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戀愛不如跳舞

俗話說談戀愛不如跳舞,讓自己覺得舒服,是每個人的天賦。


談戀愛不如跳舞


談戀愛不如跳舞


談戀愛不如跳舞


談戀愛不如跳舞

讓我們來看看我國古代的舞蹈社交—以舞相屬


漢代士大夫們在飲宴作樂時,除了即興歌舞之外,一種頗重禮儀的社交舞蹈,被稱為以舞相屬。秦漢時期,我國已建立並逐漸鞏固了中央集權的封建社會,漢高祖劉邦起自民間,喜愛楚地民間歌舞,當他取得政權,返回故鄉沛縣時,感慨萬分,自起舞歌《大風》:“大風起兮雲飛揚,威加海內兮歸故鄉,安得猛士兮守四方!”


談戀愛不如跳舞

“以舞相屬”是文人宴集時的一種交誼舞的形式。一般由主人先舞,舞罷,以舞相屬於客人,客人起舞為“報”(酬答),然後再以舞相屬於另一人。假如被屬之人不起舞,便會被視為失禮不敬。


談戀愛不如跳舞

天吶!看到這裡那要是真不會跳舞那豈不是要尬舞!


談戀愛不如跳舞


談戀愛不如跳舞

噗!太辣眼睛 ,不敢直視!


好了!打住!其實,在這種時代風尚的影響下,漢魏時期還真的出現了眾多的文人音樂家。在中國古代的傳統教育體系中,歌舞音樂是貴族子弟必學科目。漢魏時的世族子弟從小就受到良好的音樂舞蹈教育,很多人成為音樂家或音樂愛好者。漢代楊惲自謂“家本秦也,能為秦聲;婦,趙女也,雅善鼓瑟”,說明音樂天分是家族傳統。桓譚“好音律,善鼓琴”,並且喜愛鄭聲俗樂。東漢時的杜夔“邃於聲律,聰明過人,絲竹八音,靡所不能”。蔡邕為東漢聞名學者、音樂家,他的女兒蔡琰“博學有才辯,又妙於音律”。到三國時,可以稱為文人音樂家的人數大增,“妙解音律”,“絃歌酣宴”成為這些文人音樂家的共同特徵,而且很多人是秉承家族傳統的。如阮氏家族中阮瑀、阮籍、阮咸、阮瞻等數代人皆精通音律,阮籍並有音樂專論《樂論》傳世。嵇康不僅喜歡“彈琴詠詩”,而且還是聞名的音樂理論家,他的《聲無哀樂論》等音樂專論,提出了許多令後人矚目的音樂美學思想。


原來在古代也需要必備多種技能,跳舞也是很大的一個門類,古人的精神文化生活可謂是豐富多彩。把舞蹈發展成極具抒情色彩和視覺美感的藝術作品,這也恰恰體現了我國古代文化的博大精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