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種寶寶哭鬧叫腸絞痛,媽媽該如何區分和緩解?

生活中,父母經常會遇到寶寶突然哭鬧不止,怎麼哄都沒用。那寶寶哭鬧通常是什麼原因呢?像寶寶冷了、熱了、餓了、困了、尿了、拉了、寶寶要睡覺等,一般來說,只要能滿足寶寶的需求,就能夠立馬讓ta停止哭鬧。

孩子哭了,作為家長該怎麼辦?

有一種寶寶哭鬧叫腸絞痛,媽媽該如何區分和緩解?

父母首先要了解孩子階段性的需求。孩子哭鬧不止,想必每個家長是頭痛不已的,學齡前的孩子,尤其是5歲前的孩子,因為語言能力還不成熟,當以下需求沒有被滿足時,孩子就會以哭鬧的形式來向父母傾訴。

1、生理需求

1歲以內的寶寶年齡小,有不舒服就會大哭,這時候父母可以觀察寶寶的生理狀況,有沒有睡夠?是不是寶寶肚子餓了?是不是該更換尿不溼了?當寶寶生理不適時,就會通過哭鬧來告訴父母不舒服。

2、心理需求

2歲-3歲以內的孩子有了自主意識,開始有想表達的意識,這時候孩子會以自我為中心。如別的小朋友在玩玩具,孩子也想玩,就會以大聲哭的方式表達自己想玩玩具的需求。

寶寶哭鬧不止會是腸絞痛嗎?

有一種寶寶哭鬧叫腸絞痛,媽媽該如何區分和緩解?

腸絞痛大多發生在3個月以內的嬰兒身上,父母可以對照以下症狀來判定寶寶哭鬧是否是腸絞痛:

通常腸絞痛的表現為小寶寶反覆發作的哭鬧,常常發生在夜晚;哭鬧更響亮且哭鬧很使勁;每週超過3天以上,大多在同一時段發生;每天哭鬧累計3小時以上;安撫作用不明顯等。如果寶寶腸絞痛比較嚴重,應立即到醫院就診。

寶寶腸絞痛如何緩解?

有一種寶寶哭鬧叫腸絞痛,媽媽該如何區分和緩解?

1、用飛機抱姿勢

寶寶哭鬧時,建議媽媽用飛機抱姿勢。讓寶寶趴在媽媽前臂上,頭朝肘上方。要確保寶寶的臉朝外,手臂要能撐住寶寶的頭。

然後用另一隻手輕拍或撫摸寶寶的背部,保持寶寶的身體有一個略向上的傾斜角度,這樣可以幫助寶寶緩解腸絞痛帶來的不適。

2、按需餵養

母乳餵養要按需餵養,避免寶寶一哭就餵奶,如果寶寶哭鬧並不是因為飢餓,會造成寶寶過度餵養。

餵奶的過程中,要防止寶寶吸入多餘的空氣,餵奶的姿勢很關鍵,可用拇指和中指按壓乳暈四周,控制出奶量,避免奶衝太厲害造成寶寶嗆奶,吃奶時間控制在15-20分鐘左右。

3、媽媽飲食清淡

母乳餵養的媽媽飲食建議儘量清淡,少吃多油易上火的食物,儘量不要吃辛辣以及咖啡等刺激性食物。

4、營造安靜舒適環境

如果寶寶房間太吵鬧,也會引起寶寶的哭鬧不安,給寶寶營造一個安靜舒適的環境,溫度建議控制在24~26℃左右。

5、撫觸寶寶

媽媽通過溫柔的聲音、輕柔的手部動作,對寶寶進行安撫,不僅能夠穩定寶寶的情緒,利於寶寶的生長髮育和智力開發,還能促進寶寶的胃腸蠕動,更好地對食物消化和吸收,一定程度上能緩解寶寶腸絞痛、腸脹氣的情況。

遇到孩子哭鬧,該如何穩定孩子情緒?

有一種寶寶哭鬧叫腸絞痛,媽媽該如何區分和緩解?

1、先穩定孩子情緒,再講道理

遇到孩子哭鬧時,父母首先要穩定好孩子的情緒,然後試著去了解孩子的需求是什麼。

2、分散孩子的注意力

有時孩子哭鬧是因為父母的態度或孩子本身需求能否被父母看見,所以,可以將孩子的注意力從原來的事物上,轉移或者用其它東西來替代。

3、讓孩子宣洩出來

當孩子哭到聲嘶力竭,父母帶孩子找個安靜角落,陪孩子將情緒宣洩出來,再好好的安撫孩子。可以對孩子說:“你看,這樣哭很累吧?”這類話語來引導孩子。

寶寶是非常敏感的,在沒有學會說話前,他們唯一的表達方式就是: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