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化血红蛋白代表了什么,为什么会比空腹血糖高呢?

悬葫问药


糖化血红蛋白是糖尿病诊断中必须关注的一个重要指标,是我们机体红细胞中的血红蛋白与血清中的葡萄糖相结合的产物,相比较静脉血浆血糖而言,其可以反应我们最近三个月机体血糖的平均水平。

一般情况下,糖化血红蛋白正常值应小于6%,需要我注意的是,不同医院的正常参考范围可能存在一定的差异。当糖化血红蛋白超过6.5%,应警惕糖尿病可能。而对于正常人体来说,我们空腹血糖的正常范围为3.9~6.1mmol/L,餐后两小时血糖的正常范围为4.4~7.8mmol/L。

糖化血红蛋白和血糖属于不同的计量单位,其数值高低没有可比性,当然,单就数值本身而言,血糖数值小于糖化血红蛋白数值是常见的。糖化血红蛋白不仅能够为糖尿病诊断提供依据,同时在临床上也用于了解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情况和指导临床治疗。

如您有任何疑问,欢迎文末留言,共同探讨。关注作者,每日持续性更新健康知识。


银杏叶的守望


我是医者良言,是一名住院医师,专为普及医学知识造福人类健康,若想了解更多,请关注我,有疑问可留言,必回应!

目前来说国内的糖尿病患者人数已经达到了1亿,这样算来几乎每个人身边都有一个糖尿病患者。虽然得这个疾病的人很多,但是真正了解糖尿病的人却不多,在大多数人眼里糖尿病只是血糖升高而已,并不知道糖尿病的危害。



之前我在内分泌科轮转的时候,就有一个老爷子曾经查出了血糖升高,但是以后也没有在意这个,该吃吃,该喝喝,好像自己的血糖和自己无关一样,就这样掩耳盗铃了5年多。突然有一天头晕、肢体乏力、吐字不清楚而被送往医院,被诊断为脑梗死,当时我老师告诉他这个脑梗死就是因为长期的不控制血糖造成的。为了让大家更好地防治糖尿病,我来分享一下相关的知识。

1.什么是糖化血红蛋白?

首先呢糖化血红蛋白是反应人体血糖平均水平的一个量,听这个名字大家应该能够想到它是我们人体内的血红蛋白和葡萄糖结合以后的产物。血红蛋白是我们血液中红细胞的一个结构,它的两条β链和葡萄糖在相关酶的作用下会生成糖化血红蛋白,这种反应是不可逆的,因为它比较稳定,所以常常用来反应血糖的控制情况。

正常情况下我们的红细胞的寿命是2~3个月,所以糖化血红蛋白也可以反应出糖尿病患者3个月以后的血糖的平均水平。糖化血红蛋白从开始形成到稳定状态需要的时间大约是30天,近期的血糖波动对糖化血红蛋白的影响不大。

2.糖化血红蛋白和血糖相比有什么优势呢?

在临床上我们诊断糖尿病主要依靠的是静脉血糖,可能很多人会有疑惑,既然有可以测量静脉血糖了,那要糖化血红蛋白有什么用呢?

我们需要明白,平时测量的静脉血糖只能反应当时的那个时间的血糖水平,而且它的数值很容易受到吃饭和情绪等的影响。

而糖化血红蛋白就不同了,它不受抽血时间、吃饭和是否使用胰岛素等条件的影响,可以很稳定地反应出120天内血糖的平均水平。

虽然糖化血红蛋白的数值和一时的血糖波动的关系不大,但是它的水平却可以和血糖的数值平行。糖化血红蛋白的生成过程比较缓慢,既然慢那就意味着它比较稳定,不容易分解。

正常情况下,人的糖化血红蛋白比值是在3%~6%之间,对于糖尿病患者的要求是控制糖化红蛋白比值<7%。有很多的研究证实,糖化血红蛋白比值每降低1%,各种疾病的死亡率能够下降10%以上。

3.糖化血红蛋白代表了什么?为什么比空腹血糖高?

糖化血红蛋白比值代表了糖尿病患者3个月以内的血糖的平均水平。

我们正常人的空腹血糖水平是3.9~6.1mmol/L,而糖化血红蛋白比值是在3%~6%之间,从这可以看出对于正常人来说,它们二者的数值是差不多的,如果糖化血红蛋白明显高于空腹血糖,那肯定是血糖控制不好了。

另外我们在去医院检查糖化血红蛋白比值的时候需要注意不要口服维生素C和E以及喝酒,否则都会对糖化血蛋白比值的测定造成影响。

纯属手打,实属不易,若觉得写的还可以就赏个赞、点个关注呗,如有疑问可在下方留言……


医者良言


【专业医生为您做解答】

对糖尿病人来说,血糖控制的好不好,通常会用两种方式做评判,一是经常测量空腹血糖与餐后2小时血糖,二是定期检测糖化血红蛋白,而糖化血红蛋白代表的是一段时间内血糖的平均水平,要求的标准是小于6.5%。

既然如此,为啥还同时要求空腹血糖也要达标,还不应超过6.1mmol/L,平均血糖有要求了,对平常的相对最低血糖还要做要求,而且比6.5还低,这是为什么呢?

实际上这是很多糖尿病患者常常走进的误区,是将两个概念相混淆而导致的结果,事实上:

更平常检测的血糖是指血液中葡萄糖的含量,是一个浓度概念,用mmol/L为表示单位;而糖化血红蛋白是指红细胞内的血红蛋白与葡萄结合的比例,比如说你身体里有100个红细胞,其中有6个红细胞内的血红蛋白与葡萄结合在一起了,结合率就是6%,而这种结合是一个缓慢的过程,需要一定的时间,但一旦结合了就不会分离,直到红细胞死亡,而红细胞的寿命大约是120天。

人体中红细胞的数目数以亿万计,血糖中的葡萄糖总量不足以与所有的红细胞中的血红蛋白结合,只会有部分结合,结合率相对就高一点,但当血糖较低时,已经结合了葡萄糖的红细胞仍然存在,所以不会对糖化血红蛋白的比率产生影响。

由此可见,二者其实是没有可比性的,只有两者结合在一起才有意义,才可对血糖控制效果做较全面的评价,对日常血糖与糖化血红蛋白,最理想的控制目标是:

  • 空腹血糖小于6.1mmol/L

  • 餐后2小时小于7.8mmol/L

  • 糖化血红蛋白小于6.5%

【希望此回答能帮到您,欢迎点击关注并留言,一起学习交流更多健康知识】


天天听健康


初诊糖尿病患者,需要每3月检测一次糖化血红蛋白;血糖控制稳定的患者,需要每6月监测一次糖化血红蛋白,目的在于评估血糖控制情况,是否需要调整治疗方案。那么,糖化血红蛋白究竟代表了什么?为什么会比空腹血糖高呢?接下来,医学莘将为您解析。

糖化血红蛋白是葡萄糖与血红蛋白结合的产物,其正常范围为4.0%-6.0%,血糖浓度越高,血葡萄糖与血红蛋白接触的时间越长,糖化血红蛋白数值就越高。虽然糖化血红蛋白可反应血糖的控制情况,但它不同于指尖血糖。指尖血糖主要反应某一时刻的血糖数值,其高低与测量时间、进食与否、是否使用胰岛素有关;糖化血红蛋白主要反应测量前120天的平均血糖水平,它的高低不受进食影响,即使餐后也可抽血检测,也不受口服降糖药、胰岛素影响,即使刚刚注射完胰岛素,依然可获得可靠的血糖数据。由于糖化血红蛋白的高低与血红蛋白相关,如果存在影响血红蛋白寿命的疾病,糖化血红蛋白则会出现假性升高或降低:

  • 慢性肝脏疾病、风湿性关节炎、溶血性贫血、脾肿大等疾病可缩短红细胞寿命,使糖化血红蛋白值偏低;

  • 肾损伤、维生素B12缺乏、再生障碍性贫血、脾切除等疾病可增加红细胞寿命,使糖化血红蛋白值偏高。

相比于糖化血红蛋白,糖尿病患者空腹血糖的监测频率更高。空腹血糖为空腹8-10小时以后所测血糖,其正常范围为3.9-6.1mmol/L,多次测量空腹血糖达到7.0mmol/L应诊断为糖尿病。将空腹血糖控制在4.4-7.0mmol/L是多数糖尿病患者的降糖目标。部分患者会将空腹血糖与糖化血红蛋白相比较,虽然空腹血糖的高低会影响糖化血红蛋白,但糖化血红蛋白的高低还与餐后血糖有关,因此二者比较的意义不大。我们可以通过糖化血红蛋白的高低,估算出近段时间的平均血糖水平:在6.0%的基础上,糖化血红蛋白每升高1.0%,平均血糖水平会升高1.5至1.6mmol/L。糖化血红蛋白越高,平均血糖水平就越高,意味着对靶器官的损害越严重。

将糖化血红蛋白控制在7.0%以下,可减轻并发症的发生风险,因此糖尿病患者糖化血红蛋白高于7.0%时,应调整治疗方案。针对特殊人群,糖化血红蛋白的控制目标也因人而异:

  • 若病程短、预期寿命长、无并发症、未合并心血管疾病、无低血糖发作,可将糖化血红蛋白控制在6.5%-6.0%以下,以减轻对靶器官的损害;

  • 若病程长、预期寿命有限、有并发症、合并严重心血管疾病、易发生低血糖,可将糖化血红蛋白放宽至7.5%-8.0%,以预防跌倒,降低护理风险。

综上,糖化血红蛋白主要反应近120天平均血糖水平,正常范围为4.0%-6.0%,其高低与空腹血糖、餐后血糖均相关,单独与空腹血糖比较的意义不大。通过糖化血红蛋白的高低,可估算出平均血浆葡萄糖水平,在6.0%的基础上,糖化血红蛋白每升高1.0%,平均血浆葡萄糖水平会相应升高1.5至1.6mmol/L。多数糖尿病患者需将糖化血红蛋白控制在7.0%以下,病程短、预期寿命长、无并发症、未合并心血管疾病、无低血糖发作,可将糖化血红蛋白控制在6.5%-6.0%以下;病程长、预期寿命有限、有并发症、合并严重心血管疾病、易发生低血糖,可将糖化血红蛋白放宽至7.5%-8.0%。

感谢大家的阅读!

若有不妥,敬请斧正!欢迎评论区咨询与交流!

注:文内容仅作为健康科普,不作为医疗建议或意见,不具备医疗指导条件。


医学莘


很多的糖尿病患者还有家属,都不太理解,既然是糖尿病,只查血糖和尿糖就可以了,为什么要查糖化血红蛋白这类的化验指标呢?

这个让我想起来了我小时候,那时候有糖尿病的人,特别喜欢验尿糖,按照尿糖来判断血糖的标准,主要的原因是没有现在的血糖仪这类的可以在家中验血糖的简便仪器。而很多人,就认为尿糖就跟血糖有直接关系,尿糖正常,就以为血糖也正常了是类似的道理。现在也知道了,其实尿糖跟血糖的差异性是很大的,由于糖尿病人的肾糖阈增高,所以,有很多血糖很高的人,尿糖还处在比较低的水平。

其实科技是在不断进步的,把糖化血红蛋白作为判断糖尿病控制程度的一个标准,已经有了多年的时间了。

糖化血红蛋白的英文代号为HbA1c,是人体血液中红细胞内的血红蛋白与血糖结合的产物。血糖和血红蛋白的结合生成糖化血红蛋白是不可逆反应,并与血糖浓度成正比,且保持120天左右,所以可以观测到120天之前的血糖浓度。糖化血红蛋白测试通常可以反映患者近8~12周的血糖控制情况。

而糖化血红蛋白十分稳定,不会受到饮食的影响,所以,作为判断血糖水平的准确性要更高。

另外,虽然血红蛋白的正常值是在6.5%,不过,如果血糖控制良好的话,这个数值在4%—6%是最适合的。超过这个数值,实际上是代表血糖控制不佳的表现。


医家故事


糖化血红蛋白代表一段时间(3-4个月)内的血糖控制情况,与空腹血糖数值高低,一般没有可比性,但存在一定的关系。

但不代表糖化血红蛋高,空腹血糖就一定高。

在我的一篇微头条里面曾经详细的描述过糖化血红蛋白和空腹血糖的关系,感兴趣的可以了解下。


注册营养师辛夷


你好,三诺讲糖很高兴为你解答!

糖化血红蛋白代表了什么?

糖化血红蛋白是血液中血红蛋白与糖的结合产物,形成过程具有缓慢、持续、不可逆的特点。

糖化血红蛋白的临床意义主要是:有效反应糖尿病患者在过去1-2个月内血糖控制的情况,与患者的饮食、抽血时间及注射胰岛素等因素无关,所以糖化是衡量血糖控制的金标准,是诊断和管理糖尿病的重要手段。

在糖尿病治疗的过程中,糖化血红蛋白能够对血糖的情况进行总的评价,而且能发现治疗过程中的一些问题,指导临床方案的调整。

为什么糖化会比空腹血糖高呢?


糖化血红蛋白正常值4%-6%,空腹血糖的正常值是3.9~6.1mmol/L,其实跟糖化血红蛋白的正常值是差不多的。

如果您的糖化血红蛋白值比空腹血糖高,一旦超过6%说明血糖控制欠佳,需要进一步监测空腹血糖和餐后两小时的血糖情况,同时调整降糖药物及胰岛素的治疗,若糖化大于7%则易发生慢性并发症。

通俗点说,血糖是受到很多因素影响的,所以测得的空腹血糖或餐后血糖会有变化,但糖化血红蛋白值是相对稳定的,可以看出一段时间的血糖控制情况。

纯手打,码字不易。若您赞同文中观点,就赏个赞、点个关注呗,如有疑问可留言或邀请“三诺讲糖”回答!


三诺讲糖


糖化血红蛋白是血红蛋白与血糖结合形成。其在人体中主要有三种形式存在,GHbA1a、GHbA1b和GHbA1c。GHbA1c最为重要,占正常人血红蛋白总量的4-6%。1969年首次发现糖尿病患者的血糖化血红蛋白浓度与血糖浓度呈正比。也就是说患者的血糖越高,血糖化血红蛋白浓度就越高。

血糖化血红蛋白浓度能反映糖尿病患者近3月平均血糖浓度。2010年美国糖尿病协会将糖化血红蛋白大于等于6.5%定位糖尿病的诊断标准。我国的标准应随着年龄的增加略有不同。监测血糖仅能反映一过性血糖变化,不能客观反映糖尿病病情控制情况。

空腹血糖浓度很高时,餐后血糖不易控制。同时控制空腹及餐后血糖才能使糖化血红蛋白<6.5%。糖化血红蛋白是反映慢性血糖浓度的稳定指标,不仅能用于诊断、检测病情和疗效观察,还能预测慢性并发症。


Dr上医治未病


对于糖尿病朋友来说,监测血糖是必备的技能,只有经常监测血糖才知道血糖控制得好不好,血糖有没有偏高或者偏低,然后根据血糖的情况来调整饮食、运动以及药物治疗的方案。糖尿病是需要终身治疗、终身监测的疾病,并不是用药了就不用管了,如果用药了血糖还是控制不达标,高血糖照样会损害身体,这样一来治疗的意义就大打折扣了。细节决定成败,监测血糖就是治疗糖尿病过程中的重要环节,监测血糖关系到糖尿病治疗的成败!

大家对测血糖都很了解了,扎手指或者抽血检测很快血糖结果就出来了,血糖达不达标就一目了然了。但是大家对这个糖化血红蛋白都不太了解,接下来吴医生就跟带大家来认识一下糖化血红蛋白。

什么是糖化血红蛋白?糖化血红蛋白的在监测血糖中有什么意义?

糖化血红蛋白是红细胞中的血红蛋白与葡萄糖相互反应的产物,其寿命与红细胞的寿命相同,红细胞的寿命一般为120天(4个月),所以

糖化血红蛋白能反映糖尿病患者过去3-4个月内的平均血糖水平。

糖化血红蛋白是评估长期血糖控制的金标准,过去几个月血糖控制得好不好,通过监测糖化血红蛋白就能够反映出来,而且随时抽血检查都可以,不受进餐的影响。

那么,那么糖尿病患者的糖化血红蛋白控制在多少比较合适呢?

糖化血红蛋白正常值为4%~6%。对于大部分的2型糖尿病患者而言,糖化血红蛋白控制在<7%的范围就比较合理;对于比较年轻且没有心脑血管疾病等并发症的患者甚至可以控制得更严格,要求控制在<6.5%,甚至控制在正常范围;对于有低血糖发作、或者年纪较大、有心脑血管疾病等并发症患者,要求就相对宽松,一般控制在<8.0%就算达标了。

但是,糖化血红蛋白也有缺点,糖化血红蛋白也只是能反应过去几个月血糖整体的控制水平,但是血糖的波动情况它是无法反应出来的,比如说到底是空腹高还是餐后血糖高、升高的幅度如何、有没有低血糖等等这些它都无法反应出来。所以说,要想完整地评估血糖的控制情况,还需要结合血糖监测的结果,血糖监测反应的是短期的血糖波动情况、糖化血红蛋白反应的是长期的血糖控制情况,一长一短相互配合才能完美地评估血糖的控制情况!

我是用通俗易懂的文字给大家传播健康知识的全科医生,关注我,您就拥有了一个家庭医生。如果觉得有用,可以转发给身边需要的朋友哦!

参考文献:《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17)》


全科吴医生


糖尿病专科医生为大家解答,关注了解更多!

糖化血红蛋白是血糖与血红蛋白进行糖基化的产物,红细胞的寿命一般为3个月,当红细胞寿命结束,糖化的血糖蛋白解离,所以一般代表最近3个月的血糖平均水平。

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的关系就相当于点和面的关系。血糖为一个瞬间值,代表血糖监测当时的情况,这个值是随时变化的,进食、运动、情绪、睡眠都会对这个结果产生影响,出现或高或低的影响。与这个结果相比,糖化血红蛋白的结果就较为稳定,短暂的血糖变化对它的影响较小,因此被作为血糖控制情况的一个金标准。在围手术期,鉴别糖尿病发病时间,辅助急重症疾病的治疗等方面都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

由此可见,糖化血红蛋白可以体现血糖水平,但是血糖情况不能代表糖化血红蛋白的值,也就是说,当血糖结果正常时不能说明这段时间血糖控制的好,糖化血红蛋白正常时偶尔的一次高血糖对结果影响不明显。

题主所说,糖化血红蛋白比血糖高的情况其实在临床上非常常见,但其实这两个数值没有可比性,一个是数值,一个是百分比,如下图所示:

糖化为11.1%,空腹血糖为13.79mmol/L,表明这个人的血糖控制的非常差,近三个月的血糖情况都处于一个较高的水平,按照糖化血红蛋白与血糖预估计算方法,这个人的平均血糖大约在17.5mmol/L,也就是血糖最低在13的情况下,他还存在的血糖最高可达22mmol/L。

要动态观察血糖变化情况来调整用药,建议每3个月检查一次糖化血红蛋白,来评估整体控制情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