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很少大學生去天津找工作?

幸運5221550652


天津,不容置疑:

一個被低估的城市!

一個飽受質疑的城市!

一個被段子手玩壞了的城市!

為什麼這麼說呢?因為天津自身的因素以及周邊環境的因素。

導致,現在大學生找工作一聽天津,感覺像是非洲的國家一樣!

但我們來看下天津值不值得去!

下圖是天津統計局公佈的今年2季度經濟情況。

第一,經濟因素!

整體來看天津的經濟還是不錯的!

經濟不斷向好的方向發展,而且工業發展保持很好的態勢!

看一個地區的值不值得去,在經濟因素裡還要考慮自己選擇的行業!

如果你去農業相關的行業,那天津的經濟數據來看,可能不適合你!

但其他行業都還不錯,目前全國沒幾個比這個好的!

第二.天津的地理位置因素。

這張圖夠清晰了吧!一目瞭然的看出天津的地理位置的好壞!

以前,很多人一直拿天津的地理位置編段子,以突顯出天津地理位置的尷尬!

但我們不妨自己來分析下:

第一,渤海圈最大港口所在地。一個港口帶動這個華北的進出口貿易!

第二,首都的海岸大門。現在的交通使北京天津半小時路程。這一點直接帶動了和北京的聯動。

很多人只看到,北京對天津的壓制,卻沒看到天津對北京經濟的吸收和聯動。

現在很多天津人生意重點都在北京。個人的發展機遇是北京天津兩個城市!

第三.教育資源。

高等教育:研究生培養單位24 個,其中市屬高校研究生培養單位15 個,研究生培養科研單位6 個。普通高等學校57 所(含獨立學院10 所), 其中市屬高校54 所。本科學校30 所,高等職業學校(含專科學校)27 所。

基礎教育:普通中學525 所,其中完全中學105 所,高級中學71 所,十二年一貫制學校11 所,初級中學293 所,九年一貫制學校45 所。

學前教育:幼兒園1997 所。

中等職業教育:普通中專、職業高中(含職業中專)、成人中專、技工學校共97 所。

上面是天津政務網上面的數據。

天津的教育水平目前來看處於全國領先,和北京上海等比不了,但除了北京山海還真沒幾個能比的。而且,天津高考的情況我不必多說,懂的自然懂。堪比外國學生考國內大學。

第四.未來發展。

國務院批覆的天津城市新規劃方案確定天津城市性質為:“國際港口城市,北方經濟中心和生態城市。”總體規劃以中心城區和濱海新區核心區為主、副中心。國家“十一五”規劃中把濱海新區作為繼深圳特區、浦東新區之後又一帶動區域發展的新的經濟增長極。

這是一道公務員考試的題目一部分,但我們也可以看出國家對天津發展的規劃。

可以看出,天津未來的發展無線,最起碼比中部一些城市規劃的等級高很多。

而且,目前天津在人才引進,交通建設,經濟建設,規劃的格局明顯比以前提升好幾個檔次。

特別是人才引進政策,可以說在新一線城市裡力度最大。

第五.目前人均收入水平。

2018年度我市職工年平均工資為70452元,月平均工資為5871元;用於計發基本養老保險待遇的在崗職工年平均工資為90480元,月平均工資為7540元。

2018年,全國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8228元。其中,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9251元,

以上是天津政務網公佈的數據。和國家統計局公佈的數據。

很多人都拿平均收入開玩笑。但這個數據我們主要看的是比例!

第六.我們必須關心的一個問題:房價。

以上是安居客網站的數據:天津平均房價19124元/平米。

這個價格,各位可以和自己現在的城市對比下。

當然,也要平均收入對比下。

關於房價,我不想多說什麼。說的也都是淚!

第七.關於題主混亂的思維!

一個城市值不值得去,不是先看城市,而是先看自己!

先確定你想幹什麼,再確定自己的發展路線,最後才是確定哪個城市!

重點不是城市,而是你!


狂浪大俠


當下大學生畢業後需要就業的時候,除了北京、上海外,都去廣州、深圳甚至杭州找工作,而很少有人會去天津找工作,這是為什麼呢?難到天津身為第五大一線城市比不上南方的城市?

現在我就來給大家分析一下原因是什麼吧! 機會少。天津雖然是一個直轄市,也是一個一線城市,但是它既沒有北京的政治背景,也沒有深圳被劃為特區的殊榮,更沒有上海的經濟基礎,雖然對於大多數優秀的畢業生來說,如果畢業能夠在一線城市找到一份待遇很不錯的工作,那是萬幸,可是這容易嗎?

其實,天津的發展主要靠國家投資,國有大型高科技企業為主導,以國家資金為依託,所以一般需要的人才屬於高端人才,而這種人才都是在他們畢業之前就定好了的,也不會去給在人才招聘市場上來應聘的人機會。 工資收入低。

相比於其他的一線城市:杭州,平均工資收入是7330元;廣州,平均工資收入是7409元;深圳,平均工資收入是8315元;上海,平均工資收入8962元;北京,平均工資收入為9240元。天津的平均工資收入6339元就顯得微不足道了。

同一份工作,在北京可能工資就是天津的兩倍到五倍。而且在天津生活的成本其實還是很高的,從天津的房價來說,這就需要一個很大的投入了,可是在天津的收入遠遠不能夠做到。畢業生們無法通過單純工作而買到房子,這也是為什麼不去天津的原因之一。


發展較緩慢。雖然說為了促進天津發展,為了引進人才,開發了濱海新區,可是濱海新區理市中心有三、四十千米遠,那裡的基礎設施也沒有建造完全,交通也不方便,根本就沒多少人去,這也造成了一個惡性循環。那裡雖然有互聯網公司,但是互聯網公司大多都很不正規,小公司很多,而且不掙錢,所以根本吸引不了人才。

相比之下,深圳就好了太多,深圳一共有380家上市公司,上市公司總市值超過上海,僅次於北京,另外深圳是以高新技術產業見長的城市,深圳有全國最優秀的民營企業,華為、騰訊、萬科、比亞迪、大疆創新、華大基因等等。從剛剛起步的2008年到現在只用了十年,就成為了一線城市,發展變化如此之快,是天津望塵莫及之處,這更是畢業生們喜歡去天津工作的原因。 不知道大家是不是也是這麼想的呢?歡迎大家在下方評論。


大三老學長


確實,雖然天津是中國大大城市,經濟很發達,但很少聽說有朋友、鄰居或者同學在天津工作的。但是有很多人在經濟不如天津的武漢、南京、杭州等城市。

(天津之眼摩天樓)


我想,由於有這麼幾點。

第一、天津的薪酬待遇不算高。根據2017年秋季各大城市平均薪酬排行榜,天津平均薪酬水平的6760元/月,不但低於北上廣深等一線城市,甚至低於東莞、佛山、蘇州、無錫等地級市。

第二,天津經濟結構偏重重工業,就業機會更少。前幾年,天津通過國企的大投資、大基建上馬了很多項目,把經濟規模做大了。但這些項目基本都是能源、化工、碼頭等重工業項目,對勞動力需求不高,即使有需求也是技術員。而東南沿海省份經濟以請用也為主,如電子、鞋帽、家電、五金,對勞動力需求大,對技術的要求也更低。因此大量的年輕務工者去了廣東、浙江、福建,而不是天津。

第三,天津的創業環境和創業氛圍一般。由於天津發展更多依賴大中型國有企業和大基建項目,而不是像江浙、廣東更依靠民營企業,因此對中小企業和創業的支持力度不算大,沒有形成創業氛圍。我們很少聽說天津有什麼知名的大型民營企業。

以下是2017年營業收入最高的10家民營企業,你聽過哪家?即使是天津排名第一的榮程聯合鋼鐵公司營收也不過580億元,排名中國民營企業500強的第73名。和華為、中興、美的、吉利、阿里、蘇寧等民營企業比起來遜色多了。


財經知識局


大學生不去天津找工作,原因很簡單:

第一,天津沒有核心區,幾大城區各自為政,距離也比較遙遠,地鐵卻不夠發達,公交為主難以滿足。這直接導致商品經濟不發達,還不如很多省城。

第二,天津民營企業非常不發達,還是國企為主,導致工作機會少,人員職場流動性極低。當然,工資也相對低,別說一線城市,還不如很多省城。

第三,天津隔壁就是北京,半個小時就到,都到天津了,為何不直接到北京,反正就是找工作。北京機會更多。


董江波


上週一個同事終於辦完了天津戶口落戶,還聊起天津現在的情況,他在南開區買了個房子,租了一個月沒能租出去,再比比北京連五六環外的房子都很緊俏,別說一個月,可能房子剛上線就被搶走了。


天津有不少好高校,像南開大學,天津外國語大學等,每年都會輸出不少人才,而且天津的高考在全國相對也是較容易的。但天津沒有像樣的產業,幾乎所有大企業,有活力的企業都選擇去北京,即使在遙遠的郊區也是北京建廠或辦公,這就造成天津沒有好的就業機會。

人才自然無法在天津待下來,北京又很近,因而大量人才又選擇去北京打拼。即使現在天津有好的戶口政策,很多人選擇去天津落戶,但那只是落戶,大部分人還是在北京工作。

你覺得天津會發展起來嗎?還是繼續被北京虹吸,越來越乏力?歡迎在下方留言討論。


老李有刀


因為我就是外地人,來天津讀的大學,天津的高校還是非常的充足,天大南開。名氣也不小。大學生每年畢業的也很多。



但是一到工作方面,不得不說的是,天津確實不適合有夢想有抱負的人材。原因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第一,天津沒有創新能力。

就是各種借鑑,就像一個團隊沒有自己的研發部門,而是買現成的,或者是拷貝。



第二,工資水平

雖然天津號稱基本工資走在了全國的前列,但是大學生收入水平還是很低。總不能就拿個基本工資吧。眼看北京,同一份工作,可能工資就是天津的兩倍到五倍。



第三,發展緩慢

地鐵修了好幾年也就那樣,117大廈爛尾,光溜溜的杵在那裡。年輕人不思進取,得過且過。或者說的好聽點,比較容易滿足。就是圖個輕鬆。

現在又是推出,海河計劃,吸引人才。這也是夠後知後覺了。濱海新區跟鬼城一樣,沒幾個人。互聯網公司很不正規,小公司很多,而且不掙錢。

北上廣深那麼好,為啥要去天津呢。


小孟老師


天津在北洋政府和民國政府時期那是北方最大最繁華的城市,是北方的經濟和金融中心,僅次於上海,要比北京繁華的多,是和上海一樣的具有小資情調的城市。天津是北方最大的港口,地理位置在北方城市來講是最優越的。只是在49年以後國家大力發展北京,把北京發展的什麼行業都有,天津的經濟和金融中心地位削弱,北京成為了新的中心。國家政策的作用。國家財力有限沒有實力同時大力發展兩個相鄰的城市,只能選擇北京,放緩天津的發展。如果當時北京定位只是政治和外交中心的話,把經濟和金融中心放到天津,那天津今天的地位和發展就不可估量了。所以關鍵還得看國家的主導政策是什麼。如果沒有改革開放建立經濟特區的政策今天的深圳也不可能有今天的成就。因此,城市的定位和地位也決定了就業指者的選擇。


EDWARDD


我是天津人,目前回天津工作了,結合自己和朋友的經歷,簡單回答下。

相對於題主說的北上廣深杭,來天津找工作的同學確實少,不是因為天津的國企多需要靠關係,天津的戶口含金量高為什麼沒人來呢。

1.新興工作機會確實少。天津是工業為主的城市,傳統企業多,而互聯網等新興企業少,這方面當然不如新興企業集聚的北上廣深杭,更多的是一些像各個城市都會涉及到的工作機會,比如房地產、銀行、建築一類。現在很多年輕人如果更側重互聯網、人工智能一類的機會,只能去北上廣深杭了。

2.天津的戶口確實吸引人。高中的時候班裡三分之一山東、河北、河南的同學,因為天津高考分數線低,大部分來的同學學習都特別好,來天津能考上更好的大學,最後選擇留在天津的就很少了。 不過,今年天津推出的“海河計劃”吸引了附近不少省市的來天津落戶和發展。除了互聯網等新技術產業類,天津其他的倒也能吸引周邊河北河南的同學過來找工作。“很少”這個詞只是相對少吧。


3.天津的公務員很有誘惑力。說來天津企業的相對少,但來天津考公的就相當多了。天津體制內的待遇領跑全國吧,山東河北的學霸們考試能力又強。每年天津市考前夕,很多人火車組團來考,太恐怖了。

天津的優質企業少,生活節奏相對慢,但從一定角度也能滿足一部分大學生的夢想吧,就看自己怎麼選擇了。希望選擇來天津的,都能為建設大天津盡一份自己的力量。


世茹同學


天津在北京的邊上,有點燈下黑的情況。我現在幾乎每週去一次天津,也有很多同學和朋友在天津,這個城市的民營經濟沒起來、商業和職業環境就還不好。

第一,看房租。比如我的一個朋友,在天津二環租房,租的單間,一個月才1000多。這個房價,比成都都便宜。租房便宜,也就是說外地戶籍的白領要少很多。

第二,看企業。我有幾位同學在天津是混的不錯的,好車好房,但是都是國有企業,比如石油、化工類。如果沒有私營企業,那麼還是隻有進入編制內的才是好工作,這個地方的職場是缺乏活力的。

最後,這兩年感覺也有變化,58同城、搜狐新浪,都在天津有分公司,還有三星電子在天津的部門很龐大。所以,也希望天津越來越好!

說到這,關於評價一個城市的活力,我有一個簡單的標準。就是如果在這個城市,只有事業編和體制內的工作,才是大家人人口中的好工作,那麼這個城市的職場就是缺乏活力的。一個有學歷有才華的人在這樣的城市,會感覺求職面比較窄。


認真的劉老二


算了吧,別來天津,一個曾經輝煌現在卻暮氣沉沉的城市,一切都很慢。一個個所謂的老闆,年收入幾十上百萬就歡天喜地,吃喝玩樂了,沒有為屬下考慮過。結果過幾年都轉行了,要不就倒閉。深圳年盈利幾百上千萬的老闆都自稱小老闆,奮勇前進,想怎麼擴大規模,怎麼更賺錢。我哥們三家高科技公司超級電池,智能家居,載人無人機,電動摩托充電半個鍾跑300公里,0到100公里加速只需要8秒。就這樣還每天早上6點醒來出門,晚上11點之前沒回過家,整個廣東,香港,東南亞跑。天津有極少的億萬富翁。有也就是房地產,食品等傳統行業,而且總感覺不到活力。高科技企業大富翁幾乎為零。好不容易出了一批互聯網金融,結果還是不合法行為。有哥們深圳年收入56萬的工作,天津都沒這種職位,有也給不了20萬,還得聽不如他的人的指揮。怎麼留住?太過迷戀過去的輝煌,是一種悲哀。感覺真是涼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