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問當一個作家需要什麼?

歸土666


需要有足夠的知識儲備,有天馬行空的想象,有不同的人生經歷和歷練

對於無人問津和拒絕做好心理準備

堅持不懈的學習寫作

鍥而不捨的寫


程毓兒


這個問題我試著來回答你吧,雖然我不是作家,只是個教中文的老師。

寫作這個事情放在現階段,似乎是全民都在參與的一件事,我們看新聞會刷到“農村婦女自媒體寫作月入十萬元”這樣的標題黨文章,好多人會被鼓動起來,覺得既然這樣的話,那我好歹是大學生啊,好歹是識文斷字比較強的啊,那我應該也要做個作家了。

其實這樣想就犯了一個錯,作家≠自媒體寫作者,為什麼我這麼說呢?下面我就把當作家和自媒體寫作的差異說一下,再給你說明作傢俱體需要具備的知識和技能。

現在的自媒體寫作者有一部分是在寫網絡小說

這個還是可以和作家在未來搭邊的,畢竟網絡文學也作為和傳統文學互為補充的一個門類確立下來了,也有很多優秀的網絡文學作品獲了獎,出版了單行本,比如上海作家金宇澄的長篇小說《繁花》從在網上連載到刊登在文學雜誌《收穫》上,再到出版了單行本發行,一共獲得了以下各類獎項:

  • ①2012年度中國小說排行榜長篇小說第一名;

  • ②2013年憑藉《繁花》被中國圖書評論學會評為2013年中國好書第一名;

  • ③2013年獲得首屆魯迅文化獎年度小說獎;

  • ④2013年獲得第十一屆華語文學傳媒大獎年度小說家獎;

  • ⑤2015年8月《繁花》獲得第九屆茅盾文學獎;

  • ⑥2018年9月,入選中國改革開放四十週年最有影響力小說;

  • ⑦2019年10月11日,入選國家新聞出版署和中國作家協會聯合推介的25部“慶祝新中國成立70週年”主題網絡文學作品暨2019年優秀網絡文學原創作品名單。

還有很多有些的網絡文學作品最後被改編成了影視作品,形成了網絡文學IP的變現,與影視作品共贏,這個比較多,《長安十二時辰》《慶餘年》《少年的你》《盜墓筆記》《法醫秦明》《東宮》《甄嬛傳》《錦繡未央》等作品都是這其中的佼佼者。

單純的多平臺跟風寫流量文掙錢的自媒體寫作者和作家創作是兩碼事

自媒體寫作現在是全民寫作項目了,沒有什麼門檻,開了多平臺的自媒體寫作者,一般也是同一時間多平臺同時發文,目的是掙那個閱讀量帶動的廣告流量,就是我們說的點擊率和收益是掛鉤的。

這種文字要想讓流量達成爆款文的程度,那就意味著要既是跟風並保證緊跟熱點,才可能搶到時效性,所以我們會看到自媒體寫作者往往要追著熱點寫作,並且要快速成文還要有新聞敏感度,這個和傳統寫作不是一回事。

我一個朋友寫了明星的一篇文章,春節期間多平臺點擊率加在一起超過了五百萬,結果這篇文章的流量給他帶來了合計10000+的收入。還有個朋友寫的文章並沒有深度,可是正好引發了爭議,很短的一千字文章也成了閱讀量三百萬的爆款文,這一篇就是幾千塊錢的收入,所以,前面說的農村大媽們做自媒體月入超過萬元,如果指的是寫作就是這類型的。

自媒體營運還有一個就是視頻的拍攝或者是直播帶貨帶來的收入,這個跟寫作就更沒有什麼關係了,惟一相關的是拍攝前需要寫出來一定的大綱吧

這種自媒體的拍攝有時候也需要寫一點少量的文字介紹什麼的,所以有人做這個也說自己是寫自媒體的,但是精髓不在寫作上,在尋找創意上。

你只要找到別人看到你的標題或者是視頻封面就想點進來看的慾望,你差不多就能在收入上實現月入過萬,但是這種和我們說的作家完全不是一碼事。

真正的作家需要的是什麼呢,區別剛才說的那些門類的寫作,要想成就一個作家需要的是以下幾點

①持續不斷的閱讀輸入是保證創作的源泉

要想寫出來好的作品,必須有閱讀的積累,閱讀量上來了,你才知道作品的好壞,有自己的評判標準,知道自己的閱讀喜好是什麼,“腹有詩書氣自華”,也才有用文字來表達的慾望。

②要有生活的閱歷和看法,不一定指年齡帶來的,也有閱讀帶動的思考和生活環境帶來的感受

張愛玲說什麼是作家呢,作家就好比是園子裡的一棵樹,院子裡的草長鶯飛、花開花落,這棵老樹、大樹全都盡收眼底,然後在適當的時機和場合,它把自己看到的聽到的娓娓道來就可以了,這個就是作家的寫作了。

也有些文化名人表達過類似的思想,有人乾脆說大學中文系不是培養作家的,而是培養文化學者的,作家需要那種自然的、“野生”的東西,就是我們說的原生態的感受吧。張愛玲自己是因為親身經歷帶來了與眾不同的生活感受,家庭、父母、學業、上海、香港、婚姻都帶給了她很多講故事的新視角。當代著名作家史鐵生,寫的《我與地壇》成為散文名篇,他自己也成長為很著名的作家,是因為即將出國留學的他在騎車回家的路上因為一隻茄子摔了一跤,出了車禍,最後高位截癱,一個健康活潑、生龍活虎、多才多藝的人,突如其來遭此橫禍,這種痛苦如何發洩呢,文字是最好的手段,這才有了史鐵生作為作家的重生和涅槃。

生活本身裡面是有人生困惑的答案的。池莉,一個寫武漢的著名女作家,武漢這個城市的精神和她的生活息息相關,她每天都感受著城市裡的各類人群,經歷帶來思考,閱讀帶來順暢地表達,後來的愛情和婚姻的苦楚和甜蜜使她更快速地成熟,成長為一個出色的作家。

還有,北京一個鐘點工範雨素,寫了一篇文章,在微信上轉載瘋了《我叫範雨素》,我們也能看到生活的閱歷帶給人們的很多思考是可以通過文字傳播開來的,前提是你要有思想,要有傳播的價值。

③要有自律的精神,板凳坐得十年冷,要持續不斷輸出

既然是要做一個作家,就要進行文字表達上的訓練,要自律,要學會講故事、或者是敘述和議論的手段。

著名作家嚴歌苓去美國哥倫比亞大學讀了寫作碩士,其實這個寫作就是我們國內現在說的創意寫作和非虛構類寫作這種細分下來的寫作訓練。

嚴歌苓是個非常自律的寫作者,她從文藝小女兵在文工團跳舞走到現在國際上聲譽斐然的著名作家、美國好萊塢認可的編劇,這是需要持續不斷的寫作來保證作品的成文速度和數量的,當然質量也同樣過硬。

嚴歌苓說我們每一個人如果想要寫作,就要持續不斷地加以訓練,天才的作家一定是有的,但是更多的是資質平平卻一直在堅持寫作的作家們,比如日本的村上春樹。

他最初有職業,業餘時間寫作,等入迷了就全職寫作,每天長跑至少十公里,每天至少寫作多少字,這都是必須要堅持的,否則寫作的狀態就很難保證下來。

④要有自己的創作特色,形成無可替代的風格,同時有強大的心理支撐

想要成為作家,要有好的心理素質,要有自己的創作特色,不能人云亦云,要形成自己無可替代的風格,不要管別人的評價,你只需要持續不斷地去做你認為應該做的事情。

西安的格格作家葉廣芩在寫作之前是一名護士,但是從決定寫作開始,她就被人看成是天才作家,至少也是有天賦的作家,彼時她應該是48歲了,她的自己的家世給她帶來了無與倫比的優勢,她就娓娓道來,現在已經發表出版了大量的作品,《採桑子》《去年天氣舊亭臺》《夢也何曾到謝橋》《黃連厚朴》等都得到了廣泛好評,被稱為京味作家代表人物之一。

還有新疆的散文家李娟,主打就是散文,她的文字辨識度很高,裡面的格局和文字表達很有個人特色。殘雪也是在寫作上形成了自己獨特特點的作家,這都是堅持自我的典型。

寫作者應該這樣,找一個自己擅長的方向持續不斷地發力,自律地寫作並堅持不懈,相信你可以成長為一個作家的。給自己加加油吧,你可以的!


十里荷塘秋水長


這是一個很好的問題,很高興回答並與大家分享拙見,以拋磚引玉。

作家是文化的使者、先行者,是文化的解讀者、傳播者,是寒夜的明燈,是前行的導航 。非十年寒窗苦讀而無以立足!我認為要當一個作家,一個合格、優秀的作家至少需要做到以下三點。

第一,修身立德;

自古以來"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是讀書人的追求和使命,數千年來中華文化博大精深、生生不息、星火傳承,為中華民族繁衍發展奠定了不朽之功。而作為文化使者的作家在歷史長河中的角色和核心價值自然是無可替代的。可謂責任越大則要求越高,對於能影響人心向背、訴說歷史變遷的作家,其德行品性自然是第一位重要的。倘若其自身的德行品性都有問題,善惡真假、榮辱是非不分,更或是唯利是圖、氣浮心燥則遺害無窮。縱觀真實的歷史中,傳世的文作之中,就有極少部分類似於野史、傳記之類的,文學造詣不低,卻三觀不正的作家之產物,給歷史、給一代一代人的世界觀、價值觀都產生了不可小覷的深遠影響,而且是不可抹滅的毒瘤。可謂源清則流清、源濁則流濁!一個作家,無論是擅長史實、詩歌、散文還是遊記,也無論是明理、傳道、授業還是解惑,要上對歷史負責、下對讀者負責,修身立德當屬首務。否則,才氣越高對社會的毒害和影響就會越深。

第二,術業專攻;

世事洞明皆學問!學而明理、問而不惑。十年寒窗苦讀修煉的就是基本功、內功。做學問也是一門專業,也有它專業的積澱要求和功力。倘若僅憑天資聰穎對人物事臆斷、不學無術對理道惑一知半解,輕則難有成就、貽笑大方,重則禍國殃民、遭人唾棄。因此,作為文化的解讀者、傳播者,必須要勤學廣思,要不斷學習、不斷積累知識量,要不斷探索、不斷突破困惑點,尤其是創作的垂直領域或近相關領域知識、理論、邏輯等方面的積澱要達到較強的火候、相當的專業水準,方能具備作為一個作家的基本條件。

第三,深耕細作;

作家創作的素材大多起源於生活的原態,或藏於深山、沒於江海、彰於廟堂、顯於市井、烙於人心……,要收集到有價值的素材,捕捉到創作的靈感,深入原態生活之中體驗、涉身風險場景發掘等等就再正常不過了。且在深入體驗、涉身發掘的過程中也會涉及到諸多考驗洞察力的細節、拷問靈魂的理念、挑戰極限的場景,不可謂不辛苦、不可謂不瀝膽。作為一個作家,設身處地、深根細作也都是必須的。當然也會有一些作家是用意念創作的或許處境略有不同,但燒腦開腦洞卻也是另一種辛苦。

個人愚見,歡迎評論區留言溝通交流;歡迎➕ 關注【知行和逸】互動探討!


知行和逸


時光荏苒,轉眼間從山東大學畢業到深圳工作,已經10年有餘了,每每的夜幕降臨,夜深人靜時,心中總會泛起一絲絲的創作衝動,隨著年齡的增長,越來越強烈!

今日頭條是很友好的平臺,很適合我們隨性的自由表達,我每天在頭條上寫寫自己的心路歷程和人生感悟,已經有兩個多月的時間了,短短的時間收貨了一百個粉絲,有興奮,有激動,更也了動力,2020一起加油!

今天我們要回答的這個問題,“究竟一個作家需要什麼”?

首先要有夢想,喜歡創作。

有夢想很好,不埋怨誰;也不嘲笑誰;也不羨慕誰;陽光下燦爛,風雨中奔跑;做自己的夢,路在腳下!

小時候自己就特別羨慕作家,很知性,很有文藝範,不俗套,夢想著長大之後,能成為一個作家,就算當不成也沒關係,最起碼一定要寫一個想寫的故事。雖然後續轉學理科了,兒時的夢想還在,尤其是我們現在,來到了一個最好的時代,有著最好的互聯網平臺,相信像我一樣的逐夢人,會像雨後春筍,越來越多的知識分子,成為一名作家,因為夢想,我們在一起,路就在我們腳下!

其次,要有信念和堅守。

信念是漫漫長夜裡的明燈,點亮黑夜的眼睛,在找不到方向的時候,有一種啟迪讓你我豁然開朗,一名作家筆耕不輟,只有強烈的信念和堅守,才能耐得住寂寞,守得了繁華。

89歲的著名作家彭老爺子,每天堅持創作。晚年仍以作家的強烈歷史使命和責任感,筆耕不戳,他先後獲得了魯迅文學獎,紅顏文學獎,湄公河文學獎等10個重要的文學獎項,在當今中國文壇年近九旬,創作激情不減,不斷有高水平的長篇作品問世。正是他一生的信念與堅守,成就了一個文學的傳奇。

最後,博學多才,有內涵

一個好的作家,只有博學多才,不斷思考,才會有真知灼見。讀其文章如沐春風,令人著實折服。古今大家,自成一體之大家者,蓋莫如是。正所謂才華橫溢者,生平著作顯深功。

以上是我對一名作家需要的認知:有夢想,熱愛創作;有堅定的信念和堅守;有內涵。

一個好的作家,其作品即人品,文如其人,讀後如沐春風。

乘萬里風,破萬里浪,向著文藝作家,揚帆起航


遊動的螺旋藻


這個問題我也思考過。

講個身邊的例子吧。

第一個朋友,自媒體寫手,現在已經是自媒體公司老闆,出了四本書,屬於賺錢、賺名的那種。

這些人的文章和書,以賺眼球和流量為目的。你說作家是什麼呢?如果是短期的名利,這個算一種。

第二個朋友。作協領導,出的書,或者寫的文章,都是列入推薦閱讀書目。或者在教材裡的,動不動參與個國家級的報告文學的創作,獲獎就是國家級的。但是,她一篇文章,放到自媒體上是沒有閱讀量的。

自媒體寫手這個朋友,在特殊時期說了這樣的話,我覺得,我們該寫一些能夠流傳的東西,而不是一時譁眾取寵,沒兩年就銷聲匿跡了。

所以,作家,要什麼?

要眼界,要格局,要境界,要有傳世的作品。

要達到這一點,就必須,多學多看多寫,要以開闊的胸懷去悅納新事物,同時以深鑽、透視的文字去創作作品。



孟諸書屋


本人認為,當一個作家主要是要受得了苦。生活上的苦,精神上的苦。要閱讀大量的古今中外的文學作品,廣泛的興趣愛好,豐富的人生閱歷。堅持不懈的追求精神。不恥下問的態度。甘守清貧,不被生活各種誘惑。若能做到,應該能是一個好作家。


雲蓋棟


文為時而作,歌為時而吟!

對愛情的渴望,對知識的追求,對人類苦難不可遏制的同情心,這三種純潔而無比強烈的激情支配著我的一生。——羅素《我為什麼而活著》

我想作家應有此情懷!

知識淵博,信手拈來,還得有為時代、為民眾鼓與呼的情懷......



洞庭潮聲


需要的太多太多:深厚的文學功底,一如魯迅;洞察世事的銳利眼光,一如巴爾扎克;嚴密的邏輯思維,一如馬爾克斯;廣博的生活閱歷,一如巴金;心念蒼生的悲憫情懷,一如路遙;坐得冷板凳的無邊定力,一如陳忠實;對自己祖國的深切熱愛,一如艾青……



楚襄蠻


所謂作家,就是在文藝領域中,寫得多,寫得好,並且為權威以及讀者認可的寫作高手。

我以為的。這種說法是專指寫出成就的寫作專家。現代有個時尚叫法“寫手”大概是以手指來寫作的吧,我老感覺“寫手”不如“作家”的形象崇高似的。

在當下的自媒體時代,人人都可稱為‘’寫手‘’,但“作家”的桂冠不是一般人可配戴得。

當作家需要拿出高質量征服人心的扛鼎之作。

作家可能寫了許多作品,但要有一兩件是拿出手的代表作。作家是以作品說話的。

當作家還需要什麼?不外乎以下幾點……

一 擁有嫻熟的書面語言表達能力,語言要生動,表達力要強,寫出的作品才耐讀乃回味。作家是以書面語來跟讀者交流的,除了個別人有天賦的(如韓寒),大多的是靠平吋多讀多想多寫,經日積月累而功到自然成的。

二 經過生活的“水深火熱”,有豐富的人生閱歷和經驗。熱爰火熱的生活,在鹼水裡泡過。

,在苦水裡長大。不脫離生活的作家才有不竭的活力。如路遙憑藉他獨特的感受和苦難的生活經歷,寫出了名噪一世的名作“平凡的世界

三 要有深邃廣博的恩想素養,不同幾響的恩想主張,敏説的觀察力,獨特的眼光,要達到這個要求,語言學的,社會學的,心理學的,哲學的書籍都不能不讀。

讀書本理論,還要到生活中學習,因為文學是從生活中來的。

作家最起碼的思想素養,是爰國爰黨愛社會玉義,這個不得不提一下的,

當然,當一個作家需要很多,如勒奮學習刻苦寫作的優秀品質,人要經起得苦難,創作要耐得住寂寞,有強健的體魄,有精力有毅力,保障時有作品輸出。

那麼,成為作家還有何捷徑可走?

有的話,還是老生常談啦——

多閱讀,多寫作,多思考,多發表!




文心一


當一個作家需要的東西很多,以下幾點必不可少。

第一、知識儲備。要想寫出好東西,基本功一定要打好,不求每個人都博學多才,但基本寫作技能、基本的知識儲備一定要有。

第二、生活經歷。藝術來源於生活,一個合格的作家必須要有豐富的生活經歷,深入生活、體驗生活,在生活生汲取營養、積累素材必不可。

第三、人品第一。“文如其人"不是空穴來風,要想寫出好作品,個人的修養很重要,作家一定要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

第四、一定要有敏銳的洞察力。作家要善於在生活中發現寫作素材,洞察社會中的美醜惡,發掘生活中人性美,才能寫出好作品。

第五、一定要有好作品。要想成為一名作家,寫的作品再多,得不到社會認可也是白寫。只有腳踏實地,紮根基層,踏踏實實的體驗生活,認認真真的爬格子,才能寫出社會認可、大眾喜愛的作品。

最後,祝有作家夢想的朋友們都夢想成真。歡迎朋友們留言、討論和指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