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史上第一部商業片,保持默片最高票房紀錄,卻譭譽參半


1915年2月8日,大衛·W·格里菲斯雄心勃勃的巨片《一個國家的誕生》在美國洛杉磯古龍大戲院首映。影片改編自托馬斯·狄克遜的小說《同族人》,反映的是美國南北戰爭前後所發生的一系列重大歷史事件,當時距戰爭結束正好半個世紀。

這兩部影片的誕生絕非偶然,都是大衛·W·格里菲斯五年緊張工作的結果。早在比沃格拉夫公司時期,格里菲斯就醞釀著這兩部作品。在離開比沃格拉夫公司後,大衛·W·格里菲斯為新公司製作了四部影片,都不是他所喜愛的。隨後,格里菲斯得到了《同族人》(即後來的《一個國家的誕生》)的拍攝權,發現這正是他一直追求的故事。格里菲斯開始大規模投入拍攝這部電影,他不僅全盤負責創作,連所有雜務都包了下來。


電影史上第一部商業片,保持默片最高票房紀錄,卻譭譽參半

《一個國家的誕生》描寫了美國南北戰爭時期兩個家庭的命運∶卡梅隆和斯通曼家的孩子同在一所寄宿學校唸書,接觸中,年輕的本傑明·卡梅隆和埃爾西·斯通曼互生情愫。然而不久南北戰爭爆發。即將擔任聯邦眾議院議長的老斯通曼舉家擁護北方,而本傑明卻回到家鄉,參加了南方軍隊。戰爭中,本傑明受傷被俘,結果卻意外地在醫院與埃爾西相遇。這對因禍得福的年輕人從此感情更篤。戰爭最終以北方獲勝告終。林肯總統遇刺後,老斯通曼總領國事。他派遣黑人林奇前往南方,組織過去的黑奴參加投票選舉。希望藉此建立一個種族平等的國家。然而林奇卻假公濟私,企圖利用這個機會建立所謂的“黑人王國”。他使用各種手段操縱選舉,最終使自己當選為獨裁者。在他的鼓動下,南方到處爆發了種族衝突和暴力事件。本傑明的妹妹也在逃避黑人的追襲時墮崖而死。本傑明和幾個南方的同道中人建立了維持治安的地下組織三K黨與林奇的勢力抗衡,和埃爾西之間產生了誤會。不久,林奇扣押了斯通曼,並威脅埃爾西委身於他。千鈞一髮之際,本傑明率三K黨趕到,粉碎了林奇的陰謀。一對患難情侶終於走到了一起。他們的結合,預示著一個新的國家的誕生和統一。


電影史上第一部商業片,保持默片最高票房紀錄,卻譭譽參半

《一個國家的誕生》是大衛·W·格里菲斯風雲際會、厚積薄發之作,也是在世界電影史上備受重視的一部影片,默片時代的經典之作。此前,格里菲斯已拍攝了450多部短故事片。在這些影片裡,他積累了豐富經驗,為創作巨片打下了堅實的基礎。本片氣勢磅礴地展示出歷史的風雲,把宏偉的戰爭場面與多位主人公的個人命運有機地結合在一起。當時的美國總統威爾遜稱它是“用光書寫出來的歷史鉅著”。格里菲斯以一個偉大藝術家的才華與氣魄,給世界電影史上留下了一部不朽的傑作。

值得一提的是,大衛·W·格里菲斯在進行這項電影有史以來最龐大的項目時候,沒有使用電影劇本,沒有事先寫好的分鏡頭腳本,他在頭腦中將素材拼湊、提煉、規劃起來。具體拍攝中,他的直觀能力和即興發揮起了關鍵作用。

《一個國家的誕生》是美國電影史上第一部長片。影片於1914年開始籌拍,共花了六個星期排演、九個星期拍攝,一共有十二本,1500個鏡頭,這對當時一週就要完成一部電影的製作環境而言,可說是前所未有的大成本製作。大衛·W·格里菲斯所處正是電影的草創時期,生產的影片情節簡單,製作粗糙,篇幅短小,長度僅限於10分鐘,《一個國家的誕生》卻長達3個小時,開創了史詩巨片的先河,從而徹底改變了電影作為一門藝術的樣式和麵貌。


電影史上第一部商業片,保持默片最高票房紀錄,卻譭譽參半

同時,《一個國家的誕生》也是電影史上第一部真正意義的商業片。它是美國第一部門票高達2美元的電影,賣座率極高,1915年3月3日在紐約Liberty Theatre首輪院線上映時,連映620場,到1931年,這部影片的票房收入已達到1800萬美元,在紐約這部電影就放映了44周,到1946年觀眾人數超過兩億人次,至今仍保持著默片票房收入的最高紀錄。自此部電影之後,情節劇(Melodrama)和史詩大片成為好萊塢商業體系中最賺錢的電影類型。喬治·薩杜爾在《電影通史》中寫到:“《一個國家的誕生》使美國電影在企業經營方面發生了巨大的變化,使好萊塢得以攝製那些比意大利影片規模更大、更豪華的故事片,由此開闢了走向超級影片和鉅額片酬的道路。該片首次在美國上映的日子乃是好萊塢統治世界的開始,同時也是至少在以後幾年裡好萊塢藝術稱霸世界的發端。” 作為一部巨片,《一個國家的誕生》耗資十二萬五千美元,卻為製片商帶來了上千萬美元的收益,導演大衛·W·格里菲斯本人也分得了100萬片酬。這在金本位制的金融制度下簡直是一個神話。


電影史上第一部商業片,保持默片最高票房紀錄,卻譭譽參半

在影片中,大衛·W·格里菲斯開創性地使用了許多表現手法,極大地豐富了電影語言。影片最大的貢獻是開創了蒙太奇語言的敘事方法,即把各自獨立的鏡頭組合在一起,形成一個有機的整體,完成某種敘事使命。平行蒙太奇是大衛·W·格里菲斯首創的一種剪輯技巧。在本片中,格里菲斯進一步發展了這種技巧。他借鑑了英國批判現實主義作家狄更斯的寫作手法,運用平行及交叉剪輯的敘事手法描繪驚心動魄的追逐和“最後營救”場面,為電影獨特的敘事奠定了一種基本模式。為了造成刺激和懸念而使用交叉剪輯的技巧,使影片在表現動作場面時大大超出了戲劇的表現力。他善於通過平行蒙太奇營造追逐和救援的緊張氣氛,如片末本傑明援救艾爾西那場戲,在同一時間、不同空間內三K黨隊伍和黑人的鏡頭交替出現,交錯跳接,用鏡頭跨越了時空,造成出一種心理上的緊張氣氛,也將戲劇情感推向了最高潮。此外,大衛·W·格里菲斯還善於運用景別的變化來進行敘事,以加深觀眾的印象。《一個國家的誕生》結構嚴謹,敘事清晰,富於節奏感,極大地豐富了電影的敘事功能。著名電影理論家貝拉·巴拉茲也認為,大衛·W·格里菲斯“不僅創造了傑出的藝術作品,而且創造了一門全新的藝術”。懸念大師希區科克則說∶“

今天,你每看一部影片,裡面總有一些東西是格里菲斯開創的。”艾弗森教授把大衛·W·格里菲斯的年代比作電影史上的聖經:“如果沒有格里菲斯,簡直就不會有我們今天所理解的電影,或者電影的完全成熟不知要推遲多少年。”

從大衛·W·格里菲斯開始,電影成為一種具有豐富表現力的語言。


電影史上第一部商業片,保持默片最高票房紀錄,卻譭譽參半

遺憾的是,大衛·W·格里菲斯站在南方種族主義的立場上來描寫南北戰爭。《一個國家的誕生》從一個生活在19世紀的美國南方人的視角講述了南方諸州覆亡的歷史,片中對黑人、種族混血的明顯歧視,以及對三K黨的英雄崇拜,也讓本片飽受自由主義者和黑人團體的抨擊,由於露骨的種族歧視,從上映的第一天起,就引起了美國社會各階層的強烈反對,一片震驚,甚至在不少城鎮引發騷亂。社會各界各抒己見,新聞媒體大加關注,上至美國總統,下到平民百姓,特別是黑人團體,都紛紛出來表態。除少數種族主義分子外,絕大多數人都對本片的政治內容持否定態度。俄亥俄州公開宣佈禁止影片在該州上映,法國電影檢查機構禁映該片達7年之久。而在上映的地方,影院門外也常常出現24小時的示威,有的地方辯論激烈,甚至發展為械鬥。全國有色人種協會發出強烈的譴責。  

“這是蓄意汙辱一千萬美國人。”

“完全是偽造歷史!”

“藝術家的良心是不是被狗吃了?”

面對責問的狂潮,大衛·W·格里菲斯既震驚,又委屈,更不服氣。震驚的是人們如此強烈抗議;委屈的是他並非有意宣傳種族主義,只是認為小說《同族人》的情節結構適合拍電影,自己才加以改編的;不服氣的是認為人們的干涉太多,他於是在1916年自費印發了《美國言論自由的產生和沒落》(The Rise and Fall of Free Speech in America)的小冊子,予以辯白和反擊。辯說他在電影裡講述的南方各州的那段歷史是從父親和父親的朋友那裡聽來的歷史事實。評論家勞遜說:“從未有過一部影片在技巧的革命性和內容的反動性之間存在這樣觸目的矛盾。”尤其是影片那種族主義傾向更惹起巨大騷亂。


電影史上第一部商業片,保持默片最高票房紀錄,卻譭譽參半

出人意料的是激烈辯論的結果反而刺激了觀眾的好奇心,紛紛擁進影院,最後觀眾竟達一億人次,前後延續15年。在紐約上映了44星期;在芝加哥上映了35星期;在洛杉磯上映22星期。僅紐約市,9個月內就放映了6266場。  

儘管《一個國家的誕生》譭譽參半,但這並不影響這部電影成為默片電影的經典,也不影響大衛·W·格里菲斯電影導演之父的地位。這部片子從首映的那一刻起,就賦予了電影兩個相當重要的概念,逐漸成為銀屏的標準,即長片與爭議。儘管公眾聲討影片的片面性,《一個國家的誕生》依舊是當時最受歡迎的電影,宏大敘事奠定堅實的基礎,逐漸衍生出偉大的類型片種——史詩片。也引起美國電影在企業經營管理上的大革命。而爭議喚起了全國上下對電影社會功能的認識,不過更重要的是,人們意識到了這部影片高超的藝術造詣和豐富的想象力。大衛·W·格里菲斯被認為真正掌握了電影這門工具,他能夠服服帖帖地安排每個鏡頭,從而產生最強烈的效果。大衛·W·格里菲斯將梅里愛創立,並由波特發揚的剪輯原理推進到新的高度,後來所有人都從此受益。

可以說,這是一部藝術上傑出,商業上成功,政/治上反/動的影片。它標誌著好萊塢藝術稱霸世界的開始。文化界於是瘋狂讚美影片的成就,並自然而然地將格里菲斯捧上第一電影大師的寶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