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建築的故事——重慶六棟老建築

這些建築

有當年的大使館

有近代重慶首富的私宅

還有歷史名人當年居住過的地方

為留住母城記憶

  • 東華觀藏經樓
老建築的故事——重慶六棟老建築

  年齡:約700歲

  地點:凱旋路

  檔案:主城最古老木質建築

  據史料記載,東華觀藏經樓又名玉泉殿、皇經樓,是元朝皇帝忽必烈至元年間興建的東華觀的一部分,距今700多年。經考證,它是目前主城區現存最老的木質建築。此次修復,是繼清康熙年間大修後,時隔300年的再次大修。

  家住東華觀巷的78歲程婆婆說,東華觀藏經樓原來有神像,殿頂有精巧的龍、獅等動物,翹簷上雕樑畫棟、栩栩如生。

  渝中區文管所相關負責人介紹,極盛時期的東華觀規模宏大、巍峨壯觀,面積有上千平方米,來此上香掛單的道士及居士達千餘人。“當時的東華觀殿宇三重,內設殿堂9個和藏經樓,還有花園、住房、庫房6大間。”

  • 舊政府警察局舊址
老建築的故事——重慶六棟老建築

  年齡:近90歲(建於上世紀三十年代)

  地點:曾家巖

  檔案:隱藏閣樓窗戶可全天候監視周公館

  舊政府警察局舊址與周公館僅一牆之隔。建築氣派十足,中西合璧的三層小樓,歇山式屋頂,南北各有兩個老虎窗,屋面鋪小青瓦;南面臨街為傳統的中式灰牆黛瓦風格,整個建築比周公館整整高出了一個屋頂;建築北面朝江,為西式拱券外廊,立於15米高的懸崖峭壁上。

  此次修繕還原了當時的建築樣貌:頂樓上保留的那扇隱藏式閣樓窗戶,可全天候監視周公館,再現了周公館當時所處的境地。

  • 怡 園
老建築的故事——重慶六棟老建築

  年齡:約81歲

  地點:上清寺四新路

  檔案:唯一有供暖設備的重慶老建築

  怡園是一座兩層小樓西式風格建築。抗戰期間,時任國民政府外交部長、行政院長宋子文在此居住。1945年底,美國總統杜魯門委派五星上將馬歇爾作為總統特使來中國時下榻於此。1946年1月,周恩來、張群在怡園簽訂國共第一次停止軍事衝突協定。

  怡園總建築面積852平方米,20多個房間安裝有暖氣設備。2012年,考古人員在別墅地下室挖到一個大鍋爐,當年重慶老建築中採用這種設計的,怡園是唯一一個。

  • 謝家大院
老建築的故事——重慶六棟老建築

  年齡:約300歲(建於清代)

  地點:道門口太華樓二巷

  檔案:近代重慶首富湯子敬私宅

  這座始建於清代的院落,幾易主人。20世紀初,江西臨川人、清朝同治年間重慶著名布莊謝億泰主人謝藝誠,將這座精美大院買下,從此這座院子叫謝家大院。

  湯子敬是謝藝誠老鄉,因家道中落流落到重慶。謝藝誠將14歲的湯子敬收做學徒。湯子敬30歲時,謝藝誠把女兒嫁給了他。湯子敬擅於經營,民國年間漸成重慶商界泰斗,時稱湯百萬。因其房產遍及重慶大街小巷,故號“湯半城”。

  大院是一樓一底的典型川東建築,小而精。大院分前堂和後堂,前堂迎客議事,後堂則是休息的地方,兩側是作臥室的廂樓,樓廊四隅有木梯上下。

  • 郭沫若舊居
老建築的故事——重慶六棟老建築

  年齡:約90歲(建於上世紀30年代)

  地點:天官府8號

  檔案:茅盾、老舍是這裡常客

  這棟二樓一底中西結合磚木結構,原是民國時期重慶第一任市長潘文華的內弟張營長構建的私宅。1938年底,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政治部第三廳遷入重慶,落腳於此。在廳長郭沫若領導下,這裡承擔了抗戰文化界的重任,文化名流常在此聚會。

  抗戰時期,茅盾、老舍等是這裡的常客。在渝期間,郭沫若創作了《屈原》、《棠棣之花》、《孔雀膽》、《天國春秋》等6部歷史話劇。

  1945年2月22日,300多位文化界知名人士在這裡共同簽署《文化界對時局進言》。

  • 美國大使館舊址
老建築的故事——重慶六棟老建築

  年齡:約76歲

  地點:兩路口健康路1號

  檔案:抗戰時期同盟國駐渝外交機構遺址群之一

  該建築為仿巴洛克式磚木結構,近年重新修繕。

  1937年11月,國民政府遷都重慶。1938年8月,美國駐華大使詹森率美國駐華大使館人員遷渝。1944年10月下旬,赫爾利成為新任駐華大使。1946年美國大使館返遷南京。該處即納入當時的中正醫院使用範圍,闢為醫院行政辦公樓和食堂。

  作為抗戰時期同盟國駐渝外交機構遺址群之一,正是這段歷史的文物載體,顯示了戰時陪都重慶國際政治、外交地位強力提升的重要物證。

一座老建築,一段歷史,一個故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