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亮劍》山崎大隊僅500人,日軍司令為何抽調3個旅團前來營救?

R


《亮劍》是我們非常熟悉的一部抗戰題材的電視劇,他著重刻畫了李雲龍這樣一位英勇善戰而又看起來荒誕不經的歷史人物。

這部電視劇在李雲龍個人形象塑造上下了很大的功夫,但是這並不影響反映真實歷史事件和客觀記錄歷史真相的初衷。在整部影視劇中有很多場景和橋段都是對當時歷史事件的真實還原。

如題所說,在李家坡戰鬥這一段中,日軍司令部出動大批部隊救援山崎大隊,難道真的僅僅是為了救援那區區幾百人的日軍?答案當然是否定的。

我們來分析一下當時敵我作戰態勢就會明白,事情並沒有這麼簡單!李家坡戰鬥爆發之前,我國的抗日戰爭已經進入到了戰略相持階段,日軍在經過初期的許多大規模會戰之後,兵力損失嚴重,後勤供應困難,已經深深的陷入到了我國全民抗戰的汪洋大海中,各方面顯現除了疲態。

特別是我八路軍在敵後開展的一些列戰鬥和活動,使得日軍很是頭疼,為了儘快擺脫困境,扭轉戰爭頹勢,日軍司令部急於尋找八路軍主力部隊並幻想著能夠與之決戰,憑藉著自己的兵力和武器裝備方面的巨大優勢一舉消除後患。同時還幻想著能夠找到八路軍總部機關和首腦人物,與給予破壞,這樣就能破壞八路軍的指揮系統並對我軍的士氣造成打擊。

所以,當山崎大隊誤打誤撞深入我根據地腹地,欣喜地發現八路軍總部並報告以後,日軍司令部覺得這是一個消滅我八路軍總部千載難逢的好機會,因此,迅速作出戰略部署,從各地抽調重兵向山崎大隊靠攏,看似救援山崎大隊,

實際上真正的目的是合圍八路軍總部並消滅之。這才是日軍司令部的真實戰略意圖!


文史墨客


抗戰連續劇《亮劍》中,百團大戰結束以後不久,山崎治平中佐率領日軍第29旅團第12聯隊500餘人的一個步兵大隊,在行軍過程中,因為走偏了方向,誤打誤撞闖進了我晉西北根據地腹地,襲擊了八路軍野戰醫院和兵工廠等重要軍事目標。

劇中的山崎中佐,顯示了超人的勇氣和卓越的指揮才能,主動將所部500餘人作為誘餌,在李家坡憑險固守,吸引八路軍主力將其合圍,同時呼叫外圍日軍援兵火速趕來,然後進行反包圍,企圖將八路軍主力圍而殲之,所制定的就是大膽的“中心開花”戰術。


當然,這也是一招險棋,倘若八路軍分兵擋住了前來增援的日軍,集中主力攻擊山崎大隊,山崎所部擋不住八路軍的凌厲攻勢,則非常有可能被一口吃掉,則“中心開花”戰術就得徹底流產。

華北日軍主力,也非常重視這難得的機會,企圖吃掉我八路軍第129師主力,因此從不同方向抽調了3個旅團的兵力,瘋狂地向我根據地撲來,但卻遭到我八路軍的頑強抵抗。

至山崎所部500餘人被全殲,日軍增援部隊依然沒有突破我軍的防線,而山崎大隊卻被全殲,已失去了圍殲八路軍主力的有利時機,再加八路軍主動後撤脫離戰場,日軍也就偃旗息鼓了。

第386旅和和決死一縱隊等部不下2萬人馬,參與了對山崎所部的圍殲,但山崎大隊憑藉有力地勢,用輕重機槍、擲彈筒和迫擊炮打退了程瞎子第772團發起的8次猛烈進攻。

李家坡的攻堅戰,打得如火如荼之際,外圍的日軍援軍正在火速向李家坡方向靠攏,日軍第1軍司令官筱冢義男派遣了第4、第9、第16旅團火速馳援,且還出動了飛機進行支援,負責外圍打援的八路軍,壓力非常大,如果不能儘快結束李家坡之戰,那麼所有參戰的八路軍所部,極有可能被外圍日軍反包圍並聚而殲之。

關鍵時刻,第386旅旅長決定臨陣換將,讓李雲龍率獨立團上,打仗從來不按套路的李雲龍,採取了土工作業的方式,迫近了山崎大隊,集中全團3600顆手榴彈攻擊,捷克ZB-26輕機槍手衝鋒開道,全團官兵上刺刀壓上,經殘酷的白刃戰,全殲了日軍山崎大隊,山崎中佐本人也被機槍打成了馬蜂窩。

綜上,抗戰連續劇《亮劍》中,山崎治平中佐採取了“中心開花”戰術,日軍三個旅團前來增援,既有解山崎大隊之圍的打算,最主要的還是企圖圍殲八路軍主力。

但由於李雲龍獨立團全殲了山崎所部,導致日軍“中心開花”戰術徹底流產,八路軍主力迅速主動撤離戰場,日軍的戰術目的並未達成。


國平軍史


《亮劍》中的李家坡之戰

事件發生在1940年10月份,也就是百團大戰之後,日軍遭受了很大的損失,對八路軍根據地進行報復性的掃蕩。

山崎治平率領一支500人的步兵大隊深入八路軍根據地腹地,摧毀了兵工廠等重要軍事目標,129師奉命圍剿山崎大隊。而山崎大隊在躲避圍剿的同時,還在謀劃著一場陰謀。

山崎特意選了李家坡這種易守難攻的陣地,雖然被129師包圍,但山崎絲毫不慌,因為他和華北日軍司令部策劃了一場“中心開花”的戰役。

中心開花:日軍司令部就近抽調了三個旅團支援山崎大隊,如果山崎大隊能堅持到增援到來,那129師主力就會被反包圍,會被日軍吃掉。

山崎治平也很有魄力,但是山崎並沒有等到增援部隊,山崎大隊被李雲龍用3600顆手榴彈炸的全軍覆沒,中心開花計劃失敗了。

可是歷史上的山崎大隊並不是電視劇中那樣,八路軍付出了慘痛的代價還是讓“山崎大隊”逃了。

歷史上的關家腦之戰

岡崎大隊是山崎大隊的原型,指揮官是岡崎謙受,戰役的前半段和《亮劍》中相同,但是這場戰役讓八路軍損失慘重。

10月30日,彭德懷調來了129師386旅772團、16團,129師385旅769團、13團,新10旅28團、29團,決死一縱25團、38團以及八路軍總部特務團9個主力團,兵力將近2萬人。

2萬人圍剿500人,大家可能會覺得應該打的很輕鬆,可岡崎謙受利用關家腦的地形優勢,打退了八路軍18次衝鋒,各團的損失嚴重。772團一營原本有200人,被換下來時還剩6人。

與此同時,日軍從臨近的據點抽調了3500人前來支援,各團阻擊困難,新10旅旅長負傷。最終在31日時,日軍增援部隊離關家腦僅剩4千米,彭德懷不甘心的下達撤退命令,岡崎大隊逃脫。

而八路軍在關家腦戰役中損失慘重,傷亡2000餘人,日軍傷亡100餘人(另一種說法日軍傷亡280人),岡崎謙受被炸死。後來日軍瘋狂報復,關家腦一帶6000多名群眾被殺害。

這場戰鬥備受爭議,因為八路軍和日軍的傷亡比實在是太大了,後來彭總也因為此役受到責備。

其實彭總認為此役不得不打,目的是打出八路軍的強勢,讓日軍從此不敢再深入根據地腹地。八路軍總部特務團團長歐志富回憶說:“彭總還有另一個意圖,八路軍是敵後抗戰的主力軍、正規軍,不僅要會打游擊戰,必要時也要能攻能守,敢於啃硬骨頭!”。


逸聞軼事


這個戰鬥是真實的戰例,叫做“關家堖戰鬥”,(《亮劍》中的很多戰例基本上都有真實的原型,比如伏擊“華北日軍軍官團”的戰鬥,是386旅副旅長王近山指揮的“韓略村伏擊戰”,在大掃蕩中李雲龍突圍的村落戰鬥,是冀中軍區某團政治部主任帶的兩個連實施的“宋莊戰鬥”,還有李雲龍的華野二師在夜裡跟國軍混戰的戰鬥,是淮海戰役中的“潘塘戰鬥”)日軍岡崎大隊500餘人誤入根據地的腹地,意外的闖進了黃崖洞兵工廠,當時守衛兵工廠的警衛連長驚慌失措,放棄了防守,彭總聽聞此事勃然大怒,當即下令槍斃該連長,並迅速組織部隊合圍,發誓要全殲這股日軍,此役八路軍出動了386旅和決死縱隊共計二萬餘人,把岡崎大隊包圍在關家堖上,而岡崎也迅速組織部隊利用關家堖獨特的地形搶修了工事,並且把堖上的一排窯洞打通,同時佔領了相鄰的柳樹堖互為犄角,交叉防禦,形成了完善的防禦體系,值得一提的是岡崎是一個非常優秀的戰術家,他不僅防禦體系設置的非常完善,野戰工事也修建的極為實用,戰後劉伯承曾經專門組織部下的幹部重返戰場參觀學習日軍構築的野戰工事。

這場二萬對五百的實力懸殊的戰鬥持續了兩晝夜,戰鬥過程堪稱慘烈,關家堖背後是懸崖,八路軍只能從正面進攻,而進攻的道路崎嶇狹窄兵力無法展開,在日軍有效的防禦之下,八路軍根本無法靠近,打紅了眼的彭總已經失去了理智,不斷的指揮部隊以最愚蠢的“添油戰術”發動猛攻,部隊傷亡慘重卻無法取得進展,劉伯承曾經建議主動撤圍把日軍放下來再尋求戰機,但是彭總已經打紅了眼,根本就聽不進去如何意見,苦戰了兩晝夜之後,由於日軍的增援部隊已經逼近,八路軍不得以只好撤出戰場,此役八路軍付出了傷亡2200多人的代價,取得了殲敵280人(日軍公佈的傷亡數字陣亡只有61人)的“戰績”,殘餘之敵在外圍日軍的接應之下突圍而去,至此,著名的“百團大戰”也落下了帷幕,日軍轉而進行了瘋狂,殘酷的掃蕩,僅在關家堖附近就屠殺村民6000餘人,導致華北抗日根據地遭受了重大損失,抗日戰爭進入了最艱難的階段,“關家堖”戰鬥慘烈的後果,成為詬病“百團大戰”的主要原因,在華北局會議,延安整風和廬山會議上,彭總一直都為此事遭受批判。

最後再說一句,彭德懷沒有調三個旅團來,八路軍沒有旅團這個編制,他調的是129師386旅,決死一縱隊,八路軍總部特務團,總部炮兵團總計二萬多人。


狼的影子716


日軍一個旅團一般在七八千人左右,如果為了救援一個僅僅500人的大隊,而抽調三個旅團前往,那就只能說明一個問題,前面這個五百人的大隊是一個誘餌,就是放出來讓魚兒來咬的,一旦發現魚兒上鉤,就會開始收杆,而這三個旅團就是收杆的動作。

這其實也是正規軍在對付運動戰和游擊戰的時候經常採用的方式,也就是放出一個小股部隊或者一個據點,作為誘餌,來引誘對手上鉤,等到對手上鉤之後,再增派大部隊進行救援,實際上是從多個方向分進合擊,加以包圍,最後聚而殲之。

而日軍在華北遇到的八路軍就是這種情況。八路軍是在敵後作戰,所以以游擊戰和運動戰為主,不會以大兵團決戰的姿態與日軍進行正面決戰。而從日軍的角度看,只要能夠捕捉到八路軍主力兵團,進行合圍,那就已經勝利了一半,因為日軍有武器裝備上的絕對優勢,只要包圍了,八路軍就很難突圍出去了。即便是拼死突出去了,也會傷亡慘重。

這種辦法不僅日軍用,國軍在解放戰爭前期其實也在用,只是很不成功而已。比如孟良崮之戰時,張靈甫就曾有過類似的想法,退上孟良崮,憑險固守,國軍從四面八方對華野進行包圍,迫使華野與自己以陣地戰的姿態進行戰略決戰,就可以發揚國軍的裝備優勢。

而要破解這種戰法,最簡單的辦法也是在敵人收杆之前,咬下魚餌就趕緊跑,只咬魚餌不咬魚鉤,對手也就無所施其伎了。所以孟良崮之戰中,華野的辦法就是一邊阻擊距離張靈甫最近的增援部隊黃百韜和李天霞的部隊,一邊以絕對優勢圍殲張靈甫,等到張靈甫全軍覆沒,馬上轉移,離開戰場,敵人也就撲空了。

《亮劍》中,山崎大隊出動進入根據地腹地,進行掃蕩,是在百團大戰之後,日軍為了報復而採取的措施,進入根據地之後橫衝直撞,襲擊了八路軍的野戰醫院和兵工廠,實際上就是要激怒八路軍,迫使八路軍圍攻山崎大隊,然後以山崎大隊固守,從其它方向增派援兵,包圍攻擊山崎大隊的八路軍。

八路軍的做法也是一樣,在日軍合圍之前,就以絕對優勢兵力包圍了僅有五百多人的山崎大隊,由七七二團猛攻幾輪,造成日軍重大傷亡之後,還是無法在短時間內消滅山崎大隊,於是三八六旅旅長馬上下令,用獨立團把七七二團換下去,一鼓作氣,全殲山崎大隊,然後順利轉移,讓日軍撲空。

此外,1948年初,杜聿明給國軍統帥部獻上的作戰方針就是,集結強大機動兵團,除了鄭州、濟南、徐州等據點外,其它據點幾乎全部放棄,吸引解放軍圍攻,待解放軍攻擊頓挫之後,然後以強大兵力增援,迫使解放軍進行戰略決戰,擊破解放軍一部或大部。濟南戰役其實就是這樣出現了戰機,只不過國軍自己玩砸了,濟南都被攻破了,增援部隊還沒來。這也是許世友圍攻濟南時,粟裕親率六個縱隊在外圍等著打援的原因。

在《亮劍》中,李雲龍突然率部攻擊平安縣城,日軍其實也是企圖採用這種辦法,與八路軍決戰,並且差一點就成功。只是日軍統帥機關沒有想到,李雲龍這次不是一般的土八路,而是有意大利炮的,所以山本大隊還沒等到日軍增援部隊到來,平安縣城就已經被李雲龍攻破了。


蕭武


其實理由很簡單,營救只是一個幌子兒子,意圖是掩飾自己的真實意圖。那麼日軍為何會抽調三個旅團來營救山崎大隊呢?


山崎大隊在山裡走岔了,迷了路,誤打誤撞,碰到了八路軍的後勤醫院以及兵工廠,於是對此發起了猛烈的攻擊,並向日軍司令部彙報,而對於八路軍來說,這夥孤立之敵,竟然誤打誤撞闖進了根據地的腹地,那自然是要全力以赴消滅來犯之敵。

而此時的日軍司令部也在打著自己的如意算盤呢,山崎大隊在日軍的大部隊中只是一個普普通通的聯隊兒子,何以大費周章的調遣三個旅團進行營救,原因就是這隻隊伍反正都是要犧牲,那就應該讓他犧牲的有意義點,於是命令他們死守頑抗,等待救援,而日軍司令部哪是來救援啊,其實是以山崎大隊為餌,拖住並消耗八路軍主力,其真實目的是攻擊八路軍總部。



而我們的八路軍總部焉能看不出小鬼子這點小水水,自然是全力出擊,儘快解決這夥不知天高地厚的小鬼子,沒有給日軍留下任何的機會,即使來了也只能撲個空。所以李雲龍的獨立團一出擊,馬上就讓山崎大隊全軍覆沒,大獲全勝。


(全文完)


董慶江645


這是軍事常識問題。日軍通過戰場偵察和戰術計算,能夠判斷出圍住山崎大隊八路軍需要多大兵力規模。根據八路軍兵力,出動所需救援的兵力,做到量敵用兵,這是指揮員最正常不過的思維了。而且平時八路軍分散部署,進行遊擊戰,日軍難以捕捉八路軍主力部隊進行決戰,此時八路軍兵力集中,也正是集中兵力殲滅八路軍有生力力量的戰機。

電視劇表現的是八路軍一個旅圍殲山崎大隊,還有阻援的部隊等,日軍要包圍住一個旅的八路軍一般也需要三倍以上的兵力。

試想,如果日軍狂妄到只派三、四個大隊兵力去解圍,又先後被包圍和被牽制住,呈被各個殲滅態勢,陷入那種局面該如何收拾,日軍指揮能力會低劣到如此程度嗎?


靜水深行


僅僅是山崎大隊的500,日軍司令部根本不會管,但是山崎大隊的戰略位置,決定了日軍司令部抽調大部隊支援

《亮劍》劇中,山崎大隊誤打誤撞,闖進了八路軍的大後方,襲擊了八路軍大後方的兵工廠和後方醫院,惹怒了八路軍總指揮部,與山崎大隊在李家坡一帶交戰,這場戰役的原型就是關家堖之戰。

山崎大隊總共500多人,當時奉命圍剿山崎大隊的是八路軍129師386旅,386旅有將近4個團的兵力,分別是771團,772團,新一團,以及獨立團,沒個團將近1500號人,四個團將近6000餘人,接近12:1的比例,也就是12個八路軍對付一個日軍,山崎大隊可以說是在及。



讓八路軍高層沒想到的是山崎大隊佔據李家坡有利地形,頑強抵抗,加上山崎大隊擁有絕對的火力優勢,負責主攻的772團,衝鋒了數次都被打退,讓八路軍更為著急的是,小小的山崎大隊,卻引來了日軍大規模的增援部隊,正向李家坡一帶支援,對八路軍進行合圍。



如果時間再拖,對八路軍相當的不利,不僅沒能消滅山崎大隊,還會被反包圍,導致部隊陷入被動。

為此八路軍高層決定快速解決戰鬥,用上了李雲龍,而李雲龍也不負眾望,利用怪招,全殲了山崎大隊。

為何小小的山崎大隊,日軍這麼重視?

可能很多人會以為,日軍武士道精神,不放棄一兵一卒,其實並不是,原因在於山崎大隊的戰略位置,八路軍一直待在大後方,對日軍的後方進行襲擾,時不時打掉一個炮樓,炸掉一座橋,搶劫運輸車隊,炸掉鐵軌之類的,襲擾結束就走,根本不糾纏,日軍不勝其擾,拼個刺刀都沒人。

日軍想消滅八路軍,且根本找到八路軍的藏身之地,大規模的掃蕩行動,對人力物力都是一種消耗,而且收效甚微。

如今山崎大隊,引出了八路軍的主力部隊,這對日軍來說,是一件非常高興的事情,因為能直接消滅八路軍的主力部隊。為此不惜一切代價,抽調大量的不對進行合圍。



所以也就有了山崎大隊雖只有500人,但是卻引來了日軍大規模的增援部隊。


湯裡放藥


《亮劍》中山崎大隊僅剩500人,為何日軍司令沒有放棄他們,還抽調了3個旅團前來營救呢?

在這部經典的抗日戰爭片中,當中有幾集講到的就是山崎大隊被李雲龍指揮的獨立團全殲的故事,劇中的山崎大隊在歷史上是岡崎大隊,在百團大戰後,日軍為了報復八路軍,竟以區區500人的兵力就敢深入我軍根據地內部,不僅襲擊了野戰醫院等後勤單位,而且還威脅到了兵工廠的安全。這些敵人太過於囂張了,副總指揮下令一定要將他們全都殲滅。於是各路八路軍逐漸展開圍攔堵,山崎大隊迫不得已之下退到了李家坡,企圖憑險固守,等待外圍援軍增援!

在這危急時刻,並且僅有500人,為什麼日軍司令還要不顧一切地調兵進行救援?

其原因之一就是,日軍不服輸的好勝心以及以往受到損傷必定會回擊的習慣。李家坡之戰前不久,百團大戰第二階段的戰鬥剛剛結束,百團大戰經歷了3個多月,前後共對日軍殺傷2萬多人,而且正太路等交通線還有大量的日軍據點,都遭到了嚴重的破壞。對日軍來說,這樣的損失慘重是空前絕有的。而且日軍若是覺得受到的損傷越大,報復也一定要越大。所以就在百團大戰第二階段剛結束之後的不久,惱羞成怒的日軍就立刻進行了報復性的大掃蕩。

既然是大報復,那麼日軍司令抽調3個旅團前來營救便也不覺得有什麼奇怪了!

還有一個原因就是,山崎大隊只是日軍司令部拋出來的一個誘餌,這支大隊的主要任務就是深入我軍根據地腹地,想要牢牢地鎖住八路軍的主力,山崎大隊釘在了李家坡,並且被我軍用重兵都包圍住了。那李家坡是個高地,易守難攻。山崎大隊在李家坡構築了堅固的工作,做好了一切的準備,而且李家坡中間是個平臺,如果八路軍一旦進攻部隊的話,只要露個頭就會被日軍擊倒的,而且我們也知道日軍的槍法是很準的。

所以山崎大隊有強大的信心,不但如此,日軍輕重火力齊全,而且還有空中支援。

所以這次就只是山崎大隊趁機給日軍大部隊創造圍殲機會。山崎大隊果然還是做得滴水不漏啊,成功的鎖住了2萬八路軍,這可是在日軍看來不可多得的最好戰機。所以對日軍司令而言,要想取得重大勝利,就必須趁熱打鐵,立馬行動起來,而且還抽調了3個強有力的旅團兵力前來營救山崎大隊,所以由此看出,雖然僅剩500人在此,日軍司令前來的目的也不光是營救,當然還是看了形勢,衝著這2萬八路軍而來的,依靠山崎大隊五百人,既可以深入八路軍後方襲擾八路軍軍工廠,後勤保障單位,野戰醫院,又可以以八路軍腹地為陣地,吸引八路軍主力,讓外圍三大旅團進行合圍。

好在,日軍的如意算盤並沒有得逞,僅僅想利用山崎大隊五百人深入腹地打擊八路軍,吸引八路軍的陰謀並沒有實現,反而,賠了夫人又折兵,山崎大隊就是給八路軍送來的一頓美餐,在八路軍總部的命令下,李雲龍的獨立團,舒舒服服的殲滅了山崎大隊,繳獲了大量的輕重型武器,粉碎了敵人的陰謀。

圖:來源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作者刪除


唯戀無名


“中心開花”,包圍與反包圍,張靈甫其實在孟良崮也是這麼想的,只是他沒能堅持到援兵抵達就全軍覆滅了,《亮劍》裡的山崎大隊也在日軍增援部隊到達前在李家坡被獨立團全殲,沒能實現“開花”。遺憾的是,在真實的戰史上,關家堖戰鬥的日軍“岡崎支隊”殘部,真的挺到了八路軍撤圍。



當時的戰場形勢就是八路軍九個主力團在內線包圍著岡崎支隊,而外線日軍數個旅團及支隊又形成反包圍態勢,準備一舉聚殲八路軍主力,為避免全軍被動,八路軍在消滅岡崎支隊400餘人並擊斃岡崎中佐後,主動撤出了戰鬥,此時日軍推進最快的田中支隊距離關家堖戰場只有不到4000米了,形勢非常危急。

《亮劍》中日軍的戰役目標與抗日戰史相同,自然是以山崎大隊為餌,吸引住八路軍主力,同時調集重兵在外圍形成“一個巨大的包圍圈”,這句話是劇中師長同志說的。以當年八路軍的裝備和火力,是完全不具備與日軍主力部隊進行大兵團作戰之能力的,面對裝備精良的日軍三個旅團,國民黨中央軍三到五個師都不是對手,可至少中央軍的彈藥是充足的。



因此如果不能在敵援兵抵近之前解決戰鬥,就有陷入全盤被動的可能,386旅旅長之所以嚴令程瞎子772團撤下來,就因為沒有時間了,必須叫李雲龍一擊而中。

“狗孃養的山崎大隊”既然是餌,就有被吃掉的風險,所以日軍對於能夠有機會殲滅八路軍主力,其實看得遠比山崎大隊的那500人重要,因為八路軍在敵後戰場以分散作戰為主,輕易不會進行這樣的大規模戰役集結,經常讓日軍抓不到所謂“決戰”的機會,既然有此良機,日寇豈會善罷甘休。與其說是來救援山崎大隊,不如說是衝著129師主力來的。



按山崎中佐下面的參謀報告所說,兼程趕來的日軍有第四旅團、第九旅團和第十六旅團,這幾乎是日寇山西第一軍機動野戰兵力的三分之一,如果八路軍各部撤圍不及發生正面碰撞,以1940年雙方戰鬥力之懸殊,我八路軍必然遭至慘重損失。左權副參謀長犧牲的大掃蕩中,日軍也不過出動了30000餘人,折算起來大約四個半旅團左右。

孟良崮戰役,華東野戰軍五個縱隊圍殲整編74師,四個縱隊在外圍阻援,而國民黨軍隊集中了十個整編師進行反包圍,當時的情況也異常緊張,如果不能在5月16日解決掉張靈甫,華野也得撤圍而去。所幸第三次總攻終於奏效,攻上孟良崮山頂消滅了整74師師部,然後迅速打掃戰場跳出敵人十個整編師的合圍圈。



這與國民黨軍隊各部之間的協同較差關係甚大。在這一點上,國軍部隊遠不如侵華日軍,日寇是一部被圍,無論兵力大小其他各部必然拼死來援,粟裕將軍在車橋戰鬥中消滅了日軍五批援兵,規模最小的只有一個小隊,可見一斑。

在太平洋戰爭爆發之前,日本陸軍精銳都在中國戰場,現役老兵多,確實不好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