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第一条铁路被匆忙拆除,是因为愚昧无知吗?

草莓味屠夫


愚昧无知是次要的,关键是清政府的恐惧。

(吴淞铁路)

中国第一条铁路“吴淞铁路”,是洋人修建的。其实从同治五年开始,外国商人就想在上海租界到吴淞口之间修建铁路,方便运货,也方面运客。但是,多次交涉清政府都不同意。

聪明的外商悟出一个道理:管你同不同意,先修了再说!

于是,同治十一年开始,美国驻上海副领事成立了一家“吴淞道路公司”,找当时的上海道台申请,看能不能修筑一条马路。铁路不让修,马路应该没问题吧。

上海道台爽快的答应了,批准洋人开始买地修路。所以,吴淞道路公司购买了长约14.88公里的土地,宣布将修造道路。后来,英国商人组建的“吴淞铁路公司”接手,开始正式修建铁路。

(先导号)

同治十三年,吴淞铁路正式开工,为了避免麻烦,对外宣称依然是“修马路”。经过一年多的施工,1876年初,部分铁轨铺设完毕,而且开始了机车“先导号”的试行。

此时,就再也瞒不住了。上海道台冯俊光立刻和英国领事协商,希望立刻停建铁路,等待清廷旨意。结果,洋商表面答应,实际上照常施工,照常运行。


从当年2月底开始交涉,一直到7月初,英国人该咋折腾咋折腾,根本不搭理清政府。这就尴尬了吧,还拿人家没办法。

(吴淞铁路)

没想到,铁路运营和当地乡民产生了矛盾,甚至还发生了轧死行人的事情,民怨沸天。

借着这个机会,李鸿章也参与进来,会谈协商这件事情,想要阻止铁路运行。结果,多次交涉之后,英国人同意:清政府买断铁路,在钱款付清之前,铁路可以继续客运。

对于清政府来说,花点钱平息这件事情,是比较理想的结果了。所以,一年之后的1877年10月,钱款付清,两广总督沈葆桢立刻下令拆毁铁路和站台。中国第一条铁路,就这么寿终正寝了。


为什么当时的清政府反对修铁路呢?

(吴淞铁路)

有一点是“风水”意识,铁路修建需要占地拆迁,而且火车运行声音太大,这都是破坏风水的表现。

当然,这不是关键。清政府还担心,铁路运营带来的便利,势必会让一些沿线的挑夫、工人、客栈、饭店等失去赚钱的机会,这些人万一变成“流寇”,那就麻烦了。

最重要的一点,就是修建铁路的口子一开,各国列强都会纷纷要求修铁路。这样的话,洋人以后就可以利用火车,长驱直入中国内地,风险太大……

所以,清政府是害怕,害怕铁路的出现,会要了他们的命。


七追风


1865年,那个让中国人恐惧不已的“怪物”,拖着震耳欲聋的声音在轨道上运行。“怪物”上面那个圆圆的换气孔,将一股又一股浓浓的黑色气体向天空抛。


第一条铁路建成,但是却被拆掉!

难闻的气味弥漫在那仅有约0.5千米的小铁轨上,但是这些也足以使满清朝廷厌恶,甚至惶恐。这个怪物叫做蒸汽机火车,1814年它的祖先被英国人乔治.史蒂芬孙成功研制出来。

这使英国人振奋,英国又想将英国的科技成果“散播”到其他国家。难道是剥削者好心?非也,而是为了好更快地争夺他们的市场与原材料。

于是几十年后英国国王,便命人在中国北京城外修了中国历史上的第一条铁路——京郊铁路。

中国的老百姓从来没有见过“路”是这样的。由一个个小方格组建起来一样,他们也不知道这是用来干什么,反正马车肯定过不去。

这条铁路是个稀有物,它那么短小,大约也就0.5千米。老百姓好奇,满清朝廷也好奇,而唯独建设铁路的英国人,知道他们自己此次的目的。

英国人第一次在中国建立起铁路,不论是百姓还是文武官员的眼神里都透露着好奇。但是毕竟是异国他乡,英国人看不出来百姓好奇眼光的背后是恐惧。

甚至还以为就认为如果火车在上面行驶,中国的老百姓肯定高兴万分,满清朝廷也会更加愿意与他们合作,而他们也在期待着火车试行的那一天。

中国人与英国人都期盼的火车试行的那一天终于到了,中国人兴奋是因为他们从来没有见过这样的东西,也不知道它到底有什么用。

而英国人兴奋是因为如果火车试行顺利,那么中国的市场与原材料就会被他们大英帝国所占领。中国人与英国人都怀着自己的期望等待着。


“轰……轰……”火车动起来了,中国老百姓与文武官员大惊失色,老百姓从来没有见过这样的东西。

上面坐着人,手在扳着个什么圆盘,这个东西冒着烟,就这样动了起来,而且那个速度一点也不比马慢。

清朝廷官员大惊失色是因为他们觉得这个东西声音太大,让人震耳欲聋,怕惊动了地下的列祖列宗,但也许他们还有另一个想法。

慈禧知道后,迅速命令人将其拆掉,这还成了史上的一大笑话。但真的如人们所说的那样,清政府真的是因为愚昧无知才将由英国建立起的中国第一条铁路拆除吗?

清政府为何拆铁路?原因有三条!

其一:狂妄自大。我国自古以来都被西方视为东方大国,受西方人的崇拜,尤其是盛唐时期,在西方人人眼里那是奇迹般的存在。

他们不愿意承认外国技术比自己国家的先进,不愿意自己的国家已经落后于西方人民。

其二:为了巩固大清王朝的根基。清政府虽然腐败,但统治集团为了维护自己的封建统治一定是有所防备的。

若是真的让英国人在中国建立铁路,那么中国的每一个省都有可能被他们掠夺与占领,到时候就没有一寸土地属于清王朝了。

其三,封建迷信。慈禧作为封建社会里的女人,自然是从小接受了封建社会的教育,受封建迷信的影响。

这样震耳欲聋的声音是否会动了大清王朝的根基,是否会惊扰皇家的列祖列宗,他们在地下是否不安宁,是否会因此不保大清江山?

拆了又重新建?建了重新拆,到底是要哪样?

但京郊铁路才被拆不到一年,英国公使又向清政府提出了从中国最大贸易口岸的上海租界一直修到吴淞口,但是又再次被清朝政府拒绝了。

因为这条铁路如果修起来全长约14.5公里,需要占据大量民田,百姓肯定反抗。这倒无所谓,主要是需要将大量坟墓拆迁,孤魂野鬼将会布满大清江山,诅咒大清王朝,大清龙脉还保吗?

但慈禧千算万算也斗不过英国商人掐指一算,中国那么大一块肥肉,英商怎么可能放弃将其收入囊中的机会?于是便出了一个计谋,使得清政府输了地又赔了钱。

明着来遭到清政府拒绝那就来阴的,奸诈狡猾的英国商人们决定先买地,拥有土地使用权之后再建铁路。这样清政府就无以为由再将铁路拆掉,即使将它硬拆也要狠狠敲诈清政府一顿。

就这样吴淞铁路在英国人阴谋下竣工了,在修建期间清政府虽然多次与英国商人谈判,但英国商人都无动于衷,因为现在土地的使用权是他们的。

竣工后的吴淞铁路正式通车,使得英国商人极为振奋,而清政府却面如土色。

吴淞铁路全程可以行驶30分钟,很多人只知道清政府拆掉吴淞铁路而一味责怪,但却不知在这短短30分钟内,不知道有多少老百姓的亡魂被碾压于火车之下。

由于是擅自修建,又受清政府阻挠了,英国商人在修建这条铁路时不免偷工减料,毕竟损害的不是他们的利益。

所以在火车运行时,碾压死百姓的事时有发生,这极大引起了中国百姓的抗议与清政府的不满。

1877年10月20日,清政府终于付清了在1876年10月17日就与英国达成的协议,清政府用285000两白银赎回吴淞铁路,分三期付款,未付清前英国仍有使用权,付清后铁路全权权交给清政府。

赎回了铁路的清政府迅速拆毁铲平铁路,这条被真正称为中国第一条铁路的吴淞铁路,继第一条观赏性的京郊铁路再次被拆除。清政府拆除铁路图一时之爽,但在20年后他们又付出了巨大的代价去重修。

西方列强不断侵入,尤其是甲午战争失败后,清朝廷有些大臣明显看到了铁路的优势,于是又主张重新修建吴淞铁路。

1898年这条铁路又重现了当年英国人修建的模样,只不过这次是清政府照葫芦画瓢修建的。

对于吴淞铁路花费巨额赎回后拆除却又隔20年后再建,国内外议论纷纷,而我个人认为:不论清政府出于什么目的都显得他们过于目光短浅,不能很好地利用现有资源去获取巨大的经济效益。

慈禧接受铁路,但是麻烦重重!

后来在官员的说服下,慈禧还是接受了铁路。毕竟比铁路还要神奇的照相机,慈禧每天都玩得不亦乐乎。那么一个小小的铁路,慈禧还怕什么呢?但是却出现了各种问题。


慈禧的身份地位尊贵,无论是进房间或者是其他事情,一般都是慈禧第一个进去。但是上火车的时候却犯难了,因为上面有乘务员。所以每次坐火车的时候,都是慈禧太后先上,然后乘务员在跟上。

这还没有什么问题,关键是开火车的时候。慈禧太后非得让太监开,因为平时伺候自己的都是太监。突然来了一个正常男人,慈禧太后有点受不了。

但是想开火车必须经过特殊训练,最后经过大臣的劝谏,慈禧才答应让正常男人开,但是必须让火车驾驶员穿上太监的衣服,你说这要求奇不奇葩?

另外坐火车的时候,关于谁坐着谁站着又是一个麻烦。因为慈禧太后上车后,她老人家肯定要坐着。但是其他大臣、宫女如果要做着,岂不是和慈禧太后平起平坐。

所以以后每次慈禧太后坐车的时候,其他所有人都必须站着。再加上火车有时候可能会有颠簸,有的老臣年龄太大,甚至都有可能直接被晃倒。


史之策


1776年英国瓦特制造出第一台有实用价值的蒸汽机;1814年英国斯蒂芬森发明了一台蒸汽机车,因从烟囱里不断冒出火来被称为“火车”;1825年斯蒂芬森驾驶他同别人合作的蒸汽机车在新铺设的铁路上试车,并获得成功。

1865年英国人将蒸汽火车运来中国,在北京宣武门外铺设了长500米的中国第一条铁路,但这个庞然大物把居民吓坏了,慈禧太后下令拆除;1876年英国人又在上海吴淞到江湾修建了第二条铁路,因为轧死了一个人,老佛爷再次下令,用大笔银两从英国人手中把它赎回,然后拆除。

英国怡和洋行修建的吴淞铁路,火车票分上中下三等,票价分别为730文、360文、200文。按照当时的市场行情,猪肉每斤约50文,意味着一张最便宜的车票也能买4斤猪肉,可见吴淞铁路的火车票价较为昂贵。可是乘车的人却络绎不绝。据《申报》报道:“车辆往返每日六次,而客车皆拥挤无空处,即城内终年几不出门外半步者,闻有此事亦必携家眷一游。”

吴淞铁路从修建之日起就面临着巨大的压力,上海道台冯焌光多次与英国领事打招呼,不允许他们擅自修建铁路。英国领事一边采取敷衍塞责的态度,一边继续修建,导致吴淞铁路最终建成并投入运营。

生米做成了熟饭,清朝地方官员也无可奈何,只好默认其存在。不久,吴淞铁路上发生了一起交通事故:一名行人从铁道上经过时,看到呼啸而来的火车,惊慌失措,竟然被火车轧死。这下子不得了,民众纷纷抗议。冯焌光找到英国领事,要求火车司机一命偿一命。

上海租界的英国领事法庭对这件案子进行审理,根据英国铁路法,判定火车司机无罪释放。这更加激怒了当地民众。为了避免矛盾进一步激化,英国驻上海总领事威妥玛下令吴淞铁路暂时停止运营。

清朝政府方面加紧与英国进行谈判,希望能够将吴淞铁路买回来。当年10月中英双方在南京签订《收买吴淞铁路条款》:吴淞铁路由中国以28.5万两白银的价格买断,分三期付清。

清朝政府支付了首期款项后,不顾英国、美国方面的强烈反对,铲平铁路路基、拆毁站房。中国第一条运营铁路只存在短短一年。

清朝政府大部分官员都反对修建铁路,理由大致有三:一是铁路对洋人入侵有利;二是铁路占用大量农田,拆迁民宅坟墓,破坏风水;三是铁路修成后,沿线舟车挑夫、行栈铺房无以为生,必然聚为流寇。

洋务派官员也认为拆除吴淞铁路很有必要:李鸿章认为吴淞一带为仅次于京畿的重地,不能拱手让人,要将吴淞铁路收回自办;两广总督刘坤一认为吴淞铁路会威胁到吴淞炮台的军事地位;两江总督沈葆桢在致信郭嵩焘的信中说:“铁路弟所极愿办者,无如吴淞非其地也,起卸货物,则偷漏之端,防不胜防。”

可见清朝政府拆毁吴淞铁路,是出于政治、经济、军事等因素考虑,并不仅仅是破坏风水。

(图片、资料源于网络,如侵权请告之,立马删除相关部分)


天宁阁


中国第一条铁路修完匆匆拆除,并非全是愚昧无知,也包括夜郎自大。

中国第一条铁路是1865年英国人在北京宣武门修的一条仅500米长的小铁路,上面行驶小汽车,主要用来展示。从来没见过火车的北京人惊恐不已,认为外国人造的这玩意是“怪物”,强烈要求拆除这东西,当时慈禧也不喜欢这东西,便派人立即拆除了。

这件事反映的不仅仅是当时清政府官员及群众的愚昧。更重要的是人们长期生活在闭关锁国的封建社会中,夜郎自大,看不到自己的落后,也认识不到西方新生事物的前景。所以才出了这种闹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