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好学习》:学习有方法,这三点特别重要

古语云: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很多小学四年级左右的孩子,写不好作文,家长们认识到阅读的重要,会给孩子买来很多书,给他做计划,让孩子每天都在阅读、摘抄,但是很多孩子,依然写不好。

《好好学习》:学习有方法,这三点特别重要

婷婷就是这样,我每年给她买的各类必读书、选读书、还有别人推荐的好书……加起来不下50本,给她准备了精美的笔记本,让她摘抄好词好句;老师也每天发摘抄卡,让他们摘抄。

但是,婷婷一到写作文,还是头痛,不会下笔。

为什么我们这么努力,却没有效果呢?

直到读到成甲的《好好学习——个人知识管理精进指南》才恍然大悟,原来我们之前的努力,不过是“低水平的勤奋“,我们把一本书从头读到尾,遇到有启发的句子就画线或摘抄,这样的读书方法太原始,所以获得的是跟努力不成正比的收获。

我们的学习和努力无非是三个目标:解释问题;解决问题;预测问题,所以评价学习是否有效的标准就很明确了,那就是:学习之后,行为或认知是否发生了改变。

婷婷不会写作文,通过加大阅读量、每天摘抄笔记,几乎没有发生什么改变,那这个学习显然是无效的。

为什么会这样?因为学习是有方法的,我们的方法可能存在问题,需要修正。

《好好学习》:学习有方法,这三点特别重要

《好好学习——个人知识管理精进指南》这本书,可以说是很好的解决了学习方法和管理技巧的问题。

学习,不是简单的从一边塞进去,另一边就出来;学习需要“内化“,消化吸收,转化成他自己的理解,这样的学习才是有效果的。

而消化吸收的过程,其实就是知识管理的过程。

知识管理存在三个维度:

1、 数据管理

这个更多是具体的数据层面的技巧,比如下载的文件怎么保存 ?学到的知识点怎么归类?如何快速搜索文件?如何给文件贴标签?怎样管理文件夹?在哪里找到合适的书单?等等。

2、 信息管理

这部分内容,主要是怎样更好地理解、消化和应用获得的各个知识点,比如:如何做读书笔记?如何用思维导图增强理解等。

3、 底层规律

底层规律跟我们的认知有关,在这里,成甲提到了一个词——临界知识。所谓“临界知识”,就是那些虽然是少数,但对你很关键的知识,即占比为20%,却能指导80%生活(学习、工作)。

所以底层规律是三个维度中最重要的内容,具体的方法和技巧,只有在我们的认知深度提升了的基础上,把之前所学串联起来,从而融会贯通,内化成自己的知识。

《好好学习》:学习有方法,这三点特别重要

带孩子读了那么多书,可是却没有什么变化,怎么办?

1、 改变心态,“以慢为快“

我们都想要快速成长,这个时代也无时无刻不在宣传“快文化“,各种信息每天提醒我们:太慢,你就要被淘汰。所谓:天下武功,唯快不破

所以家长们也很急功近利,要求孩子一天看一本书,做两页笔记,希望读得快一点、多一点,希望孩子通过大量、快速的阅读成长起来。这样的后果是,孩子虽然书读了,很多常识并没有真正弄懂,为了快而快。

教育家、哲学家卢梭说:读书不要贪多,而是要多加思索

正确做法:适当放慢速度,把知识内化成能力。

孩子看书的时候,不寻求数量上的多和时间上的快,而是让她学会静心品味、善于思考并联系生活中以往场景和经历。

英国的莱斯特大学的一个实验表明:大脑的记忆,靠的是将信息与旧经验联系起来

2、启用”黄金思维圈”,引导孩子问“为什么“

多问为什么,能帮助我们更好地看透问题的本质。

查理.安阳市涂料经说过,询问自己一个又一个“为什么“,就能更好地思考问题。

孩子的阅读是如此,每看到一个知识点,都可以停下来问问“为什么“要这样做,不这样做会有什么后果,有没有更好地方法……

孩子的写作也是如此,在进行人物描写的时候,也可以多问问“为什么“要这样写,有哪些方法实现等等。

《好好学习》:学习有方法,这三点特别重要

黄金思维圈是一个非常简单而强大的思考工具。

3、温故而知新,定期反思和总结

“温故而知新“是老祖宗教给我们的智慧,通过温习旧知识从而得知新的理解与体会。

对于孩子的学习而言,练习,就是很好的温故而知新的实践方法。比如写作文,不能仅仅停留在看的表面啊,要写,每天写几十个字,每周写几百个字,慢慢的,越写越流畅,最后就文思如泉涌啦。

人与人之间的差别,大于人与猪的差别。“这句话是作家史铁生说的。《好好学习》这本书,是能缩短人与人之间差异的一本方法论的书,建议大家都来读一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