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為了考上大學堅持復讀三年,終於考上,箇中滋味,一年一年心疼煎熬,多少人能體會呢?

一辰育兒經


我不贊成這個做法。

孩子不是父母給予希望的試驗品,每個孩子都是不同的好苗子,一些適合科研,一些可能適合從軍,有些適合搞技術,有些適合幹個體,有些適合搞體育,還有適合當明星。天生我才必有用,老天才不拘一格降人才。我們做家長的提供好的土壤讓他們茁壯成長就可以了!




小人物266811596


每年高考之後,大多數沒考好的學生都會有這樣的糾結:“到底要不要復讀?”

高考,一場接近於“一考定終身”的考試,參加過高考的人都坦言:“這真是一場十八歲的成人洗禮!”寒窗苦讀十二載,到底是魚躍龍門還是打入冷宮,確實都在一定程度上源自於這場考試。

回憶當年我高考的時候,也曾經設想過或者說糾結過,要不要復讀。

對於女生來說,復讀的壓力是比男生大的。這個道理,在我高考那年,我沒有體會,但工作幾年後,對於這句話,我開始接受和認同了。

為什麼我不建議女生復讀呢?主要原因是時間不等人,留給女生的結婚以及生育窗口期是固定的,而復讀增加的一年,也就相當於把自己的參加工作的時間向後推延了,同時也最有可能晚婚晚育,所有媽媽都知道生個寶寶有多辛苦,晚生寶寶帶給寶媽的風險是增大的,對於家有女兒的媽媽來說,都希望女兒一生可以順遂平安,所以,我常說,家有女兒的父母在孩子升學規劃方面要考慮的比男生更深遠一些。

我曾經也服務過一位連續復讀兩年的女生,為她進行升學指導。在臨近高考前的三個月裡面,媽媽變得異常的焦慮,而女兒似乎卻變得日益成熟。經過了三次高考的洗禮,她比第一次參加高考的學生更加的老練和淡定,而為什麼要復讀兩年呢?因為對於臨床醫學專業的執著,讓她在三次收到非臨床醫學專業的錄取結果後,依然選擇了復讀。

對於她的堅持,我非常的理解,但其實內心是很矛盾的。

為什麼這樣說呢?

通常,想當醫生的學生,他們共同的特點,就是對於臨床醫學專業情有獨鍾,以至於給他們報志願的時候,真的感覺腦袋疼。因為,每個學校,學生能接受的專業只有兩個:臨床醫學和口腔醫學,而每個學校要填六個專業,剩下的四個專業怎麼選?除了臨床醫學專業以外的專業,都不接受,也就不可能接受服從調劑。而我們知道,專業不填滿、不服從專業調劑,等同於,不想被錄取。所以,這也就是為什麼每接到一個有醫生夢的學生,在志願填報時,我做方案的時間變長了,並且和家長、孩子溝通的時間也變長了。有時候真希望,他們能夠對於醫生夢不要有那麼高的痴迷程度。

作為每個月至少要帶娃出入醫院一次的寶媽來說,我又非常希望,當醫生的學生能夠再多點,特別是兒科醫生。一方面,每次帶娃深夜到急診室都發現,至少要等半小時才能見到大夫,如果在季節交替時去醫院看病,等兩三個小時才見到醫生已是萬幸了。

看過很多媒體的報道也知道,中國正處在兒科醫生荒的狀態中,因此,特別希望,每年在高考志願填報的時候,能真正多幫助幾個學生實現醫生夢,也是自己的一點私心了。

復讀壓力大不大?我覺得不能用壓力山大來形容,看看很多復讀生的學習環境,我覺得比高三還苦。


如果復讀再來一次或者再來兩次,我覺得苦的不僅是考生,還有父母。父母不僅要承受考生這一年的學習及生活成本,還承受著心理煎熬,有的陪讀媽媽甚至出現了抑鬱或者失眠的症狀,痛苦不堪。

最近,很多家長也在看《小歡喜》這部劇,讓我印象深刻的是由陶虹扮演的英子媽媽這個角色。因為,她把考媽的焦慮確實演繹的太真實的,每次看到她,我似乎都看到了我曾經服務過的某位考媽。她們的焦慮是相似的,同為母親,我也感同身受。

什麼是媽媽的焦慮?

什麼是父愛如山?

其實來說,一場高考,確實是全家的考試。從多年的跟蹤服務經歷中,確實考媽參與的程度更多,也更加憂心和焦慮,越臨近高考,考媽失眠的比例就越多。但這一兩年,我也發現,很多考爸也參與進來了,尤其是家有女兒參加高考的家庭,爸爸參與的程度正在增加,我相信,以後對於“父愛如山”這個詞,應該會有更好的詮釋了。

無論是高考,還是復讀,或者復讀再來一次,對於家庭來說,都是一場戰役。打好這場戰,還需要家長和孩子多溝通,而對於參加過高考的學生來說,是否復讀?則需要深思熟慮。

以上就是我的觀點,希望能對您有幫助!


掌上志願


兒子今年復讀!從高考到出成績!再決定復讀!奔波找復讀學校!假期陪讀!每一個時刻都是煎熬!自己都不知何時有了白髮!以前也是沒心沒肺!神經大條愛說愛笑的人!都忘了我自己是誰了!也不知多久沒開心笑過了!多久沒和朋友一起玩了!

還要努力一年!加油💪期待兒子明年能考個好點的大學!


儛曵貓唲


我們都能夠體會你的心情。因為在我們那個年代。八九十年代我們農村的孩子都想走出農村。考不上的孩子很多,大多數是復讀考上的。沒有復讀考上的都是考的是重點大學。我們村有南京大學。東南大學。南京師範大學。河海大學。北京師範大學。南京大學還考了好幾個啊。這些都是應屆生考的。復讀生一般的都是考的,普通大學。還有什麼大專啊,中專啊什麼的。當初的唯一的出路就是考上大學,搞個城市戶口安排工作。所以很難理解你。


深思2485


感謝大家的評論,看了很多回答,有相同經歷的家長的不少,父母無論付出多少,只要孩子能有個好的結果,都是毫無怨言的。所以,年輕人,請你努力加油!

分享一段話,與大家共勉。


龍應臺寫給兒子安德烈書信中的一段話:“孩子,我要求你讀書用功,不是因為我要你跟別人比成績,而是因為,我希望你將來會擁有選擇的權利,選擇有意義、有時間的工作,而不是被迫謀生。當你的工作在你心中有意義,你就有成就感。當你的工作給你時間,不剝奪你的生活,你就有尊嚴。成就感和尊嚴,給你快樂。”


-------------------------------我想這應該是對讀書最好的詮釋了。


一辰育兒經


我們70年代初的人想考大學百分之九十是要復讀的,尤其我們農村的孩子想跳出農門,考學校是唯一的選擇,我就是借錢復讀兩年才考上大學的。


133392701


養不教父之過。

老夫1983年高考,比哈爾濱工業大學還高20多分呢。


用戶8140168334331


越辛苦得到的,越甜。

祝賀如常所願。祝願所付出的努力都能如願以償。

未來可期,努力是最驕傲的資本。

加油!


椎間盤突出患者


很好


用戶7146830074286


能體會,但是用三年時間去做,值得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