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为法家代表人物,商鞅变法和申不害变法有何区别?

资深人士说文史


导读:

商鞅变法和申不害变法都是以法治国,主张富国强兵,维护君主地位,但各有侧重。商鞅重“法”,主张建立健全一整套国家法制,与商鞅强调法治所不同,申不害的改革强调“术”的作用,申不害认为:

“蔽君之明,塞君之听,夺之政而专其令,有其民而取其国矣”。

国家最大的威胁不是百姓而是乱臣,强调驾驭群臣,有效地管理官吏队伍


01为秦开帝业的商鞅变法

  • 重农抑商,提出农业是“本业”,商业是“末业”,一方面从律法上承认土地私有,允许百姓开荒买卖,提出“奖耕战,废井田,开阡陌”;另一方面抑制商业的发展,加重商人的赋税。自此秦国农业生产有了快速发展,国家粮食储备大大增加。
  • 废除贵族世袭特权,建立军功爵制。“有军功者,各以率受上爵”,就是说只要立有军功,不问门第、阶级,都可以享受爵禄;“宗室非有军功论,不得为属籍”,规定凡是没有立军功的宗室子弟,不得列入公族籍册,根据军功大小授予田宅和爵位,奖励其丰厚,秦人闻战则喜,视死如归,东方六国为之胆寒。
  • 推行县制,废除分封制,县设县令以主县政,设县丞以辅佐县令,设县尉以掌管军事。县下辖若干都、乡、邑、聚。商鞅通过县的设置,把领主对领邑内的政治特权收归中央,巩固了中央集权的封建统治,削弱了豪门贵族在地方的权力。

商鞅影视像


02人亡政息的申不害变法

大兴“术”治,重点加大了对官员的考核、奖惩和监督,国家行政效率大大提升。

举个简单的关于“术”治的例子,韩昭侯之前曾下令在禾苗生长季节不得让牛马进入农田,他认为有关官吏在这件事上没有尽责,于是下令他们去查实并处理,官吏们赶紧去察看,赶走了那里的牛和羊,回来后向韩昭侯汇报了情况,韩昭侯发现他们没有提到南门外的那头小黄牛,于是让他们再去查,这时官吏们才发现还有一头小黄牛,都大为惊叹,认为韩昭侯明察秋毫。

还有申不害为富国强兵,极力主张百姓多开荒地,多种粮食,也重视和鼓励发展手工业。申不害相韩的十五年,“内修政教,外应诸侯”,《史记·老子韩非子列传》载

“终申子之身,国治兵强,无侵韩者。”

申不害像


03“法”治与“术”治,孰轻孰重?

秦孝公去世后,商鞅面临利益受损集团的反扑,被处以车裂极刑,秦国经过商鞅这么多年的变法,整个国家欣欣向荣,成为整个战国列国中变法最彻底,最成功的国家,所以新法并没有被废除

申不害在韩国变法十余年,国家太平,兵力强盛,百姓也渐渐富裕起来,将韩国推向鼎盛,然而韩国兴盛的时间并不长,且“术治”的滥用也为韩国的灭亡埋下了祸根。

“术”与“法”有许多区别: “法”主要针对的是百姓,而“术”只针对官吏;“法”是公开的,唯有公开才能发挥效力,而“术”是隐秘的,有一些只能通过揣摩去体悟。

同是韩国人、也同样出于法家的韩非子认为申不害对韩国的灭亡其实也应负很大责任,因为申不害“不擅其法,不一其宪令”, 也就是过于强调“术治”而忽视了“法治”。

韩非子还认为“托万乘之劲韩,七十年而不至于霸王者,虽用术于上,法不勤饰于官之患也”,也就是说在管理官吏时用“术”而不用“法”,但并没有从根本上解决官吏队伍中存在的各种问题。

说到底“”只是一种辅助手段,正如后世许多帝王青睐《申子》一书,学习帝王权术,根本也不能上升到治国理政的高度,短时间它可以在某些方面取得成效,申不害的变法确实起到富国强兵的效果但它无法解决社会发展中面临的矛盾,随着韩昭侯和申不害的去世,韩国也渐渐衰弱。而以“法”治国的秦国,建立一整套的法律,维护法律的权威,从深层次改善了当时的阶级矛盾,国家实力大大增强,所以商君虽死,秦法犹在


云影说


两者之间的区别商鞅重法,而申不害重术。商鞅的的法可以持续,而申不害的法不可以持续。

1、法家的派系之分

在当时,法家是分为三派的,一种是重势,势是指什么呢?就是指君王是至高至上的;一种是重法,法就是明文规定,公之于众的各种法律条文;剩余的一种就是重术,术简单一点说就是御下之术,而这种所谓的御下之术是秘而不宣的。

那商鞅是重法的,而申不害的重术。当然这个重,是指偏重的意思。

2、两者变法措施的区别

在政治上,申不害积极推行,削减韩国贵族的实力,包括他的封地,军队,以及财富。申不害将贵族的封地直接分给农民们,另外将贵族的军队的直接划归国有,甚至没收他们的财富归于国有;另外,申不害变法的重点是吏治,由君王直接对官员的考核以及评价;为什么申不害的变法会不持续,就是吏治这一块并不是明文规定,而是暗箱操作的,也就是君王考核的过程甚至标准是秘而不宣的。

商鞅呢,做的更狠,直接将秦国那些贵族的特权以及世袭的权利直接取消,所有的官职必须和军工挂钩,也就是你能做大大官,那的看你消灭了多少敌人。其实商鞅在一定的程度打开了平民晋升的渠道,贵族不再是某人人特有的。


在经济上,申不害重农不抑商;而商鞅呢,重农抑商的程度非常的严重。

申不害也是鼓励农民们开荒种地,而在商业这一块,我没有看到数据或者书籍有些这些都是官营的,所以我估计是欢迎民间进行贸易的,如果这一块有错漏,请各位指正啊。在战国策中就有天下之强弓劲弩,皆出于韩一话。

而商鞅,极为重视农业,严惩商业。努力进行农业生产的,可以享受免税的政策,甚至可以当官,但是不努力进行农业生产的,还会被官方没收财产,全家贬为奴籍;而且对于商业也是各种的打压,做商人的,你有车夫丫鬟,征税!市场上流通的日常用品,酒肉等一律上重税!一不小心甚至很容易被抄家贬为奴籍。


军事上,申不害不但收归了韩国的贵族的私人武装,同样也训练出一批战力极强的八万大军,但是这批军队就是让庞涓干掉的,这个也极大的打击了韩国的实力。

也商鞅呢,在上面说过,你的地位就是看你的军功,也就是说你的军功越大,获得的奖赏封地财富就越多,这就是一个很指向性的政策,直接将秦国打造成一个超级的真正机器。


谈天说地故事会


1.治国基本原则

(1)商鞅变法:自上而下,全面依法治国,法不诛心,立足于法。

君子犯法与庶民同罪,爵位不得功不能世袭,奴隶可封将军;

(2)申不害变法:法制与术治结合,以术治为主,立足于国君。

韩国也是法制,但是侧重的不是法律条文,而是执法的国君。

2.国家区域管理

(1)商鞅变法:首创建立县制,全国设三十一个县,由国君直接派官吏管理,强迫人民编成“伍”、“什”,由国家统一控制。

(2)申不害变法:没这方面改革。

3.军事建设方面

(1)商鞅变法:重视提高士兵将领的积极性,以军功决定地位,封赏封爵。

商鞅反复强调政治改革的目的,就是要取得军事上的成功,为此商鞅鼓励对外发动战争以及按军功彰显荣耀,并在变法时颁布了奖励军功的法令。

(2)申不害变法:整肃军队,重视兵器制造

申不害向韩昭侯建议整肃军兵,并主动请命,自任韩国上将军,将贵族私家亲兵收编为国家军队,与原有国兵混编,进行严酷的军事训练,使韩国的战斗力大为提高。

4.经济政策方面

(1)商鞅变法:重农抑商

商鞅废除井田制,主张全农的经济政策,为此他颁布了《垦草令》,制定出二十种重农和开垦荒地的办法。一方面直接或间接的刺激农业发展,一方面打压工商业,以商业为“末业”,并且限制商人经营的范围,重征商税。

(2)申不害变法:重农重手工业

申不害极力主张百姓多开荒地,多种粮食。同时,他还重视和鼓励发展手工业,特别是兵器制造。所以战国时代,韩国冶铸业是比较发达的。





小诸葛历史观


春秋时期礼崩乐坏,战国时期多国变法。在战国时代的初期,诸多诸侯国都开始试图变法图强,秦国的商鞅变法就是一个最典型的例子,秦国通过商鞅变法奠定了崛起的基础,此后逐步成为可以一统天下的强国。

而就在商鞅变法的同一时期,韩国也进行了申不害变法,申不害变法的时间在公元前355年,而商鞅变法则在公元前356年,此时秦国在陕西地区的统治还没有达到特别稳定的局面,而韩国现在也是刚刚兼并郑国没有多久,二者都站在了同一起跑线上,而两场变法都是以法家思想为纲要的变法行动。

但历史上的商鞅变法所造成的历史意义远远大于申不害变法的历史意义,商鞅的改革使得秦国开始强大,并且为后来的一统六国创造了前提条件。而申不害的变法虽然使得韩国一时间富国强兵,但其改革成果并没有一直延续,韩国在之后的历史形势中还是逐步走向了衰微。

下面就从几个方面出发,来看一看这两场变法彼此间的不同之处吧

一,变法的主要内容

商鞅变法的主要内容在于三个方面:一,加强法治建设,树立统治者威信;二,改善军政制度,为秦国创造强有力的统治基础;三,改革土地制度。于是商鞅一方面努力推行他所创立的律法体系,另一方面积极奖励军功,用功劳奖励代替世袭土地,削弱贵族阶级的力量,使得秦国的统治集团更加牢固,从根本上改革土地制度。

申不害变法的主要内容在于两个方面:一,加强统治者权力;二,限制贵族权力,使得统治核心的行政效率提升。申不害变法也进行了关于法治的加强,但更主要的是进行对于官制的整顿,使得制度更加有利于韩王进行专制统治,并且打击了可能影响改革的贵族阶层。

申不害的变法是一场不折不不扣的政治领域专项改革。

从这个角度来看,商鞅与申不害变法在变法领域上有着明显不同,商鞅将改革延伸到整个社会领域并进行不断实行力度极大的改革政策,申不害变法较为保守,申不害主要将改革集中在制度领域。

二,变法的力度

商鞅变法力度很明显要强于申不害变法,首先商鞅变法涉及到了整个秦国的各个阶级,与之对抗的力量是秦国的一整个贵族阶级,而申不害变法的对手主要是部分的贵族群体派系。

其次,商鞅的法度更加严明,在其主政期间,真正做到了法纪严明,在“法无例外”的情况下,甚至就连秦国公子也会被商鞅的法律惩戒。而申不害的变法,主要是做到了点到为止,在使得君主情报手段与施政手段得到提升之后,仅仅是让国内的各种势力感到威胁压迫之后便不再作为。

三,改革的传承性

商鞅虽死,商法仍存,由于商鞅的改革使得秦国政治局面焕然一新,此后秦国继续走向了商鞅所规划的强国路线,并且之后的统治者都很明智的不断加强商鞅所创立的体制。

申不害的改革,并没有改革整个体制而是加强了制度创新,其实如果有人按照他的思路继续循序渐进进行改革,申不害的改革成果还是能够扩大的,但仅仅是制度层面上的创新,很难找到新的改革传承人,所以申不害变法之后便没有更进一步的作为了。

由这三个方面对比来看,商鞅的改革比申不害改革更冒险更激进,但商鞅的改革却有得到了很好的落实,由于这种落实性的优良使得商鞅的改革更具备改革传承性,所以商鞅的改革相比于保守的申不害改革更能发挥作用。

由此看来,一场改革来说,除了要考虑现实性条件外,过分的保守也会使得改革无法发挥作用。对于改革来说,只有真正的针对问题的根本所在,才能够成为一场成功的改革


MOONLIGHT92535817


中国古代法家分为三大派别,势治派,术治派,法治派。三派均以法治为基础,但侧重点不同。

势治派强调加强统治者(领导层)的权力而推行变法,术治派强调统治者必须以帝王之术来控制手下以达到巩固自己权威的目的,而法治派强调绝对的法治,即凡事依法而行。三派各有优缺点,现在我们讨论一下术派和法派。

术派和法派代表人物申不害和商鞅分别在韩国与秦国变法,韩国申不害变法使韩国迅速强大而名噪一时而商鞅之变法使秦国终以统一中国。

术派强调以帝王之术控制群臣来达到统治者自己的目的,举一个简单的例子,我记得你曾经和我讲过如何“点拨“你的下属,明知下属并没有完成任务,却不点破,而是在谈话中有意无意地“提醒”员工,让员工知道你是知道他在干什么的,下次注意一点。这便是典型的术治。术治的最大缺陷是术治虽能有效巩固领导,但是会让整个组织,整个团队勾心斗角,互相猜忌,譬如虽然你让你员工觉得你知道他所有的事而不敢再不完成工作,但是之后你的员工便会以揣摩上级(或你揣摩下级)心思为主,而忘了本来的工作,术治过甚则会变为人治(员工对领导负责而不是对岗位或规章制度负责)。在历史上韩国实际上便是被术治搞垮的,申不害变法之初杀鸡儆猴(典型的帝王之术),杀了几个位高权重的不法大臣而短时间内取得了对群臣的控制,然则历代韩王对帝王之术的过多应用则导致韩国朝廷乌烟瘴气,群臣以整垮互相为乐(韩王挑拨群臣关系以维护自己权力),而最终灭亡。明朝也是公认得亡于党争。

现在我们来看看法治法派。法派以成文律法为最高行动和判断准则,一切皆依法而行,法式独一无二。譬如同样的例子,当你知道员工没有完成任务,你直接告诉他没完成任务触犯了什么规章制度以及做出规定的惩罚并公示,这样就是法派的做法。法派的缺点为推行起来极其困难(古代文明只有秦国做到了高度法派法治),第二个缺点是忽视了法治不可能单独存在,即使是以法为基础也是由人来执行,简而言之法派忽视了人的主观能动性和客观环境的可变性。秦国因商鞅和秦孝公成功推行深彻法派法治而统一中国,又因法律没有及时变更以适应统一后的中国以及因长子扶苏大将军蒙恬唯法是从不知变通而灭亡。

为什么法派比术派效果好?与法派相比,术派对成文法律的依赖性较低(比人治高),并没有要求绝对的一成不变遵守法律,而法派则因为要求人人思想统一,遵守唯一法律而不是遵从人的命令,各级的人员流动对于工作开展不会带来巨大影响,国家或组织的凝聚力大大加强,如秦帝国实行绝对中央集权的法治,所有权力通过法律集中在皇帝手中,各部门之间不会互相掣肘(不会出现因对不同人负责而出现掣肘),而优秀的领导(如秦始皇)能轻易发挥组织的全部能量来达到自己的目标。

什么样的帝王之术会比较合适?韩非曾提出帝王应该保持与群臣的距离以增加自己的权威,如果与群臣过于接近则群臣会将帝王当成自己的一员而使领导失去自己的“光环”而失去权威。这便是合适的帝王之术,加强权威的同时并没有造成对法治的破坏。






仁德历史


众所周知,商鞅变法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变法改革之一,正是因为他在秦国推行新法,所以秦国才能成为战国时期最为强盛的诸侯国。可是在那个时期实施改革的并不只有商鞅一人,比如申不害就曾经在韩担任丞相、主持变法,可是他的变法最终却宣告了失败,从此韩一蹶不振再也无法在战国立足了。同样是变法为何商鞅变法最后成功了,而申不害的变法最后却失败了呢?他们之间的变法有什么样的区别。

首先商鞅变法是提取了吴起、李悝改革的精髓,同时结合秦国的国情制定了一套适合的法家理论,而这套法律极大的促进了秦国国人的积极性。有历史记载:在秦国境内随处可见缺少鼻子、耳朵、刺字的人,他们都是被商鞅法惩罚过的人,可是这些人一点也不会感到自卑,因为他们觉得这套法律非常的公平,就连当朝的君王也要受到法律的限制,由此可见商鞅变法对秦国的影响力和促进力有多大。虽然商鞅最终被车裂而死,但他的改革成果却保存了下来,秦惠王赢驷和昭襄王赢稷依然沿用着商鞅创建的法令。

申不害在韩的变法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当时他执政后便开始打击豪族,这一举动不但打击了旧势力,也增强了韩的财力和国力。第二点选贤任能按照能力和功劳来分配,从而极大的提高了官员的办事效率。第三则是重视农民对土地的耕种和军队的战斗力,在他的努力下韩的国力不断上升,曾经欺负韩的诸侯国都不再敢贸然来犯。既然申不害的变法有这么多的好处,为何最后会被一场魏韩战争所击垮呢?

究其原因在于申不害变法却处处充满了“人为干涉,”虽然申不害在韩"内修政教、外应诸侯"维护韩国的利益,但是他的这种改革仅仅是利用诸侯间的矛盾而获取利益,如果遇到明主则可以获取巨大的利益,一旦韩主为庸人那么则会贻害无穷。因此在申不害和韩主活着的时候被称为“劲韩,”《战国策》中就有“天下之强弓劲弩,皆自韩出”说的就是这个时期,可是在两人死后韩则逐渐没落了,从此在六大诸侯国的夹缝之中生存。

综上所述商鞅变法之所以能够成功在于有法可依,全国的法令仅仅只有一个标准,而申不害变法的标准却是有“人”可依,遇到明主则强庸主则弱,这样的情况怎能不失败呢!同样是变法,为什么商鞅成功了而申不害却失败了,仅仅只差一个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