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當孩子犯錯時,媽媽總是說再不聽話就去你奶奶家,長此以往會對孩子造成什麼樣的影響?

小羅伯特道長


(具體的應對方法在文末)

“再不聽話,我就……”這個句式往往跟著的是嚇唬人的話。實際說這話的人不會真的那麼去做。但這句話確是很多爸爸媽媽的口頭禪,“不聽話,我就不愛你了!”“不聽話,就讓警察叔叔來抓你!”……

咱們來換位思考一下,如果你是孩子(真的要把自己當成小孩哦),當你聽到大人這麼說的時候,你心裡會怎麼想?你又會決定怎麼做呢?

很多時候,我們這麼說的時候,孩子很快就會“乖乖的了”,不哭也不鬧。

但,孩子的心理感受到的不是愛,而是無盡的恐懼。因為恐懼,才會順從。因為恐懼,才會聽話,他們不知道怎麼做才算“乖”,因為大人沒有示範怎樣才是“乖”。

實際上,我們的初衷是愛孩子的。但,請問,這種時候,孩子能感受到父母的愛嗎?

他們接收到的信息是,我必須沒有自我,我必須要像個木偶一樣乖乖聽爸爸媽媽的話。漸漸的,孩子的個性被磨平,他們過早地學會討好別人,因為這樣才能有“好日子”過,才不會被“丟棄”,才不會被“拋棄”。之所以都帶引號,是因為沒有大人真的這樣做。

當然,這句嚇唬孩子的話不能說,那是不是我們就什麼都不說了呢?

不是的。

當你看到孩子“不乖”的時候,你可以試著這樣說:“親愛的,我看到你怎麼怎麼樣……”(請具體描述孩子所做的錯事,描述事實,不評判)

接著說:“我感覺怎麼怎麼樣……”(把你的感覺說出來,在親子教育裡,多說我,少說你)

最後說:“我希望怎麼怎麼樣……”(說出你的期望)

這樣的表達方式,孩子才能明確知道自己哪裡“不乖”,哪裡需要改正。

還有一些比較小的孩子,如果他們無法聽懂你說的話,你可以耐心的邊說邊做給他看。

這幾句話,不僅可以運用在家庭教育上,還可以用在工作上的、婆媳間的、夫妻間的。

怎麼樣?你學會了嗎?試著練習一下吧!


星語星言


可能孩子很不喜歡去奶奶家。媽媽就用去奶奶家來嚇唬Ta,達到懲罰Ta犯錯的目的。

比如我哥哥的孫子,他喜歡到遊樂場去玩。每當他吃飯拖沓或者搶妹妹的布娃娃時,我嫂子就嚇唬他:我明天不帶你去遊樂場玩。就是用剝奪他的喜歡,達到懲罰他的目的。

這一招很多家長都用過。開始幾次也許有用,用多了,孩子就皮了。因為家長只是嚇唬Ta,並沒有當真。況且孩子記憶不全,一些幼稚的嚇唬,只在孩子很小的某一段有用。孩子長大一點,自然就淘汰了。

所以,我覺得孩子犯錯時,媽媽用去奶奶家嚇唬孩子,不會對孩子造成什麼影響。

因為媽媽不捨得真送去,媽媽的行為等多給孩子一個撒謊的原始認知。孩子長大不是遺忘就是理解此事。無需擔憂的。


一葉草73


很高興能夠回答這個問題,我是於爸,一個和善與堅定並行的超級奶爸。

每當孩子犯錯時,媽媽總說再不聽話的話就去奶奶家。長此以往會對孩子帶來什麼樣的影響?

透過這個問題能看到這位媽媽對孩子犯錯時的感覺是手足無措,甚至有些無奈、無助。才想到“再不聽話就去奶奶家這樣的辦法,”這也是這位媽媽的最後一招。

我們常說要給予孩子無條件的愛,孩子才會感覺到價值感與歸屬感。如果孩子不犯錯,媽媽就讓孩子待在自己身邊。如果孩子犯錯,就把他送去奶奶家。這樣的愛是有條件的。這樣就變成了一種懲罰。

我們來看一下懲罰會給孩子帶來什麼樣的後果。

報復:孩子可能會暫時的委曲求全,媽媽贏了但他會找其他地方來報復你。

憤恨:“這不公平,我不能相信媽媽。”

反叛:“我會讓媽媽看到我想幹什麼就能幹什麼,如果長此以往,孩子到青春期的時候,他的叛逆就會變得非常嚴重。”

退縮:要麼偷偷摸摸。——“下次我不會被媽媽抓住。”或者自尊降低——“我是個壞人。”

除了懲罰,我們可以做些什麼呢?

  1. 決定你怎麼做,而不是讓孩子怎麼做。
  2. 設定界限,並且堅持到底。
  3. 說出你的感受。
  4. 照顧好你自己的需要。
  5. 相信孩子會成為他自己。
  6. 說:“我不能逼你,而且我想得到你的幫助。”
  7. 達成約定,並且堅持到底。

我是於爸,一個和善與堅定並行的奶爸,本期回答就到這裡,如果覺得我的回答有幫助您,歡迎留言評論點贊轉發,一起交流育兒經驗。


於爸的育兒經


您好,孩子犯錯就要被送到奶奶家,大人常說這樣恐嚇孩子的話,會導致孩子沒有安全感,膽小,自卑,不自信,脾氣暴躁等一系列心理缺陷。

孩子年齡小難免犯錯,家長要正確引導孩子,耐心的教導孩子,讓孩子認識到自己的的錯誤,並加以改正。可以讓孩子為自己的錯誤負一定的責任,但一定不要用恐嚇的方式嚇唬孩子。

孩子一旦形成以上各種心理缺陷,家長再要彌補就很難了。不怕孩子犯錯,但是請給孩子改正的機會。家長要多聽聽孩子怎麼說,也可能在家長眼裡是犯錯的行為,對於孩子來說還有另一層意思。不要總用大人的眼光看待孩子的事情,家長要學會傾聽,多給孩子一些耐心。

希望我的回答對你有所幫助!


彤麟媽育兒日常記錄


我很反對這種處理方式,我認為這種行為會導致孩子丟失安全感。
每個孩子終其一生都在追求價值感和歸屬感,需要父母給予孩子無條件的愛。父母接納孩子,不應該只是在孩子表現乖巧、順從父母意願的時候。
如果孩子做錯事情了,父母應該心平氣和地跟孩子溝通,而不是威脅孩子要送走他。我相信,只要父母給予孩子足夠多的關注和共情,站在孩子的角度去理解孩子,那麼孩子也會願意去嘗試理解並接受父母的教導的。

\n

{!-- PGC_VIDEO:{"thumb_height": 1080, "vposter": "http://p0.pstatp.com/origin/2ef9300008507e7c2e40b\

蘇州小馬


媽媽之所以說,是因為她看到孩子跟奶奶之間的關係不好,媽媽想用這種方式恐嚇孩子讓孩子聽自己的話,我不知道這個孩子多大,但是可以肯定的是孩子越小,

對孩子的傷害越大,因為越小的孩子越自我,他們所有的判斷力來源於自己的感受,如果的媽媽經常這樣給孩子這樣說,孩子會真的認為媽媽不在愛他了,孩子會因此沒有安全感,為了得到媽媽的愛,有的孩子變得順從,有的孩子開始叛逆,用他自己認為的方式試探或者索取媽媽對她的愛,總之不管個性強還是個性不強的孩子都會因此而感覺沒有安全感,愛是一個孩子賴以生存的最重要的因素,缺愛的孩子是非常可怕的,卻愛的孩子不會用正確的眼光去看待這個世界,如果這時候的父母仍舊沒有認識到這個問題,沒有及時改變溝通方式,仍舊以這樣的方式給孩子交流,那就會給孩子的未來埋上了一層陰影。


晨爸育兒


毫無疑問,這會嚴重影響孩子安全感的建立!

每一位父母都不容易,面對瑣碎的生活和煩惱,很容易陷入情緒的旋渦。

但是請一定要記得,在面對孩子時,先處理好自己的情緒,再處理問題。

不要使用威脅、回拒這種消極的處理方式:“你再哭我就不要你了”,“你不乖就送你回奶奶家”或者對孩子的需求置之不理,冷漠對待。

哪怕直接跟孩子說“媽媽現在很生氣,等我3分鐘,媽媽平靜下來再跟你對話”,也好過直接朝孩子發脾氣。

情緒穩定的父母,孩子安全感和幸福感更強。

安全感,影響著一個人的存在狀態。

有安全感的孩子,情緒比較穩定,性格更加自信,更樂於接受挑戰、更勇於對外探索、善於與別人相處。

而缺乏安全感的孩子,則表現為膽怯、怕生、內心敏感脆弱、性格偏激、攻擊性強、人際關係差、遇事容易退縮。

幼年缺乏安全感,成年後會花費巨大的能量去尋求安全感,無法充分享受人生。



悅讀育兒吧


不知道為什麼把去奶奶家做為不聽話的懲罰,奶奶家生活環境不好?奶奶嚴厲可怕[驚呆]?如果孩子和奶奶關係好,會巴不得去奶奶家吧?

用孩子不喜歡的事物或方式懲罰,讓孩子學會紀律也是挺重要的,但注意,孩子犯錯的情況下,先告訴他這樣不對,下次不要這樣子,再犯再教,一點點的升級態度,讓他認識更深。也可以避免家長成為在孩子心裡的“總髮脾氣,喜怒無常”的家長。

孩子犯錯,最應該做的最讓他下次做對,而不是讓他和你對立,更不是把他培養成只知道“聽話”的乖乖寶。[微笑]


格格寶的靚媽




782204345


孩子不相信媽媽會無條件的愛他,他需要換取媽媽的愛。這是交易,而且不穩定。他會缺失安全感和與母親之間的親子連結。

“媽媽對我的愛分量還不如一個錯誤。”孩子懷疑自己存在的意義。長大後很難找到歸屬感。

孩子對父母的愛是無條件的,即使你罵他,說不想要他,他還是緊緊跟隨你。不確定自己的愛時,看看孩子吧。

不要威脅孩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