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爽如果一直尊重司馬懿凡事與司馬懿商量,司馬懿會篡權嗎?

一梭煙雨江湖行


司馬懿也會篡權。因為司馬懿疑心重重,處處都怕曹爽執政時會殺害他。即使曹爽一一直尊重他,凡事都與司馬懿商量,也不過是“權宜之計”,司馬懿還是內心藏刀,最後還是會篡權的。

當然,曹爽所作所為,也促使司馬懿篡權行為的早日發生,最後魏統一全國的政權歸屬了司馬炎。


陳聖鋼


事必躬親,下屬糊弄不住你 ,下屬就不敢造次。我以前一個課長對員工很苛刻,批評教育非常嚴厲,嚴厲到 不是看在rmb的面子上 都想跟他直接對恁(當然有好幾個這樣的先例),唯獨對課裡面的一個電工師傅他很少發飆,因為他不懂電,電工師傅可以找各種理由搪塞課長,比如要達到什麼效果需要買xxx,這樣不行 那樣行等等。因為課長不懂嘛,而且課長對工作有80個不滿意 也只能笑呵呵的


六角龍魚123


如果這個前提存在,司馬懿會做好良臣,肯定不會篡權。

首先,要澄清的是,司馬懿從未篡權,篡權的是他的二兒子的兒子,司馬炎。

司馬懿作為一個深受儒家教育的世族子弟,他的志向一直是做朝廷的好臣子,建功立業。

他剛開始之所以不願意出來為曹操服務,就是因為覺得曹操名分不正。

後來,曹操佔了天下三分之二的地盤,這才出來。

他的父親,他的哥哥,和曹操的關係都極好。

而他司馬懿和曹丕,和曹睿的關係,同樣好到極點。

他和曹丕,是一種知己的關係。他和曹睿,是一種叔侄的關係。

他的整個事業,都給了曹魏。

從根本上講,他一直在維持曹魏這個政權。說他篡權,是冤枉他。

其次,曹爽如果一直尊重司馬懿,就不會搞那些天怒人怨的事情。而沒有那些天怒人怨的事情,曹魏的政治和經濟會大好,人心會繼續向著曹氏。

這個時候,司馬氏不會起任何不臣之心。

即使有不臣之心,也不會有人響應。而沒有人響應,司馬氏不會自己作死。

篡權也不是想篡就能篡的,篡權需要掌握權柄,需要有人心所向,需要有幫手。

即便曹爽那樣作死,司馬懿能在高平陵中取勝,也仍只是險勝,差一點點就死無葬身之地。

第三,如果曹爽只是表面尊重司馬懿,司馬懿同樣不會發動政變。

所謂政治,是最大利益的集中體現。

只要曹爽尊重司馬懿,則他不會去動司馬家族的利益。面司馬家族的利益,才是司馬懿的利益根本所在。

正如後面的王朝一樣,可以存在和皇族一樣有權勢的世族,如王與馬,共天下。

曹爽只要尊重司馬懿,就讓允許司馬懿家族佔據自己的政治利益、經濟利益。

只要這一點得到維護,就把司馬懿拉到他的陣營。司馬懿不會造他的反。

可惜的是,曹爽不是一個明智的人,他想動司馬懿的奶酪,那麼,司馬懿則敢動他的性命。


蕭十三郎說三國


曹爽與司馬懿同為魏明帝曹睿留給曹芳的託孤大臣,在前期也是互相尊重的。曹爽凡事都與司馬懿商議,不敢專行,司馬懿也因曹爽是曹氏宗親,對這個後輩以禮讓之。

但後來曹爽至少犯了五個錯誤,才導致被司馬懿一舉推翻:

第一,曹爽的親信丁謐認為司馬懿很得人心,於是曹爽接受其建議讓司馬懿出任太傅,趁機削去了司馬一黨的軍權,全部要職改任為曹爽的親信;

第二,曹爽不聽司馬懿勸止,出兵伐蜀導致慘敗,白白損耗了大量兵力和物資;

第三,曹爽聽從何晏等人之謀,軟禁郭太后,專擅朝政,屢改制度,架空了司馬懿一黨的政治權力;

第四,曹爽認為司馬懿已無力抵抗,被司馬懿屍存餘氣的狀態所騙過;

第五,在高平陵事變中,曹爽沒有聽從軍師桓範的建議,挾天子前往許昌謀反攻。

這五點錯誤說明曹爽不堪大用。司馬懿畢竟是居中持重的長輩,如果他能不犯前三個錯誤,多虛心向司馬懿請教,與其團結一心共同扶植幼主,可能就不會有之後的慘劇了。

司馬懿隱忍多年,推翻曹爽奸黨在當時也是順應人心的正義之舉,經過了多年的策劃,且得到了郭太后的旨意。如果他面對的是一個尊重自己的曹爽,即便被評價為鷹視狼顧的他,也是沒有理由對其大開殺戒的。至少他的野心不會暴露得太久,以司馬家族的智謀和權術,篡權之事只有水到渠成才能運作。而且司馬懿是個超級忍者,心態好得可怕,不到時機絕不會輕易出手。站在他的角度,為了自己和家族的後世名聲,他也會把篡權之事留給他的子孫去做。


洋先生說三國


你好,墨上公子來為你解答。

其實曹爽與司馬懿同時作為託孤大臣,一開始,曹爽確實很尊重司馬懿,遇事會和司馬懿商量,不敢專行,司馬懿也認為曹爽是國家肺腑,以禮讓之。但是,後來曹爽聽從親信丁謐的計謀,尊司馬懿為太傅,乘機削去司馬懿的軍權。

可以說,司馬懿從頭到尾都沒有對曹家表現出二心,反而是兢兢業業,所以司馬懿不管從何時說,不能從嚴格意義上說是篡權。

正始八年(247年),曹爽聽從了何晏等人之謀,把郭太后(非曹芳親母)遷到永寧宮,一時曹爽兄弟“專擅朝政,兄弟並掌禁兵,多樹親黨,屢改制度”。

可是說,曹爽之後像是完全變了一個人,仗著皇帝年幼,自己又是皇室宗親,掌權後開始肆無忌憚,禍亂朝政,朝堂上下被他弄的烏煙瘴氣,而他自己又沒有曹操那樣的本事,再說,少帝也不是漢獻帝,其實不管從外臣看,還是曹家的人看,此時的曹爽已有了篡權謀反的嫌疑。

而司馬懿呢?被曹爽架空後,屢屢被試探針對,更甚為了保住性命,不得不做出裝病的舉動,最後終於讓司馬懿抓住機會,發動政變,奪了曹爽大權。

可以說,司馬懿發動政變不僅是為了保全自己性命,而且從一定程度上來說,司馬懿這樣做也是挽救了曹氏政權,只不過司馬懿就如同當年的曹操一般,曹家完全成為了司馬家的傀儡,不知曹操在九泉之下知道後,會作何感想。





墨上公子


女無美惡,入宮見妒;士無賢不屑,入朝見嫉。同行是怨家,同朝為官,官位職守不相上下的兩個人,時間長了爭權奪利的情況在所難免。

三國時期魏明帝曹睿託孤的兩個輔政大臣曹爽和司馬懿,如果曹爽不弄權排斥司馬懿,事事都尊重司馬懿,同司馬懿商量,是不是司馬懿就不會發動高平陵事變,就不會篡權了呢?我們知道,司馬懿的才能功勳是要遠高於曹爽的,如果曹爽一直尊重司馬懿,事事同司馬懿商量,司馬懿的地位就會不由自主地被抬高,再加司馬懿以往在朝中的威望,時間久了,曹爽在朝中就會成為可有可無的位置,圍繞在司馬懿身邊的人就會越來越多,這是曹爽及其周圍的人所不能容忍的,必定會生法轉變這種被動局面,曹爽與司馬懿爭權奪利的矛盾就不可避免。即使曹爽不想與司馬懿爭,曹魏皇帝、太后及一些忠於曹魏的大臣,也是不能容忍的,爭權奪利的局面也很難避免。司馬懿居朝多年,深諳政治無情,官場兇險,為自保自然會明裡暗裡為自己打好更堅實的基礎。面對曹爽的一直尊重,司馬懿也許會不用發動高平陵之變就能拿下曹爽。從司馬懿以欺騙的手段對曹爽和王陵,就可知,司馬懿是一個出爾反爾的人;從司馬懿盡將曹氏宗親關閉在鄴城,就可知,司馬懿有獨霸朝政比肩曹操的野心。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早已為司馬懿所羨慕,曹操能對漢帝挾持,獨霸朝綱,為何他司馬懿不能?只有擁有了像曹操那樣對朝綱的絕對權力,自己才能立於不敗之地,才能不為政敵所害,才能讓自己的子孫安享富貴,一旦條件成熟也才能讓自己的子孫代曹魏自立,這一點兒司馬懿早已看在眼裡,記在心裡。因此司馬懿鷹視狼顧的篡弒之心應該早就有了,只不過以前不具備環境條件,只能隱忍偽裝罷了。

人在江湖,身不由己。司馬懿既然身居高位,爭權奪利,豈能輕以放手,豈能任曹爽與自己平起平坐?因此,即使曹爽不做作,一直尊重司馬懿,凡事與司馬懿商量,司馬懿也不會任由曹爽長久與自己平起平坐的,也許那樣司馬懿收拾曹爽就更不費吹灰之力了。


sunjin72976689


2013年考古證明襄陽宋代前舊城址在鄒灣,證實了現襄陽古隆中的位置是假的!古隆中的方位和距離與“襄陽說”的依據相差太遠了,鄒灣與古隆中路徑有40一50裡遠,而且方向也是錯的。足以能證明襄陽古隆中諸葛亮故居是個不能自圓其說的假古蹟。襄水畔漢襄陽舊城址發現的習馬懿印章和唐代大書法家歐陽詢族譜就是鐵證。

真實的諸葛亮的寓居地早已灰飛煙滅了,遺址應在何處已經沒人能夠說清楚了。

襄陽與南陽的世代爭議終於結束了!

襄陽之名應來自襄水河之陽,(襄水河畔的鄒灣一帶),而不是來自現在的漢江之陰,這還如何叫襄?如何叫陽?襄陽有前後兩個古城,襄水舊古城可稱漢襄陽古城己經移址到漢江岸邊的宋襄陽古城了,只是仍用舊名而已。

就算按習鑿齒漢晉春秋野史所說:亮家在城西20裡(今16.6裡)這是指在襄水畔的舊古城區而言,說的是亮家而非躬耕地!這是兩個概念,把亮家與躬耕地混為一談是“襄陽說”的發明創造,與諸葛亮無關。

現古隆中是在遷移後的宋襄陽古城西十幾裡。這種拿新城址去對照舊書去找寓居地的作法,肯定會大錯特錯的。

難怪岳飛不上山去祭拜諸葛亮,因為至到宋代襄陽假隆中還沒有出現,叫岳飛咋去上山祭拜?

大家還是應當相信諸葛亮親自所寫:臣本布衣,躬耕於南陽!





隱居黃山


這種問題問的,也是夠了。司馬懿從第一天跟著曹操就註定不可能簡簡單單只是為了輔佐曹操打天下,因為跟著他一起還有兩萬族人,這兩萬族人為了自己和自身背後利益就推動者司馬懿往前走,司馬懿做開國元勳這些人得到的利益遠遠比不上司馬懿做皇帝他們做開國元勳得到的利益大。


薄暮金剛


關鍵是曹爽是一個廢材!

一直尊重司馬懿,司馬懿不會篡權,這個不是問題!

問題是,曹爽搞不贏諸葛亮他們,時不時要求司馬懿出來幹活!

因為曹爽年輕氣盛,否則曹爽對付諸葛亮,也像司馬懿一樣,反正是,我不求有功,但求無過,時不時派兵騷擾一下東吳和蜀漢就可以了。那樣的話,東吳和蜀漢,根本就沒有機會組織大的進攻。

曹爽也就沒有承擔大的失敗的風險!

司馬懿自然而然的被邊緣化!


我為發明狂


會:1曹操眼光獨到,早看出,司馬懿鷹顧狼視,有篡逆之心,臨終叮囑務必防司馬懿,然其孫用而不能防,2司馬懿世代食漢祿,官公親,尚幫曹丕逼漢獻帝退位 ,何況面對不太合法的曹魏政權,3司馬懿雖受曹爽排擠,但也位高名重 榮華富貴,只是無實權而已,何況已經年近70,當時已是高壽之人,完全可以逸養天年,無需犯險,說明司馬懿政變蟄伏已久,靜待時機,非因曹爽專權 ,只是曹爽極差一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