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日本军队的山崎大队,拥有多少官兵,为何非常难打?

邓丽霞


玩过陆战棋的朋友都知道正常情况下陆军部队的编制是军师旅团营连排,可是日本就偏偏不是一个正常国家,他们的陆军编制很怪异。

他们的作战基本单位编制分为总军,军,师团,旅团,联队,大队,中队,小队。


在二战时期日军的编制表中,我们也看到了一些熟悉的名词,首先是军一级建制。

日本的军级建制不同于我国,可不是个简简单单的军,它相当于我国的一个集团军的规模。

在军之下日本设有师团。日本的师团分为甲乙丙丁四种。如果是甲级师团,战斗力绝对扛扛的。如果你以为日本的师团就相当于我们一个师的兵力,那你又错了。

一个甲级师团的兵力要达到3万人左右,这哪是一个师的兵力?王耀武统率74军的时候人马总数也无非就是这点。由此可见,日军的一个师团的兵力就相当于我们一个主力军,比起那些人员不整的杂牌军来说,那人员还有过之而无不及。


在师团之下又设有旅团。旅团之下又设有联队。日军的联队在战争初期能够打垮国军一个师。联队之下就是大队。抗战神剧亮剑中的山崎大队就是这种编制。

在亮剑中这个山崎大队可是给我军造成了极大的困扰。

这消灭山崎大队这场战斗,其实在历史上是有原型的,那就是八路军的关家垴战斗,相对应山崎大队的历史原型就是深入八路军腹地太行山腹地关家垴的日本冈崎大队。

这支日军部队总共就五百人左右,但是能够做到八路军腹地一日游,非但没有被全歼,再给八路军带来巨大伤亡之后还能够安然撤出,其强悍战斗力可见一斑。


在电视剧中,山崎大队凭借强大的火力打垮了程瞎子指挥的772团,这个772团,可是八路军的主力团,战斗力绝对在八路军体系中,数一数二。772团凭借巨大的兵力优势,苦战八个小时,付出巨大的人员伤亡,依然没有拿下李家坡,日军战斗力之强让人叹为观止。

最后,陈赓旅长才万般无奈的把李云龙调上去指挥,果然李云龙上阵之后,充分发挥他的战术天才,看山崎大队打了一天,肯定需要补补水,于是就给山崎小鬼子下了一阵手榴弹雨,让他们凉快凉快。

在战术鬼才李云龙灵活多变的战术指导下,最终八路军全歼了山崎大队。


不过这个过程还是很曲折的,八路军付出了巨大的伤亡,取得了这场惨胜。

为什么山崎大队只有区区500人?却这么难打?

首先,日军的人员素质高。在二战初期,日军的士兵战斗素养极高,这一批日本鬼子是在国内接受过良好训练后才被拉上战场的,这个时候的日军士兵身体素质也好,军事水准也好,都处于整个侵华战争时期,日军士兵的巅峰。他们的射击精准,精于格斗,膀大腰圆。

最关键的是,这支日军士气高昂,在入侵中国以来,他们连战连胜,有着很强的信心,丝毫没有被包围者应有的恐惧,在这样心态作祟下,他们遇到像772团这样的硬茬子,他们不会感到害怕,反而越打越兴奋,有一种棋逢对手的感觉。


其次,李家坡的地形也帮助了日军。李家坡易守难攻,日军的防御阵地居高临下,可以俯瞰四周,视野极佳,射界非常的开阔。

而八路军进攻则需要仰攻,沿途又没有可供隐蔽的遮蔽物,这就使得八路军在冲锋进攻的时候成了日军的靶子。

再加上程瞎子的战术,比较单调,远远没有李云龙的鬼点子多,他的战术几乎没有什么变化,就是大马金刀的往上冲,凭借战士们的勇敢去夺下山头,但是由于李家坡的地形所限,八路军无法展开队形,只能一波一波的往上冲,一波一波地被日军消灭,极大地限制了八路军的兵力优势的发挥,这用李云龙的话说就是愚蠢的添油战术。


第三点,八路军缺乏攻坚的重武器。八路军的装备,尤其是重装备齐缺,这是共识,旅长在此役中,为了压制山崎大队的炮火,也曾经下令火力覆盖,可是没打几发,战场上又回到了日军火炮唱独角戏的状态,我军的火炮没有了炮弹。

日军的火炮能够得以继续猖狂,这些火炮给程瞎子的部队带来了极大的困扰。设想一下,如果我军弹药充足,我军炮兵一阵狂轰压制住日军炮兵之后,程瞎子的772团跟着炮点一拥而上,就能把李家坡拿下,何必打得这么吃力呢?

  

  


策神历史


按照日本以甲级师团的配置,等于于中国的营级单位,而且属于加强营的配置。日本一个步兵大队,下辖四个步兵中队,一个中队156人,除步兵中队外,还有一个150人的指挥部和175人的机关枪中队和一个55人的炮兵小队,共1001人


日军一个步兵分队拥有13人,拥有一挺轻机枪,两具掷弹筒,四个步兵分队为一个步兵小队。三个步兵小队为一个步兵中队,每个中队拥有两挺重机枪和两门迫击炮。四个步兵中队为一个步兵大队,每个步兵大队除此以上火力配置以外,还有一个独立的拥有4到8挺重机枪的机关枪中队和一个拥有2-4门九二式步兵炮的大队炮小队。

从以上的火力人员配置来看,日本甲级师团的一个步兵大队其火力人员配置已经超过了中国一个步兵营的火力人员配置。而且拥有非常强的单兵作战能力。而在剧中日本的山崎大队先前已经和八路军386旅中的主力团772团激战了很久,直接程瞎子的772团打掉一半,和日军的弹药消耗也基本差不多,不然当李云龙的独立团在山坡下面挖战壕的时候,为节省弹药的山崎大队也不会直接来一个万岁冲锋。



不过在现实当中,“山崎大队”并没有被八路全歼,不但给八路军的根据地造成了严重破坏,在给八路军带来上巨大的伤亡之后还能安全撤出。


在十字路口等等你


我是萨沙,我来回答。

山崎大队的原形是关家垴战役的冈崎支队!

冈崎支队是半个大队,只有500人。

关家垴战役发生了在百团大战第三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是八路军的破袭战。日军完全没有准备,被打的措手不及,损失不轻。

第二个阶段,是八路军试图扩大战果,开始攻击日军一些较大的据点。

然而,这一阶段攻势就不顺利。日军一旦兵力较多,就很难吃掉,双方打的旗鼓相当,日军逐步扭转局势。

第三个阶段,是日军报复性的进行大扫荡,深入八路军控制区。

冈崎支队,就是扫荡中的一支部队。

10月,日军独立混成第4旅团派出三个支队,其中就包括冈崎支队。

然而,独立混成旅团战斗力不强,在日军是笑柄。

在同正面战场的国军进攻时,独立混成旅团是不能参战的。即便强行参战,必须进行野战化的重武器配置,还要进行强化训练,就这样也是放在次要战场。

冈崎支队只有535人,有步兵3个中队,1个山炮分队、1个工兵小队、1个辎重兵小队、1个无线电分队和1个战斗救护班。

支队长为冈崎谦受中佐,是第37师团226联队副联队长。此人能力平平,是日本陆军士官学校27期,属于同学中混的很差的。他也没有独立指挥部队作战的经验,平时主管训练和后勤。

当时第4旅团主力都在中条山对付国军,没有办法,只能派没有指挥经验的副职军官带队。

不过,日军历史上以大队或者半个大队级别的部队,进行扫荡,从没有吃过大亏。


就是因为这种情况,所以日军才敢于派出区区半个大队的支队,在副职军官指挥下,深入10多万八路军腹地作战。

而彭德怀也发誓要消灭冈崎支队。除了冈崎支队摧毁了黄崖洞兵工厂以外,彭德怀认为日军扫荡多以1个或者半个大队为单位,肆无忌惮。

如果能够彻底歼灭这种支队,以后日军就不敢使用这么少的兵力。而日军兵力有限,这样一来扫荡就会有很大难度,一定会大幅度减少扫荡的次数,对八路军有利。

至于冈崎支队,其实也不难消灭。

该部者携带了几挺重机枪和2门山炮,弹药有限。

步枪兵,只有120发子弹,每挺轻机枪不过800发,重机枪7000发,掷弹筒榴弹16枚,每门山炮100发炮弹,粮食可以支持7天。

为什么难打?

除了冈崎支队占据有利地形,修筑实用野战工事以外,日本兵坚决战斗到死也不投降的态度,也是难以吃掉他们的原因。

但打铁还需自身硬!八路军集中2万主力,包括大量迫击炮和多门山炮,激战2天仍然吃不掉冈崎支队,只能说明战斗力下降明显,尤其攻坚能力差。

打了太久的游击战,部队从4万扩充了10倍,兵力增加但素质降低,训练不足,不懂野战战术,都是失败的重要原因。

当时彭德怀就曾经大吼:拼光了也要打!不能打硬仗的部队,留下也没用。

关家垴战役以后,我军高级军官曾经去观察日军的阵地,大为钦佩,命令参谋画图用于以后的学习。


萨沙


八路军总部附近的关家垴战斗,日军500人打败我军10000人,这个信息被果粉津津乐道——所谓的中流砥柱其实是呵呵!

事实上,如果参加战斗的不是八路军而是国民党军,那一定歼灭日寇5000,收复关家脑。

因为,国军面对日军的时候,只有三个选择——逃跑坚守和撤退(往往演变成溃败),而国军的战绩,基本都是吹出来的。

国民党军队发起的22次会战,基本是守着城池挨打,最抗揍的军队,就是五大主力。当然五大主力一开始不叫五大主力,而是叫“攻击军”。但他们从来不敢攻击,如果收复了某座城池,那一定是日军先撤走他们才去的。

当然也有例外,那就是傅作义的奇袭包头。傅作义1939年12月19日,傅作义带领35军主力千里奔袭九原,历时半个月,共歼灭包头守敌两个大队及援敌近400人,毁敌坦克4辆、汽车车60余辆。

很多人眼中的最擅长守城的傅作义,恰恰是抗日战争中唯一主动攻击日军且取得胜利的。

而更多人吹捧的薛岳,拥兵50万,四次长沙会战,号称歼敌20万,结果一个俘虏都拿不出来,一件像样的缴获也拿不出来。

言归正传,说说关家垴战斗。

关家垴战斗,其实是百团大战后期的“反扫荡”斗争的一部分,决心围歼冈崎大队,真正体现了八路军的“亮剑精神”。

日军的大队编制,大约1000人,相当于我军的团,但是这次日军只带了500多人。

日军带的兵力少吗?一点都不少,如果在国统区,这点人占领十个八个县城不成问题。日军虽然只有500人,可是还有一个山炮中队,武器弹药和个人素质都有很大优势。

没有精钢钻不揽瓷器活,日军敢来就有信心走。他们没想到的是,八路军看到日军在根据地的杀光扫光抢光暴行,决心全歼这支军队。

当然战斗最终失败了,冈崎大队被歼灭200人,八路军伤亡2000人退出战斗,冈崎大队最终撤走。

实话实说,彭总发动的这次战斗,出力不讨好,用李云龙的话来说,这就是赔本买卖。打半天就能杀鬼子报仇,一点缴获拿不到。

没错,八路军长期以来,更擅长的是游击战和伏击战,藏着暗地里给日本放冷枪。为什么放冷枪?因为子弹太少,人均子弹只有5发,打完三枪就不敢在开枪,这就是装备奇差的“三枪八路”。

就是这样的军队,在整个华北发动了“百团大战”,主动攻击日军盘踞的据点和交通线。这种事,放在装备精良战心全无的蒋介石嫡系那里,这叫做“自杀式袭击”。


历史知事


在亮剑当中,表现了李云龙围攻日军山崎大队的战斗,这其实就是百团大战的关家脑战役。

为什么,打击日军一个大队有这么困难呢?我们知道,在真实的百团大战当中,这支日军的人数是500多人,并不是特别多。但是,我们知道,日军在华北战场,通常都会超量携带弹药。

在华北战场,日军一个大队出发作战,为了增强独立作战能力。通常都会1支步枪配备120发子弹,1挺轻机枪配备1000发子弹,1挺重机枪配备3000发子弹,1具掷弹筒配备40发弹药。

一门山炮配备100发炮弹,一门步兵炮配备60发炮弹,还会携带4天的口粮。多准备运输弹药的骡马。这是什么概念呢?日军第62师团参加冲绳大战,一支步枪也就100发子弹。整个冲绳日军大约有0.6个会战份弹药,大约是12个基数弹药。

而山崎大队携带的弹药,重机枪是3个多基数,步枪是6个基数,炮弹是1个基数,轻机枪是2.5个基数。要知道,在冲绳日军12个基数弹药与美军大战了3个月,山崎大队有1-6个基数弹药,才打几天。在弹药量上,山崎大队相比冲绳日军,是非常充足的。

而我军虽然人多,但是弹药不足,很难形成火力优势。平均一名战士只有几发到二三十发子弹。而且,山崎大队占据着有利地形,居高临下,而且只有一条道路通往山上,在山上还有可以改造为地堡的窑洞。因此,山崎大队在这种环境下,就会比较难打。


深度军事


把干掉狗娘养的山崎大队干掉!


当年《亮剑》中的一句粗话,让人们瞬间记住了日军的山崎大队,但是日军的山崎大队究竟有多少人呢?为什么当年的李云龙还臭骂:


“他772团的程瞎子敢和老子抢主攻?反了他了!”


程瞎子被山崎大队打的够呛,正面进攻屡屡受阻,这个时候的李云龙才开始担任主攻,一路挖掘沟壕,李云龙带领了300多名的投弹手,每个人配有10颗手榴弹,3600颗手榴弹铺天盖地的喂给了【山崎大队】。


之后的结果相信大家也都知道了,一番狂轰乱炸之后,李云龙身先士卒带领了所有的士兵展开了一场白刃战,结果这个山崎大队全军覆没,整个山崎大队被李云龙全歼了。


那么山崎大队究竟有多少人呢?


在二战中,日军的大队编制相当于我们的营级单位,整个大队的编制人数大概在300-550号人,这样的人数配置在二战中已经属于优等配置,其战斗力却不容小觑。


大队中心:初级指挥官(约30人)

运输中队:卡车、辎重(约110人)

机枪中队:机枪排、弹药排(约200人)

炮排:(约50人)

反坦克排:(约50人)


山崎大队的大队编制虽然人数属于等同的,但是其武器装备的配置确实顶级的配置,李云龙想要一口气吞掉他并不是一件十分容易的事情,所以当772团的程瞎子进攻的时候,却频繁的受到阻碍,还损失惨重。


李云龙成功歼灭了山崎大队是因为他出其不意的打法,在战争年代每个人能够拥有两颗手榴弹已经是十分的罕见,而李云龙的300多人的部队却一共拥有了3600颗手榴弹,这在抗日战争那个即若贫乏的年代根本不可能有如此的配置。


所以,山崎大队难打是必然的。毕竟当时的日军装备和中国抗日军队的装备简直就是天差地别。李云龙能够出其不意的打赢这场胜仗着实不容易啊!


李云龙:咦!我特娘真是个人才!


历史总探长


日军一个大队的兵力和装备。

日军一个大队有1100人的编制,与同期的中国军队相比,它远大于一个营,但又明显小于一个团,处于营团两级之间,日军的大队包括30人的大队部,一个110人的运输中队(有大车和骡马),有的大队将所属的运输中队合并到更上一级的联队里。四个步兵中队(一些大队只有3个);一个机枪中队;一个55人的炮小队(1个10人的小队部,1个15人的弹药分队,两个15人的炮分队各装备1门70毫米九二步兵炮),极少的部队配备一个122人的炮中队(包括一个27人的弹药小队,两个31人的炮小队各装备2门步兵炮)。在这些少量的炮中队中,极少一些可以分到20毫米反坦克枪的部队,可以编成4个24人的装备2挺反坦克枪的小队。



山崎大队为什么难打?

  • 山崎大队是电视剧《亮剑》中的一个日本大队,兵力只有五百多人,没有达到1100人大队的编制,但装备的各种武器,步枪,迫击炮、掷弹筒、九二式重机枪和歪把子机枪都是远远多于八路军一个团的,每名士兵装备三八式步枪,配有120发子弹,弹药充足,再加上日本鬼子训练良好,射击精确,对于缺乏重武器和枪支弹药的八路军来说,山崎大队是很难打的。
    而且更要命的是,山崎大队占据了高地,构筑起了防御工事进行防御战。这样八路军就变成了高地攻坚战,变得更难打了,只能用满山遍野的步兵往上冲,简直就是鬼子的活靶子,一直这么打的话,估计会付出伤亡几千人的代价,程瞎子的772团就伤亡了好几百人也没有攻上去,而且还是八路军的主力。最后还是李云龙的鬼点子多,推进到五十米的距离,然后3600颗手榴弹扔上去,把山崎大队炸懵了,然后全团冲上去,才消灭了这个山崎大队的,但也付出了3600颗手榴弹的重大代价。


扬杨刘


电视剧《亮剑》中,李云龙带领独立团利用挖战壕迫近日军阵地,最后手榴弹像弹雨一般投入日军阵地,八路军接着发起进攻,通过白刃战全歼山崎大队。这是根据一个真实战例艺术加工的情节。事实上,八路军在遭受重大伤亡后并未能全歼日军冈崎支队。

战役纪念碑



战役背景

1940年,在彭德怀和左权的指挥下,八路军发动了著名的百团大战。在胜利结束了战役前两个阶段作战后,八路军各根据地部队转入休整。

由于受到八路军的沉重打击,日军华北派遣军司令多田骏恼羞成怒,调集部队对抗日根据地发动了报复性的扫荡。根据八路军总部命令,各根据地开始了百团大战第三阶段的反扫荡作战。

由于日军是紧接着百团大战第二阶段作战刚结束就发起了扫荡,八路军外线出击的很多部队还未能全部回到根据地内,而冈崎的动作又比其他日军快了些。结果就是冈崎支队竟然鬼使神差的没遇到什么阻碍就深入到根据地的腹地,跑到了八路军设有兵工厂的黄崖洞,啥也没找到就放了一把火。



而这时,八路军开始从四面八方围拢过来。冈崎带着部队拼命向外逃,在跑到关家垴时,八路军的包围圈越收越紧。冈崎看到没法突出包围,而关家垴地形不错,就决定在此坚守,同时向在外围的日军呼叫增援解围。

战斗经过

在我军战史上,此战叫关家垴战役或关家垴歼灭战,而八路军此战的对手冈崎大队更准确一点应该称为冈崎支队。



冈崎谦受中佐毕业于日本陆军士官学校第37期,在出任这支部队指挥官前,为日军第三十七师团226联队副联队长。冈崎支队的主力是由驻山西运城的日军第37师团,独立第九混成旅团及独立步兵第12大队各抽出一个中队,并配属一个山炮炮兵小队组成(装备炮三门,炮弹300发),总兵力540余人。由于不是一个建制大队,按照日军的通常叫法,这种临时编组的部队称为支队。

关家垴



八路军在此战中,集中了九个团,拥有绝对兵力优势。由八路军副总指挥彭德怀督战并指挥总部炮兵团山炮连,129师师长刘伯承指挥385旅及新十旅,386旅旅长陈赓指挥386旅及决死一纵队。

1940年10月6日,日军抽调战斗骨干并配属工兵,炮兵,辎重兵组成的冈崎支队从晋南闻喜出发,9日抵达南关镇,11日开始沿沁县--西营--王家峪路线东进,20日到西井,25日到达辽县,武乡县,黎城县交界地区的黄崖洞,沿桐裕河谷进入黄崖洞。八路军最大的水腰兵工厂就设在附近,具有月产四百多支步枪和生产大量子弹手榴弹的能力。



当时正在黎城指挥部的彭德怀听到山口丢失,日军开始进入黄崖洞后,异常震怒,要求严查擅自撤离者的责任,同时命令386旅的772团和16团赶到黄崖洞,打退日军进攻。而冈崎支队并不知道黄崖洞有八路军的兵工厂,对当地地形不熟悉,又不敢离开地图标记的路线太远,因此日军没有找到兵工厂。随后日军退出河谷(黄崖洞只有一条通道),在抗日军民的袭扰下于28日撤到武乡县蟠龙镇关家垴附近,准备夺道武乡退回沁县。

而此时,刚刚打完榆(社)辽(县)战役的129师部队正好在蟠龙镇附近休整。29日下午,彭德怀赶到蟠龙镇石门村坐镇指挥,决定于30日凌晨4时开始向日军发起攻击。而在晚23时获知冈崎支队占领了关家垴,此时距离总攻发起时间不足五个小时。

柳树垴



日军在占领关家垴的同时也占领了旁边的柳树垴,并连夜构筑工事,仅用四个小时就构筑完成了较为完备的野战工事,两地之间挖出坑道相连,并拆下老百姓的门板房梁搭上构成掩蔽部。两个阵地构成犄角,火力相互支援。此战日军各级指挥官及士兵,表现出了丰富的作战经验和良好的军事素质。


386旅772团和总部特务团为一路,从关家垴东北,东南侧进攻;385旅769团为一路,从关家垴的西北侧进攻;决死一纵队的25和28两个团从南向北推进,在关家垴的南侧对日军左翼进行牵制。385旅和新编第十旅在外围阻击日军援军(后386旅又投入一个团参与阻击)。直接投入进攻的兵力约四千人,大部分兵力是用来打援的。

由于日军据守的关家垴阵地地势险要,仅南边坡度较缓,山顶是一块平地,利于日军展开兵力防守,易守难攻。虽然我军拥有绝对优势兵力,但是由于受到地形限制,难以同时展开攻击,只能分批逐次投入进攻,打成了兵家大忌的添油战法。



经过两昼夜顽强战斗,八路军虽然攻入日军主阵地,消灭了四百多名日军,打死了冈崎中佐及十余名日军各级军官,俘虏了两名负伤日军,但是,仍然有几十名日军负隅顽抗。这时候,大批日军增援部队已经距关家垴不到四公里。八路军不得已撤出战场,未能完成对冈崎支队的全歼。



战役检讨

此战,八路军在兵力处于绝对优势的情况下围攻五百多日军,结果是付出了两千多伤亡(战报说是六百多伤亡,但是有一说是589人牺牲1570余人负伤。更有的说是付出了两千名八路军的牺牲),经过两天战斗,竟然未能全歼日军。为我军一个不成功战例。围绕此战后世争论了几十年。

争论一,此战该不该打。

记得看《彭德怀自述》里谈到此战,彭总的意思是,敌人仅仅五百人的一支队伍,竟敢孤军深入我根据地中心,如果任由其大摇大摆的出去,必将助长了敌人的气焰。因此下决心打这一仗。

从结果看,并未能全部达到战前设想。虽然经此一战后直到抗战胜利,日军再也没有敢派小部队轻兵冒进深入根据地,但是战后,日军却派一个大队进驻根据地中心的沁源县城达两年之久,而八路军主力却未能再次进攻,最后是采取坚壁清野长期围困才把日军给逼走。

争论二,面对不利于我军的地形,是否该采取强攻。



从照片可以看出,关家垴地形险要,易守难攻。对于缺乏重武器的八路军,是否应该采取强攻。

从事后看,冈崎在进入根据地发现攻击的八路军拥有迫击炮后,就敏锐的意识到遇到了我军主力,其立即带领部队疯狂向根据地外逃窜。到达关家垴后,发现我军包围圈收紧,意识到如继续向外逃,将不可避免的在对其不利地形上被我军合围,而关家垴的地形险要,利于防守,于是下令构筑工事,坚守待援。这体现出冈崎是一个有丰富经验,决心果断的优秀中级指挥官。

就算我军不采取强攻,采取围三缺一策略,冈崎也不会冒然带领日军离开有既设工事的关家垴突围。不会给我军在开阔地带对其围歼的机会。

争论三,在面对不利地形,进攻遭受重大伤亡,就连在前线指挥的刘伯承,陈赓都向彭总请求停止攻击后,彭总依然命令继续进攻。

当年八路军流血牺牲的战场如今成为了麦田



几十年来这一条争议最大。

反方认为彭总不讲战术,一味猛打猛冲,勇有余而谋略不足,不听从下级意见(左,刘,陈),致使我军在优势兵力下伤亡数倍于日军,这也是后来被经常用来攻击彭总的事例。以此战来否定百团大战第三阶段作战,进而否定百团大战。

试着分析一下彭总当时为何下令强攻的原因:

1,不允许日军以一个大队(实际冈崎支队人数仅相当于半个大队)的兵力竟敢深入根据地腹地,必须打掉日军这种嚣张气焰。同时,希望通过打两个大歼灭战从而粉碎日军的扫荡。

2,由于日军在百团大战中吃了亏,因而在随后的扫荡中比过去更加残忍。见人就杀,见粮食,牲口就抢,见房就烧,甚至把老百姓家的锅碗瓢盆及种地的农具都予以毁坏,把村庄的水井都予以填埋。在战前,彭总曾经去视察过数个被日军焚毁的村庄。因此,对日军带有强烈的为老百姓复仇的想法。

3,遇到硬仗,恶仗,如果一支部队能顽强顶过来,就能打出来一支主力劲旅(我军没有王牌的叫法,一般都是称主力),如果不能顶过来,那么这部队日后也不会有多大起色。



769团,772团这样的经过考验的老红军部队自不必说,决死一纵队的两个团,经过这次恶战的洗礼,从一个刚起义的阎锡山新军部队,一跃而成为了八路军的主力团。四十多年后正是这支部队夺取老山,面对越军6个主力团的反扑,坚守老山打垮了越军进攻,打出了军威。



彭总在晚年将关家垴战斗归为其四个失败战例之一。

此战,冈崎支队虽然主要是从三三制的乙种师团37师团抽调部队组成,虽然很多果粉经常会说八路打的是这种治安师团,战斗力弱。但是实际上,日军这种三联队制的师团只是在步兵人数上少于两旅团制的甲种师团,其他的骑,工,炮,锱重一样没少,使得霉菌伤亡高于日军的唯一战例的硫磺岛作战,就是第109师团这种乙种师团打的。而且,此时太平洋战争还未爆发,日军部队还拥有大批老兵,战斗素养高。

日军掷弹筒,称超轻迫击炮更合适



日军一个中队一般编制为180--200人,编有9挺机枪和9--12门掷弹筒,步枪一百多枝,这样看来,冈崎支队即拥有近三十挺机枪和掷弹筒,对于我军来说,有较强的火力优势。虽然满编的日军一个大队有1100人,冈崎支队在人数上仅为半个大队。但是其编成内却拥有一个山炮小队(发射炮弹246发),这种联队以上才有的炮兵在战力上是超过日军大队编成内的92步兵炮小队。而且冈崎支队竟然能够呼叫陆航飞机的空中支援。特别是在30日的战斗中,由于地形限制我军无法展开,日军空军的轰炸一度导致我军进攻停止。

日军山炮,侵华战争中恶行累累



而八路军方面,此时已经由刚开始出师时的不到四万人迅速发展到四十万人。干部提拔较快,新兵多,指挥能力,战斗经验,战斗技能方面已经与打平型关,神头岭,长乐村时期的主要由长征过来的红军组成的老八路有较大差距。

而且,八路军缺乏火炮,缺少攻坚战经验。各参战部队在开战初期行动不够迅速果断,没有抓紧时间迅速接敌,给了日军准备时间进行撤退和构筑工事。由于没能凶猛狠的迅速接敌,没能发挥我军运动战优势从而在野战中消灭敌人,被迫打成了攻坚战。



攻坚战与野战一个很大区别是需要强大的火炮。虽然缺乏火炮,但是由于我军攻坚战经验不足,还不懂得步炮协同,利用有限的少量炮兵接敌;不懂得在解放战争中熟练掌握的爆破技术破坏敌人工事。虽然第二天769团一营采取了土工作业开始接敌(就是亮剑中挖战壕接近敌人,缩短冲锋距离,可惜这是战后我军总结出来的经验),但是由于敌人援军已至,时间不够了,最后不得不放弃了最后全歼冈崎支队。

这场战役的失利,我军主要是在指挥上失误,彭总是负有责任的。不过,其他中级指挥员由于攻坚战打的少,缺乏指挥攻坚战经验,也是有很大一部分原因。



战后,我军察看了日军在关家垴构筑的野战工事,暗堡掩体,火力配置,第一次看到了猫耳洞,很受启发。参谋人员也将敌人阵地一一绘制成图。此后,我军加强了对攻坚战的研究,加强了对利用地形,构筑工事,合理配置火力的研究。

彭总坚持打这一仗,有一个重要的意图,即八路军是坚持敌后抗战的主力军,正规军,不但要会打游击战,必要时也要猛攻坚守,顽强拼杀啃硬骨头。


我淡如菊


山崎大队的原型其实就是真实历史中关家垴战役的冈崎支队。

1940年10月17日,为报复八路军的百团大战,日军第4独立混成旅团决定派出三个支队对太行山根据地进行扫荡,每个支队由4个步兵中队为核心,再加强炮兵、机枪和后勤单位组成。冈崎支队是三个支队之一,指挥官是第226联队队付冈崎谦长,不过因为集结时部分部队未就位,因此冈崎支队最终是以3个步兵中队、1个炮兵中队(缺编1个小队)为核心组成,另外还加强了工兵分队、辎重兵小队、无线电分队和救护班,总兵力为535人,此外还编有243匹骡马和300多名民夫。

从这个编成了看,我们不难发现冈崎支队虽然人数不多,比一个大队还要略少,但是混成度很高,其中还有3门山炮,火力反而有所加强,在实战中这3门山炮对八路军造成了很大的威胁。

在历史上,冈崎支队因为迷路,最终走到了黄崖洞兵工厂的附近,虽然并未真正发现黄崖洞兵工厂,但是已经足以引起八路军的注意,所以彭德怀下令385旅、386旅、新编第10旅各一部加山西决死1纵队两个团一起围歼冈崎支队。

应该说冈崎谦长警觉性还是很高的,他从阻击的八路军使用迫击炮就判断出遇到八路军主力了,所以立刻决心抢占关家垴,坚守待援。冈崎谦长下令部队在关家垴上挖掘了战壕、掩体,还将山腰50多户人家的窑洞打通修成工事,最终构成了从山脚到山顶的三道防线,而日军的3门火炮则封锁了上山的唯一一条通道。

在这种情况下,缺乏火力支持的八路军自然是难以攻克关家垴,加之周围日军援军来的速度比较快,所以最终不得不放弃全歼冈崎支队的计划。不过此战还是给了日军很大的惊吓,之后日军不大再以大队规模的编制进行扫荡,这增加了扫荡的难度,减轻了根据地所面临的压力,可谓有得有失吧。

在《亮剑》里对关家垴战役进行了比较真实的还原,应该说还是比较终于历史的。

《亮剑》里最终是通过土木作业逼近山崎大队以后才发起进攻,但是历史上八路军虽然也进行了土木作业,但是因为地形所限,最终未能靠近日军核心阵地。


不沉的经远


这个问题老梁来回答。

这事何值是一个难字所能解释得了的,咱想把这事整明白了,俺感觉,咱得先了解一下,小鬼子这一个大队的人马和武器装备是咋回事,拿这垫个底,咱在讨论题主的问题。

一个小鬼子大队

话说小鬼子他这部队,师承德国陆军,而且是旧的,也就是说他拿的是德国一战时候的模板套到了自己个的身上。

所以他这编制和当时国际上流行的编制不一样。就拿这大队来说,您说他是一个营吧,但一千一百人的架构,这比一个营多多了。

可您要说他是一个团吧,他还不够,毕竟那会流行的一个标准团是一千五百人。

所以那戴着屁帘帽子的小鬼子这编制变扭的厉害,他是个介于营和团之间的这么一个怪胎产物。

这是人数。

咱在说说他的装备,这头一个,咱剁下他这脑壳数数,这就有一个三十人的大队部,这帮人一水的王八盒子,这军衔高的还能捞一把用来剖腹的破刀片子。

再有就是一个一百一十人运输中队,当然这帮玩意用的不是汽车,一串马车拉着他们的瓶瓶罐罐到处的跑。

四个步兵中队,每个士兵,一把比他们个头都高的三八大盖,屁股蛋上和肚脐眼挂着四个弹药盒,一共一百发的子弹。

这叫肥的流油啊,咱那会手里能攥着三发子弹,这都是老兵,剩下的都是边区造那手榴弹充数,这也是没有办法的事。

一百多发子弹这都够咱一支部队打一场遭遇战了都。

但就算是这,咱也弄死了小鬼子一百万的部队,这火车不是推的,牛皮不是吹的。

咱接着说,他这还有一个机枪中队,十二挺那破歪把子,光伺候这十二个家伙,用掉了一百多人。

一个55人的炮小队,拉着两门李云龙心心念念的九二式步兵炮。

当然还有一堆掷弹筒,这帮玩意每个掷弹筒配备四发,每个抗掷弹筒的家伙整王八盒子一把。

瞅见没,这在当时咱的眼跟前这就是一移动的军火库啊!

咱有啥?除了几发子弹就剩下唯一的重武器手榴弹了。这玩意要是赶上边区造,那就没谱了,丢出去有的能当烟雾弹的使唤,一股子黑烟,啥都没了,再或者一开两半,除了把小鬼子吓尿裤了,弄不死他。

所以说了这么多,大家伙就知道小鬼子是多么的难打。

而且小鬼子刚开始侵华的时候,那都是三年以上的老兵。这帮子恶魔,每个月光训练用的子弹就得糟出去一百八十发,所以二战的时候,鬼子咋就没有狙击手呢?原因就是,他每个老兵提溜出来,这都能当神枪手的使唤。

这兵员素质就高,这不后来被咱干死的小鬼子多了,他又加入了补充兵员。

而这帮东西为了能更快的适应战场,那是拿咱大华夏的活人练习刺杀,所以这帮子没心没肺的家伙上战场压根就没有啥畏惧的。

说了这么多,大家伙自己感觉一下,这难不难。

总结

咱和他怼上了,这就相当于一个发育不好的小孩,和一个屁股比脑壳大,手里赚着大刀片子流氓。

所以难!

那么有些人就说了:“人家山崎大队是五百人,压根就没有满员?”

俺就呵呵了,是没有满员,没有满员他每个士兵带的东西就少了?还有这世界上进攻方进攻防守方,这历来就是难打。人家山崎大队这不要脸的占了制高点不说,挖的防御工事可一点都不少,还能时不时的招呼飞机支援。

你告诉俺,这仗咋打?

要不陈瞎子,一个团上去,来硬攻,这上去多少人,这都是白给。这武器就存在着代差不说,弹药还不够,最后他这伤亡就惨重。

这就得用巧劲,李云龙直接给他整了个土工作业,大铁锹往大地上挖坑。

二十箱从那山西老抠的手里边弄来的手榴弹,加上家里边的存货,三千五百颗手榴弹,这就像丢鞋拔子一样的甩到了山崎的脑瓜蛋上。

把个小鬼子瞬间就砸的找不到北了。

“俺是谁?”

“俺在哪?”

这玩意好啊!接着就是突击队冲锋,做饭的伙夫整条扁担都上去了,别的不说,用扁担抽小鬼子大耳光,俺觉得可行。

最后李云龙比较生气的是,他就想上去和这山崎老小子拿大刀片子和他那用来剖腹的武士刀划条道道出来,是咱大华夏的大刀片厉害,还是他那武士刀牛掰。结果李云龙找到的是一具焦黑的尸体。

按照李云龙的说法,打仗这得靠脑子,亏本的买卖不能干!

好了,今天就写到这里,喜欢的朋友加个关注,顺手点个赞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