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有什么用?跟普通老百姓没什么关系,是这样吗?

洋葱皮有层次


审美是一个民族重要的建设,艺术就是构建一个民族审美观念的重要桥梁,是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后的第四观,与我们每个人都息息相关。


吴宾


观察我们这个世纪的艺术,时常能看见一些新颖而生疏的东西,很多艺术都发生了惊人的变化,比如,书法艺术出现了“丑书”,绘画艺术出现了“涂鸦”,对了,还有人工智能艺术,以及行为艺术,问题来了:艺术有什么用?跟普通老百姓没什么关系,是这样吗?


艺术的用处以及和普通老百姓的关系

艺术到底有什么用处,那些艺术工作者是最清楚了,过去时代的艺术就暂且不提了,就说现在这个社会吧,对于艺术工作者来说,艺术就是吃饭的工具,人非圣贤,没有哪个人可以说自己是“为艺术而艺术的”,天才艺术家也不例外,要想生活更有质量,就要创作高品质的艺术作品,


艺术发展到今天为止,也变得不再神秘了,只要你能够把自己的内心实在和自我想象现之于形体,你就是一个艺术家,所以,也可以这么认为,艺术的用处,就是表现自己,原本艺术作品就是艺术家在表达自己的想法,不论这想法是否在现实中真实存在,

艺术跟普通老百姓有着非常紧密重要的关系,要知道,是普通老百姓的审美态度决定了艺术的价值,说直接点,普通老百姓是艺术的消费者,

这些话很容易理解,比如,电影艺术作品,没有千千万万的普通老百姓观看,电影票房哪里来?顺便说明一下,没有垃圾的观众,只有垃圾的导演及演员,

当然了,绘画艺术、书法艺术等一切艺术都离不开普通老百姓的“消费”,或许有些普通老百姓无法用语言表达清楚一件艺术作品的意义是什么,但这并不代表普通老百姓就不懂艺术,即便现在的艺术形式,是可以只表现艺术家自己的思想,如果想要赚钱,就要迎合大众的审美,除非是“自娱自乐”的创作,



诗夜城主


一直以为,艺术是人类不可或缺的精神需求,跟老百姓的生活有很多的关联。

有人说,老百姓看重的是衣食住行等物质层面的东西,艺术对老百姓是可有可无的。我觉得这种认识是片面的。

不错,人们首先要满足或基本满足物质的的需求然后才可以做其他事情,物质第一性原理到啥时候都不会改变。但是,这并不是说人们只要满足了物质上的需求其他都无所谓了,也不是说精神需求对人们并不重要。事实上很多时候人们对于物质方面的需求和对于精神方面的需求是相向而行的,是兼而有之的。古时生产力落后,物资那么贫乏,逢年过节人们也要听听社戏,弄个花会舞狮舞龙跳秧歌的,也要往门上贴副春联家里挂幅年画的,人们劳动的时候有时要喊喊带有节奏的号子什么的。这说明,艺术在老百姓的生活中不是可有可无,老百姓对艺术是很喜欢很感兴趣的。

艺术是一个很大的范畴,艺术的形式多种多样,内容丰富多采。艺术不只有“阳春白雪”,还有“下里巴人”。艺术馆收藏的经典国画油画是艺术,老百姓家里的剪纸贴花也是艺术。钢琴小提琴弹出来的是艺术,竹笛口琴吹出来的也是艺术。艺术触及到人类生活的方方面面。

人之所以为人,就在于不仅有着物质上的需求,精神上同样也有需求。艺术是文化的精华,它愉悦人的精神,启迪人的智慧,激励人的进取,是人们不可缺少的精神食粮。接触艺术感受艺术享受艺术早已成为老百姓生活的一部分。




灯影书画


从整个人类的发展史来看,在数千年前的新石器时代,人类已经具备了简单的生产能力,以及一定的智慧,这时,如何吃饱肚子,不再忍饥挨饿,解决物质生活需求是人们首要考虑的问题。

在数千年后的当代,人类早已告别了缺吃少穿的年代,物质需求已经大大满足,如何丰富和享受精神生活,成为当下普通大众的首要愿望。




艺术是人类在长期生活生产中发明创造的精神文化,代表了人类对世界,对社会,对时代,对生命和生活的认识,同时也帮助解决了精神上的一些困惑。

艺术作为精神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说,在当代,艺术跟普通老百姓的生活已经密不可分,有人的地方必定有艺术,

艺术对人类的作用非常大,用处也很多,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其一,提升大众的审美修养和文化素质。

“没文化很可怕”,是人们常说的一句口头禅,因为人是具有思想和智慧的高级生物,能知书达理,能感受到美好事物带来的精神愉悦,能创造价值让世界变得更美人好。

要实现这些,必须具备丰富的文化知识,文化知识一方面通过书本学习,一方面通过社会,还有一方面通过艺术作品来传达,欣赏者用自己的智慧来接收,修养和素质越高的人,就越能感受到艺术的美妙。




其二,修身养性,陶冶个人情操。

每个人都想做一个情操高尚,受人敬重和喜爱的人,这些都是通过美好事物的熏陶而来,艺术恰恰具备这些功能。

当一个人全身心投入艺术,比如听音乐,欣赏名画,看电影,心情不但会轻松愉悦,心态也会达观起来,心灵会丰富起来,看待问题会更加全面,更有见地。




其三,艺术能装饰和美化普通人的生活。

不少人装修房子时,为了让居住环境更舒心,会给自家客厅或卧室墙面上悬挂一些绘画作品或书法作品,或者摆放一些雕刻或工艺品,这些东西具有很好的装饰作用,不但会美化环境,还能衬托主人的品味,更能熏陶主人对艺术的感受力,让主人越来越具备艺术细胞。


鸿鹄迎罡


你好,很开心回答你的问题

在西方美术史上,特别是写实传统古典油画,比如佛罗伦萨画派,新古典主义画派,洛可可画派,都是面向上流社会,贵族阶层创作的

西方美术史上,十五世纪的佛罗伦萨画派,至十九世纪的新古典主义画派,油画创作都是以上流社会,皇宫贵族为素材创作,多以贵妇,教皇,伯爵,宫廷生活为题材创作,如同中国美术史上的院体画

似乎那个时候的绘画,与老百姓毫无关系

宫廷画家被贵族供养,所以当然以皇宫贵族为素材创作,为上流社会阶层服务

平民老百姓,供养不起宫廷画家

但是到了现实主义时期,画家们们创作,才真正面向底层老百姓的真实生活创作,比如画家米勒,杜米埃,库尔贝专门以底层农民的贫苦生活为题材创作

这时候的绘画艺术才与平民老百姓的生活相关联,现实主义创作不再以虚空的宗教神话人物,贵族阶层为素材创作

在西方美术史上,二十世纪现代艺术时期,波普艺术,个人拙见是贴近大众老百姓的艺术

波普艺术,都是以大众生活相贴近的海报,电视,电影明星,杂志,广告为素材创作,不表现深刻的哲理,提倡做人人都懂的艺术,大众都能看懂的艺术,不像抽象油画那么曲高和寡,无人能懂

波普艺术,是贴近大众,艺术走向大众生活的艺术,老百姓都能看懂的艺术

在中国,个人拙见,也许中国的抽象油画,比如画家赵无极的抽象油画,具有东方文化的抽象油画离大众老百姓很远

也许油画对于老百姓来说,是高处不胜寒的精神产物,特别是抽象油画,因为很难看懂

但是个人拙见,中国的民间艺术,是属于老百姓的艺术,离老百姓生活很贴近

民间艺术,个人拙见,民间艺术家是不需要经过正规的学院派的美术训练的,只要掌握民间技艺即可创作

民间艺术丰富多彩

传统的刺绣,扎染,泥塑,木偶,剪纸,窗花,皮影,木雕,都是贴近老百姓生活的民间艺术



对于油画而言,对老百姓来说是高处不胜寒的精神产物,抽象油画曲高和寡,很难看懂,而古典写实油画,没经过系统绘画训练的老百姓也无法画

但是,民间艺术的农民画,年画,其古朴的造型,装饰简约的图案,特别贴近大众老百姓的生活,而且不需要太强的专业功底就能创作

民间艺术丰富多彩,脸谱,面具,戏曲,彩灯,都是贴近生活的艺术

老百姓也可以在闲暇时光欣赏艺术,唱几首民歌,听几首戏曲,相声,看一场电影,欣赏一段武术,而且老百姓可以创作民间艺术,只要掌握民间艺术的技艺,比如创作窗花剪纸

所以艺术可以和老百姓的生活息息相关

回答完毕

我是艺术狂人,从事少儿美术教育,如有美术,美术教育的疑问,欢迎私信我

粉丝们,条友们,你们有什么高见呢?


艺术狂人2


艺术有什么用?跟普通老百姓没什么关系,是这样吗?


我是“以瓷惠(会、慧、汇)友”,对中国古瓷器的鉴藏有近三十年的实战经历和丰富经验,早在十几年前就发表过《古玩鉴定的误区》、《浅谈瓷器的手感》、《瓷器鉴定中的“望、闻、问、切”》、《气泡在瓷器鉴定与鉴赏中的地位和作用》等一批有一定影响力的论文和作品,现在就古董鉴定问题已经申请了国家发明专利。现在入驻自媒体平台,期待与所有真爱古瓷的朋友坦诚沟通交流,大家各抒己见、相互切磋、共同进步!感谢各位朋友的捧场关注与点赞!谢谢!

而且声明一下,我所有文章中才的藏品都是我个人的收藏,万不得已用别人的图片,我会特别注明。照片是自己拍的,图片远不如实物精美漂亮,没办法,个人技术不行,光线、角度、距离都把握不好,大家凑合着看吧,能说明问题就行。

为了更好、更直接地与各位瓷友沟通和交流,“以瓷惠友”已经开通了“西瓜视频”,已发“蚯蚓走泥纹的前世今生(一)、(二)、(三)”、“定窑何以成为五大名窑之一,应该如何鉴定”等视频,欢迎喜欢探讨瓷器鉴定真谛的朋友观看、评论,后续我会开通“西瓜视频直播节目”,方便与有瓷器鉴定鉴赏需求的同道沟通,敬请期待!回到话题上来。


艺术有什么用?跟普通老百姓没什么关系,是这样吗?


艺术是用形象来反映现实单比现实有典型性的社会意识形态,包括文学、绘画、雕塑、建筑、音乐、舞蹈、戏剧、电影、曲艺等,由此可见,艺术是人们用以放松、放飞精神的载体,是融入每个人心灵与血脉里的精神需求,是每个正常人之所必需,怎么能说“跟普通老百姓没什么关系”呢?难道普通老百姓就不是人吗?普通老百姓就没有“社会意识形态”?普通老百姓就没有放松与放飞自己的精神和心灵的自然需求?


如果说某种、某类、某些艺术品与普通老百姓没有什么关系是对的,但“艺术品”毕竟不等于“艺术”,你这里谈的是“艺术”而不是“艺术品”,那就大错特错了。


上几件与普通老百姓有关系的艺术品图片,以证上言,以饷同道。

元青花鼎盛期神级臻品花卉龙纹高足杯。

\n

{!-- PGC_VIDEO:{"thumb_height": 636, "file_sign": "2ed6b7f41637e81ef89403baa12cac8b\

以瓷惠友


一般以为,老百姓(尤其是古代的老百姓)大多就是求温饱,艺术这玩意很难跟他们扯上关系。的确,就算到了民国,文盲率还占到了百分之九十几,老百姓对与书法之类的高雅艺术根本就无法欣赏。



尽管如此,诸如工艺美术、民间音乐、民间舞蹈和戏曲等多种艺术形式一直在民间得到传承和发展,老百姓对于艺术的领悟和创造能力并不比那些所谓的高雅人士差多少。

就说油画艺术吧,我们只知道中世纪的油画就是为西方的那些宫廷和贵族存在的,只有那些上层人物才能享受到如此高雅的艺术形式。但是文艺复兴以后,尤其是照相技术出现后,油画艺术开始被普通老百姓所接触。事实上,像梵高一样的天才画家,大多都是来自于普通人中间。



但是,绘画领域并非只有油画这种艺术形式,抛开国画不说,就算是那些民间绘画艺术所创造的辉煌成就也绝不比油画艺术差。

民间绘画的源头可以追溯到远古的岩画、彩陶装饰画等原始艺术。我们通常把古代石刻线画、宗教版画、水陆画、影像画、庙画、年画、灯屏画、建筑彩绘、扇面画、包括现代农民画、布贴画等在内的一切民间绘画形式都纳入到民间绘画之中。试想一下,我们看到过多少这样的精细到令人叹为观止的民间绘画作品。相较于那些文人画、宫廷画、宗教画和现代的学院派绘画等等,民间绘画艺术的艺术高度丝毫不会逊色。



艺术不当吃、不当喝,满足不了老百姓的温饱,但是谁说艺术就跟老百姓没关系?谁说老百姓就不能懂艺术?

再说说书法,不认字的老百姓的确完不了这个。但是从古至今都有大量关于文书抄录之类的繁杂事物需要老百姓去完成。马啸先生编著过一本《民间书法》,详细介绍了简牍、帛书、纸书、书丹与题记、金文、陶文、砖文、刻石等历代民间书法作品。可见书法艺术在民间虽然谈不上普及,所创造的成就却堪称灿烂辉煌。



说句题外话,就连现在很不受人待见的丑书名家诸如沃兴华、王镛、何应辉等人,无不将丑书的主要美学源流定位在了中国古代的民间书法艺术。这些丑书家们自视甚高,总觉得他们的书法艺术曲高和寡,非一般人所能看得懂。既然他们如此看重古代民间书法对他们的影响,又有什么理由轻视普通大众的审美能力?

以上说的这些,不过是浩瀚的民间艺术中的冰山一角,如果这时候还说艺术跟老百姓没关系,那真的是睁眼说瞎话了。油画也好,书法也罢,都将民间艺术视为灵感和创作的源泉,岂敢轻视老百姓对艺术的领悟和创作能力。



当然,这也只是惊龙轩一家之言,欢迎与大家一起交流探讨。谢谢!


惊龙轩


现代的社会还对艺术的作用产生疑惑,实在不太应该,也许是对艺术还是有点误解。

首先要明白一个概念,先不说艺术有没有用,追求艺术是人类的本能之一,所以无论是不是普通老百姓,艺术肯定是与人都有一定关系的。那么再来看艺术有没有用,以及艺术与普通老百姓又有什么关系。

一艺术就是普通劳动者普通老百姓创造的。

艺术有很多种类,包括音乐,舞蹈,绘画等等,大多数的艺术起源都有悠久的历史,甚至可以与人类的起源不相上下,比如当人们不再赤身裸体,就知道用兽牙,兽骨串联起来装饰自己,或是用兽骨做其他不是生存必须的用途,著名的国宝贾湖骨笛就是很典型的例子,骨笛当然是用来吹奏音乐的。

绘画的起源一般认为是岩画或者洞穴画,中国的远古陶器很早就有了图式花纹,《鹳鱼石斧图》是1978年出土于河南省临汝县(今汝州市)阎村,新石器时代前期的葬具,在绘画史上,《鹳鱼石斧图》不仅反映了人类童年绘画萌芽时期的艺术风格,已经具备了中国画的基本画法,被认为是中国画的雏形,它是仰韶文化的杰出代表作,标志着中国史前绘画艺术由纹饰绘画向物象绘画的发展。2002年,国家文物局公布《首批禁止出国(境)展览文物目录》,规定64件(组)珍贵文物为首批禁止出国(境)展览的文物,第一件即为鹳鱼石斧图彩陶缸。

而这些都是普通老百姓在普通的劳动中创造的。

二历史发展中艺术好像被一些人垄断,但普通劳动者也从未放弃

随着历史的发展,有了统治有了国家,也有了贵族有了贫贱富贵的区别,艺术,在中国古代指的是六艺以及术数方技等各种技能;特指经术。语出《后汉书•伏湛传》:"永和元年,诏无忌与议郎黄景校定中书五经、诸子百家、蓺术。

中国周朝的贵族教育体系,开始于公元前1046年的周王朝,周王官学要求学生掌握的六种基本才能:礼、乐、射、御、书、数。艺术好像只能是贵族学习和拥有,而大多数的艺术也都是服务与统治阶级和贵族。

但这并不能表明艺术就与普通老百姓毫无关系,大家都知道中国民间艺术浩如烟海,满足精神需求的比较纯粹的美术类艺术品就有如年画、剪纸、刻纸、花灯(灯方画)、扇面画、炕围画、屏风、铁画、烙画、彩绘泥塑、面塑、装饰性摆件、各种装饰画、装饰挂件等。民间艺术一直以来都是民众创作、使用和欣赏的艺术形式,其主题不外乎满足两个需求:一个是物用方面的使用功能,一个非功利的精神上的审美需求。

所以说普通老百姓也从没放弃过对艺术的喜爱和追求,也许只是两者对艺术的审美会有不同,这可能就是阳春白雪和下里巴人的产生,以及一直以来雅俗之争,但现在大家都能认识到大雅大俗的关系,雅俗共赏才是艺术最好的体现。

三艺术的用处无处不在,贯穿一个人的始终。

我们的生活可以说艺术无处不在,吃穿住行哪里能离开艺术,而且艺术的种类也已经极其丰富,就是想躲也躲不了开与艺术的关系。

艺术也在每个人的一生,不同的阶段有着不同的作用,孩提时可以带来快乐可以更加聪明,长大后可以陶冶性情丰富生活,年长了可以打发空闲修身养性,不说别的,无论男女老少日常都喜欢追剧,当然追的内容会有不同,而电视剧就是影视艺术。

最后还有一个很重要的概念,现在都是人人平等,每个人都是普通人,就算专门从事艺术的,也都是普通人。


红梅工笔佛画


木心说:艺术广大已极,足可占有一个人。谈艺术,是为了拯救自己。

艺术确实能带动一个地方的旅游和发展,借这个叫做:“艺术搭台,经济唱戏。”然而,艺术的力量,绝不仅仅是卖出去多少张明信片,或是有多少人参观了艺术家的房间,卖出去多少文创产品。真正好的艺术,就像一个魔法师,给了我们另外一双眼睛,来看待这个看似平凡的世界,帮我们发现“肉眼凡胎”看不到的精彩。

正像沙玛老夫子在同名书籍的导言中所言:“决定艺术品成败的,是每个人的心灵和体验共有的东西:救赎、自由、死亡、侵犯、世界的状态,我们灵魂的样子。所有这些作品,用它们多种多样、不可比拟的方式,表现出令人震撼的美,我们也没有必要因为震撼感到羞愧或渺小。






a彤木


电影不是艺术吗?电视剧不是艺术吗?小品不是艺术吗?


赵本山的小品大家都爱看,尤其是老百姓。赵本山的很多小品都是针砭时弊,唱出了老百姓的心声。

就拿赵本山、高秀敏和范伟主演的小品《拜年》来说,赵本山一听说范乡长升为范县长了,马上懵逼了,一下从炕上掉到地下了,这不就是现实生活中真实的写照吗?

老百姓就喜欢真实的作品,不喜欢假大空。艺术对每个人都有很大的感染力,当然也包括老百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