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種專史,前文已經提到過。第一,人的專史;第二,事的專史;第三,文物的專史;第四,地方的專史;第五,時代的專史。本章既然叫著概論,不過提綱挈領的說一個大概;其詳細情形,留到分論再講。
甲、人的專史
自從太史公作《史記》,以本紀列傳為主要部分差不多佔全書十分之七,而本紀列傳 又以人為主。以後二千餘年,歷史所謂正史,皆踵其例。老實講起來,正史就是以人為主的歷史。
專以人為主的歷史,用最新的史學眼光去觀察他,自然缺點甚多,幾乎變成專門表彰一個人的工具。許多人以為中國史的最大缺點,就在此處。這句話,我們可以相當的承認:因為偏於個人的歷史,精神多注重彰善懲惡,差不多變成為修身教科書,失了歷史性質了。但是近人以為人的歷史毫無益處,那又未免太過。歷史與旁的科學不同,是專門記載人類的活動的。一個人或一群人的偉大活動可以使歷史起很大變化。若把幾千年來,中外歷史上活動力最強的人抽去,歷史到底還是這樣與否,恐怕生問題了。譬如歐洲大戰,若無威廉第二、威爾遜、路易喬治、克里孟梭幾個人,歷史當然會另變一個樣子。歐洲大戰或者打不成,就打成也不是那樣結果。又如近三十年來的中國歷史,若把西太后、袁世凱、孫文、吳佩孚等人,甚至於連我梁啟超,沒有了去,或把這幾個人抽出來,現代的中國是個什麼樣子,誰也不能預料。但無論如何,和現在的狀況一定不同。這就可見個人與歷史的關係和人的歷史不可輕視了。
一個人的性格興趣及其作事的步驟,皆與全部歷史有關。太史公作《史記》,最看重這點。後來的正史,立傳猥雜而繁多,幾成為家譜墓誌銘的叢編,所以受人詬病。其實《史記》並不如此,《史記》每一篇列傳,必代表某一方面的重要人物。如《孔子世家》《孟荀列傳》《仲尼弟子列傳》代表學術思想界最要的人物,《蘇秦、張儀列傳》代表造成戰國局面的遊說之士,《田單、樂毅列傳》代表有名將帥,四公子(平原、孟嘗、信陵、春申)列傳代表那時新貴族的勢力,《貨殖列傳》代表當時經濟變化,《遊俠列傳》《刺客列傳》代表當時社會上一種特殊風尚。每篇都有深意,大都從全社會著眼,用人物來做一種現象的反影,並不是專替一個人作起居注。
在現代歐美史學界,歷史與傳記分科。所有好的歷史,都是把人的動作藏在事裡頭;書中為一人作專傳的很少。但是傳記體仍不失為歷史中很重要的部分,一人的專傳,如《林肯傳》《格蘭斯頓傳》,文章都很美麗,讀起來異常動人。多人的列傳如布達魯奇的《英雄傳》,專門記載希臘的偉人豪傑,在歐洲史上有不朽的價值。所以傳記體以人為主,不特中國很重視,各國亦不看輕。因此,我們作專史,儘可以個人為對象,考察某一個人在歷史上有何等關係。凡真能創造歷史的人,就要仔細研究他,替他作很詳盡的傳。而且不但要留心他的大事,即小事亦當注意。大事看環境,社會,風俗,時代;小事看性格,家世,地方,嗜好,平常的言語行動,乃至小端末節,概不放鬆。最要緊的是看歷史人物為什麼有那種力量。
每一時代中須尋出代表的人物,把種種有關的事變都歸納到他身上。一方面看時勢及環境如何影響到他的行為,一方面看他的行為又如何使時勢及環境變化。在政治上有大影響的人如此,在學術界開新發明的人亦然。先於各種學術中求出代表的人物,然後以人為中心,把這個學問的過去未來及當時工作都歸納到本人身上。這種作法,有兩種好處:第一,可以拿著歷史主眼。歷史不外若干偉大人物集合而成。以人作標準,可以把所有的要點看得清清楚楚。第二,可以培養自己的人格。知道過去能造歷史的人物,素養如何,可以隨他學去,使志氣日益提高。所謂“奮乎百世之上,百世不下,聞者莫不興起也”。
乙、 事的專史
歷史的事實,若泛泛看去,覺得很散漫,一件件的擺著,沒有什麼關係,但眼光銳敏的歷史家,把歷史過去的事實看成為史蹟的集團,彼此便互相聯絡了。好像天上的星辰,我們看去是分散的;天文家看去,可以分出十二宮。無論何種事物,必把破碎的當作集團,才有著眼的地方。研究歷史,必把一件件的史蹟看為集團,才有下手的地方。把史蹟看作集團研究,就是記事本末體。現代歐美史家,大體工作,全都在此。
記事本末體是歷史的正宗方法。不過中國從前的記事本末,從袁樞起,直到現在,我都嫌他們對於集團的分合未能十分圓滿。即如《通鑑記事本末》把《資治通鑑》所有事實,由編年體改為記事本末體,中間就有些地方分得太瑣碎,有些地方不免遺漏。也因為《資治通鑑》本身偏於中央政治,地方政治異常簡略,政治以外的事實更不用提。所以過去的記事本末體,其共同的毛病,就是範圍太窄。我們所希望的記事本末體,要從新把每朝種種事實作為集團,蒐集資料,研究清楚。大集團固然要研究,再分小點,亦可以研究。凡集團事蹟於一時代有重大影響的,須特別加以注意。
比如晚明時代的東林復社,他們的舉動,可以作為一個集團來研究,把明朝許多事實都歸納到裡邊,一方面可以看,類似政治團體的活動,以學術團體兼為政治團體,實由東林起,至復社而色彩愈顯。這是中國史上一大事實,很值得研究。研究東林復社始末,方面很多。本來是學術機關,為什麼又有團體的政治運動?一方面可以看出學術的淵源及學風的趨勢;另一方面,可以看在野的智識階級的主張。每逢政治腐敗的時候,許多在野學者,本打算閉戶讀書,然而時勢所迫,又不能不出頭說話。這種情形,全由政治醞釀而成。非全部異常明瞭,一部很難了解。至於復社,本來是一個團體的別名,同時的其他團體尚多,不過以復社為領袖,成為一個聯合會社的性質。我們研究創社人的姓名,及各社員的籍貫,或作小傳,或作統計,可以看出復社的勢力在於何都,明亡以後,復社的活動於當時政治有何影響,滿洲入關,復社人物採取若何態度。從這些地方著手,明末清初的情形可以瞭如指掌了。
又如清世宗(雍正)的篡位前後情形,可以作為一個集團來研究,把那時候許多事實都歸納到裡邊。這件事情,比較復社始末,材料難找得多。因事涉宮闈,外人很難知道。但是這件事情,關係很大,是清史主要的部分。假使沒有雍正,就不會有乾隆,道鹹光宣更不用說了。內容真相若何,牽涉的方面很多。有關於外國的,如喇嘛教為媒介;即經營青海,還是要借重他。這種事情,蒙古、西藏文中稍微有點資料,可以明瞭一部分;中國文字資料就很少。即如年羹堯的事蹟,當然和清史很有關係,我們看《東華錄》及《雍正上諭》的記載,極其含糊,得不著一個明瞭的概念。若把所有資料,完全搜出,可以牽連清朝全部歷史的關係。
所以研究歷史的人,應當挑出一極大之事,作為集團,把旁的事實,都歸納到裡面,再看他們的關係影響。研究一個集團,就專心把這個集團弄明白了。能得若干人分頭作去,把所有事的集團都弄清楚,那末全部歷史的主要脈絡就可一目瞭然了。
閱讀更多 京畿有道 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