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啟超:教育不是別的什麼,教育就是教人學做人

梁啟超是中國近代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史學家、文學家,作為新思想的傳播者與繼承者,他都有不可磨滅的功勳。

梁啟超:教育不是別的什麼,教育就是教人學做人

梁啟超

梁啟超幼年從師學習,8歲學為文,9歲能綴千言,17歲中舉。後從師於康有為,成為資產階級改良派的宣傳家,戊戌變法(百日維新)領袖之一。而他在教育子女方面的獨到見解卻少有人知。

梁啟超:教育不是別的什麼,教育就是教人學做人

梁啟超的九個子女

梁啟超一生有9個子女:思順、思成、思永、思忠、思莊、思達、思懿、思寧、思禮。

長女梁思順(字令嫻),出生於1893年,是中國詩詞研究專家。

長子梁思成,出生於1901年,著名建築學家。

次子梁思永,出生於1904年,是著名的考古學家,後期被選為中央研究院首屆院士。

三子梁思忠,出生於1907年,曾任國民黨十九路軍炮兵校官,1932英年早逝。

次女梁思莊,出生於1908年,是著名的圖書館學家。

四子梁思達,出生於1912年,一直從事經濟學研究。

三女梁思懿,出生於1914年,主要從事社會活動,是當時學生運動的領導人。

四女梁思寧,出生於1916年,投奔新四軍參加中國革命,從事宣傳工作。

五子梁思禮,出生於1924年,是著名火箭控制系統專家,1993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院士。

梁啟超:教育不是別的什麼,教育就是教人學做人

梁啟超子女合影

梁啟超培養子女時恰好西方文化盛行,他為西方的教育感到驚訝,新奇,但是他也很明智的選擇了中西結合,西方人倡導民主,平等。自由,公正,法治,尊重個性,國人教導人的方式則注重傳統的道德觀念,尊重他人。於是他中西合璧,努力以個性化的方式培養子女,是那個時代具有創造性的教育理念,至今仍然有很多指導和借鑑的意義。

要把情感教育放在第一位

梁啟超把“情育”與“智育”“意育”並列,作為人生教育的三大方面。“情育”當中,又首先重視陶冶親情。

梁啟超:教育不是別的什麼,教育就是教人學做人

梁啟超家書

梁啟超:教育不是別的什麼,教育就是教人學做人

梁啟超寫給子女的信件

在他寫給孩子們的家書中稱大女兒思順“大寶貝”、“嫻兒”、“BABY思順”、“順兒”等,給思懿起了“司馬懿”的外號,稱思莊為“莊莊”,思忠為“忠忠”,思達為“達達”,思寧呼為“六六”,稱小兒子思禮“老白鼻(Baby)”。

子女在國外留學時,最期盼的是收到父親的來信:“吾每心中體中有不適輒念汝,以為汝在側,必可以減我之苦痛”;“沒出息的小莊莊,到底還暈船沒有?”;“對著月想你們,也在這裡唱起來”;“盼望老白鼻快來,每天給我舒散舒散”。

恐怕就連開放的現代人,也鮮少這樣直白地向孩子表達愛意吧。除此之外,在家書中,他也常詢問孩子們的學業,聊聊人生、聊聊理想:“每來複十四小時大不可,吾決不許汝如此,來復日必須休息,且須多運動”。強調一定要勞逸結合,不要耗費過多精力,“以後受學只求理解,無需強記”,告誡子女不要死記硬背,一定要先理解。“處憂患最是人生幸事,能使人精神振奮,志氣強立”,鼓勵孩子們直面憂患。而現在的家庭,很多父母都不善於表達自己的愛意。我們默默地關心、嚴格地要求,卻很少跟孩子交心。

人生沒樂趣,要來何用

趣味主義是梁啟超最重要的教育理念之一,所以對每個孩子的特點,梁啟超都會用心體察,因材施教,尊重他們的專業興趣。

他從孩子們生活中的點點滴滴來觀察孩子們的不同的個性,根據孩子不同的個性、脾氣和興趣進行針對性的培養和教育,從來都不會要求和強迫孩子們做自己不願做的事,也不會將自己的意願強加在孩子的身上。

梁啟超:教育不是別的什麼,教育就是教人學做人

梁啟超與子女

他會結合孩子們的不同個性來引導,進行因材施教,與孩子們在學習和前途上進行多方面的反覆溝通,使孩子們得到自由發展,使自己的優勢和特長得到充分的展示和發揮。

梁思莊在麥基爾大學就讀一年後,該選具體專業了。梁啟超考慮到現代生物學在當時的中國還是空白,希望她學這門專業。思莊遵從了父親的意願,但學著學著,思莊發現生物學無法引起她的興趣,十分苦惱,於是向大哥思成訴說。梁啟超知道後,非常後悔,深為自己的引導不安,趕緊寫信給思莊,“不必定爹爹的話”。思莊後來改學十分冷門的圖書館學,考入了哥倫比亞圖書館學院,最終成為我國著名的圖書館學家。

梁思忠想走軍事政治的路。梁啟超有段時間住院,思忠很焦急,出了身大汗,隨後著涼,回學校後病了幾天。梁啟超打趣說:“忠忠真沒出息,這樣膽子小,還說當大將呢。”儘管如此,他經過考慮,依然支持思忠去美國學政治。梁思忠回國後,成為國民革命軍炮兵上校,在淞滬會戰中有出色表現。

梁思成學了當時冷門的中國建築史,梁思永也學了更加冷僻的考古學,兄弟倆後來都成為中國科學院院士,其餘的孩子們也成為國內各行各業的精英。

因為喜歡,他們在各自的行業中也更能做出成績,而不是專門為學而學。

梁啟超很早以前就在演講中強調,在對社會有用的基礎上,一定要選擇自己喜歡的專業,興趣非常重要。

人生在世,常要思報社會之恩

梁啟超認為要為國家的強盛富強做出自己的貢獻,要擁有一顆強烈的愛國之心和報效祖國的志氣,因此不管在任何時候,他的愛國之心都從未變過。

他教育孩子們除了在接受愛國主義教育的同時,還要把自己所學知識學以致用,用來報效祖國,為國家建設和民族復興貢獻自己的力量。

在孩子的品行教育上,梁啟超態度鮮明:做人第一,能力在其後。

他最常掛在嘴邊的一句話就是:“如果做成一個人,知識自然越多越好;如果做不成一個人,知識卻是越多越壞。”

正是在父親的影響下,孩子從小就懂得堅守自己的底線,也有自己心中的家國。有7個前往國外留學,但學成後無一例外都回到自己的祖國效力。

少年智則國智,少年富則國富,少年強則國強,少年獨立則國獨立,少年自由則國自由,少年進步則國進步,少年勝於歐洲,則國勝於歐洲,少年雄於地球,則國雄於地球。”

——梁啟超《少年中國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