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有些现代人都不修族谱、家谱了?

纳兰谈史


家谱、族谱其实都是一类,只是说法不同。

现代修谱确实没有之前那么频繁,影响原因有多方面的,如人口流动以及城镇化,年轻人大多外出,不少就直接定居城镇,对血缘关系并不像以前那样重视,有的外迁城镇之后,仅与本生家庭联系,家庭以外的宗族关系非常淡漠 。对于家谱之类已然很陌生,即使修谱可能也并不甚在意。

不过,实际上,也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少,尤其在农村地区,还是存在不少修谱活动,甚至依然存在专业的修谱人。另外,修谱活动还有另外一个体现,即联宗谱,其联宗的范围已经不仅限于同一地区,出现跨省乃至全国、世界范围内的联宗现象,如世界李姓编纂有《世界李氏通天总谱全书》,有上万卷之巨,号称世界李姓全谱,还创下了多项吉尼斯记录。


楚邾


我的祖籍是山东省平阴县东阿镇东南门里,父母病故在鹤岗,鹤岗有哥哥三个妹妹,我在佳木斯。我的两个堂兄,三个堂姐都不在老家,并且己知两个堂兄,两个堂姐病故了,另位堂姐在北京不知在不在了,有27年没联系了。祖籍没有近亲。我就不参与修族谱、家谱了,但我在《六十年回忆》中,己将父母生前跟我讲的曾祖父丶祖父,以及父亲留下的晚辈起名中间字,写进回忆录中了,也算给晚辈做了交代。我有个孙女,她出嫁后,我老范家这一支就算到了尽头,因此没有必要修家谱。


用户6096一帆风顺


我们那20年修一次谱,政府出钱修,我们自己还是保留年年用手写记录下来。你们那是没有见过场面,接谱的时候,那是人山人海,去接谱时候我才知道我太爷爷这里搬出来的,我抚州爪石胡氏,一个队六个村全部姓胡,太大了。估计以前打,仗很多家族搬来搬去,都不知道自己在哪里,所以才没有吧,特别是北方人。


臨臨臨臨川人


再强的传宗接代的观念,也抵不了一套房。现代社会没钱的屌丝,光棍的可能性比古代还大。即使结婚了,现在社会压力大,大多生一胎而且计划生育让命中无儿子的几率加大,以古代儿子传宗接代的形式,总有那么一代没儿子,那就完成不了这个任务了。我一个男同事,生了三个女儿,都38岁了还生了一个四女儿,班上的好好的,接了母亲一个电话,瞬间号啕大哭!号啕大哭!我们都懵了,他不停喃喃的念叨他绝后了,绝后了!这个80后是我见过的最奇葩的男人!我舅舅70后,生了4个女儿,第一胎女儿、第二胎女儿、第三胎双胞胎女儿……看都不看老婆孩子一眼,他哭成泪人了,整整一年在家喝酒,喝完就是哭,啥也不想干了!原来挺能,挺上进一个人从此就破罐子破摔,觉得人生就混日子怎么舒服怎么来,用他的话说我要钱干嘛,我都没儿子都绝后了还努力个球!还埋怨几个姐姐妹妹不好,不给他钱去深圳躲计划生育!现在大表妹二表妹都结婚了,生了三个女儿,我二表妹生二女儿的时候,舅舅舅妈也在医院,听到又生个女儿的时候我舅这样说的:“又生个逼丫头!”说完调头就走,看都没看一眼这个外孙女。你永远想象不到有些重男轻女的人,有多么滑稽的表现!



飞雁下斜阳


我亲身经历了一次续谙,也不太完美,有人争族论事,有人冷朝热讽,八十多年才续修,不然子孙相接甚微,也因没请明人指点,也不懂族谱的规距,如今社会宗族欢观念淡薄,谱读又是文言文,看不真明白,实在困难,不是简筒单单就修完整得,有得甚至几年才完成,总得来说困难重重,有人还不λ谙的现象出现,实难完美。


用户2172486464377


大家族 孔家啦 钱学森家族, 有头有脸的 亿万富翁 那个没有家谱啊!就算没有族谱以后发财了也会修的。说没用的大部分都是屌丝吧。要么是女人 没有哥哥弟弟的。就算你民国的时候你的太爷爷是个军官 读过书的大学生 都会骄傲的 ,或者清朝的时候是个七品县太爷 或者是个巨人秀才都会,说出去都会很自豪的。如果是古代名人的后代那就更不得了了。难道以后只知道自己老爸爷爷就行了嘛。额 这个人叫我爷爷叫二叔的 我爸叫他爸叫什么 我哪知道啊!


李蒙157945899


现代人为何不修家谱了,有4个主要原因

现代人为何不修家谱了?其实,这个问题也不一定全对,现在大兴家谱和宗祠的人家大有人在。而不修家谱的人家,大致有以下几个原因:

一是现代人的思想观念已经普遍放开,年轻人祖先的认同感已经没有那么强烈,农村宗族制度在现代快速发展的经济和文化冲击下变得非常脆弱。


现代社会是开放社会,年轻人越来越倡导自我,倡导自由。年轻人离开家门之后,能记得住的也就是自己的爷爷奶奶和父母,年轻人要的当下的幸福快乐,要的是未来的美好,对于过去他们很少提及。对于自己列祖列宗的历史,他们似乎不感兴趣,90后、00后对修家谱失去了兴趣,导致了文化断层、认识断层,自然很少有人修家谱了。

二是现代人能够选择生活的地域非常宽广,导致宗族关系、亲缘关系逐渐淡薄

现代社会,很多人都能自主选择自己生活的方式,不用再融入原来的社会之中。在农村,随着城镇化的发展,很多有条件的人家都进城买了房,有些人家跟随子女去了外省,去了国外。一个家族的关系,再亲密的关系也会随着时间和距离的远隔而变得淡漠,三代人以后,孩子便不会对老家故土有亲情,有任何怀念。孩子出生的环境决定了他对环境的感情,三代以后的子孙自然不会去想起故乡的一切,因为离他们太遥远。要让子孙修家谱,三代以内的爷爷奶奶都还见得着,自然没有必要修家谱。

三是现代人注重当前眼下,注重对子孙的现实福报而不是冷冰冰的记录

现代社会的快节奏生活,很多人生活在压力之中,为每天的开销而四处奔走。他们想得最多的是如何解决当下的困难,如何将子女养大,如何买上房子过上幸福生活。人一闭眼之后,百年之后的事情终归于虚无,家谱上的名字也最终不过是一个没有生命的名字而已。几代人过后,当子孙拿着这些名字看时,也不过是冷冰冰的没有温度的名字。

现代人想得最多的是能在有生之年多给子孙后代留下点什么,他们希望能给子孙留下一点产业,能给子孙留下几处房产,能给子孙修建一所学校,或者给家族做点好事。这样一来,百年之后当人们想起他时,自然从他留下的东西想起他的存在。

四是一些家庭几代人后全是女孩,家族没有男丁因此不再续家谱

一些家族由于几代人后没有男娃,家族血脉没有后人传承,因此便不再续修家谱。这样的情况在当今社会也比较普遍,这也是一个重要的原因。

修家谱有没有必要?家谱作为家族历史的承载,其实是很有必要的,它能够让后代子孙明白自己来源何处,自己前几代人的基本生活状况。家谱里记录的一些历史事件还能够佐证历史发展的脉络和真相。家谱对凝聚一个家族、一个村庄的人都是很有必要的,如果不是出于特殊情况,中国人一般都是乐于续修家谱的。


稗史候说


话说“国有史,方有志,家有谱”,从这句话就可以看出家谱存在一定的意义。

修家谱,我觉得南方与北方所重视的程度不一样。北方地区的家族很少有家谱存在,而南方地区相对普遍都有家谱,而且会在到某一年度的时候,进行修家谱。

来过南方旅游的朋友,都应该看到有大量各种姓氏祠堂。有祠堂,就供奉有一个家族的族谱。

其实,并非现在人的不修族谱;而是修族谱也是有一个时间来修的。一般修族谱,是三十年左右重新编撰。

为什么会是三十年修一次族谱呢?因为这个时间段,可以把家族的两代人衔接起来,三十年也是一代人成长的时间。

那么,修族谱的意义是什么?

第一、发扬孝悌

古有云:三世不修谱为不孝。家法坏,谱牒尚有遗风;谱牒坏,人家不知来处。故谱不可不修。

古有云:“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我们中国人重孝道,最根本的是讲求慎终追远,饮水思源,不忘血脉传承,不忘祖宗先人。寻根问祖,是中国的文化传统,中国人自古重视家的根系源流。家谱,延续着家族的血脉,更传承着祖上的遗训和期望,一代代的接续,或绵延家风,或与时俱进,而为人孝悌,始终是治家根本。

第二、家族的延续

凡国必有史,有家必有谱。”族谱就是一个家族的生命史,一个家族的百科全书,一个家族的历史文化汇总和历史档案。后人可以到了解家族的历史沿革、世系繁衍、人口变迁、居地变迁、每个人的生卒年月与婚姻状况,以及本家族成员在社会生活中的地位、作用和事迹。


第三、寻根留本凝聚血亲

古人云:“谱牒身之本也。

这话的意思是说族谱能告诉你,你是谁,你从哪里来。有了谱书就能够追根溯源。

“雁过留声,人过留名”,名是人之本,若连一个名字都没留在世上,若干年后自己的子孙连先祖是谁都不知道,岂不是天大的憾事。

古人曰:“子孙不知姓氏所从来,以昧昭穆之序者,禽兽不如也。”这是说姓氏是一种血缘关系的标志,人兽之别就在于他们对于血缘关系的本族人,有一种生生相息的寻根意识,使这个家族有着强大的生命力和凝聚力。

一个人,无论他漂泊有多远,总是忘不了他的家乡,因为那里有曾经养育他的亲人,埋葬有他的祖先。因此,族谱就是“根”的代名词,是中国人尊宗敬祖的一种信仰,是一种证明自己家族归属的身份证明,是一个人根本意义上的“身份证”。


第四、治家齐国传承历史

”治国先治家,治家先育人,正人先正己“。

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个家族,一个家庭,要想自立于世界,自立于社会,最根本的还是要培养教育出众多品德高尚、能力出众的人才,好的祖训家规能弥补现代教育只重知识才能却忽视品德的不足,用心良苦、精心修撰的家谱正有着这样的功能。


回到问题,为什么许多人不修族谱了?

我认为提问者可能还是个年轻人,没有怎么见过修族谱。因为这个一般要三十年修一次谱。还有就是提问者没有关注到为修族谱默默在奉献的人。我相信每个姓氏家族都有自己的宗亲协会,修族谱事宜都是宗亲协会在操办。

好了,以上就是鄙人的浅见,如有不同见解的朋友,可以留言讨论。


广州十七哥


农村中,现在最热衷于修祠堂、续宗谱的人,都是本族的老板、富人、或子女多且都混得好的家庭,以及宗族中有名望的长者。与其说是光宗耀祖,不如说是标榜自已。

一、某钟姓老板,身背银行贷款几亿元,却个人投资600万以上,修建一座寺庙。

二、某刘姓老板,本族重修祠堂,共花去300多万元,他只要族人集资60万元,其余的他全包。刘氏祠堂是当地各姓祠堂中最豪华的,富丽堂皇。


用户52765585509


为什么现代人都不愿意修家谱了呢?我认为原因如下:

1.中国家谱起源于先秦时代,唐时官修以定门阀,宋私修并开创沿袭至今的欧、苏世系图表版式,至明清而大盛,民国多以沿袭,虽兵燹而续谱不断,新中国后一切以国为本,家谱划到宗族势力一列,此无声处却似惊雷。

2.许多老谱在破四旧和文革中焚毁和佚失,新谱无以为续。

3.宋朱熹曰:“谱为三十年一续,不续为不孝”,三十年为一代人繁衍的时间,超过时间,难免记忆模糊,记载失据,现在断档跨度大多超百年以上,重新续修更是难上加难。

4.古时家族供子弟读书,除考取功名荣光耀祖外,这些“贤达”衣锦还乡后都以建祠和修谱为第一要任,他们的经济和文化实力是家谱得以续修的重要保证。而现代人要么有钱,要么有所谓的“文化”,二者不可得兼。

5.家谱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原素,它所蕴含的“谱理”相当高深,而现在断层多年,许多研究都在空白,人才也无以为继,许多现代谱修出来以后,别字连篇,许多必要的内容框架都被庸俗的内容所嫁接,浪费纸张,毫无保藏价值并被后人贻笑大方。

6.现在修谱市场从组织、录入、撰写、排版、印刷,都相当混乱,让修谱者无以适从,于是许多好事者都中途打了退堂鼓。

7.修谱中的人丁资料的登记十分繁琐,因为牵涉到隐私,许多的上门采访都会吃闭门羹。另,几十年来的城市化进程,农村几近荒芜,原来聚集地的家族成员星罗棋布,有的甚至天涯海角,想联系上很不容易,而修谱的最高境界就是不遗一户,不漏一人,所以对组织者的责任心和耐心都是艰巨的考验。

总之,如果把修谱比如写诗,许多人还未写时就被这高大上的题材给吓住了,于是连打油诗都不敢写了,至于那些符合谱理,意境高远的现代新续家谱,实属凤毛麟角,可能不修和中途放弃也是无奈之举。

欢迎批评指证,谢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