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盡所有,孩子壞習慣依然改不掉?因為有一點比有效的方法更重要

“實在制不住,那我用打的行不行”

年關將至,閨蜜卻鬱悶得很!

不,準確地說,她已經為這件事鬱悶1年之久了,在昨天她內心的防線已被擊垮,整個人全然處於崩潰的狀態。

究竟為了什麼事呢?說起來也很簡單,就是她家寶寶把“咬嘴唇”作為了自我安慰的方式,從5個多月開始,到現在已經快2歲了,沒事就咬啊咬啊,困了累了無聊了更是咬,甚至把嘴都咬腫了也不停。

用盡所有,孩子壞習慣依然改不掉?因為有一點比有效的方法更重要

傳說那些尊重孩子的辦法都一直在嘗試,什麼“心平氣和的提醒”“講道理”“多誇”“轉移注意力”“不讓他閒著”“引入安慰物”等等,全都沒有用,孩子依然是各種的咬。

她之前甚至用很激動的語氣來問我:“實在制不住,那我用打的行不行?”

用盡各種方法,可還是收效甚微,這是為何

閨蜜有這個孩子不容易,前期孕酮低打了近2個月的針,後來又被醫生告知“這孩子不一定保得住”,不得已放棄了大好的工作……自孩子出生後,閨蜜就疼她疼得不得了,而閨蜜原本也是個崇尚科學育兒、尊重孩子發展規律的寶媽,能問出“用打的行不行”的話,可見她已經焦躁成什麼樣子。

昨天她與我說,只要她倆在一起,她就忍不住要不停地提醒並制止“孩子咬嘴唇”,搞得孩子都不喜歡與她親近了。

而最令人悲哀的是,付出這麼多的代價,孩子咬嘴唇的毛病依然沒有任何要變好的跡象。

其實在我後臺的留言的家長中,也不乏有許多這種急於想改掉孩子壞習慣的焦慮媽媽——孩子總是各種的熊,身上有著各種的壞習慣:吃手,愛發脾氣,愛打人,夜醒要哄,尿褲子……媽媽們紛紛表示:“能想到的辦法都用了,與孩子鬥了個筋疲力盡結果卻收效甚微,用打的孩子當時會變好,過後還會再犯,如果不用打的連當時能變好的效果都沒有了,我簡直是拿他沒轍了”!

用盡所有,孩子壞習慣依然改不掉?因為有一點比有效的方法更重要

當然,無論改變這其中的哪一種壞習慣,我都可以講出一堆應對的辦法。但我今天要講的不是具體的技術問題,而是父母們面對此類問題的心態問題。因為就算你戰術再好再先進,能贏得每場戰役的勝利,但若整體戰略不對頭,那依然會落個滿盤皆輸。

若真的把“改掉孩子的壞毛病”比喻成一場戰爭,那你覺得交戰的雙方應該都是誰呢?

在傳統教育模式下長大的我們這一代父母,會直覺的認為對陣雙方是——英明神武的家長和不聽話胡亂來的熊孩子。而對陣方式嘛,則是父母需要不停地指出孩子的錯誤,並用各種方式制止孩子的壞行為,如此才能幫助孩子改掉壞毛病。

若你真的如此認為,那你這個當父母的就會在不知不覺間變成警察,而孩子就變成了現行犯,那你覺得警察和現行犯的關係能好得了嗎?現行犯又真的會因為警察要抓他而不再去做壞事嗎?

不不不!現行犯會選擇躲避警察做壞事,如此只會使得現行犯再做壞事時更加充滿禁忌的快感。

我們之所以會用這種傳統的警匪模式來幫孩子改掉壞習慣,在讓人精疲力盡的同時又收效甚微,是因為我們壓根就弄錯了敵人。

我們忽略了真正的敵人

記住了父母們,你們的敵人永遠都不應該是你的孩子,若是你也不想讓孩子也把你當成敵人的話。

在這一場惡戰中,我們其實忽略了那個真正的敵人——壞習慣,我們需要對抗的是孩子的壞習慣,而不是孩子本身。

我們要做的是與孩子並肩作戰的戰友,與壞習慣作鬥爭,就好像是與孩子一起去戰勝一個難纏的怪獸。

改變一個長期的習慣,無論對成人還是對孩子來講,都是不容易的。若是在這個過程中,我們只管居高臨下的擺起家長的架子,無止境地去糾正去制止,反而會轉移了作戰焦點,並且你對立的態度會讓孩子認為:“之所以不能做這件事,是因為爸爸媽媽不喜歡,而不是在內心中覺得‘這件事的本身不對’”。

用盡所有,孩子壞習慣依然改不掉?因為有一點比有效的方法更重要

若是在孩子心裡壓根就不想改正壞習慣,只想單純的躲避你的“圍捕”,又怎麼可能改掉壞毛病呢?

做孩子的戰友,避免和孩子陷於無休止的意氣之爭,才會讓事情的焦點回到壞習慣本身上來,這樣孩子的心中才會產生真正的內驅動力去改變自己的行為。

換個角度去看問題,你的想法和態度就會轉變很多

對待敵人,你無論怎麼隱忍、怎麼努力保持風度,都不會有什麼好的情緒:緊張、焦慮、挫敗、憤怒,這些東西會不斷消磨你的耐心,讓你特別容易失控發火,也特別容易悲觀絕望,喪失鬥志。

而對待戰友則不同,你會在內心中充滿溫柔,他若是失敗了你只會表示心疼,安慰他不必灰心,下次再努力,之後與他一起商量制定對策,爭取下次不失敗,當他小有勝利時你自會歡呼雀躍,鼓勵表揚。

當年給糖豆做如廁訓練時我也異常痛苦,明明已經可以控制住自己的大小便了,但就是不停地出事故,每天3/4次那是準準的,有時明明憋得兩腿亂扭也拒絕坐馬桶,氣得我頭暈腦脹。要知道我們的房屋面積不大東西卻很多,一旦被弄髒了不僅難清洗,而且還特別有味道,在這種狀況持續了2周後,終於有一次我耐心耗盡整個人崩潰了,一邊哭著一邊衝著糖豆怒吼,把他嚇得也直哭。事後,我特別的內疚、後悔。

用盡所有,孩子壞習慣依然改不掉?因為有一點比有效的方法更重要

在那天夜裡,我看了許多關於如廁訓練的資料,也認真梳理了自己的情緒,使自己可以從另一個角度來分析這件事情。其實糖豆在尿褲子的時候心中也是很害怕、很內疚的,所以在每次尿溼後都會一邊哭一邊偷瞄我,因為他知道尿溼了褲子媽媽會很生氣,正是因為這種恐懼,所以他才會想要逃避,一直憋一直憋,直到憋不住了為止。

自那以後,我再也不氣勢逼人不停地問他要不要上廁所了,再也不為他尿溼褲子而發脾氣了,我反而會去安慰他,告訴他“沒關係,媽媽沒有生氣,下次記得告訴媽媽讓媽媽幫你就好”。

之後,神奇的事情就發生了,他出事故的頻率不斷降低,僅僅1周的時間,他就不尿褲子了。後來尿褲子的情況又復發了一段時間,但我發現,只要我用幫助他的心態去應對,不出3天他就會恢復正常,一旦我沒忍住生氣了,他尿褲的行為就會變得更加頻繁。

當你站在孩子的對立面,你只能看到孩子在不停地犯錯、各種的不聽話;當你與孩子站在同一側,你才會看到他的脆弱與掙扎。而現代所有的新式教養方式,包括尊重孩子感受,PET情緒控制,與孩子共情……都是建立在“與孩子站在同一側”的基礎上的。

用盡所有,孩子壞習慣依然改不掉?因為有一點比有效的方法更重要

假如你在內心依然覺得自己是“大家長”,是來糾正、修理孩子的,那麼無論你使用了多麼科學的方法,都是隻得皮毛不得精髓的,很可能還真沒有直接上巴掌有效果、來得快呢。

結語

做新式的父母,不光要有新的方法,還要真正能擺脫掉你從原生家庭中繼承下來的心態,做到打心眼兒裡尊重孩子,把他當成一個“獨立的人”來對待,這樣新方法才可能奏效。

假如在你的眼裡孩子渾身都是“壞習慣”,那是時候該檢討你自己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