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栋百货大楼的病例和一扇门上的新发现,告诉我们病毒有多“狡猾”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牵动着无数人的心。

广州宣布在门把手上发现新型冠状病毒的踪迹,天津公布了一起聚集性疫情,百货大楼里原本没有交集的几个人相继发病,捋清脉络的过程堪比推理小说!

这些都提醒我们,病毒比我们想象中还要隐秘和“狡猾”,时刻不能放松,一定要按要求不出门、少出门,坚决不聚集。

一栋百货大楼的病例和一扇门上的新发现,告诉我们病毒有多“狡猾”

首次在外环境中发现新型冠状病毒的核酸,图为疾控人员的演示过程

广州:在门把手上有了新发现

日前,广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在对新型冠状病毒的肺炎疫情监测中,在一名确诊患者家中门把手上发现了新型冠状病毒的核酸,是广州首次在外环境中发现

一栋百货大楼的病例和一扇门上的新发现,告诉我们病毒有多“狡猾”

广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副主任张周斌介绍,“随着我们对新型冠状病毒的认识不断深入,现在知道病毒主要是通过飞沫传播,也有接触传播。”张周斌表示,接触传播包括直接接触传播和间接接触传播,直接接触即直接接触到感染病例,会对作为密切接触者进行排查。

而对于普通社区居民,风险更多来自于间接接触,“如果病毒附着在物体表面,自己的手触摸到被污染的物体表面后进食、揉眼睛等动作,可能会造成自己感染。”

张周斌介绍,市疾控中心对于确诊病例进行流行病学调查时,会了解病例近期的活动和接触人员情况,对于居家环境中经常触碰的门把手、水龙头、电脑键盘和鼠标等都会相应采样。

一栋百货大楼的病例和一扇门上的新发现,告诉我们病毒有多“狡猾”

图为疾控人员的演示过程

“在我们近日监测中,对一个病例的防盗门的门把手采样中也检出新型冠状病毒核酸。这提示我们,一定要做好居家清洁工作,勤洗手也是非常重要的。”

天津:一个百货大楼牵出5例确诊病例

近期,天津宝坻区某百货大楼内部相继出现了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病例(全市累计确诊的第34例、第36例、第37例、第43例和第48例),成为又一起聚集性疫情。

从前三个病例发病时的情况看,似乎找不到到任何流行病学上的关联性。那这些病例是怎么发病的?发病前有哪些情况是可以溯源?究竟怎样才能找到答案?

在2月2日16时召开的天津市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防控工作新闻发布会上,天津市疾控中心传染病预防控制室主任张颖,对宝坻区某百货大楼内部这5例确诊病例的先后发病情况,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层层迷雾终被揭开。

第1个病例

宝坻区某百货大楼内出现的第1个病例是该大楼内的小家电区的销售人员。

该售货员1月22日发热,商场在1月26日实行春节停业。该售货员发病之后连续4天都是在社区门诊看病,这个社区门诊是没有发热门诊的。期间,她持续高热,自己购买药物在家中处理。一直到1月30日,该病例没有把病症治好,所以在1月31日在丈夫的陪同下,至宝坻区医院的发热门诊就诊。最终被天津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确认为确诊病例。

关键问题在于,通过流行病学调查,该病例是没有任何武汉的流行病学史,没有外出过,也没有接触过类似的确诊病例或者是可疑症状的病例。

第2个病例

“2月1日,我们又接到了第2个确诊病例。这个病例是第1个病例的丈夫。第1个病例发病后,他一直陪着妻子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区医院就诊。而且在此期间,他自己也出现了症状。”张颖说,“早在1月24日,第2例就出现了腹泻的症状。在陪妻子就诊的整个过程中,他只是到自家门口的小药店里买了些药吃,虽然他一直陪妻子看病,但是他自己没有去医院就诊。”

通过流行病学调查,第2例也没有武汉旅行史和其他疫源地的旅行史。除了接触他妻子这个发热病人之外,没有接触过其他可疑症状的病例。

这个感染的来源当时就引起了市疾控中心专家的注意。究竟夫妻二人是如何感染的呢?当时专家推断,有可能是因为他的妻子在百货大楼里卖小家电,可能是在顾客人群里把新型冠状病毒带到了家庭里。但是,就在这之后,又出现了第3个病例。

一栋百货大楼的病例和一扇门上的新发现,告诉我们病毒有多“狡猾”

第3个病例

第3个病例又是来自百货大楼的售货员。她是珠宝售货员,与第1例在一个楼层上班,但是不在一个售货区。第1例和第3例平时没有任何的联系和交集,也没有在一起吃饭、聊天。

第3例在1月24日才出现症状。在流行病学调查过程中专家发现,第3个病例在1月18日到外地进货,接触过一个高热患者。

张颖说:“进货地也有病例,是疫源地。但是这个外地高热患者没有被临床诊断,也没有实验室的确认。到底第3例在外地接触的高热患者是不是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患者,无法确认。因为该高热患者没有就诊,没有检测。第3例的传染源只能打上一个问号。”

当时疾控专家分析,会不会是第3例感染了新型冠状病毒,并带回了天津,造成百货大楼内的传播,继而引起了第1个病例家庭内的传播?

从发病时间上,专家又建立不起来流行病学联系。为什么?第3例在1月24日发病,而第1例在1月22日发病。如果说第3例传染给第1例,在逻辑关系上说不通。

这样一来,专家被彻底带入了迷局。正在疾控专家一筹莫展的时候,又出现了第4个病例。

第4个病例

第4例同样是百货大楼里的售货员。她是在卖鞋的区域工作,与第1例、第3例在同一个楼层。据第4例自述,她跟前面两个发病的售货员没有任何工作上的交集。

事情发展到此时,疾控专家们怕遗漏掉关键线索,找到了百货大楼的领导询问。百货大楼是否在春节前举办过联欢会、小型聚会、总结会,或者是用其他形式把员工召集到一起。令专家们失望的是,答案均是:没有。而且售货员都是自己去吃饭,没有食堂提供集体就餐的环境。所以这三个售货员在日常工作中是没有任何交集的。

然而,第4例有另一个情况引起了专家的关注。该病例早在1月21日就发病了。在发病前的1月12日~13日,她曾经先后两次到天津附近的L市鞋类批发市场进货。

专家上网从全国的疫情报告里进行了搜索,发现L市有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病例,也有本地传播的情况。

专家判断,有可能第4例是在L市进货的过程中被感染,之后回到天津发病的。

但是,她如何把病毒传播给日常跟她工作中没有任何交集的其他两名同事呢?这也是没有办法建立起流行病学联系。

疾控专家们反复跟第1、3、4例患者确认:“你们有没有注意过彼此是否有过一刹那的接触?”甚至连使用公共卫生间的问题专家们都没有遗漏。但回答是:没有。

这一次,专家们对于百货大楼的流行病学调查陷入了僵局。

就在专家们一筹莫展的时候,一个非常关键性的人物出现了。就在2月2日凌晨,第5个病例被确诊了。

第5个病例

第5个病例不是百货大楼内的售货员,她是曾经去百货大楼购物的顾客。

1月23日15点到18点,她同时去了百货大楼的卖鞋区(第4例所在区域),珠宝区(第3例所在区域)购物。然后她在百货大楼里足足待了3个多小时。在1月29日出现发热症状。在2月1日被确诊为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病例。

这个顾客没有任何武汉以及其他疫源地的外出史或旅行史,也没有接触过可疑病例或者已经诊断的病例。专家判断,她的感染只能是来自百货大楼。

找到蛛丝马迹,疾控专家反过来重新询问第3、4例确诊患者,1月23日15点到18点她俩是否在工作岗位上。答案是:她们都在。

此时,疾控专家们终于建立起了流行病学的联系。

结论是:第4例在外地感染,回津以后发病,造成了百货大楼内的病毒传播。这个顾客赶上了,她也感染了。然后是第1例传染了她的丈夫。

一栋百货大楼的病例和一扇门上的新发现,告诉我们病毒有多“狡猾”

张颖进一步分析说:“虽然第1、3、4例发病的售货员在不同区域工作,但是售货区域在同一楼层,基本是相邻的,没有一个清晰的界限,彼此没有4到5米以上的距离间隔,实际间隔甚至小于1米。在这样一个环境里,一个顾客通过3个小时就被感染,我们可以想象一下,8个小时上班的售货员在这样一个环境里面是避免不了被感染到的。

至此,宝坻区某百货大楼内部出现聚集性疫情的来龙去脉完全清晰了。

——提醒——

病毒在空气中可存活48小时

国家卫健委高级别专家组成员、中国工程院院士李兰娟介绍,新型冠状病毒在干燥的环境当中,它的存活时间只有48小时,在空气当中2小时以后,它的活性就明显地下降。

这些居家角落要格外注意

手机:用消毒湿巾擦拭清洁手机,键盘、鼠标、电灯开关等,也可以参照手机的清洁方式,用消毒湿巾进行擦拭。

地板:地板等表面可使用消毒液进行消毒。选择消毒液时,要选择背面有“消卫证字”许可证号的产品,消毒效果比较有保障。使用消毒液,按照产品说明书中对于不同物品消毒的配比说明进行配置即可。

水龙头: “有自动感应水龙头的家庭不多,大部分人洗手都是打开水龙头,洗完后又关上水龙头。假如有手上有病毒,洗手后关水龙头又会沾染上。”张周斌指出,水龙头也是一个清洁盲点,应在洗手中也注意水龙头清洁。

马桶:上完厕所后,为了防止马桶内的水喷溅出来,应该盖上盖子再按冲厕键。上厕所、冲厕所后要及时用洗手液和流动的水洗手。并且最好定时对马桶盖进行冲洗。

■来源/广州日报、津云、网信天津、天津广播、中国蓝新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