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黃山、泰山等景點早已通了索道,卻還有人在幹挑山工?

司馬太師


為什麼黃山、泰山等景點早已通了索道,卻還有人在幹挑山工?

挑山工在這種名山之中是很常見的,彷彿已經成為了一道靚麗的風景線。對於遊客來講,對挑山工是既佩服又表示同情,佩服他們的毅力,在這麼危險的地段,挑著那麼重的貨物,算的上是高危職業了,這也是表示擔心、同情的地方。一路上很有遊客都會跟挑山工交流,主要還是問收入,年齡,貨品重量等等,話說回來,挑山工真的很辛苦,不是一般人能勝任的。對於挑山工來講,這就是一份職業,對於遊客的好奇他們早已習慣,並沒有太多情緒上的波動,甚至不太願意與遊客交流。


01

挑山工。

現在的挑山工算是最後一批了,以後很難在找到勝任這份工作的人了。一方面是挑山工這份工作真的是高危職業,勞累程度比較大,大多數人都不會去接受這樣的工作和環境。另一方面就是收入與付出不成比例,不要把挑山工的辛苦和山上物價貴聯想到一起,挑山工所得的報酬基本可以忽略不計,並沒有想像的那麼多,但山上的物價卻是高的離譜,這是有目共睹的事情。

各大名山中,挑山工隊伍裡基本沒有年輕人,等這一批人不幹了以後,基本挑山工的身影也就不會在出現了,取而代之的是什麼,也許這是個難題。雖然是高危職業,但如果錢給到位了,相信年輕人也會有許多想幹挑山工的吧?


02

挑山工的存在性。

雖然現在景區早已開通索道,但對於運貨有兩個弊端。其一是索道是循環運行的,不做停留。主要作用是運載遊客的,貨品到了山上索道終點處卸貨是一個難題,時間上來不及。其二是山上酒店分佈在各處,並不在索道旁,即使貨品運上來了,也需要挑山工繼續送往各處酒店。不管如何規劃,也離不開人工的操作。

個人覺得除了索道運貨麻煩以外,其中還有一個成本問題,別的不說,就拿挑山工報酬來講,這是最廉價的,而且運貨時間等一些問題都有保障,商家何樂而不為呢?最苦的還是要數挑山工了,這個時代,出苦力的永遠都是活最累,錢最少,這是讓人無奈的地方而又改變不了的事實。


總結:

挑山工的存在有著它的必要性,索道不方便之處有挺多,而且成本要比人工高。挑山工有著靈活性,廉價性,因此是最佳的選擇。

如果你在山上碰到挑山工,請為他們讓開一條路,這就是對他們最好的表達方式。不要老去詢問人家報酬等一些事,他們對這些比較反感,同樣的問題問的多了,他們已經麻木了,也就沒有了交流的熱情。請對他們多一份尊重和理解。


以上只代表個人拙見,有不到之處還請交流、指正。

——End

我是君宇諾,愛旅遊更愛爬山。分享旅遊的點點滴滴,結識愛旅遊的朋友。爬山我是認真的!

君宇諾聊旅遊


題主說的沒錯,黃山和泰山確實都有索道上山,但是為什麼會有挑山工呢?兩者表面看似矛盾,其實是合理的。有人說挑山工是一種獨特的文化,為了延續這種文化,所以在有了索道之後,還保留有挑山工,其實這是不對的。
遠方君去泰山,在下山途中,就遇到過挑山工。據我瞭解,這些挑山工並不是請來作秀的,也不是表演。確實是有需求,他們肩上挑的確實是貨真價實的物品,有飲料、食品等。並且看上去還挺沉。


挑山工一個個也都是腳下穩步前進,頭上大汗淋漓。這確實是一項非常辛苦的工作,薪資應該還可以,遠方君覺得不方便問,也就沒打聽。那麼問題來了,就如題主所問,既然有索道,為啥不通過索道運送,這樣運貨量大,價格上也更划算。但是你們忽略了一條,索道是有特定路線與特定停靠站的,貨物只能運輸到特定地方,而沿路還有很長的區間處於空白地,貨物並不能直接通過索道送達到每個店鋪。
以泰山來說,登泰山

有四個入口,卻只有兩個個入口可以乘車到中途,再坐索道上山,並且想到山頂,還需繼續換乘索道,直到山頂最後一個商業中心——天街。而經典的上山路線紅門入口是最多人選擇的入口,這邊絕大路段沒有索道,只能步行的。步行到了中天門,才能坐索道。泰山上山路途遙遠,一般正常人也得爬四五個小時,沿路有大量店鋪,這些店鋪的貨物有的必須直接從山腳人工運上去,有的也得從中途人工挑過去。所以,挑山工是必不可少的。
泰山是五嶽之首,每天都有大量遊客上山,可想而知消耗的貨物也是巨大的,這也就要求山下的貨物必須源遠不斷往山上運,還得合理分配運送到沿途各個店鋪中去。索道運送是一個途徑,而人工運送卻也是必不可少的,更靈活的運送方式。這樣,對挑山工就是一種剛需。


最後,挑山工如今不僅僅是一群運送貨物的勞動者,還是一種文化,也體現了中華民族吃苦耐勞,勇往直前,勇攀高峰的優秀精神!


遠方君遊中國


黃山的挑夫給我印象很深,因為長期登山,他們的小腿肌肉特別粗壯,肩膀那也因為長期挑重物,鼓出一個大大的肌肉包,他們一邊挑著沉重的擔子一邊“呦呵呦呵”地給自己鼓勁。上山前,黃山的導遊一定會提醒你,登山時看到挑夫一定要先躲,因為他們的擔子很容易撞到人,

而且他們是不躲遊客的,所以遠遠看到挑夫我都會趕緊閃開,一是怕被擔子撞到,第二也覺得他們這麼辛苦,讓他們先行是應該的。

至於為什麼不用索道運貨,這點也問過導遊,導遊的解釋是用索道運貨成本太高,挑夫挑貨是按公斤收費,100公斤的貨200多元,而索道運送一趟要400多元,很明顯挑夫的成本低得多。

就算用索道運了上去,從下索道處到各大賓館,還需要走一兩個小時,這段路程還是需要挑夫來挑。

解決了就業問題。這些挑夫都是當地村民,挑了半輩子山,沒有別的技能,每個月能通過挑山賺幾千塊錢養家,這是他們唯一的收入。

日挑貨物數萬斤,百折不撓,再苦再累也咬牙堅持,挑夫就好像黃山上的迎客松,已成為了一種精神的象徵,如同黃河磧口的縴夫拉船,洱海上的魚鷹捉魚,重慶的棒棒軍,每一處景區都有它特有的文化符號,

而挑夫,也成為了黃山,泰山的一項文化特色。

所以政府也在大力維護著這個職業,對挑夫們進行統一管理, 建造了專門的宿舍和餐廳,提高了運費,可是挑夫們年紀漸大,年輕人又不願吃這個苦,挑夫的人群漸漸萎縮,古老的職業正面臨著尷尬的境地。


看小明


1.不得不說,黃山或泰山的挑山工,是景區的一大文化特色。譬如泰山的挑山工,就是泰山一道移動的風景。個人感覺應該和泰山日出、泰山石刻一同組成泰山文化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2.知道挑山工這個名字最早的是從小學語文課本上得知的。前文聯副主席、著名作家馮驥才先生的關於泰山的散文《挑山工》,通過描寫一個普通的挑貨上山的挑山工,歌頌了他們堅韌不拔的攀登精神,其實何嘗不是歌頌中華民族在面對困難和挫折時不屈不撓的精神呢。相信這篇文章也在不少人兒時的記憶裡埋下奮鬥的種子。自從馮老先生的《挑山工》入選語文教材,多少人兒童,多少人因為這篇文章要去爬泰山,去親身體會感受泰山的挑夫精神。可以說,挑山工已成為泰山的一張名片,說是中華人民精神的名片也不為過。客觀來說,本人去爬泰山,多少都有這個因素在裡面。想想看,身無任何負擔的從十八盤爬泰山都已非常吃力,何況肩挑幾百斤重物的挑山工,你會感受到普通勞動人民的艱辛和堅韌不拔的精神,此時,你會為普通人民身上散發的力量莫名的感動。說實話,泰山上讓我感動和佩服的兩個群體,一個是挑山工,一個就是穿梭在山道上的義務救援隊。

3.挑山工,又名擔山工。是個古老的職業。秦皇漢武,唐宗宋祖、明君清帝等歷代帝王祭祀泰山,所用的祭祀用品和泰山上的建築材料都由他們他們人力挑上去。後來上山用的吃喝用品、柴米油鹽、大到機器設備、電纜電器都是由他們跳上去。可以這麼說,泰山能以今天這個負有歷史和文化底蘊的名山展現出現,挑山工背後的默默付出不可或缺。

4.隨著時代的發展,挑山工已成為一個即將消失的歷史記憶。現在盤山公路已修到中天門,車可以開到這裡。中天門到南天門有索道。03後從桃花源到北天街貨運索道也已建成,挑山工只能挑些礦泉水和小食品等零活。

5.據說,泰山上挑山工也只能二三十人了,老一代挑山工已經挑不動,年輕人吃不了苦,現存的挑山工可能是最後一代。趁現在,趁有空,趕緊去爬爬泰山,去一睹泰山挑山工的精神和風采吧。

6.雖然修了索道,但現存的挑山工多是老一代挑山工,他們幹了一輩子,這是他們的生存技能,生活來源,裡面有他們的無奈和堅持,更有不屈的精神。

7.也許,以後挑山工會消失,但至少目前景區也不會放棄這個名片,應該會大力的扶持。

8.人,終歸還是應該有點精神的,俗話說,沒有比腳更長的路,沒有比人更高的山,挑山工應該是這句話最好的詮釋。新時代,我們應該繼承和學習泰山挑山工精神,勇作新時代泰山“挑山工”。









探尋文粹的小村炮兒


題主問的有道理,現在各名山旅遊景點都有現代化運輸方式,但為何還有“挑山工”在工作呢?
挑山工從事的是一種職業,是一種憑體力勞動付出
而索得經濟效益回報,再從事於自家消費。

說白了,他們從事慣了體力勞動,也吃慣了這碗“油炒飯”。你讓他們不做挑山工去幹什麼?他們也要生活吧?

幹慣了“挑山工”也有他們的樂趣,行動自由,收入當場兌現,每天收入二、三百元不成問題。

細細想想建築工地上、修橋鋪路上的農民工,每天干十多個小時也只有一百多元收入,還要無條件聽從工頭指使,無自由、無人格權。

相對而言:挑山工同屬體力勞動,他們的收入和自由比農民工強多了,所以在名山景點,挑山工依然存在實屬社會上各行業的正事現象。


文都楊稼


泰山和黃山兩座名山,我都有幸參觀過,可以說兩座山各有特色!

共同點:

1.都很出名,威名遠揚!

2.風景都很優美,植被覆蓋率高!

3.文化層面都有設及,都有一定的文化內涵或者石刻文化!

不同點:

1.泰山的政治意義相對來說更大!從古代的封禪大典,到登泰山而小天下的豪邁!

2.泰山日出比較有名,當然黃山的日出也很有特色,這也是多年來人們形成的口語化或者宣傳作用的結果!

3.黃山的美,尤其是雨後登黃山,看雲、觀霧、聽風,甚至很多道路更加險峻,很多美景更加賞心悅目!

4.黃山三大頂峰,每隔幾年就休養生息一座山,輪流開放,行程“三足鼎立”的開放格局!

5.黃山氣候比較溼潤,而泰山氣候空氣相對乾燥!黃山的山竹從下往上,鬱鬱蔥蔥!泰山的青松長的奇形怪狀!真可謂美有不同,賞心悅目!

6.泰山的臺階相對寬敞,比較陡峭,從山下一覽無餘就能觀看到山頂!黃山則不同,相對狹窄,只有在個別位置抬頭看山,才能有不同的觀賞景觀!這也是歷史因素造成的,想象一下,皇帝封禪大典,那場面,浩浩蕩蕩,路窄,走不開啊!還要注意山中的野獸和其他不可控因素,所以要求泰山的道路儘可能寬闊!

7.黃山山頂比泰山山頂更長,道路更崎嶇!看日出和欣賞美景熾熱!因為黃山的日出和泰山的日出相比較要晚一點,所以太陽的光輝會因為離海平面更高一些,感覺更加紅彤彤!

關於挑山工的問題

1.我曾經親自和他們攀談過,總體是因為沒有什麼文化,不管到哪裡都是幹出大力的活!

2.自己又不想離家太遠、外出打工,再說這活,每天只一趟,還不影響家裡的農活!

3.這活不是天天都有,家裡有些時候有急事,人也走不開!

4.更重要的是,可以欣賞美景、鍛鍊身體,就是的確太辛苦!吃的也是力氣飯!年齡大了,就幹不動了!

5.可以這麼辛苦的工作,通過身體力行,告訴孩子,以後要好好學習,做有文化的人,做一個迎難而上的人,做一個用於接受挑戰的人,做一個有出息的人!

6.索道的成本比較高,即使用索道運上去,很多景點還是要靠人力送達,所以綜合人力、成本、新鮮度等綜合考慮,還是挑山工更合算!


奮鬥的道路上只有奔跑


黃山泰山我都去過,兩座山都有挑山工,而且已經很久遠了,沒有索道的時候他們就挑山,有了索道繼續挑山。根本原因是錢的問題,索道運輸是要錢的,挑山工也是為了掙錢討生活的。誰便宜商家就會用誰,現在看還是挑山工便宜,所以用挑山工。以黃山索道為例,一個人90塊錢,運人多掙錢,如果按這個價錢運貨商家一定不合算。索道兩頭還是要人挑,不如讓挑山工門對門服務了。在黃山我和挑山工聊過,皖南基本沒有工業,就業很難,能找到挑山工這個活就不錯了,不是誰想幹就能幹的,還要託人找關係呢!


列甲陳兵


缺錢的人有,所以只要能掙錢,不違法亂紀,就有人幹挑山工這一行,除非明令取消這一行。

索道主要是載客工具,不是載貨的。各是各的事。


龍井茶葉虎跑水


90年代我爬黃山,看到那裡的挑夫,100斤大米從山下用肩挑到玉皇頂20塊錢,抬滑桿一個200斤的大胖子從白雲嶺抬到山上100塊錢說實話那裡還是窮哦那個不是為了生活,劉海粟80歲上黃山就是抬上去的,


厰開心底


人工費便宜而且還形成山路上的風景何樂而不為?商業性的就不會從人性角度考慮的。有人說用索道纜車費用高,是嗎?索道纜車🚡二十塊錢的費用(只是考慮運營成本,沒考慮前期投資)可以賣票的價格二百元。主要原因是人不值錢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