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棟百貨大樓的病例和一扇門上的新發現,告訴我們病毒有多“狡猾”

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牽動著無數人的心。

廣州宣佈在門把手上發現新型冠狀病毒的蹤跡,天津公佈了一起聚集性疫情,百貨大樓裡原本沒有交集的幾個人相繼發病,捋清脈絡的過程堪比推理小說!

這些都提醒我們,病毒比我們想象中還要隱秘和“狡猾”,時刻不能放鬆,一定要按要求不出門、少出門,堅決不聚集。

一棟百貨大樓的病例和一扇門上的新發現,告訴我們病毒有多“狡猾”

首次在外環境中發現新型冠狀病毒的核酸,圖為疾控人員的演示過程

廣州:在門把手上有了新發現

日前,廣州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在對新型冠狀病毒的肺炎疫情監測中,在一名確診患者家中門把手上發現了新型冠狀病毒的核酸,是廣州首次在外環境中發現

一棟百貨大樓的病例和一扇門上的新發現,告訴我們病毒有多“狡猾”

廣州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副主任張周斌介紹,“隨著我們對新型冠狀病毒的認識不斷深入,現在知道病毒主要是通過飛沫傳播,也有接觸傳播。”張周斌表示,接觸傳播包括直接接觸傳播和間接接觸傳播,直接接觸即直接接觸到感染病例,會對作為密切接觸者進行排查。

而對於普通社區居民,風險更多來自於間接接觸,“如果病毒附著在物體表面,自己的手觸摸到被汙染的物體表面後進食、揉眼睛等動作,可能會造成自己感染。”

張周斌介紹,市疾控中心對於確診病例進行流行病學調查時,會了解病例近期的活動和接觸人員情況,對於居家環境中經常觸碰的門把手、水龍頭、電腦鍵盤和鼠標等都會相應採樣。

一棟百貨大樓的病例和一扇門上的新發現,告訴我們病毒有多“狡猾”

圖為疾控人員的演示過程

“在我們近日監測中,對一個病例的防盜門的門把手採樣中也檢出新型冠狀病毒核酸。這提示我們,一定要做好居家清潔工作,勤洗手也是非常重要的。”

天津:一個百貨大樓牽出5例確診病例

近期,天津寶坻區某百貨大樓內部相繼出現了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病例(全市累計確診的第34例、第36例、第37例、第43例和第48例),成為又一起聚集性疫情。

從前三個病例發病時的情況看,似乎找不到到任何流行病學上的關聯性。那這些病例是怎麼發病的?發病前有哪些情況是可以溯源?究竟怎樣才能找到答案?

在2月2日16時召開的天津市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防控工作新聞發佈會上,天津市疾控中心傳染病預防控制室主任張穎,對寶坻區某百貨大樓內部這5例確診病例的先後發病情況,進行了詳細的分析,層層迷霧終被揭開。

第1個病例

寶坻區某百貨大樓內出現的第1個病例是該大樓內的小家電區的銷售人員。

該售貨員1月22日發熱,商場在1月26日實行春節停業。該售貨員發病之後連續4天都是在社區門診看病,這個社區門診是沒有發熱門診的。期間,她持續高熱,自己購買藥物在家中處理。一直到1月30日,該病例沒有把病症治好,所以在1月31日在丈夫的陪同下,至寶坻區醫院的發熱門診就診。最終被天津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確認為確診病例。

關鍵問題在於,通過流行病學調查,該病例是沒有任何武漢的流行病學史,沒有外出過,也沒有接觸過類似的確診病例或者是可疑症狀的病例。

第2個病例

“2月1日,我們又接到了第2個確診病例。這個病例是第1個病例的丈夫。第1個病例發病後,他一直陪著妻子到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區醫院就診。而且在此期間,他自己也出現了症狀。”張穎說,“早在1月24日,第2例就出現了腹瀉的症狀。在陪妻子就診的整個過程中,他只是到自家門口的小藥店裡買了些藥吃,雖然他一直陪妻子看病,但是他自己沒有去醫院就診。”

通過流行病學調查,第2例也沒有武漢旅行史和其他疫源地的旅行史。除了接觸他妻子這個發熱病人之外,沒有接觸過其他可疑症狀的病例。

這個感染的來源當時就引起了市疾控中心專家的注意。究竟夫妻二人是如何感染的呢?當時專家推斷,有可能是因為他的妻子在百貨大樓裡賣小家電,可能是在顧客人群裡把新型冠狀病毒帶到了家庭裡。但是,就在這之後,又出現了第3個病例。

一棟百貨大樓的病例和一扇門上的新發現,告訴我們病毒有多“狡猾”

第3個病例

第3個病例又是來自百貨大樓的售貨員。她是珠寶售貨員,與第1例在一個樓層上班,但是不在一個售貨區。第1例和第3例平時沒有任何的聯繫和交集,也沒有在一起吃飯、聊天。

第3例在1月24日才出現症狀。在流行病學調查過程中專家發現,第3個病例在1月18日到外地進貨,接觸過一個高熱患者。

張穎說:“進貨地也有病例,是疫源地。但是這個外地高熱患者沒有被臨床診斷,也沒有實驗室的確認。到底第3例在外地接觸的高熱患者是不是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患者,無法確認。因為該高熱患者沒有就診,沒有檢測。第3例的傳染源只能打上一個問號。”

當時疾控專家分析,會不會是第3例感染了新型冠狀病毒,並帶回了天津,造成百貨大樓內的傳播,繼而引起了第1個病例家庭內的傳播?

從發病時間上,專家又建立不起來流行病學聯繫。為什麼?第3例在1月24日發病,而第1例在1月22日發病。如果說第3例傳染給第1例,在邏輯關係上說不通。

這樣一來,專家被徹底帶入了迷局。正在疾控專家一籌莫展的時候,又出現了第4個病例。

第4個病例

第4例同樣是百貨大樓裡的售貨員。她是在賣鞋的區域工作,與第1例、第3例在同一個樓層。據第4例自述,她跟前面兩個發病的售貨員沒有任何工作上的交集。

事情發展到此時,疾控專家們怕遺漏掉關鍵線索,找到了百貨大樓的領導詢問。百貨大樓是否在春節前舉辦過聯歡會、小型聚會、總結會,或者是用其他形式把員工召集到一起。令專家們失望的是,答案均是:沒有。而且售貨員都是自己去吃飯,沒有食堂提供集體就餐的環境。所以這三個售貨員在日常工作中是沒有任何交集的。

然而,第4例有另一個情況引起了專家的關注。該病例早在1月21日就發病了。在發病前的1月12日~13日,她曾經先後兩次到天津附近的L市鞋類批發市場進貨。

專家上網從全國的疫情報告裡進行了搜索,發現L市有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病例,也有本地傳播的情況。

專家判斷,有可能第4例是在L市進貨的過程中被感染,之後回到天津發病的。

但是,她如何把病毒傳播給日常跟她工作中沒有任何交集的其他兩名同事呢?這也是沒有辦法建立起流行病學聯繫。

疾控專家們反覆跟第1、3、4例患者確認:“你們有沒有注意過彼此是否有過一剎那的接觸?”甚至連使用公共衛生間的問題專家們都沒有遺漏。但回答是:沒有。

這一次,專家們對於百貨大樓的流行病學調查陷入了僵局。

就在專家們一籌莫展的時候,一個非常關鍵性的人物出現了。就在2月2日凌晨,第5個病例被確診了。

第5個病例

第5個病例不是百貨大樓內的售貨員,她是曾經去百貨大樓購物的顧客。

1月23日15點到18點,她同時去了百貨大樓的賣鞋區(第4例所在區域),珠寶區(第3例所在區域)購物。然後她在百貨大樓裡足足待了3個多小時。在1月29日出現發熱症狀。在2月1日被確診為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病例。

這個顧客沒有任何武漢以及其他疫源地的外出史或旅行史,也沒有接觸過可疑病例或者已經診斷的病例。專家判斷,她的感染只能是來自百貨大樓。

找到蛛絲馬跡,疾控專家反過來重新詢問第3、4例確診患者,1月23日15點到18點她倆是否在工作崗位上。答案是:她們都在。

此時,疾控專家們終於建立起了流行病學的聯繫。

結論是:第4例在外地感染,回津以後發病,造成了百貨大樓內的病毒傳播。這個顧客趕上了,她也感染了。然後是第1例傳染了她的丈夫。

一棟百貨大樓的病例和一扇門上的新發現,告訴我們病毒有多“狡猾”

張穎進一步分析說:“雖然第1、3、4例發病的售貨員在不同區域工作,但是售貨區域在同一樓層,基本是相鄰的,沒有一個清晰的界限,彼此沒有4到5米以上的距離間隔,實際間隔甚至小於1米。在這樣一個環境裡,一個顧客通過3個小時就被感染,我們可以想象一下,8個小時上班的售貨員在這樣一個環境裡面是避免不了被感染到的。

至此,寶坻區某百貨大樓內部出現聚集性疫情的來龍去脈完全清晰了。

——提醒——

病毒在空氣中可存活48小時

國家衛健委高級別專家組成員、中國工程院院士李蘭娟介紹,新型冠狀病毒在乾燥的環境當中,它的存活時間只有48小時,在空氣當中2小時以後,它的活性就明顯地下降。

這些居家角落要格外注意

手機:用消毒溼巾擦拭清潔手機,鍵盤、鼠標、電燈開關等,也可以參照手機的清潔方式,用消毒溼巾進行擦拭。

地板:地板等表面可使用消毒液進行消毒。選擇消毒液時,要選擇背面有“消衛證字”許可證號的產品,消毒效果比較有保障。使用消毒液,按照產品說明書中對於不同物品消毒的配比說明進行配置即可。

水龍頭: “有自動感應水龍頭的家庭不多,大部分人洗手都是打開水龍頭,洗完後又關上水龍頭。假如有手上有病毒,洗手後關水龍頭又會沾染上。”張周斌指出,水龍頭也是一個清潔盲點,應在洗手中也注意水龍頭清潔。

馬桶:上完廁所後,為了防止馬桶內的水噴濺出來,應該蓋上蓋子再按衝廁鍵。上廁所、沖廁所後要及時用洗手液和流動的水洗手。並且最好定時對馬桶蓋進行沖洗。

■來源/廣州日報、津雲、網信天津、天津廣播、中國藍新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