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丹除了講《論語》之外,她的書法是否也體現了她的才華?你怎麼看?

筆尖寫字課堂


從現在的現象來看,于丹確實是一個少有的國學大師,因為很少有人在學術領域與之正面交鋒。學術上分髙低,其實非常簡單:于丹你講的不好,不好在哪些方面,應該怎樣講,請看我的。這樣一來,不就髙下立分了嗎?但貶損她的人都不敢正面交鋒,而釆取劍走偏鋒,說她生活作風如何如何。這是赤裸裸的人生攻擊!于丹不是完人,欲加之罪 何患無辭。于丹是一個學者,有本事就從學術領域來論道,不管輸贏至少你是一個有道德的人。


老彭207490436


將於丹的鋼筆字稱之為書法不妥,頂多稱名人手跡或筆跡。

書法、書法,書而有法,法書、法書,有法之書,須有規則,信筆為體,聚墨成形,也謂之書法,無疑是名實不符。

大家可能熟識于丹《百家講壇》講解《論語》和《道德經》。對經典的理解和解讀有自己的想法,不過這種想法偏離了經典的本意,導致許多觀眾對她的講解太過直白,心靈雞湯式的輸送觀點也讓觀眾厭煩。

字如其人,文如其人,筆跡透露于丹系自命不凡之人。細看她的鋼筆字,寫得隨便,頗為張揚,不講規矩。看似脫灑,實是張牙舞瓜,毫無書卷之氣。呈現的是滿紙浮躁,猶如鬼畫符,終是“野狐禪”一路,與職業女性與大學教授實難匹配。

德不配位,反受其累。此言在理,尤其是對曾經當紅的于丹教授而言。




湘仔評論


于丹雖練過字,但稱書法家還有一定的距離。不過越是不練字越能看出其個性。

”詩酒趁年華”,此篇字跡,顯然比其他篇幅寫得好。一是說明於丹練過字,二是之所以練過字才掩蓋了本人的個性。

從”傳播文化價值”、”海上生明月”可以看出她的個性。這兩幅字,藝術性不高,顯出其個性。從字跡看,大度、張揚,開張,揮灑,露鋒佔一定比例。這種特點伴隨顯示內斂不夠。

從於丹的百家講壇看,言談舉止大度大方,大家比較認可。就此,也成就了今天的于丹。字跡中的揮灑,也與于丹在講座中,朗朗上口的華麗詞藻對應起來。字跡中的張揚、開張,與性格的開朗,讓人喜歡與之交流和溝通。

心理學認為,任何人的個性具有傾向性。側重於外向,一般伴隨缺乏專一。字跡的缺乏內斂正好與之對應。今天如果說越來越多的人不喜歡于丹,其實就是于丹的內斂不夠引起的學問不足或沒有真正悟出論語的真諦有關(與同級學者比)。





劉俊利


在生活中,你若發現某個朋友,寫得如下,你會覺得,字寫的挺好。

你若知道,這是于丹寫的,你會覺得,還行,但肯定算不上書法。
很巧,小視頻裡我也寫過這句――

不過,客觀來講,于丹很多字還確實是行書的結構,若說于丹一點沒練過字,肯定不合適。

這字,作為快寫的日常字,也算寫的好字了,雖然不是很耐看!

倘若仔細觀察:海上“升”明月,你會發現,這個“sheng”不是錯字嗎?應該是“生”吧?作為個知名的文化人,犯錯也算正常,但總歸是個減分項。


若是,再從筆跡上分析性格,這字的張與馳,信馬由韁,表現的太過了!

正如她的講的《論語》,太喜歡一堆堆空洞的排比了,花拳秀腿的雞湯文多,真知灼見的乾貨少。只可遠觀,不可細瞧――

其實,我們更喜歡的是厚積薄發,張馳有度~不論是書法,還是才華。


行書一點通


自古以來,自認為有點才的人都喜歡往京城跑,“學得文武藝,貨與帝王家”。

京城作為政治、文化中心,機會多多,這一點連瀟灑隨意、遊戲人間的詩仙李太白也不能免俗。

于丹,沾了身處大都市的光,《百家講壇》讓她火了,成為名滿天下的大文化人、著名學者,同時也是位列福市斯榜單前列的儒商,名氣帶來的千萬身家,這才是真金白銀。



中國缺于丹嗎?不錯,千萬個具有于丹能力的人們,缺的是大都市這個大平臺,缺的是一個機遇?

社會上對於丹有異議,原因至少有兩個:

一是仇富心理普遍存在,看不得別人有錢,在下也不能免俗。


二是于丹的張揚,與傳統文人的處世風格格格不入。她的張揚,不知出名前如此,還是出名後如此?如是後者,則此人人品確實有問題。

于丹的書法,或者說她的硬筆書法,和她的人一樣,張揚。

看得出,她練過字,一筆一畫,講究筆法,結體也還可以,不以書法為專業的人,能寫到如此水平,也算不錯。

但是,也可以看到,她在掌握了基本寫字方法後,就甩開了字帖,按自己的想法寫了,所以,有的寫法顯得野了一點,江湖了一點。

如果她按這個路子繼續寫下去,不懂得收一收,極易變成江湖字。

字如其人,是有一定道理的。于丹其人,在學術上,不知與她寫字是否一樣,達到一定水平後,即向重心轉向自我包裝和商業運作了?

更多文章,敬請關注千年蘭亭。


千年蘭亭


因為“倫敦事件”和“北大事件”于丹終於從神壇跌落,也讓人們冷靜地開始看待這位頭頂無數光環的“國學大師”,用“國學雞湯”餵養了無數人,結果把自己灌醉了,這種情況倒也是讓我醉了。

《百家講壇》火了于丹,于丹也藉此機會讓自己紅遍大江南北,她是一個很會自我炒作的人,藉著當時流行的“國學風潮”適時自我炒作,然後就是出書、講座、上電視,然後就是自我膨脹,然後就是沒有然後了。所作所為很難想象是一個天天給別人灌“國學雞湯”的人,但是看了她寫的字之後,你就會發現,她就是這樣的人,“字如其人”。

于丹的字談不上書法,最多就是寫字,這樣的字放在一般人群中還屬於“不錯”的,但如果頂著“國學大師”的光環,就差的太多了,別說跟書法家比了,跟同在一個學校的康震比比就被甩出幾條街了。如果硬要往書法裡面扎堆,那直接可以扔垃圾桶了,不過要注意分類,應該屬於幹垃圾一類。

于丹的字毫無傳統書法的根底,最多應該是跟著某個硬筆字帖練過一段,但時間肯定不長,寫字太隨意、張揚,毛筆字應該是根本沒有練過,毫無一點法度。

看上面這張紙條,“且將新火試新茶,詩酒趁年華”,這是蘇軾的詞句,蘇軾要表達的是一種超然的心態,而於丹寫的卻是飛揚跋扈的感覺,幾乎每一個字都有很張揚的筆畫,這是江湖體的特徵,喜歡顯擺。

關鍵是裡面的“詩”字,如果不是放在文中,估計你是猜不出來是什麼字的,左邊的偏旁是草書三點水的寫法,右邊的“寺”寫成了“寸”,不嚴謹、太隨意,不應該是一個學者應該寫出來的字。

于丹真的應該跟學校的老前輩啟功先生好好學學什麼是書法,看看一個文人應該有的字是什麼樣的。于丹的字極盡劍拔弩張之態,沒有一點文人書法的中和之美感。看了這樣的字,再結合她成名之後暴露出來的性格素質缺陷,你就會覺得真的是“字如其人”,她的字跟她的人一樣,太能裝。

不知道各位網上的書友是怎麼看待于丹老師的“書法”的,不妨說說看。

我是翰墨今香,專注分享傳統書法文化,希望得到您的支持和關注,感恩有你。


翰墨今香


當然了。于丹的才華,如同地下的泉水,只要逮著機會,就會噴湧而出。


于丹講《論語》,相當驚豔,一時,“學術超女”、“文化聖母”之類的冠冕就堂而皇之的戴在了她的頭上。這是對於丹才華的肯定,也是她應得的。畢竟,于丹在“百家講壇”的這次亮相,實在精彩萬分!暌違已久的孔老夫子,在於丹的攙扶之下,穿越兩千多年的風霜雪雨,向我們緩緩走來,手上還端著一碗雞湯!一個月亮,普照千江之水,一碗雞湯,遍施百世之人!我們的心田,早已因乾旱而荒蕪,殘敗不堪,痛飲這碗雖年代久遠卻溫而未冷的雞湯,真是滋潤啊!


在聖賢的雞湯下,我們學習成長!于丹講《論語》,功莫大焉!

其實,作為北京師範大學教授博導院長,作為研究文化傳播的專家,于丹在開講《論語》之前,早在電視傳媒界展現了她至少九斗的才華,不過,那時人家是躲在幕後做策劃,隱藏得比較深,不為一般大眾所知。


對於才高九鬥之人來說,書法只是小事一樁。作為一種藝術,書法不是寫字。同時,書法又是是是寫字,否則,就成畫畫了。作為高才大情的文化學者,于丹老師毫無疑問相當會寫字。而且,于丹老師在書法中再次彰顯了她的菁華大才。嘗試論之:

一、善於借鑑

有一年,于丹參加成都武候祠的相關文化活動,在揮毫題字前,講到自己的學書往事。她說,幼時少年宮的老師教寫字,要求“鳳眼握筆法”,自己覺得手指好累。後來,她向同在北師大的著名書法家啟功先生請益,啟大爺“那不是鳳眼,簡直就是雞爪握筆法,手不得輕鬆自然,如何能寫好字”云云,對她啟發很深。看來,于丹是曾經得到過啟老真傳的,我們從這幅“道不遠人”就可以看出:結字工整清麗,用筆嚴謹均勻,字裡行間,瀰漫著纖秀安逸的神氣。這些都是啟功書法的高明之處呀,全被善於借鑑的于丹老師學來了。而啟功書法中有時像“火柴棍般排列”的弊端,于丹一概不沾。



于丹書法還善於從經典碑帖中吸取營養。這一幅給媒體的題辭,有柳誠懸《神策軍碑》筆意,中宮收緊,內擫,將部分筆畫緊密穿插,使寬疏處疏可走馬而緊密處密不透風,一股英氣,逼人而來。而其筆畫方勁、轉折峭厲處,又深得歐陽詢《九成宮》的遺韻。融歐柳於一體,意態精密,以勁藏媚,方中見圓,恰到好處,妙哉!

二、善於創新


學古而不泥古,推陳即為出新。于丹書法既入古人堂奧,還高舉創新大纛,通過對古典的繼承與反省,力圖為新法度奠基。

書法藝術,反映時代精神。或者說,時代風雲,席捲書法藝術。總之,二者之間有深不可測的關係。根據董作賓先生的研究,甲骨文的書法風格可以分為雄偉、謹飭、頹靡、勁峭、嚴整五期。人們還公認,關於書法,漢代尚氣,魏晉尚韻,南北朝尚神,隋唐尚法,宋代尚意,元代尚態,明代尚趣,清代尚樸。可見,一代有一代的書法。

在新時代,書法如何抒寫新生活?于丹對此也作出了積極探索。

那就是:無拘無束,自由自在,篆隸楷行草,東西南北中,雖是信筆寫來,卻如天馬行空!

三、結語


無為而無不為,無不為終歸無為。關於書法之道,于丹老師為我們作出了深刻的演繹和詮釋。


莫安排


字如其人,主要是說書寫能反映其真正的文化修養、性格特徵、辦事情的條理程度和認真程度。寬厚、開朗、誠實、有嚴謹思維邏輯的人,儘管不懂書法,按自己習慣寫出來的字,看起來大方得體,有令人舒服的感覺,人們從字體筆勢上有了初步印象。長得漂亮的人寫字不一定漂亮;能說會道的人寫字不一定好看,騙子口才爽溜溜,叫他寫字就立見其拙,甚至不會寫;心胸開朗闊達的人其字形必是大方舒展。練書法,也受性格限制,有的學不會書法,有的容易上手,進步很快。


淨寰401


于丹不是研究國學最厲害的,正如郭德綱不是最好的相聲演員,但是于丹和郭德綱是在國學剛剛被炒作的時候的助燃劑,她推動了國學的發展,郭德綱是在相聲快滑向深淵的時候,把相聲這個民族文化拉到平安地帶,他們做出的貢獻不可忽視。硬筆界有個龐中華,他的字很俗,一般般,但是他是在我國改革開放後,書法落寞的時候,為書法復興打了一次強心針,雖然他的字不好,但是不能否定他的貢獻。

劉翔退賽的時候被罵的很慘,一邊倒的罵,但是罵的時候有誰記住了劉翔在田徑賽場上曾經得過36次世界冠軍,讓中國人揚眉吐氣。于丹也是一樣,她確實有她的厲害之處,當初她最火的時候,被她才華吸引的人,對他讚不絕口,現在又回頭罵她,可以問一下自己,你是人云亦云呢?還是人云亦云?被媒體帶的東倒西歪。

絕大部分人,都是烏合之眾,人家說什麼,咱們就跟著說什麼,人家罵,如果自己不罵兩句就不能顯示自己的厲害。

當初于丹最火的時候,如果沒有媒體炒作,人云亦云,多些理性,于丹不至於摔的這麼慘。于丹的隕落是不是和我們每個人都有關係呢?


手工先生


我們處在一個俗文化時代,文化縮水、降格自不可免,這是一個悲哀的時代。于丹有才,稱得上才女,但不是學問家。她的字,更不足評,不可苛求於她。展示無可厚非,不過要自量。黃賓虹主張內美,外在的表現的東西多了,就流於形式,走向浮滑。字如其人,很真切,也很形象,透過於丹的字,我們多少能看到她的內心世界。孟子說,充實為美,願與于丹教授共勉。


分享到:


相關文章: