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间流水线11个人月薪三千,经理裁掉5人,产量高了质量好了,工资涨到五千,你咋看?

暖色调111


凌凌认为:车间流水线11个人月薪三千,经理裁掉5人,产品高了质量好了,工资涨到五千,这个管理的手段,实现利润最大化,成本最低化。


一、阿里的事情

在2014年,阿里年会总结的时候,马云说:好的绩效管理是让3个人干5个人的活,拿4个人的工资,后来这也让很多企业纷纷效仿,其实最主要的原因都是人效低下是企业盈利之痛


当然很多企业效仿马云的这种方式,但是都出问题,是因为所谓的”活“——就是企业的工作量,我们要根据工作量来定价,而不是根据现有的工资来分配。


如果员工的工作量提升了,那么相应的工资也就提升了,这也也就能实现多劳多得的效果。当然如果员工完成不了任务量,任务会分给其它人,相应的工资也会是其它人拿,就这样大家为了保证自己的工资都会认真工作,完成自己的任务。



二、车间流水线11个人月薪三千,经理裁掉5人,产品高了质量好了,工资涨到五千,这个管理的手段,实现利润最大化,成本最低化。


1.工资成本减少3000元,比之前降低9.1%

未裁员之前的成本 11*3000=33,000元

裁员之后的成本 (11-5)*5000=30,000元

成本减少33,000- 30,000=3000元

这样看来企业成本减少3000元,相比之前降低9.1%,但是产能高了,质量好了,说明这个这个措施对企业是有效果的。


另外裁掉的人可能会有一些补偿的金额,但是提问者未提及,暂时忽略。


2.人员减少

生产线的人员从11个人减少到6个人(裁掉5人)那么公司相应的管理成本也会降低,这些包含日常的一些损耗比如工作服,安全手套,安全用品等消化等,这些相应的也会减少。


3.效率提升

虽然裁员5人,但是原先11人的总任务量没有变,这样11个人的工作量现在分配到6人上,在工作时间不变的情况下,现在6人的工作效率明显的提升。


4.员工能力提升

以前11个人干事,大家各司其职,现在只有6人,所以就要要求6人掌握之前11人掌握的技能,在此要求下,大家产品变高,质量变好,侧面也说明大家的能力了,所以这个也是管理的效果。


5.恩威并施

虽然将员工裁掉5人,留下来的6人承担之前所有的工作,但是留下的6人公司由之前的月薪三千涨到月薪悟千,每个人的工资提升约66%,这个提升的幅度还是很大,但是随着工作量的加大,最终结果是产量高了,质量好了,这也是领导恩威并施的结果。


这就是管理的手段,将公司成本降低,利润最大化

以上希望对你有用~

我是凌凌,优质职场领域创作者,喜欢读书、运动、输出,关注@凌凌跑跑跑,我们一起在职场升级打怪~


凌凌跑跑跑


我就是工厂老板,管理也是我亲自管,你说这种要看实际情况,这样做会把员工积极性提高很好,你怎么说他怎么做。

但是员工要请假,离职吧,当天几个人请假你流水线还开不开,你有多余的人顶没有,新员工刚来能不能跟的上其他人的效率。

做的多了员工时间长了能不能满足这个工资。


愿赌服输0


一个裁人的动作,降低了人工成本,提高了生产效率、生产质量、在职人均工资,估计刷头条的老板们看到这个题目表述会立马把人事经理叫来准备裁员。

管理真能那么简单么?说句冒犯的话,题目表述如果不是作者编的话,那就是作者的经理太厉害了。

我曾在一家接箍件厂做人事经理,当时车间存在良品率低、产能低的情况,我们老板想到的第一招就是裁员加工资,方法和题目表述的如出一辙,不过结果和题目表述的却大相径庭,我们当时的车间改革是以失败告终。

我从以下几个方面提出几点疑问希望共同探讨:

裁员

一次裁掉五人,裁员的标准是什么?被裁的人会问“为什么裁我不裁别人”,怎样保证好的工人不走,会不会造成“想留工人走了,不想留的工人却留下了”;

裁员的成本,假设裁掉的五个人,人均工龄1年,按N+1的补偿标准每个人应该补偿两个月工资即2*3000=6000元,五个人补偿金额共计3万元;

假设经理裁员不给补偿,那留下的工人会怎么想?

一次性裁掉一半的工人,留下来工人心里会怎么想?会不会动摇军心?

生产效率

制造业的生产效率一直是关键性问题,工人是其中的影响因素,但不是唯一因素,还包括流水线设计、机器设备、生产工艺、现场管理等等。

裁掉五个人生产效率立马就能提高吗?

工人减少近一半,留下工人工作量增加一倍,后续车间排班怎么排?工人的休息怎么排?能保证一个班几个人在岗?

即使上述问题解决了,这种状态能持续多久?

产品质量

制造业的良品率影响因素包括原材料质量、生产设备、生产工艺、工人的操作熟练程度等等。

单纯的工人数量的减少会让质量提高么?

为了提高质量而改进设备、生产工艺或是培训员工熟练程度,会不会增加相应成本?




我是HR姜尚,感谢关注我!

HR姜尚


你想得有些理想化

省人、增产、品质提升,老板一定会同意经理的加工资要求吗?

举个例子给你:2004年在深圳,我之前一条线就是11个人;同样的设备日本人一条线6个人;我当时让8个人同时开两条背靠背的两条线,8个人两条线!华南理工的顾问教授惊得眼珠子都快掉下来了。唯一能够从老板那得到收益的就是我加了600块钱工资。

1.老板知道同行业中别人的加工水平,你做到了是应该的;

2.我能做到别人做不到的事,但是老板不可能用同样工资让别人做到我的程度。我就有至少四个项目在我走了之后,高人或者以前的手下接后之后将项目做黄了。老板知道事在人为,你可以争取你的收益;

3.老板的精明或者愚蠢就在于,有一个人,只要付出一百块钱成本就能干活能干一千块钱的活,他不给你一千块钱的时候难道你就不会做事了吗?他给你一千块钱的时候你就一定给他做一万块的成绩出来吗?老板的预期(欲望)永远都不能达到的。


Andy70737492


我朋友公司,之前100多个员工,后因企业调控,减少为20多个人。减少后,每个员工都要最大限度的发挥个人能力,每个人不仅仅只承担之前岗位的工作职责,还要力所能及的去做其它岗位的事情,比如会计,在做完财之后,还可以参与生产中一些能做的工作,参与的工作越多,工资就越高。朋友和我感慨,原来不知道工人还能这样使用,人少了,结果工作效率还提高了,做得越多工资越高,个个干劲十足,完全没影响既定产量。为什么人少了反而效率更好了?

一、人多是非多,反而影响工作效率


人多了,关系网交织复杂,是非也会多,大家有时候上班有一部分精力都花费在工作中的人情世故上来。而非集中精力工作。


比如一件工作本来3个人就能完成的,现在配置了6个人,工作不饱和,大家闲着就会把心思花到其它地方,比如谈论一些公司里的东家长西家短,这样容易制造矛盾。而裁剪为3人以后,工作饱和度高,大家上班光工作上的事都忙得不行,哪还有时候去闲聊,去八卦,去制造矛盾,所以形成工作效率高的局面。


二、裁员加薪,剩下的员工危机感和积极性都提高了


裁员后剩下的员工看到了其它员工被裁,心中的危机感加深,生怕自己哪天也被裁,所以工作起来更谨慎积极。另一方面剩下的人公司还给加薪了,这让员工内心也开心,更加珍惜这份工作,工作起来自然更加卖力。


而像我朋友的公司,裁员后,剩下的员工统统一人任多岗,每个岗位都明码标价,在员工原来的岗位工资提高的基础上,你做的事越多,承担的岗位职责越多,工资就越高,有些人一个月做下来,甚至拿了之前两倍还多的工资,用这种方式充分激发了员工的潜能,体现能者多劳,员工自然愿意为了更多的收入而努力工作,上班就想多做点事情,多拿份工资。


所以一个公司并不是人越多越好,有时候人多,事少,看着规模挺大的,反而效率低下,还增加了公司人工成本。事少,人就会有空闲时间,一闲了就会去想别的事情,比如看这个不顺眼就去领导面前告对方状,另一方不服气,又跑去说他的坏话以还击,搅绕在这些琐事中,严重影响工作效率,不如人少事多工资高。而如何把握其中的度就是对管理人员的一大考验了。


所以题中的这个经理也充分展现了自己的工作能力。


但是如果人是减少了,工作量增大了,公司却不给员工提高工资待遇,那么不但不能提高工作效率,时间长了还会引起员工的反感,消极怠工,甚至造成大量人员流失。


所以工作效率体现在员工潜能的最大程度利用,还要配予员工符合他能力和工作量的工资,才能达到人少,事多,工作效率却大大增加的最佳效果。


奈奈姐姐


任何事情不能看表面。


表面上看,应验了古人说的:“人多瞎捣乱,鸡多不下蛋”,从11人到6人,各个工种和生产环节都整个进行了重新梳理,原本3万3的团队工资,现在6个人一人5000,老板还省了3000,怎么看都是很完美的优化升级。


但实际上,6个人完成11个人的工作量,是冒险完成、拼命完成、还是轻松完成,谁也不知道。这里再赘述几个问题。


留下的人是否有继续工资上涨的可能?

从3000月薪升到5000,相当于涨了66%,这已经是非常大的跳跃了。但领导总会再进一步进行压榨,产量高到什么时候是个头儿,只有员工自己知道,领导也在试探大家的能力底线在哪里。如果没有继续上涨和计件的激励,大家可能随时会因为越来越繁重的任务所挤走。


产量高了,质量好了,到底跟裁掉的人有没有关系?

人浮于事太常见,不管是国企还是私企,有关系的、有文凭的上来,实干的、懂技术的下去,最后挺大的企业,都被这些人蛀空了。但是不是这些结果是不是都归结于被裁掉的人?现在剩下的人,是否都是真抓实干的?还需要不需要继续裁人?


流程优化和人事优化,本身就是企业成长过程中最重要的一个过程。

要允许人事部门犯错,哪个方式最适合公司发展,其实谁说了都不算,只有实际操作了,摔一跤,跌破了头,才知道哪里有问题,这么干不行!


人事部门和生产部门以及决策部门之间,很多大厂都是三盲状态,互相之间不知道彼此在干啥,人事部门不了解基层的实际用工表现,基层以为人事部门只是招人和裁人,随时随地拍脑袋;决策部门总觉得人事不懂技术,招的人不靠谱,基层的人懂技术,但学历低,让他们去管人事有损公司形象。最后产量低、质量差谁也说不出哪里有毛病,各说各的毛病。这是我在咨询公司经历的最典型的现象,说问题,谁都有一大堆苦水,说解决方案,谁也不知道怎么解决。


职场耿哥


车间流水线11个人月薪三千,经理裁掉5人,产量高了质量好了,工资涨到五千。说明这5个人其实是多余的。

1.工作饱和度

要知道,每个工作其实都是有其饱和度的,多了、少了都不好。


所以,车间流水线被裁掉5个人,工作的效率反而更高,那就是说明这份工作在之前的工作人员其实是多了。而工作的要求就那些,人多了,分到每个人的头上的任务就少了。所以,员工积极性就没有那么高,做事的效率也不高。


当清除掉多余的人员后,饱和度就没有那么高,自然工作效率就会提高了。


2.清除掉了不好的员工

在工作中,有些员工自己的工作效率不高,也没有什么积极性;还喜欢抱怨,经常去影响其他的员工。最后,不仅自己的工作产量和质量偏低,影响公司整体的产量和质量,还会导致大家的工作积极性都在下降。


所以,如果清除掉了这一群不良的员工,反而会提高工作效率。因为,剩下来的都是积极工作的员工。


3.杀鸡儆猴

当然,或许并不是所有被裁掉的员工都是不良的,剩下来的也不一定都是积极的。


然而,裁掉一部分员工的做法,仍然会刺激到其他的员工。剩下来的要想不被裁掉,就只有积极工作,提高产品的产量和质量。


所以,杀鸡儆猴也是一种原因。


综上所述,其实也说明了那5个员工是多余的,裁掉他们,剩下的,只有积极工作,提高效率这条路可走。


听风对影


我认为,这一经理管理领导的一种手段,想要车间产量高,公司盈利,就必须先有一个团结高效的团队,所以这就牵扯到“管人”的问题。现在企业的管理就是对人才的管理。

一、透过经理裁员事件分析根源

对于人的管理

,我国古代的一个小故事就说的很明白了。一个和尚提水吃,二个和尚抬水吃,三个和和尚没水吃。

车间流水线,就一 般人企业来看。11个人员运转就是有点冗余,这 种人才的冗余就会使其产生三个和尚没水吃的后果,当然从经理的管理角度来看,就必须进行改革,进行人员调整,这就涉及到了团队的打造。

所以经理就从这11个人中选择了6个适合自己车间转运的人员,重新建立了一个新的团队,虽然人员少了,成本少了,但工资提升就提升了员工的工作动力,反而能改变以前的不好局面。

二、打造一个高效的团队是企业管理的关键,也是人才管理的手段

想要打造一个高效的团队,就必须行对原来的团队进行了解、分析,对每个员工从能力、能量、关系、信任等维度进行分析,来决定他的去留。

对每个员工进 行合理评估后,接下来就是要根据自己的车间情况对应员工的能力、决定他们是保持原有位置、替换、还是留待查看等。

经理所选的6个人就是对应着保持,那5个人就是替换。因为只能经过这样的步骤,才能在加工资这个拉的手段的推动下提升新团队成员的责任心,一致性。

三、细分标准,建立威信,提升影响力

对 于团队的建立,并不是随意就能拆解的,任何一个员工的离开,留用都用一定的选取标准,想要在合情合理下进行车间改革,团队建立 就必须全面的了解车间的具体情况,发展状况,员工的过去、现在、未来等情况。

只有这样才能让所有的人心服口服。即使是离开的人,也会毫无怨言,留下的人才能全心全意真心一起为团结一致,朝着一个方向努力。

我们单位在进行业务改革时,就对业务员进行了全体下岗竞聘,就是让员工、领导自由相互双向进行选择,凭能力留用 ,竞争。所以很多人都在遵循能力是最强大的支柱的影响下,心服口服的接受了公司最后的安排!

所以,车间流水线11个人月薪三千,经理裁掉5人,产量高了质量好了,工资涨到五千,实际上就是经验进车间进行的一次高效团队的建立 !


月影说职场


有趣的话题,我来说说。

1、原来11人,总月薪3.3w,企业的用工成本大概每月5w块,现在只有6人,总月薪3w,企业用工成本大概4.5w,最直接的效果就是企业用人成本降了10%,这个很厉害啊,因为人工成本还会继续涨的,将来给6个人涨工资总比要给11个人涨工资容易些,另外6个人管理起来肯定更简单。

2、人少了5个,产量和质量都能提高,要么是经理厉害,要么就是原来效率实在太低,人浮于事,如果其他条件没有变化的话,那基本上不大可能发生这种事情,我认为题主你基本就是在瞎扯,因为现在市场竞争这么激烈,真有这样的企业,怕是早就亏损倒闭了。

3、所以,正常情况下,一定是发生了其他的变化,比如车间可能改进了流水线,提高了机器效率,或者减少了工序,或者用机器替代了部分人工。

4、另外,留下来的6个人,正常情况下工作量肯定比原来增加了,这恐怕也是给大家涨了2000块工资的原因,因为这个涨幅接近70%,正常的调薪也不是这个节奏,所以这6个人的工作要求和标准也提高了。

5、但是少人化的同时,工人的能力要求也在提升,或许过不了多久,有些工人要么适应不了新的劳动强度,要求离职,要么可能有人适应了这个节奏,能力提升,要求加薪或者跳槽。

有意思吧,事情常常就是这样的。


遁逃者


11个人月薪3k一共33k,裁了5人还剩6人月薪5k一共30k每月只节省3k,不知道够不够裁员补偿的,然后第二年很可能你们老板觉得生产效率提高了利润大了要增加产量扩大利润,于是你第二年再把5个人招回来每人5k,还是11个人一共55k,你就这样莫名其妙让公司人力成本上涨了60%!最后产量增加了但是卖不出去导致库存积压?你到底在想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