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父异母的兄弟亲还是同母异父的兄弟亲,为什么?

鞍山小杨


这个问题要看情况,无论是同父异母还是同母异父,都要看在什么样的年龄开始相处。如果一个母亲在孩子很小时就死了丈夫而带着幼子另嫁他人,母亲和第二任丈夫所生的孩子就会和母亲带来的哥哥在童年的玩耍中产生感情。但前提是母亲和后父对两个孩子都要一视同仁,如果稍有分别,兄弟之间的感情就会破裂。

我老家有一位堂奶奶,她嫁给我堂爷爷的时候就从前夫家背着一个一岁的孩子过来,两年后生了我的堂二叔。在我的记忆里,唐二叔在四五岁时,他那个同母异父的哥哥对他非常好,两个人形影不离。但是,我的堂奶奶是个不善之人,唐爷爷都没说什么,她却经常虐待自己带到吴家来的孩子,不但不让他这个孩子上学,而且经常一生气就把他打得皮开肉绽。我堂二叔看到妈妈打大哥,他很不愿意,但又没办法。

在孩子长大到十几岁后,堂奶奶再打大叔时,二叔便去抢她妈手中的棍子。堂奶奶在吴家又生了三个孩子,后面的几个孩子因为年龄与大哥相差太多,几乎没有什么感情。因此,在后来成家后,他们把他们同母异父的哥哥赶出了村子。而堂二叔却经常去他大哥家聊天,两人的关系一如既往的好。

关于同父异母的例子,在我老家也有。一个男人在解放前娶了两个老婆。大老婆和他生了一男一女,小老婆和他生了两个儿子。由于小老婆比较漂亮,生的孩子比大老婆生的孩子帅气漂亮,小老婆的两个孩子根本看不上大老婆生的两个孩子。因此,他们的感情行同陌路。

要是按父系血缘讲,同父异母的应该比同母异父的兄弟亲,毕竟连姓氏都不同,但人与人的感情是在相处中建立的。我们常说的“一母同胞”或“一奶同胞”更能说明原始情感的纽带应该来自母亲。


若愚趣谈


我妈妈有个哥哥,也就是我的舅舅,和我妈是同母异父的!我外婆的第一任老公,因煤矿坍塌事故去世,然后外婆又带着我舅舅嫁给了我现在的外公,生下了我阿姨和我妈妈!


我记忆中我是没有舅舅的!但是在我初中时一个陌生人找到我们家,给我们带来了好多吃的!事后才从老妈那得知那人是她的哥哥,也就是我的舅舅!后来,我就问老爸,既然妈妈有一个哥哥,为什么我们都不知道呢!为什么没有听你们提起过呢!老爸说这又不是你妈妈的亲哥,有啥好提的呢!我当时就觉得好纳闷,一个妈妈生的怎么会不亲呢!老爸笑了笑说道:一个妈生的不算亲,只有一个爸生的才叫亲!老爸也没说具体原因,他只说一直以来的传统观念都是这么认为的!


按照中国旧的传统是同父异母亲,因为父亲的孩子是嫡子,也叫嫡亲。母亲的孩子是庶子,也叫庶亲,过去讲究尊卑!而且同父异母的兄弟姐妹共用一个姓,有共同的祖先,这种归属感会让他们心里上觉得亲一些!但是现实生活中同母异父的兄弟姐妹反而相处得更好,因为同母异父的家庭更温馨,孩子更有安全感,这主要归功于母亲的细心与关爱!

所以,是同父异母的兄弟亲还是同母异父的兄弟亲,从观念上来讲,同父异母的兄弟感觉更亲,但是从现实生活来看,同母异父的兄弟相处得更和谐、温馨!


芊芷芋


我的一个同学,他的父亲有三个儿子,这三个儿子包括我同学在内各有不同的母亲。他与两个同父异母的兄弟,三人互相都未见过面,也从来没有联系过,但互相都知道彼此的存在。他的父亲现与最小的儿子及其母亲生活在一起。你说,同父异母的兄弟亲吗?另一个同学,全家兄弟三个姓,老大叫韩国仁,随他继爷爷姓,老二张国忠,随他亡父姓,三四五分别叫毛国礼毛国信毛国德,随现生父姓。大二同一个父亲,三四五同父。关系挺不错,听老大的。这就是现实中的同母异父兄弟亲的例子。事实就是如此。


法律公信


我认为是同父异母的兄弟比同母异父的兄弟亲。并坚信许多人的看法与我一样。有比较才有鉴别,识亲疏。同父异母兄弟与同母异父兄弟一比较,有点见识的人都会认为同父异母兄弟亲于同母异父兄弟的,当然,从血缘亲疏来讲,同父母的兄弟姐妹是最亲的。看似同父异母兄弟与同母异父兄弟是一样亲,但在大多数人的思想观念里,是有不同的,更会受传统思维影响而被其左右的。在以母系社会为主的时候,可能是同母异父兄弟亲于同父异母兄弟。但一旦母父一转换,由母系为主变成以父系为主之后,便肯定是同父异母兄弟亲于同母异父兄弟了。

以父系为主之后,同父同姓同拜,而同母异父的,异姓异拜是大不同的,有同姓同拜皆兄弟的说法,不同姓不同拜便是外人,又疏又远了。在以父系男性为主的时代,有重男轻女,男尊女卑思想,从这一点出发,同父异母兄弟也远远亲于同母异父兄弟了,嫡庶大有不同。

又从血缘基因而言,男人性染色体是Xy,女人是XX,男的X与女的X结合生女,男的y与女的X结合生男,是y决定生男,同父的兄弟其y必同,同母异父的其y必异,基因血缘谁亲已立判了。当然,亲有许多种,从血缘及观念尊卑姓氏上看,同父异母兄弟是亲于同母异父兄弟的。但在现实中同父母所生的最亲兄弟也有变仇敌的,同母异父兄弟亲如亲兄弟的也常有,但不普遍,是个别,是特殊的了。





树德汉硕


同父异母的兄弟亲还是同母异父的兄弟亲,为什么?过来在农村有句俗语,叫做:同父异母亲兄弟,同母异父路旁人。过去在农村,如果一个人的老婆在生了几个孩子后,因故去世,或离异(这种情况少之又少),后来又娶了老婆,后老婆生的孩子,和前面的孩子就是亲兄弟。前面的孩子是老大老二,后老婆生的孩子就是老三老四等等,他们都是一家人。而一个女人如果男人去世,再嫁的话,她和后老公生的孩子和前夫的孩子就不是一家人了,而且也不同姓。我们老家就有这种情况,杨姓财主的独生子娶了媳妇后,一年就生了儿子,全家都非常高兴,什么活都不让儿媳妇干,还吃好穿好,儿媳妇也很贤惠能干,一心一意相夫教子,一家祖孙三代其乐融融,日子过的有滋有味。但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杨财主的儿子一次晚间在朋友处喝酒多了,在回家的时候不幸掉入河中淹死了,这对他们家来说简直就是天大的不幸。万般无奈,儿媳妇只好改嫁,当孙子得留下。后由公婆做主嫁给了同村的朱姓青年,这个年轻人虽然家庭非常贫穷,但为人很勤劳,而且忠厚老实,两人婚后,经过辛勤劳动,日子也基本能维持,加上杨财主有时也能接济一下,他们的生活逐步的好转,还生了一个儿子。两个孩子长大后,两家也就成了亲戚,现在己经几代人了,还有往来。但己经成为同村的庄邻了。


苗克华


同父异母的兄弟亲,还是同母异父兄弟亲?

或分得再仔细些,当然是同母异父血缘亲些。

因为同父异母同一个父亲,却隔了个肚皮,肯定没那么亲。

而同一个母亲,虽不同父亲,但同一个母亲孕育,共呼吸共生死共命运,自是同母异父血缘亲些。

也仅限血缘关系多亲近些罢了。

人与人之间,兄弟姐妹之间也讲缘,尤其同父异母,同母异父的兄弟姐妹。

或同母异父的兄弟姐妹因为某些缘故没住一起,反而分开远离了,那彼此也会那么亲洽,会因为距离而产生陌生感。

而同父异母的兄弟姐妹反而住一起了,即使也许会有些矛盾,但对外还是亲兄弟,打断腿不连着筋。

人与人之间的感情会因远离产生距离而淡薄许多,也会因朝夕相处而慢慢产生感情。

一世人,难得几兄弟,几姐妹,不论是同父异母,还是同母异父,难得有此缘今生结为兄弟姐妹,都要互相关爱,互相帮助,才会做到兄弟抱成团,团结力量大!



6293228045君君


我们这里是同父异母的亲,而同母异父的不亲!

同父异母的是亲弟兄。都隨父亲姓。不随母姓。

同母异父的称是(隔山弟兄)。他跟随父姓,(两姓)也不跟母姓。

我国从古以来是父糸社会。父糸血统为主流。

就男女结婚也是称——男娶,女嫁。

如父母没有生男孩,只生有女孩的,

可“指女招婿”,也就是指女儿招儿子。招进门的儿子(不论他姓什么)生的孩子必须要跟爷爷姓。

不知其它地方怎样,我们这边是这样的。


liujianweng


我老家有这样的说法,“一山两水亲兄弟,两山一水路旁人。”山,父亲也;水,母亲也。凡流有父亲血脉者,皆亲兄弟也,这应是父系氏族的遗响。只要是同一父亲所出,总是同一姓氏,亲兄弟姐妹。像旧时大户人家男主人娶的三妻四妾所生之子虽有嫡庶之分,但在宗法制下,总还是手足之亲;而像《红楼梦》中尤老娘带着二姐、三姐改嫁尤家这样有违常理的桥段,我总疑尤老娘大概是犯了“七出”而被逐出夫家的。同理,母亲生的孩子各归其父,桥归桥,路归路,其子非但不亲,也不相往来。

谁亲、谁远不由血缘决定,而是父母们决定。父母大度、有容纳之心,不计较异父、异母之子,均视如己出,那孩子自然也视彼此为手足,真正亲如同胞了。血缘并不自然产生感情,感情是爱结出的果实。


玄真子桑


按农村几千年的父系社会习惯,同父异母比同母异父亲。因为同父的弟兄,虽不同母,但本姓族宗相同再分家也改不了一个祖坟的事实。同母不同父,人们认为不是一个姓祖宗,终究会想自己的祖爷的,娘带的名声不好,叫带肚,只要母亲去世,带的弟兄如果团结的好了还可以,如果不团结,带的很容易认祖归宗的!


一号儍子


同父异母的兄弟亲还是同母异父的兄弟亲,按照老一辈人的说法,都是那种同父异母的兄弟是最亲的。因为好兄弟都是一个骨血和血脉,都是这个家族里的成员,姓氏都是相同的。


所以说这种亲缘关系是最亲的。可是现在就不同了,人们不管是对待同父异母的兄弟还是对他同母异父的兄弟。大家只要觉得相处的来,有共同的话语,那么就可以相处的很好。如果在处是办理别的事情上存在着纷争和矛盾,那么即使是亲兄弟也有存在的问题的时候。
因此我说,这些关系都要看感情的深浅来决定的。我家有一个叔叔,他是离婚的,他先头有一个儿子,后来结婚又生了一个儿子。这两个孩子都是这个家族的血脉可是他们在一起却不亲密。这原因是,先头的那个哥哥对这个弟弟有一种仇视的感觉。另外,年龄偏差也让这个哥哥与弟弟有一定的代沟。所以说他们两个人很少有坐在一起说话的时候。而且也没有那种兄弟深厚感情,因此他们也不相往来。就是那种形同路人的感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