看出:

其一,荀彧是坚定的站在维护汉室的立场上,这跟最后与曹操分道扬镳联系起来看,就更明白些。

其二,曹操并不是为了维护汉室,而是出于利益的考虑。之所以要讨论,就是在权衡利弊。如果一心匡扶汉室的话,这件事还需要讨论吗?

荀彧已经意识到曹操存在篡逆之心。

曹操是否意识到荀彧是坚定的保皇派,就不得而知了。

荀彧既然有这个疑虑,为何还要继续支持曹操哪?

因为遍观天下,除了曹操,没有人能够掌控局势,维系汉室的存在。

势力强大的袁绍叛逆之心,荀彧是清楚的;

荆州牧刘表有势力,但只想保持自己的地盘,没有匡扶汉室的想法。

所谓的刘皇叔有想法,但没有势力。

即便有势力,荀彧未必就认为刘备是一心想匡扶汉室,更可能跟曹操一样。

因而,荀彧没有选择的余地。

要维系汉室的存在,最好的办法就是辅佐曹操。

此可谓“两害相权取其轻”。

官渡之战,荀彧极力主张曹操坚守。

其实,对曹操来说,风险很大,放弃可能更为明智。

但对荀彧以及他所维系的汉室来说,意义就不一样了。

如果官渡失手,献帝恐怕就被袁绍挟持。

起码从当时看来,袁绍挟天子以令诸侯的话,更加不利于汉室。

最后,曹操欲进位魏王,称霸野心已经显露,荀彧只能与曹操分道扬镳。

荀彧在汉末时期,几乎是唯一忠心汉室的人。

02

诛杀刘备的建议

看不到荀彧建议曹操诛杀刘备,但的确有谋士建议曹操杀掉刘备。

《三国志·曹操传》记载,建安元年(196年),吕布袭击下邳,刘备来投奔曹操。

谋士程昱认为刘备有雄才很得人心,不甘屈居人下,建议曹操早除掉他以免后患。

曹操说:“现在正是招纳英雄的时候,不能杀一人而失去天下人之心,不可以杀刘备。”

有说法这是荀彧、郭嘉的建议,但查不到相关的史料。

《曹操传》记载,建安四年(199年),袁术称帝失败后,欲投奔袁绍。

曹操派遣刘备、朱灵去截杀袁术。

程昱、郭嘉听说曹操派遣刘备后,对曹操进言说:“不可以放走刘备。”言外之意就是软禁刘备。

荀彧是否也有这个意思,不得而知。

03

荀彧不建议杀刘备

我认为很可能荀彧不建议曹操杀掉刘备。

从荀彧一向做事的风格来看,他不会暴露自己的真实意图。

他总是从有利于曹操方面给以建议,比如“挟天子以令诸侯”,官渡之战的坚守,都是说明对曹操如何有利,以此左右曹操的决策。

荀彧想保护刘备,但他很可能会以“失去天下人之心”为理由,劝阻曹操。

袁绍、刘表、程昱、郭嘉都清楚刘备非等闲之辈,难道荀彧就不清楚吗?

程昱、郭嘉清楚刘备将来会对曹操形成威胁,难道荀彧就不清楚吗?

之所以见不到荀彧在刘备问题上的只言片语,起码说明荀彧保持了沉默。

保持沉默就是不建议曹操杀刘备。

有人已经说了不要杀刘备,荀彧就没必要也说这个话。

同时,没有发表看法,就是不想引起曹操的怀疑。

程昱、郭嘉是坚定地站在曹操立场上的,但荀彧是有保留的。

起码在曹操称王这个事上,荀彧与曹操是不一致的。

但这并不是说,荀彧就相信刘备,认为刘备忠诚于汉室,没有丝毫的野心。

只不过有刘备的存在,就会牵制曹操,减缓曹操统一天下的步伐,就会延续汉室存在的寿限。

一定意义上说,荀彧还是希望看到三国鼎立的局势存在的。

只要汉室存在,暂时的天下分裂也是荀彧能够接受的。

一个能用生命来维系信仰的人,是不会在乎暂时的国土分裂的。

只要天下不统一,就有理由劝阻曹操不要称帝。

听不听在曹操,说不说、做不做在荀彧。

建安十七年(212年),曹操欲进爵魏公,加九锡。

荀彧认为:"(曹公)本兴义兵以匡朝宁国,秉忠贞之诚,守退让之实;君子爱人以德,不宜如此"。

此事惹怒曹操,荀彧被迫自杀以谢汉室。

荀彧也清楚,大势所趋,没有力量能够阻止曹魏代汉,只不过是个时间问题。

作为忠于汉室的荀彧,能够做的就是为汉室,为献帝争取时间,寻求最好的归宿。

事实上,曹丕称帝后,封献帝为山阳公,继承汉室宗庙。

献帝得以寿终,这算是最好的结局。

因此,我认为荀彧并不希望曹操杀掉刘备,想以刘备牵制曹操,延缓汉室的灭亡。

用一句不太准确的话来形容刘备,就是“成事不足,败事有余”。

依靠刘备来给曹操搅和一下,还是很有必要的,对汉室有益无害,荀彧为何不做呢?

我相信荀彧会这么做的。


豹眼看历史


大家都知道,自从郭嘉死后,曹操手下的首席谋士就成了荀彧。荀彧是个特别有能力的人,在光荣三国志游戏中政治第一的竟然不是诸葛亮,而是荀彧,他的水准之高可见一斑。

不过大家有一个疑问,荀彧骨子里是一个忠于汉室的人,为什么加盟曹操的团队,而不是加盟一直打着匡扶汉室旗号的刘备的团队呢?

其实这和荀彧的出生有关

荀彧出生颍川荀氏是当地的名门望族,他满腹本领,需要有一个平台来展现自我的能力。而当时的刘备是个破落户,要兵没兵,要地盘没地盘,他所说的汉室宗亲这个身份根本就不值钱。要说汉室宗亲,荆州刘表,益州刘璋哪个不是汉室宗亲,哪个实力不比他强?

而曹操当时是一颗政治明星,他也是大家族出身,有兵有地盘。而且此时的曹操他没有忘记匡扶汉室的初心,他的所作所为让很多人都相信他就是那个匡扶汉室的希望,所以荀彧投靠了曹操。荀彧投奔了曹操之后,就全心全意的帮助曹操剪除群雄,以实现他成为当世之张良的人生诉求。

正是因为荀彧把曹操看成了汉朝的救星,那么其他的那些割据势力在他的眼里不管你是四世三公的袁绍,还是汉室宗亲的刘表,这些人都是大汉帝国的乱臣贼子。当然刘备自然也不例外。

刘备这个人野心很大,而且很有号召力,他的那些仁义的事情,经过于有心人的宣传,使得他名气很大,许多人都愿意归附刘备。不得不说刘备是中国古代一个了不起的炒作大师,放到现在肯定能成为顶级流量明星。

所以随着刘备的猥琐发育,他逐渐进入了荀彧的视野。荀彧认为他将成为曹操平定群雄的绊脚石,同时也是以曹操为首的东汉朝廷的心腹大患。所以出于对大汉王朝的负责,荀彧多次向曹操要求对刘备出手,将他消灭于萌芽状态。

而到了后期,曹操的野心逐渐显露出来,荀彧的内心肯定是备受煎熬

一方面忠于汉室,一方面由于他受到儒家思想的影响,他绝不可能背叛自己的主公曹操。所以他就自己欺骗自己,自己催眠自己,认为只要汉献帝存在一天,曹操就还是大汉的臣子。自己为曹操效力就是为大汉效力,他仍然为曹操不遗余力的殚精竭虑,他依然在帮助曹操,想方设法的消灭刘备。

直到曹操要皇帝封他为公爵,在汉朝的历史上只有一个公爵,那就是篡汉的王莽。此时曹操要求加封为公爵,野心不言自喻,此时的荀彧心死了,不久他的肉体也死了,一代能臣就这样抑郁而终。


历史评说


很高兴回答这个问题。

东汉末年,拥有“王佐之才”之称的荀彧,是曹操麾下重要谋士,同样是汉室最为忠心的忠臣。在《三国演义》中,刘备被吕布大败,落荒而逃,前来投靠曹操或者是许都朝廷。因为刘备是一个诸侯,也是小有威名,而且有着仁义之名。当时曹操就关于如何处理刘备询问了荀彧、郭嘉等人。结果,荀彧劝曹操杀掉刘备,郭嘉劝曹操利用刘备。

我们都知道,刘备一直以来自称自己为汉室宗亲,而作为汉室的死忠荀彧为什么会劝曹操杀死刘备以绝后患呢?我认为原因如下。

第一,曹操是荀彧认为可以中兴大汉的唯一人选。

荀彧的一生就是在为汉室中兴不断地努力,虽然到了后期,明知汉室不可再兴,但还是努力的维护着汉献帝的尊严和地位。在早期,荀彧作为荀家人,先投靠过袁绍,认为其不能成大事,之后就选择了曹操。而且那个时期曹操同样是一个汉室忠臣,两人一拍即合。最开始曹操也是一直以中兴汉室为己任。因此,至少那个时期荀彧认为能够中兴汉室的只有曹操。

第二,荀彧看人很准,认为刘备具有枭雄之姿。

曹操可以对刘备说出“天下英雄唯君与操耳”,那么善于择主的荀彧也同样可以看出刘备的不凡之处。他清楚的感觉得出,刘备也不是一个安于现状之人,不会轻易的认别人为主。因为刘备屡战屡败,但又屡败屡战,打不死的小强坚韧的性格是每个枭雄所必须具备的。荀彧认为只要刘备羽翼丰满,必然会一飞冲天,必然会成为曹操去完成统一和中兴大汉的路上的阻碍。

第三,荀彧对于这些汉室宗亲诸侯没太多好感。

东汉末年,汉室宗亲的力量还是很强的,最开始有着幽州牧刘虞,益州牧刘焉后来是刘璋,荆州牧刘表,兖州牧刘岱。但是他们的表现让人很失望,刘虞最后被下属公孙瓒所灭,刘表和刘璋在诸侯讨董时期不派一兵一卒,后来也基本不来朝廷朝贡,都在一方土地上做着自己的土皇帝。刘备虽然表现的对汉室十分忠心,但是不知道是不是也有着取而代之的野心。而且刘备这个汉室宗亲没有自己明确的族谱可以确认。

虽然荀彧劝曹操杀掉刘备,但是曹操最后没有杀,而且还没有看住刘备,让他逃出牢笼,最后羽翼渐渐丰满,联合东吴,导致曹操终其一生没有机会统一。中兴汉室这一目标也肯定不能再实现。而荀彧自己也开始与曹操渐行渐远。


秋心谈历史


刘备是刘备,汉是汉,千万不要混为一谈。

荀彧其人,心底里忠于汉室。但他所忠的汉室,乃是当时在位的汉献帝及其直系子孙所代表的皇室正统,连刘表、刘璋那些汉室宗亲都不算,更不用说随便一个姓刘的了。

至于为什么荀彧一直想要刘备死,我看来,”真相只有一个”——他认为刘备的存在对汉室有威胁

首先,在荀彧看来,刘备就是一个典型的投机者,潜在的不安定因素。皇帝的一个不知道隔了多少代、血缘关系早稀释到近乎没有、八竿子打不着的穷远亲,就因为被皇帝排了下世序,就恬不知耻的打着皇叔的旗号到处拉关系、碰机会、扩实力。但同时,刘备本身又非无能之辈。这种人一旦碰到机会就必然会建立自己的班底、至少会成为阻碍汉室光复的割据势力之一。

其次,也是更重要的,当时天下虽然群雄割据,但至少还都奉汉室为名义上的共主(不然曹操挟天子干啥),虽然都在养兵占地,但谁敢称帝就是赤裸裸的造反,名不正则言不顺,天下群起而诛之。除了袁术那个缺心眼之外,没有第二个敢于称帝自立的。即使是曹操,手握皇帝生杀大权、三分天下有其二,但是终其一生止于魏王,到死也没敢迈出那一步。而刘备,顶着皇叔的大帽子到处招摇,关键是他在各个诸侯那里还都吃得开,大家还真把他那顶皇叔的帽子当回事了。这就是潜在的危险和威胁。当时其他那些宗亲,有实力的像刘表、刘璋等,全是“小富即安”型,占块地方活得滋润就行,没有什么远大志向,对汉室无害。唯有刘备,既打着宗亲的大旗,又怀有大志,还不安分。假如将来一旦情势有变,刘备如果自立,一定会用皇叔、宗亲的身份吸引一些势力跟随,打着汉室的旗号挖汉室的墙角,这样的危险分子,必须消灭在萌芽状态。


凯撒视界


无论是正史记载,还是野史小说,荀彧给人的感觉就是“正”;而郭嘉给人的感觉则是“谲”。诸葛亮给人的感觉就好象是荀彧和郭嘉的结合,这恐怕也是后世不断神话诸葛亮的一个原因吧!

荀彧对于曹操所做的贡献,主要还是在大的战略方面。也就是说曹操在大方向上取得的成就,主要还是荀彧给奠定的。

有着这种格局和气度的人,他们的眼光始终处于更高的战略层面,很难会着眼于杀掉某个人之上。实际上在荀彧的传记里,也是没有任何关于荀彧建议曹操杀掉刘备的记载。

野史中建议杀掉刘备的建议,一般都是交给程昱和郭嘉这样人。《三国演义》中程昱建议曹操杀掉刘备,而郭嘉则是建议曹操把刘备软禁起来。在这件事上根本就没有荀彧什么事儿!这种设定也是比较符合各个人物的特点。

那荀彧建议杀掉刘备的这种说法是怎么来的?如果不是为了刻意贬低荀彧,那就只能说在创作之时忘了当初的人设了!

至于荀彧的“忠心向汉”,和诸葛亮的“复兴汉室”有根本的区别。诸葛亮有这样的话语说过,在正史里面也有记载。荀彧一则没有这样的话语,二则也没有这样的举动。

荀彧之所以没有这样的话语,完全可以理解。诸葛亮可以跟刘备说“复兴汉室”,荀彧却是不能跟曹操说他是“忠心向汉”。

说荀彧没有任何“忠心向汉”的举动,可能有很多人不赞成。

荀彧为什么自杀?还不是因为曹操称魏公,遭到荀彧的反对。但是这件事儿荀彧只是跟曹操说“不宜如此!”并不能由此认定荀彧就是“忠心向汉”。

那么曹操究竟是因为什么原因要杀荀彧呢?

董承被杀之后,伏皇后给她的父亲伏完一封书信。伏完把这封书信给荀彧看了,荀彧没有告诉曹操此事。伏完又把这封书信给他的妻弟樊普看了,樊普把此事告知了曹操。曹操因为这件事儿怨恨上了荀彧,但是表面上却是什么事儿都没有。

等到董昭等人想拥立曹操为魏公的时候,荀彧却有不同的见解。这个时候的曹操,却是再也听不进去荀彧的任何建议了!

荀彧最后只能以自杀来结束他的生命,也是一个悲剧的人物!

令人感慨!



【我喜欢以连续的眼光看待历史上的节点。】


寄暇学宫


荀彧既然忠心向汉,为何曾多次劝曹操杀掉刘皇叔刘备以绝后患?我觉得有几点原因。

首先,正当天子落难,四处奔波的时候曹操出马迎回天子迁都许昌,以天子之礼对待汉献帝。曹操摇身一变,从乱世枭雄变成了扶大厦于既倒,挽乾坤于倒悬的汉室忠臣楷模了!



此时荀彧即使知道曹操狭天子以令诸侯,不过也没办法,没有曹操可能天子早就曝尸荒野了。所以荀彧眼中曹操只是一个对大汉有功的丞相而已。自己是忠心于汉朝而非曹操,所以荀彧看破刘备并非真心扶汉,跟天下割据称王的诸侯没什么两样,都是大汉王朝的死敌!人人得而诛之。所以荀彧为汉室江山着想劝曹操杀了刘备也就很正常了!


其次。荀彧劝曹操杀刘备也有可能是为了保护天子和刘备。

汉献帝跟刘备第一次见面的时候请出了族谱得知刘备是中山靖王之后,乃皇族后裔,所以惊喜万分,终于有一个自己人了,自此汉献帝不断跟刘备密谋诛杀曹操,所以汉献帝写了玉带血诏,让国舅董承纠集义士,联络刘备灭曹兴汉。

荀彧何等人也,自然看破了汉献帝跟刘备密谋的事,

为了不让曹操起疑心从而保护天子,所以就劝曹操杀了刘备。以此来向曹操表明我荀彧不知道天子跟刘备密谋的事,言外之意就是我荀彧作为忠心大汉的重臣都不知道刘备跟天子有密谋,那就肯定没有这回事了请丞相放心。从而避免事情败露曹操恼羞成怒会对天子不利也同时为了麻痹曹操。而此时刘备征讨袁绍攻打吕布有功,曹操也不敢贸然对刘备动手。所以荀彧此举既保护了天子也保住了刘备这个日后可能成为制约曹操的生力军。

所以荀彧劝说曹操杀刘备,一个是出于对大汉王朝的忠心,一个是为了保护天子,诛杀名为汉相,实为汉贼的曹操!


竹林论风月


荀彧被誉为最后一位汉臣,他的骨子里深受儒家思想的浸染,已经深刻感受到自己是将永远作为汉臣的。

那么为何荀彧会辅佐曹操呢?

荀彧看得出来曹操是一位雄主,但是曹操和他一样,对着汉室有一份羁绊、有一份牵挂,这让曹操走上了军阀统一之路,而且一路走来依靠的是挟天子以令诸侯,是正统的,他的后面还有一整个汉室,所以荀彧辅佐曹操,实际上是间接的辅佐汉室,毕竟报效汉室上下无门,只有曹操这一条路可以选择。

那么以汉室正统自居的刘皇叔,为何荀彧又主张杀掉呢?

刘皇叔是中山靖王之后,这已经非常远离汉室正统了,而且中山靖王是出了名的能生,有儿子、亲属将近120余人,谁知道刘备到底是不是他的后裔,这一层是无法考究的,自诩为刘氏后人更多意义就是为了攫取利益,本质上也是颠覆汉室,建立起以自己为中心的新的一代统计阶级,这与汉室现在的这一套已经是完全不同的了,颠覆统治阶级的斗争必然是困难的,曹操也是通过挟天子以令诸侯实现权力的逐渐过渡。

所以,荀彧看穿了刘备的这一层心思,而诸葛亮却依旧傻傻的以为自己是在匡扶汉室,选择了辅佐刘备,诸葛亮注定最后的失败,而荀彧也是在曹操继位魏王之后,以死报销汉室来表达自己对于汉王朝的忠心,荀彧更是被誉为是王佐之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