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蘇州御窯金磚


御窯金磚製作技藝繁複,工序多達二十餘道,其中主要工序有選泥、練泥、製坯、裝窯、燒製、窨水、出窯、打磨等,道道工序,環環緊扣。

蘇州御窯金磚製作技藝,江蘇省蘇州市傳統手工技藝,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 2006年5月20日,蘇州御窯金磚製作技藝經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項目編號Ⅷ-32

明清兩朝,窯裡燒出的磚一直是皇家專用,故宮裡的每一塊地磚均出自這裡。興盛時,主要燒金磚的陸慕御窯村和南窯村6000多村民都燒金磚,制磚燒磚都是家庭作坊式,各家燒各家的。

明清時期,金磚的燒造必須要有皇帝的御旨方能進行。自明永樂至清光緒年間,御窯金磚的燒製任務均由工部下達,蘇州地方官督造,並由具體負責營造的佐官監造,通過地方保甲落實到窯戶,層層簽訂契約承包,一般均先預付六成定金,其餘則待交貨時驗收合格後付清。 明永樂年間,明成祖朱棣遷都北京,大興土木建造紫禁城。陸慕磚窯被工部看中,由於質量優良,博得了永樂皇帝的稱讚,賜名窯場為“御窯”。

20世紀80年代末,蘇州御窯金磚製作技藝得到迅猛發展,北京故宮整修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等三大殿,內外地面採用御窯磚18萬方;2003年天安門大規模修繕,採用御窯磚1.5萬方;同年,天壇的修繕,也選用御窯磚;故宮主要宮殿的修繕,指定採用御窯磚。


蘇州御窯金磚具有較高的實用價值和觀賞價值,用金磚鋪地具有光潤耐磨、愈擦愈亮、不滑不溼等特點。既可防止地下溼氣上升,又能把宮殿襯托得更加雄偉壯麗,把豪宅古居裝點得富麗舒適。御窯金磚“變土為金”,是吳文化的結晶,凝聚著御窯人的靈巧和智慧,它是中國磚窯文化的一個亮點,含有豐富的人文歷史內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